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风  蛇〔澳大利亚〕比万·贝克 王悦 译凯文是个12岁的小男孩,他收藏世界上所有能被收藏的东西。今天,凯文本来是在市场里...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风  蛇
〔澳大利亚〕比万·贝克 王悦 译
凯文是个12岁的小男孩,他收藏世界上所有能被收藏的东西。今天,凯文本来是在市场里闲逛来着,但一个耀眼的蓝招牌吸引了他。牌子上写着:“马维先生的神奇收藏——仅向绝对好奇的人开放。”他立即像飞蛾看到篝火一样奔向了那家店铺。
凯文推开店门,店主马维先生一看到他,立刻满面笑容地说:“下午好,年轻的先生,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我只想随便看看,谢谢。”凯文谨慎地回答。
“凡是进了我的店的人,没有一个是只想随便看看的。”马维先生附在凯文耳边小声儿说,“你会发现我的收藏非常神奇。”
“请问你的收藏品是什么?”凯文礼貌地问。
“你是一个好奇的人,是我最喜欢的类型。”马维先生笑着说,“请跟我来。”
凯文跟着他来到小店后面的仓库,仓库没有窗,只有一道镶着茶色玻璃的小门。
“这里存放着我最秘密的收藏……”
凯文迫不及待地打断店主的话,“它到底是什么?”
……“跟你一样,我也是个专注的收藏家,所以我决定让你看看我说的东西。”马维先生边解释边打开那扇小门。门里是一间荡荡的小屋子,也没有窗户,只在对面有另一道上锁的铁门。凯文的好奇心在燃烧,他想也没想就跟着店主进了小屋,“你到底收藏什么?”
“其实我收集的东西很普通,”马维先生回答,“请在此稍候。”说着他打开锁,消失在铁门背后,等他回来的时候,手里多了一个玻璃瓶,“这就是我的收藏。”
“一个空瓶子?”凯文失望地说。
“哈!每个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都这么说。其实这里面装的是风蛇。”
“什么是风蛇?”
“风蛇是一种气态的带翅膀的蛇。被关在瓶子里时,它是透明的。如果你打开瓶塞,放进一些新鲜空气,它就会变回本来的颜色——烟蓝色。”
“打开瓶子。”凯文要求道。
马维先生把瓶子紧紧抱在胸前,“你没听见我说这里面是风蛇吗?如果它逃出来,我们俩都要受袭击的。没有人打开过关风蛇的瓶子。瓶子会突然变凉,蓝色的烟雾会从里面射出……”
他的话被一阵门铃声打断了。马维先生看了看门口,又看了看玻璃瓶,犹豫再三,终于不情愿地把瓶子递给凯文。“先替我拿一会儿,我去看看谁来了。千万不要打开它。”
现在小屋里只有凯文一个人了。他似乎感觉到瓶子里的气体在缓缓转动。如果他只把瓶塞撬起一道缝,放一小点儿空气进去,就可以知道马维先生是不是在编故事蒙人了。想到这,凯文开始慢慢地旋转白色的瓶塞。起初他只撬起瓶塞一角,然后立刻盖紧,但瓶子里什么都没出现。他把瓶塞撬起一个稍微大点儿的缝,但仍然什么都没发生。
凯文不耐烦地把瓶塞完全启开,还是没看到风蛇。“原来是个骗人的把戏。”他自言自语道。就在这时,瓶子陡然变冷了,一股蓝烟喷涌而出,在空中聚集成蛇的样子,然后迅速向外蔓延,转眼间屋子里就充满了烟雾。凯文头痛欲裂,不顾一切向门口逃去,但他发现进来时的小门已经变得像大厦一样高了。随后砰的一声,他撞到了一堵透明的墙。
就在这时,马维先生推门走了进来,但他现在看起来更像个巨人。他弯下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白色瓶塞,盖向凯文头顶。烟雾随即消退了,凯文惊恐地发现自己缩小了,并被关在自己刚刚打开的瓶子里。
马维先生拿起瓶子,嘴角挂着胜利的微笑。他走过铁门,把凯文放在一个书架上。书架上还有很多装着小人儿的瓶子,他们悲伤的脸紧贴着玻璃牢笼,同情地看着凯文。马维先生欣赏着自己的收藏,不时擦拭着书架正上方的铜标签,标签上刻着:“藏品——好奇的人。”
小题1:简析这篇小说标题的作用(3分)
小题2: 伏笔是文学作品中情节结构上常用的一种手法。请简析伏笔在这篇小说中的作用。(3分)
小题3:结合全文,赏析少年凯文具有的形象特点(4分)
小题4:“他的话被一阵门铃声打断了。马维先生看了看门口,又看了看玻璃瓶,犹豫再三,终于不情愿地把瓶子递给凯文。‘先替我拿一会儿,我去看看谁来了。千万不要打开它。’”请你谈谈对这一情节处理的理解。(5分)
