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2分)谢土乔忠延①说明土地对人类的重要,其实无需任何语言,我家乡的一种民俗就可以说得清楚明白。这民俗便是:谢土。②逢年过节,乡亲们...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2分)
谢土
乔忠延
①说明土地对人类的重要,其实无需任何语言,我家乡的一种民俗就可以说得清楚明白。这民俗便是:谢土。
②逢年过节,乡亲们都要祭祀。摆上自己舍不得吃的食物,先敬献土地爷。土地爷,是乡亲们最敬的神仙。从前,村村社社都有土地庙。凡是像样的门户,正房的当间儿墙上必有一个小巧精致的神龛,那里供奉的就是土地神。村里人不说土地神,都说土地爷。在村里,只有辈分大的、威望高的,才配享受这“爷”的称呼。
③土地的地位为什么高?看看神龛两边的对联就明晓了:“土能生万物 地可发千祥”。一副通俗的对联,说透了万代相传的世理。《易经》说:“坤厚载物”。乾,为天;坤,为地。万物由土地中获得生命,互为依凭,和谐生存,岂不是“发千祥”?“生万物”、“发千祥”,岂不是最大的功德?
④乡亲们对于土地的尊崇和敬畏自然不是这么理性的,而是感性的,是从生存的愿望出发的。在他们眼里,土地是活着所必需的,没有土地,就会断了吃食。没有吃食,怎么活得下去?所以,土地对农人而言,就是他的命根子。
⑤我出生在农村,见过乡亲们的劳作。那种虔诚的态度,使我觉得用“劳作”一词是对土地的亵渎。乡亲们最喜欢用的词是“伺候”。农人一年到头就是伺候土地。秋天收过玉米,大田坦荡开去,一览无余。你看吧,男女老少都在精心伺候土地。土地犁开不行,只虚不绵,还要耙过;耙过不行,只绵不绒,还要耱过。耱一遍再耱一遍,耱得土细如面,又绵又绒,撒一把种子进去,舒适得就像在冬阳暖照的炕头上睡大觉。把土地伺候到这个份上,虽然人累得骨头都能散了架,可这会儿才是顸受活的。受活的农人不会把笑颜挂在脸上,只是干完了农活还不离开,坐在田头,拔弄起自家的烟袋。点燃一锅旱烟,一缕乳白的烟雾就载起内心的愉快缭绕在布满皱纹的脸前。
⑥一代一代的农人,就这么将青春,将壮实,将晚年全都伺候了土地,直到耗干最后一滴心血无奈地倒下,被别人种进土地。这就是叶落归根,入土为安。土地供养人活着,还供养人死去。说土地是人的命根子一点也不过分。
⑦土地是命根子,那要是有人夺他土地,他非拼命不可。那一年村里发生械斗打死了人,我的老爷爷与此事毫不相干,却被关进了监牢。家里人慌乱一团,听人说要打点,就赶紧打点。打点了车马,不治事;打点了店铺,也不治事。后来把家里的五亩地打点给人家,才把老爷爷挖出监牢。老爷爷回到家,听说卖了车马,他枯黄着脸;听说卖了店铺,他枯黄着脸;听说卖了那五亩地,他惨叫一声,倒栽后去,倒在炕上再也不睁眼。大夫来来去去,没有一个能治他的病。后来,老爷爷的哥治好了他——眼看着弟弟就要咽气,老哥又气又急,站在炕边发了火:“你死得下去?那五亩地是你家的命,你不把它弄回来家,人非饿死不可!”这么一喊,把老爷爷喊醒豁了,他坐了起来,活了!后来,费尽周折还真把地弄了回来。
⑧乡亲们对土地的态度,从“破土”中更能体现。一块土地,或是盖房,或是修路,哪怕只是在上头盘个炉灶,只要是不让它再长花草五谷,那就是对土地的破坏。这破坏就被人们视为“破土”。破土就是罪过,破土者就是罪人。因而,动工前非举行个破土仪式不可。仪式规模视动土规模而定,若盘个炉灶,垒个猪圈,往地上撒些生米生面、倒些酒水就行;若是盖房,就是大兴土木,必须***只鸡,将鲜红的血液洒在要开挖的土地上。更大规模的动土,如建新村‘,筑新城,***鸡肯定不够,***马祭祀也是常见的。临汾城有白马城的叫法,就是因为开工奠基时“刑白马而筑城”。试想,刨开金黄的厚土,牵来雪亮的白马,一刀下去,见血飞红,再将红得耀眼的鲜血洒进金黄的土地,多么惨烈!