小题5:探究小说的深层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5分)
答案

小题1:①传说中,风蛇是一种气态的带翅膀的会飞的蛇,此物本不存在。②以此为题,使标题具有了一种神秘色彩,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③这也是小说的线索,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凯文因此走进店里,因此诱惑打开瓶子,因此被关进瓶子……(1点1分,少一点扣1分)
小题2:①伏笔信息有“马维先生的神奇收藏——仅向绝对好奇的人开放。”“马维先生附在凯文耳边小声儿说,‘你会发现我的收藏非常神奇。’”“门里是一间空荡荡的小屋子,也没有窗户,只在对面有另一道上锁的铁门”“其实我收集的东西很普通”“马维先生把瓶子紧紧抱在胸前”。这些信息深深地吸引了主人公凯文,为凯文走向悲剧和陷阱埋下了伏笔,原来马维是有意一步步诱惑好奇的人上钩。②既深深地吸引了读者,也推动了情节发展。③伏笔的运用,使得小说中的好奇的“收藏者”变成“被收藏”的好奇者,虽出乎意料,但也事在情理之中,更加发人深思,更有讽刺意味。(第①层信息,要有有一两个例子为代表,把握伏笔背后的信息;一层1分)
(附:伏笔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
小题3:①具有极强的好奇心,看到蓝牌子启事很好奇,急切地想知道是什么,马维走开后禁不住打开了瓶子,为了好奇心付出沉重的代价;②相对单纯,缺乏足够的警惕,自控力较差,马维一步步地玩神秘,诱惑他,他竟然没有一点怀疑;③特别喜欢收藏各种东西,只要看到或听到与收藏有关的事物,往往经不住诱惑。(一点1分,整体语言表述上1分)
小题4:①这一情节与后文马维的行为形成“对比”,结合后面凯文的结局,可以看出马维的狡猾与伪善;②马维故弄玄虚,在故事形成悬念,令人好奇,为后文凯文独处时打开瓶子做了铺垫,推动了小说向高潮发展;③“劝告”在先,凯文还是打开了瓶子,更突出了凯文的单词、缺乏警惕、禁不住诱惑,具有极强的好奇心的形象特点。④有利于深化主题,让人意识到过度的好奇心的潜在危害。(对比要出现,对人物的表现作用要有,一点1分,书写1分)
小题5:.①凯文的悲剧告诉我们,无法自控的、过度的好奇心往往与潜在危险同在,会使自己陷入一个走不出的怪圈,并为此付出意料不到的代价,给人带来无尽的后患,终成悲剧,让人后悔都来不及。②马维先生的藏品竟然是“好奇的人”,“风蛇”仅为不存在的诱饵,表现了作者对人们总为某种***驱使,总因好奇心作祟而行为失度的嘲讽,期望人们学会自我克制,不要过度好奇,远离陷阱和悲剧,同时作者也不乏一定的同情和无奈。(一点2分,书写层次清晰,答题有条理上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关于标题的题目,首先要知道,标题是文章的文眼。一个好的标题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通过阅读文章便知,风蛇是传说中的一种气态的带翅膀的会飞的蛇,此物本不存在。以风蛇为题,必然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全文都围绕着风蛇来写,故风蛇这个标题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小题2:
试题分析:分析此类题目,首先要了解关于伏笔的知识。伏笔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伏笔是文学作品中情节结构上常用的一种手法。对于《风蛇》这篇小说来说,要想分析伏笔在文中的作用,首先要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伏笔手法。如“马维先生的神奇收藏——仅向绝对好奇的人开放。”“马维先生附在凯文耳边小声儿说,‘你会发现我的收藏非常神奇。’”“门里是一间空荡荡的小屋子,也没有窗户,只在对面有另一道上锁的铁门”“其实我收集的东西很普通”“马维先生把瓶子紧紧抱在胸前”等等。通过对文意的把握,可知,以上马维的这些话,为凯文走向悲剧和陷阱埋下了伏笔。而伏笔的运用会使故事的结局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引人深思。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在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有关凯文的语段,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如““风蛇是一种气态的带翅膀的蛇。被关在瓶子里时,它是透明的。如果你打开瓶塞,放进一些新鲜空气,它就会变回本来的颜色——烟蓝色。” “打开瓶子。”凯文要求道。这一处语言描写就表现出了凯文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一人物性格。面对马维的步步诱惑,凯文没有戒备心,表现了凯文思想的单词。凯文平时喜欢收藏东西。若遇到与收藏有关的事物,会禁不住诱惑。”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通过对一处细节描写的品读,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句中马维的一系列动作,神情表现了马维的狡猾与伪善;“不情愿地把瓶子递给凯文”表明马维故弄玄虚,为下文凯文独处时打开瓶子做铺垫;“千万不要打开它”这一伪善的劝告,更突出了凯文的单词、缺乏警惕、禁不住诱惑,具有极强的好奇心的形象特点。这一处的细节描写把故事推向了高潮,深化了主题。
小题5:
试题分析:此题应该从凯文的悲剧对我们的启发和教育意义、马维的狡猾和伪善的“诱饵”驱使着人们的***和好奇心以及作者的同情心方面来回答。在回答启发和教育意义时,要结合着“过度的好奇心往往与潜在危险同在”这一点来突出不必要的悲剧性。在分析马维的狡猾和伪善时,要从“期望人们学会自我克制,不要过度好奇,远离陷阱和悲剧”这一方面回答。同时也要把作者的情感态度稍加分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风  蛇〔澳大利亚〕比万·贝克 王悦 译凯文是个12岁的小男孩,他收藏世界上所有能被收藏的东西。今天,凯文本来是在市场里】;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9分)
李安华语电影创作以其思想深刻、故事性强、画面优美、叙事从容而为广大观众津津乐道。他的影片,在娓娓道来的好看故事中,倾注着对人性的思考,对社会人生的探究,通过对主人公情感的抒写而达到对人性意义的探寻。在李安身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古典美学的浸润,又有西方文明的熏陶,他将古今中外各种文化融为一体而为他所用,但他又是有根的,他的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学观念、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对李安华语电影创作影像风格进行分析,无疑可以为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与帮助。
一个成熟的艺术家一般都会在长期艺术创作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风格是艺术家“创作成熟的标志,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风格反映出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以及艺术家的思想内涵,并通过作品的内容与形式集中表现出来,是艺术家所独有的气质个 性的外化。李安在自己十余年的电影创作过程中,通过将自己“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艺术风格。 他的影片从总体上体现出“淡雅平和”的艺术特征。 “淡雅”侧重于李安电影外在表现形式,“平和”则多从李安电影的思想内容体现出来。李安的影片很少有人数众多、气势磅礴的宏大场面、场景,画面相对干净雅致、朴素自然,似中国水墨山水画般充满意境,给人以典雅素洁之美。无论是《卧虎藏龙》中的江南水乡亦或是《色戒》中旧上海的街景、旗袍,都蕴涵着典雅的韵味。那种素净与雅致在华语电影中只属于李安。这种“淡雅”来自于李安的修养与文化。由于李安作品所具有的浓郁的文化意蕴,致使他的作品自然流露出“雅”的气息。而在思想内容方面,李安的电影表面看虽然充满矛盾冲突,但本质上追求和谐、融合。他的影片,矛盾冲突虽然看似激烈但不极端,最终都归于“和”的统御之下。“和”是李安电影创作的出发点,更是其电影创作的归结点。这种“平和”源于李安自身的性格、教养以及中国传统“中庸”思想的熏陶。“淡雅平和”构成李安电影创作的风格特征,在这一风格特征下,李安进行着有别于人的独特的艺术创作。