⑨这惨烈,其实是替无言的土地设了一道无形的护栏。供人衣食的土地,难道可以随便毁坏?土地是长百草、长五谷的,盖房、修路等等,都是对土地意志的违拗!都是比流血还要可怕的残害!那血淋淋被宰的何止是鸡?何止是马?是土地,是土地在迸溅鲜血!宰***土地,无异于宰***人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割断了命根子,那倒下的就不是土地,就不是鸡和马,而是人类自己。
⑩谢土,在我看,是人们对自己最严厉的警示。
小题1:在文末作者用了“警示”一词。请解释“警示”一词在本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小题2:在作者笔下,乡亲们是怎样伺候土地的?这样写用意何在?(6分)
小题3:本文题为“谢土”,但第⑧、第⑨段却写“破土”,这样写是否离题?为什么?(6分)
小题4:有读者说:“本文对愚昧落后的民俗津津乐道。”对此,你是否认同?为什么?(6分)
答案

小题1:“警示”的含义:①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②若破坏土地,受害的将是人类自己。
小题1:乡亲们精心伺候土地的过程是:犁开,耙过,耱两遍,撒种,最后坐在田头欣赏自己的劳作,期待收成。(2分)这样写的用意:①突出乡亲们的勤劳质朴,②更突出了乡亲们对土地的虔诚尊崇和悉心爱护。(用意4分,每点2分)
小题1:不离题。①“破土”仪式与“谢土”仪式本质一致,都体现了对土地的尊重。②“破土”是人与土地的冲突,写人们在此情形下如何尊重土地,尤为重要。③写及“破土”的惨烈,使本文具有发人深思、批判现实的力量。④所以,写“破土”扩展并深化了内容,提升了主旨。
小题1:不认同。本文通过写乡亲们对土地虔诚的尊崇,①赞扬乡亲们勤劳淳朴,安天乐命,更赞扬他们尊崇土地,敬重自然;②还强调了一条朴素的真理——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若破坏土地,受害的将是人类自己;③并对当今社会一些人大肆破坏土地的行为进行了谴责,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解析

小题1:从正面说和从反面说各占2分。
小题1:此题考查概括加用意。
小题1:谈及①②③点理由中的两点即可得4分。第④点占2分
小题1:要求从本文意旨角度说理由,每点理由2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2分)谢土乔忠延①说明土地对人类的重要,其实无需任何语言,我家乡的一种民俗就可以说得清楚明白。这民俗便是:谢土。②逢年过节,乡亲们】;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慢城:让城市脚步慢下来
2010年11月,名不见经传的南京高淳县桠溪镇,因被世界慢城组织授予了“慢城”称号,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慢城”运动于1999年起源于意大利,意大利小镇奥维亚托是世界上第一个“慢城”。顾名思义,“慢城”必然是一个生活节奏缓慢的地方,然而如果以为仅把日常生活放慢就能称之为“慢城”,那就误解了“慢城”的真正内涵。
欧洲“慢城”的基本要求为:人口不能超过5万,城内不能行车,只有行人徒步区;城内不能卖速食,包括麦当劳、星巴克等连锁店和超市都应禁止;城内也没有霓虹灯,且周四和周日店面都不营业……以上这些要求,在适应了快节奏生活的都市人眼里,几乎是不可理解的。然而,奥维亚托却以实际行动证明了“慢城”的优越性。奥维亚托的慢城主义者别具匠心地对观光产业、农业、商店等经营方式进行了改造,使整个小镇回归欧洲中古世纪的生活速度,同时却保留了现代文明的特色,结果尽管车不入城,人流反增,小镇的观光客增多,店铺生意越来越好。