《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被认为是李安的早期创作。在这三部影片中,李安将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家庭伦理、东西方文化冲突、新旧观念冲突等一系列矛盾充分展现在银幕上,创造出华语影坛不曾有过的艺术形象,拓展了题材范围,极大地丰富了影片内涵。 同时这三部影片展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美学观念与现代电影观念、表现技巧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延续到李安以后的电影创作中,构成重要的艺术内容。李安华语电影的叙述手法质朴自然,人物对白风趣幽默,故事情节紧凑别致,整个剧情圆融流畅。影片致力于探讨传统与现代的伦理矛盾、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冲突、父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纠葛,为华语电影开辟了新的表现领域。
(节选自许波《试论里按华语电影影像风格特征》)
小题1:下列对“李安华语电影创作”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李安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古典美学的浸润和影响,因而他的华语电影创作常常表现得非常唯美、宁静、平和而少有激烈的矛盾冲突。
B.李安华语电影创作画面优美,故事性强,叙事从容,娓娓道来,同时又思想深刻,倾注着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人生的探究。
C.李安华语电影创作在后期才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探索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美学观念与现代电影观念、表现技巧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D.《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三部影片创造出华语影坛不曾有过的形象,但是它们都属于李安早期华语电影创作,还不够成熟。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研究分析李安华语电影创作影像风格,能够为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与帮助。
B.艺术风格一般都是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在长期艺术创作实践中形成的,经过十余年的电影创作过程,李安也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艺术风格。
C.叙述手法质朴自然,人物对白风趣幽默,故事情节紧凑别致,整个剧情圆融流畅,是李安华语电影的几个重要特点。
D.李安的电影是有根的,他将根深深地扎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之中,将古今中外文化融为一体而为他所用,为华语电影开辟了新的表现领域。
小题3:“淡雅平和”是李安华语电影的总体风格,请联系文本阐述其具体内涵。(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当你在花园里驻足观察那些胖胖的蜜蜂在花丛中起起落落,或者在厨房手拿苍蝇拍对着狡猾的苍蝇无可奈何时,你一定认同以下观点:把“飞行家”这个名词冠于昆虫身上是恰如其分的,昆虫不仅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飞行者家族,也是最早掌握这项技术的先驱者。地球上的第一次飞行是个什么场景?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早已消失在岩层之中。不过,当年第一批飞行者的后代仍然活跃在我们的星球上,它们就是蜉蝣。
蜉蝣这种生物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水中,以藻类为食,当它们准备好繁殖,便爬出水面,在水边的植物上蜕皮,成为有翅的成虫。这些获得新生的小虫子并不急于飞行,多数时候会聚集在水面上,伸展双翅,在微风的吹拂下于水面上滑行。当时机成熟,便风中舞动,在空中完成婚配。不久,雌虫产卵,刚刚脱离水面不过十几小时的蜉蝣们再次回落水中,这也意味着它们个体生命的终结。目前,多数昆虫学家认为,最早的昆虫也像蜉蝣一样,是从水面滑行演化到飞行的,最早的翅应该是“风帆”,而非“机翼”。
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一片几丁质的薄层,没有任何骨骼和肌肉的支撑。几丁质这种物质本身柔软而坚韧,就连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无法与之相比。几丁质中贯穿着翅脉,它们是液压管道,正是这些液压管道让昆虫的翅膀有了足够的刚性来应对飞行时巨大的应力考验。与鸟、蝙蝠的翅膀一样,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使得空气流过翼面时产生升力。
昆虫与其他其他飞行动物的标志性区别,在于它们扇动翅膀时高得惊人的速度——蜻蜓一般为每秒200次,而蚊子和马蜂则能高达每秒1000次。不仅如此,如果逐格回放高速摄像机拍摄的昆虫飞行影像,你会惊奇地发现,昆虫扑翼飞行可不简单是上下运动,从侧面观察,昆虫的翅膀其实是在画八字形。直到最近,人们把昆虫放进风洞好好研究了一番才发现,其实这些小家伙的翅膀是在空气中制造涡流,依靠这些可控的涡流,它们的翅膀在向下和向上拍动时都能产生升力,这是鸟与蝙蝠绝对无法做到的,一只小蜜蜂借助这些涡流,产生达到其体重3倍的开力,而向前的推力则是体重的8倍之多,与之相比,一架战斗机的推力与重力大小之比能达到2就可以“笑傲江湖”了,这样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苍蝇能在空中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急转弯了。
当然,这一切代价也相当高昂,飞行是件十分费力的活儿,一只果蝇飞行1小时就要消耗掉体重的10%,果蝇使用碳水化合物作为动力来源,这有点儿不太划算,其他很多昆虫直接利用脂肪作为“燃烧”,便让飞行的“经济性”大为改观。所以你绝对不能小看昆虫的能力,一只小小黑脉金斑蝶能以每天150公里的速度连续飞行3000公里,完成从北美到中美洲的长途迁徙。
(取材于王冬《御风飞行》)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能支持“昆虫的翅膀是一个工程学奇迹”的一项是(3分)
A.薄薄的翅由几丁质构成
B.不需要脊髓肌肉的支撑
C.柔韧性可比碳纤维的复合材料
D.翅脉增强了昆虫翅膀的刚性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昆虫最初驾驭“风帆”在水面上滑行,后来逐步从滑行演变到在空中飞行。
B.蜉蝣有翅后即升空飞行。虽然飞行的时间不长,但由此实现了生命的延续。
C.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可以使空气滤过翼面时产生升力。
D.昆虫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作为“燃料”,从而大大提高了飞行的“经济性”
E.昆虫是地球上规模最为庞大的飞行者家族,很多昆虫都具有长途迁徙的能力
小题3:根据本文和下列材料,说明苍蝇的飞行和鹏鸟翱翔有哪些不同点。(5分)