“慢城”运动的兴起,不是城市化的倒退,更不是城市管理者为了吸引游客而想出的营销策略,而是对工业革命以来二百多年发展道路的反思。工业革命虽然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城市被越来越多的工厂、高楼大厦所包围,原本平衡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殆尽,城市的拥挤不堪使人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狭小,效率优先的分配制度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太多传统的文化被现代化的元素所代替,城市正变得越来越缺乏个性,人和人之间正变得越来越冷漠。人们根本无法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慢城”的出现,使得现代人从紧张、喧嚣的都市生活中解脱出来,找回了原始悠闲生活的感觉,实现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释放。
“慢城”运动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世界“慢城”组织通过采取减少噪音与交通流量、增加绿地与徒步区、奖励环保科技、保护当地美学与美食传统、培养热情好客与敦亲睦邻的精神等措施,建立起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提倡的是一种融入自然的享受,而绝非将个人快乐建立在大量物质基础之上的纯粹享乐。
客观来说,与西方国家已经有的很多“慢城”相比,高淳县桠溪镇——中国的第一个“慢城”,还有很大差距。比如道路,“慢城”组织的要求是柏油路,桠溪镇现在却是水泥路。还有一些还体现了意识问题,如“慢城”里的休闲设施,按要求应尽量保留原生态面貌,像石子路、亲水栈道等,但桠溪镇却弄成了大理石、花岗岩、钢板,这些都需要一一改造。除了硬件,还要注意控制人口,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素质。
且不管中国的“慢城”是不是够“格”,无法否认的是,“慢城”概念已经俘获了国人。就在桠溪镇被评为“慢城”的同时,拥有峨眉山和乐山大佛的四川乐山也宣称要打造
“国际慢城”,而烟台市更在尝试打造城市街区“慢行系统”。一时之间,谁欲争锋试比“慢”成了时尚。长久被“城市病”折磨的现代人,几乎看到了0目中的乌托邦。但“慢城”是否真能承担国人的厚望?
(选自2011年第5期《书摘》,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意,下面关于“慢城”运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慢城”运动采用适度改变经营方式、生活方式等措施,让城市脚步慢下来,让人们找回悠闲生活的感觉,享受生活的美好。
B.“慢城”运动能将现代人从紧张、喧嚣的都市生活中解脱出来,远离现代文明,实现生话质量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释放。
C.“慢城”运动强调城市生活的和谐,注重培养居民热情好客与敦亲睦邻的精神,倡导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D.“慢城”运动提倡的是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融人自然的享受,而不是那些建立在大量物质基础之上的纯粹享乐。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奥维亚托用实践证明了“慢城”最大的优越性是能吸引观光客,让店铺生意越来越好,使旅游经济得到发展。
B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城市被工厂、高楼包围着,拥挤不堪的环境压缩了人们的活动空间,也直接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C.与两方的“慢城”相比,桠溪镇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那些用大理石、花岗岩、钢板建造的建筑设施都需要改造。
D.“慢城”概念已经俘获了国人,它几乎成了现代人心目中的乌托邦,但不一定能治愈长久折磨国人的“都市病”。
小题3:根据原文意思,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欧洲的“慢城”内不能行车,只有行人徒步区,这提醒人们从外地前往“慢城”时,不能开车,应选用步行的方式。
B.工业革命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但也产生了诸多问题,让人们根本无法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得不偿失。
C.世界“慢城”组织采取那些减少噪音、保护当地美学与美食传统的措簏,有助于保护每个“慢城”的文化个性。
D.国内一些城市正在进行“慢城”建设的尝试,受现有国情的影响,我国的“慢城”将未必能达到欧洲“慢城”的水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巧 合
①在距离九月初九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刘老师就开始紧张而有条理地忙开了。刘老师并非为重阳节做准备。登高饮酒,赏菊吟诗,那是古时候的事,那是诗词中的事,刘老师不会烦那个臭神。刘老师在紧锣密鼓地筹办他父亲的七十大寿。刘老师的父亲给他起了个叫靖节的名字,培养他上了大学。别人不一定知道这个名字的学问,作为语文教师的刘老师还是知道的。刘老师像古代文人雅士准备过重阳佳节一样精心地准备着父亲的生日。
②离生日还有一个星期时,刘老师就万事俱备只等重阳了。刘老师甚至连祝寿词都打好了腹稿,他要敬祝父亲大人身体健康,万寿无疆。
③并非没有一点难处。比如请不请学校里的领导、同事就使刘老师颇费了一番踌躇。但一想到因自己私事让同事,尤其是让领导花钱花工夫,刘老师还是觉得不请为好。重阳不在星期天,要不要请假也让刘老师动了一番脑筋。请假吧,等于间接请客,不请吧,家人怎么交待。即便如此,刘老师还是很机智地解决了。到那天,把课私下调到一二节先上掉,下午去打个照面就行了。
④重阳节如期而至,刘老师依计而行。下午四点多钟,刘老师悄悄跟相处较密的王老师打了个招呼,说有点私事先走一步,如果有人问他,打一下马虎眼。王老师表情怪怪地说,今天万事大吉,没有人会问你,你准备搞什么惊人之举。刘老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等到好不容易摸着头脑的时候,刘老师急得直抓头脑了。原来九月初九亦即今天也是校长太太的四十岁生日。全校老师都去,你能不去吗?要是你父亲真的过生日,这么大的事,怎么之前没听你吭一声呢?难怪校长太太叫秋香。没有人出头收人情钱,找人代礼都困难。
⑤刘老师随同大家来到了镇上的菊花饭店。桌上已赫然陈列着一个硕大的生日蛋糕。大家兴高采烈,只有刘老师的笑容显得生碰硬撞。在热闹的喧哗声中,校长的手机骤然响起,全场立即寂然。校长的声音突然夸张地高了八度。大家都听得出是镇党委书记的电话。校长哼了几声后便走到门外。再进来的时候,校长一把拉着刘老师走出了饭店。
⑥原来,九月初九亦即今天也是书记千金的二十岁生日。书记在县城的爱陶居大酒店为掌上明珠大摆宴席。母亲看女儿秀眉微皱,细问方知,来客全是陌生人。女儿要求请几个同学,几个老师。初中时代的老师代表就点了刘老师,而刘老师最难找。书记要校长负责通知到位,送人到位。刘老师想起了名叫秋菊的文文静静的学生,曾经做过他的语文课代表。心中一热,可两眼犯难。刘老师嗫嚅着,怎么去,这么迟了?就算了吧!校长打开了手机,一会儿,一辆私人面的轻轻地停在他们的身边。
⑦刘老师的到来使小寿星更加高兴。书记夫妇亲自下位,亲自给刘老师敬酒。紧跟着,各部门的一把手井然有序地给刘老师敬酒。刘老师平生没有近距离接触如此众多的领导,受宠若惊得杯杯满,杯杯清,一杯接一杯。
⑧大家似乎只愿喝酒不想吃菜。刘老师越喝越觉得肚饿心慌,越喝越觉得头重脚轻,越喝越觉得如梦如幻。突然,掌声四起,小寿星秋菊给父母敬酒了。秋菊祝爸爸妈妈今年四十,明年三十八,越活越年轻。大家正欢呼叫好,突然,刘老师端着酒杯,摇摇晃晃地挤到了书记面前。刘老师大喊一声:“我来迟了,我是不孝之子。我敬祝父亲大人身体健康,万寿无疆!”