《逍遥游》中“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绝云天,负青天。然后图南”这几句话,是对鹏鸟翱翔九天的精彩描述。生物学家认为,鹏鸟翱翔要借助上升气流,翅膀就像固定的机翼。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问题。
浙江的感兴
我很想追怀自己在浙江的童年,却只记起了一些片段:随着母亲去一个庙里看初期的电影,去曹娥江头看潮水,随着小舅舅到河蚌头石桥边的馆子里吃馄饨,那样好吃的馄饨,后来似乎再也没有吃过。如此等等,连不起来,而且越来越模糊了。
于是我怀疑自己是否配称浙江人。
这一次到杭州,住在西湖旁边,又有幸去了绍兴,看到鲁迅故居,还在咸亨酒店里喝了加饭酒,并且站在门外吃了一串油豆腐,上面涂了厚厚一层辣酱,吃着吃着,心里感到不管配不配,我是喜欢这乡土的。
这里主要的色泽是黑与白,黑的瓦顶,白的粉墙,冲洗得发白的石板路,连木柱子也是黑的,严谨、素净。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像那件大大的厨房里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正如那三味书屋里,既有严厉老师的戒方,又有那顽皮学童的小小乐园,在门前的石板路下则是潺潺的流水。
水是浙江的灵秀所在,是音乐,是想象力。
在鲁迅的艺术素描里不是也有这样的黑泥、白石和绿水的配合么?多么朴质,又弥漫着多大的温情!你看他用笔何等经济,总是短短几句话就勾画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生处境,而同时他又总是把这处境放在一片抒情的气氛之内。他是最严格的,又是最温情的,这就使得他最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有感染力——他的闰土成了我们一切人记忆中的童年好友。他的乌篷船成为我们每个人梦里的航船,他的忧郁、愤怒和向往也成为几代读者难以排遣的感情。
看着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
回到杭州,又是另一番景色。1981年我第一次来,忙于游览名胜,但也抽时间陪一位老友去追寻他年少时代的踪迹。走了一个旧的市区,像是有一家过去很有名的布鞋店,那里依然卖着素净而又雅致的黑面白底的舒服鞋。接着进入一家咸肉店,面前是一条长长的洗得白白的木柜台,上面摆着十几块干干净净的咸肉,随你挑选。这铺子的旧式建筑有高的屋顶,店堂里空空荡荡的,没有现代肉店那种血淋淋的屠场味道,人们从容选肉。大刀切下去,一股醇厚的咸肉香随之而起。
这次重来,我很想再出去看看那些犹有南宋遗风的街道和店铺,却始终不得空儿,只在汽车里匆匆看了一下中心区的主要街道。在我游历过的城市里,我总觉得杭州是最富于中国人情味的,即使车站旁边的闹市也闹而不乱,人行道上人来人往却不拥挤,同时有一些老铺子老字号还以传统的礼貌待客。
杭州难分市区与郊外,环湖的大道既是闹市,又因西湖在旁而似乎把红尘洗涤了。任何风尘仆仆的远来人也是一见湖光山色而顿时感到清爽。
在阳光下,西湖是明媚的,但更多的时候显得清幽,这次因为就住在湖岸上,朝朝夕夕散步湖畔,总算把湖的各种面容看了一个真切,清晨薄雾下,黄昏夕照里,湖的表情是不同的,沉沉夜色下则只见远岸的灯火荡漾在黑黑的湖水里,千变万化,没有太浓太艳的时候,而是素抹淡妆,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
在湖岸散步的时候,抬起头来,看到了环湖的群山在天边耸起,也是淡淡的几抹青色。然而它们都引人遐想。给了西湖以厚度和重量。没有人能把西湖看的轻飘飘的,它是有性格的,从而我也看到了浙江的另一面:水固然使它灵秀,山却给予它骨气。
(取材于王佐良的同名散文)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饮食在作者关于故乡的感兴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源于作者无法追怀的童年。
B.作者书写的是对故乡的追忆和游历,感物寄兴,表达了对浙江性格的体悟。
C.作者插叙初次游览杭州的经过,揭示了这座城市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特征。
D.“水”既是浙江灵秀风景的精髓,也是本文组织结构展开叙述的核心线索。