小题1:小说中的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小说中的人物名字有什么特点和用意?(4分)
小题2:小说结尾处,刘老师的敬酒祝词虽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请试作分析。(4分)
小题3:说说题目中“巧合”体现在哪里?结合全文,谈谈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4:试探究小说的深刻意蕴。(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办事儿
王和文
每次探亲回家,父亲都会提起表哥。他通常这样说,你表哥真不错,经常来照料我们,大大小小的事都替着张罗。
表哥待我们真是好。我在县城读书的时候,伙食差,经常陷于“饥寒交迫”的境地。多亏了表哥,他当时在县里最气派的第一饭店工作,晚上下了班,经常到学校里给我送去一大块熟牛肉或狗肉,看着我吃下才笑眯眯地离开。
我有时会问,你这样做好吗?
表哥说,我们那里每个人都有一份,自己人吃嘛,撑死了能吃多少?
我很感动,也很诧异,但是狗肉堵着嘴,想不出恰当的话来,只能说,你们不会把饭店拿垮了吧?
果然被我不幸而言中。我考上大学的第二年,第一饭店停业了。表哥呢?进了一家金属乐器制造厂。
我再次放假回家,发现家里的橱柜、水缸盖、锅盖乃至簸箕,全都是亮闪闪的优质材料。
我的心一沉!侧立起耳朵,看着父亲。他老人家果然又说,你表哥真是不错。
我决定和表哥谈一谈。我尽量委婉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你这样做对单位和个人都是不负责任的,这样下去对自己是很不利的。
表哥很尊重我这个小弟,他也相当诚恳地表达了他的意思:你表哥我没有别的本事,只能拿破料子给亲戚朋友办点事儿;要是这点事儿都办不了,我还不憋屈死啊;又不是偷出去卖钱,自己人用嘛,打死了能用多少?
我乖乖地闭上嘴巴。
不过,表哥还是感谢我的开导,他说,放心吧老弟,我倒是想拿金块呢,可也得有啊,厂里只有铝合金和擦琴的布料。
我这才注意到,他家里的窗帘、床单、电视机罩……都是上好的白棉纱布。
我讪讪地说,你们,你们不会把工厂拿垮了吧?
果然又被我不幸而言中。没过两年,乐器厂***了。表哥呢,下岗了。
又是一年过去。
我再一次回家。阔同学在当地最高档的酒店设宴款待。酒至半酣,我去洗手间,没想到竟遇见了表哥!他做了这里的保洁员。
意外相逢,我们都特别高兴。表哥实在见老,也是奔50岁的人啦,但是热情和仗义丝毫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局限,他把“正在维修请您稍候”的大牌子架到洗手间门外,说,不让别人进来,给你专用!
我大着舌头说,这不太好吧?
表哥说,嗨,这点事情都办不到,你表哥我在这里不是白混了么?
从洗手间出来,我发现衣兜里鼓鼓的,掏出来一看,是不知什么时候塞进去的五六包面巾纸。我隐约记起表哥刚才说过一句话:这里只有这东西,真不好意思拿出手。
我嘿嘿笑了,眼泪却止不住流下来……
(选自《京江晚报》)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中的我是一个重亲情讲原则的人,因为自己也曾蒙受其利,对表哥的种种做法,虽然持反对意见,但是态度不够坚决。
B.小说中表哥的境况每况愈下启示我们:个人的利益是建立在集体利益的基础上,如果一味损害集体利益,最终损害的可能就是自身利益。
C.小说中表哥的为人、办事方式,让我深恶痛绝,并予以强烈的谴责。
D.小说通过对表哥前两次工作的描写,既能让读者感受到表哥最后做了保洁员的情节安排是一种必然,又为结尾处的高潮铺垫蓄势。
E.小说中通过语言描写、侧面烘托,夸张等手法刻画出表哥的形象,个性鲜明。
小题2:小说中的表哥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请简要概括。(2分)
小题3:小说以“我”的流泪结尾,耐人寻味。请你说说结尾有什么耐人寻味之处?(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学名著阅读(10分,每题5分)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黛玉进荣国府,除外祖母外,还见了二舅母王夫人,大舅母邢夫人,贾珠的妻子李纨,“凤辣子”王熙凤以及迎春、探春、惜春和衔玉而生的贾宝玉。
B.初春时节,黛玉做了一首诗《桃花行》,大家称赏不已,议定改“海棠社”为“桃花社”,林黛玉为社主,三月初五日齐集潇湘馆。
C.宝玉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来看黛玉。黛玉笑他像个渔翁。宝玉说要弄一套给她,黛玉笑着说自己穿上就成了渔婆。言毕,她顿觉失言,羞得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
D.抄检大观园,查到探春,探春命丫鬟们秉烛开门而待。但探春只允许搜查她自己的东西,丫鬟的东西不能碰。查到惜春处,竟在入画箱中搜出一些银锞子和男人的靴袜等物。惜春胆小,见了这些虽害怕,但仍袒护入画,还宣称自己早知道此事。
E.在“试文字宝玉始提亲”章节里,有人给宝玉说亲,女方是才貌双全,家境殷实,只是要女婿入赘,说亲未果。而后邢夫人向贾母建议说:“何用别处去找,一个宝玉,一个金锁的天配姻缘,老太太怎么忘了?”此建议得到贾母等人的赞同。
小题2:《红楼梦》第一回是开篇。先后分别用“          ”、“          ”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以及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作铺垫,为小说染上了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每空1分,共2分)
小题3:请简述林黛玉第二次葬花的主要情节。(3分)
小题4:请简述宝玉挨打的三个原因。(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是一个想象的空间。想象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空间来。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二是说,想象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还是不丰富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 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自然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像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空间一样,进入到作家所构筑的艺术世界之中去。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但并不让人感到奇异或怪诞。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对于这样一个想象空间,人们是陌生的,如梦如幻。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让人领略到一种奇幻或怪诞的美感。实际上,这两种空间都是想象空间。但因为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所以我们常常将其作为现实空间本身来分析和理解,不认为它是虚幻不实的。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本不同于现实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所以我们常常直接称之为梦幻空间。一部《红楼梦》就同时具有这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太虚幻境构筑的是一个梦幻空间;而对贾府人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则是有关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
想象空间虽然是在现实空间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却有着根本的差别。具体而言,现实空间不是一个人按照个人的意愿随意创造出来的,而是外在于任何一个个体人先行存在的。它给任何一个个体人,都提供了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但这种空间,又是极其有限的,是不能满足任何一个个体人的全部要求的。总体而言,对于任何一个个体的人,现实空间都是不完全自由、不完全舒适的。想象空间则不同了。想象空间不是外在于它的创造者的,而是它的创造者自由想象的产物。尽管他所创造的这个想象空间本身,也不是完全自由的,但想象空间对于它的创造者而言,则是自由的。假若《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的一部“自传”,曹雪芹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在贾府那个现实空间中是不自由的;而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体验的却是创造的自由。《红楼梦》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获得的也是自由的体验;他们已经不受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束缚,他们是在超越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视点上,来俯视这个空间的。所以想象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现实空间是不自由的,想象空间则能满足人对自由的要求。
(选自王福仁《现代中国异域小说研究·序》,有删改)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对“想象空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想象空间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
B.想象空间在读者的直接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
C.想象空间是作家经过自由创造开拓出的想象的世界。
D.想象空间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自由的体验。
小题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段用自幼目盲的人创作优秀绘画作品受到限制的例子,说明艺术家开拓出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是不同的。
B.第二段指出了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能构筑不同的想象空间,《红楼梦》中太虚幻境就是通过两种想象形式构筑的。
C.第三段用对比的方式分析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根本差别,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则是创造者自由构造的。
D.文章用先分后总的方式阐述了想象空间的基础、想象的两种形式、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差别等三个问题。
小题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差别越大,越能说明艺术家想象力强、创作水平高。
B.类似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与现实关系密切,让人产生如梦如幻的感觉。
C.梦幻空间以想象空间为依据,他们都与现实空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D.想象空间能够超越人们感到不自由的现实空间,能让人在其中感到自由。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