E.文章勾勒出一幅融汇了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因素的江南图景。
小题2:文中说:“看看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① 作者从鲁迅的故乡环境中看出了哪些特色?(3分)
② 作者对鲁迅又多了哪些了解?(4分)
小题3:作者从湖光山色中感受到西湖哪些特点?(4分)
小题4:有评论者曾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概括本文带给读者的艺术感受,请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并结合本文进行具体阐述。(不少于200字)(1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混沌世界里的临界点
王春永 
在法国的一个小村落外有一个小池塘。人们在里面取水,孩子在里面洗澡。 池塘里面有一片荷花,每天荷花自由生长。按照传统线性思维,这一小片荷花要覆盖池塘,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有一天,一点污水流进池塘里面,污水里刚好含有荷花的助长剂,使得荷花的生长速度成倍增快,荷时的数目每天增加一倍。只需要30天,整个池塘就会布满荷时。
但是在前28天,根本没人发觉池塘中的变化。到第29天,村里的人才注意到池塘的一半突然充满了荷时,他们开始担心,但这时候他们已无能为力。第二天早上,整个水面都布满了荷叶。
自牛顿以来,直线和简化的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近年来,很多科学家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发现,其实世界并不是那么简单,它并非是直线发展的,而是在关联和交互影响中进化的。也就是说,世界上充满着各种不可预测的混沌,这是线性思维无法解释的。多数生态危机的形成都是这样。物种的灭绝也是如此:开始时通常不易发觉,慢慢地加速衰退一段很长的时期后,接着很快绝迹。
美国前副总统小艾伯特·阿诺德·戈尔在其《平衡中的世界:生态与人类精神》一书中,介绍了美国物理学家普·巴克和唐超所做的一个研究。在研究中,他们让沙子一粒一粒落下,形成逐渐增高的一堆,借助慢速移动录影和电脑模拟,精确地计算在沙堆顶部每落一粒沙会连带多少沙粒移动。初始阶段,落下的沙粒对沙堆整体影响很小。但是当沙堆增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即使落下一粒沙也可能导致整个沙堆发生坍塌。巴克和唐超由此提出“自组织临界”的理论。
沙堆达到“临界”时,每粒沙与其他沙就处于“一体性”状态。那时每粒新落下的沙都会产生一种“力波” ,尽管微细,却能通过“一体性”的接触贯穿沙堆整体,将碰撞传给所有沙粒,沙堆的结构将随每粒沙落下逐渐变得脆弱。说不定哪一粒落下的沙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沙堆整体发生结构性失衡——坍塌,也可以说崩溃。
这就类似于那句来自阿拉伯文化的谚语:“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往一匹健壮的骆驼身上放一根稻草,骆驼毫无反应;再添加一根稻草,骆驼还是丝毫没有感觉… … 一直往骆驼身上加稻草,当最后一根轻飘飘的稻草放到了它身上后,骆驼最终会不堪重负瘫倒在地。在社会学里,有人把这种作用的原理取名为“稻草原理”。
对于这种现象,科学家们研究认为,在线性系统中,整体正好等于所有部分的相加,因此系统中的每一部分都可能自由地做自己的事情而不需要关心其他部分,如此比较容易做数学分析。而在非线性系统中,整体并不等于所有部分的相加,它可能大于所有的部分的相加,因为系统中的一切都是相关联的。
观察物理学、生物学或社会学上的非线性系统,我们往往会发现它们的基本组成个体和基本组织法则其实并不复杂。但是这些简单的组成因素自动地相互发生作用,复杂性于是出现于组织之中:一个系统的组成个体有无数可能的方式相互作用。
正是由于这些无数可能性的相互作用,非线性的系统展现出一系列与我们以往的认识全然不同的特点,突破了我们最为大胆的想像力。其中最能够给我们带来启示,也最富有科学内涵和哲学魅力的结论是:一个非线性的混沌系统,一旦超越了它的多样性临界点,就会发生爆炸性的变化;而且原来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就不可能自行恢复。
在问题被注意到的时候,或许已经太晚了。而起因,只是一片小小的“荷叶”,甚至比荷叶更小的东西。每一个相关对象的偶然性因素,都包含了对象必然发展的结果的信息。一个十分微小的诱因,在各内外因素参与下,有时会产生极其重大、极其复杂的后果。
(选自王春永 《博弈论的诡计—— 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有删改) 
(小题1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人们对于即将布满池塘的荷叶无能为力,因为流进池塘中的一点污水含有助长剂。
B.戈尔在其 《平衡中的世界:生态与人类精神》一书中记录了一个他对沙子的研究。
C.巴克和唐超的沙堆实验证明,导致沙堆整体坍塌的可能仅仅是因为一粒沙子的落下。
D.“ 自组织临界”理论与阿拉伯谚语“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E.一切重大而复杂的后果的产生都包含着必然的发展的信息,在被注意时则为时已晚。 
小题2:关于非线性系统的特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具有复杂的、非直线发展的特点,是在关联和交互影响中进化的。
B.比较容易做数学分析,因为整体正好等于所有部分的相加。
C.系统中的基本法则并不复杂,但组成因素间会自动发生相互作用。
D.原来的系统平衡一旦发生爆炸性变化后,就不可能自动恢复。
小题3:本文标题“混沌世界里的临界点”中“混沌世界”和“临界点”各指什么?(4分) 
小题4:为什么稳定地保持了几百万年的古代物种,在地质期的某一瞬间灭种或演变为新的物种?请运用文中的观点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海的气息
鄞珊
扇贝圆圆的,放射状凹凸的纹路,每一条都延伸到大海去。
虽然不能拿它扇风,它的名字——扇子般的贝壳,却有着闺房折扇、团扇般的细润,扇里盛满海缜密的花纹。我相信这些花纹是天书,隐藏着某种奥秘,我的神思顺着扇贝的纹路走着,一路便走到海的浩渺中。 
扇贝在贝壳一族里很普通,像容貌并不起眼的村姑村妇。沙滩里几乎全是它们的族群,多得得视我的情绪和爱好才能滑进我的的手里,更多时候,它们如园里的石头,只能溜过我的身后。但我还是经常从它那大大小小各异的形状中得出些意外的惊喜。小的扇贝很薄,边缘容易断碎,但小小的一枚,泛着贝壳晶莹的亮,凸的、扁的,各种变化的造型是渔村一群放了缰绳自由奔放的小孩子,每一张脸孔张弛开合,野性十足,我喜欢寻觅这样不同的扇贝面孔。大的扇贝有的很平,简直是扇子的模型,且有各种各异的造型和纹样,把扇面装点得美仑美奂;有的凹陷很深,可以盛水,拿它当个碟子刚刚好。 
这些贝啊螺啊的躯壳,它们把大海的身影带到我家里来。看得我都胸怀广阔起来。 
不需去海边,街头街尾的贝灰里就能捡到没煅毁成灰的贝壳,每堆贝灰里就数成型的扇贝、车贝最多。当然捡贝壳还是去海边畅快。在贝灰里拣选就像一个馋嘴的孩子,没有可以解馋的,只有将就用啃过的甘蔗骗骗嘴巴的需求。每去一次海边,我的双手、带去网兜都无法承受贝壳的数量,只有一再筛选。沙滩毋宁说是贝壳堆积成的!脚踩上去都是厚厚的扎脚的贝和螺,有丰盈的——不时探出触角,那是活的,更多的已经风化,只剩白花花的外壳。我就在这些贝壳堆里淘宝,漫长的沙滩总会有欣喜埋藏着。没见过的贝壳,才是我们翻淘的对象。浩瀚大海给予我们的是每一次崭新的认识。 
我喜欢大海包括它的产物,特别是退潮之时,大海在沙滩上遗下的恩惠,那时造物主丰厚的恩赐。 
某次班里一同学带来一大堆珍稀的海螺和贝壳,她拿出来的那一刻,我们眼目都发亮了,这些贝壳的造型和颜色都是我们不曾看到过的。有的像乌龟,厚重,乌黑锃亮,那个黑啊,比釉彩更有着从里面透出来的晶亮;有的黑底,暗红色的花纹若隐若现;有的像个瓶子,螺嘴蜿蜒幽深,花纹比人工篆刻更错综复杂。那一堆东西!我们迫不及待地凑过去,抢着跟她讨要。你一个我一个,慢的抢不到。我便是剩下遗憾的一个,软磨硬磨,拿了两个贝壳的同学终于同意分一个给我。 
拿回家珍藏,每次端详,与人分享,依然换来许多惊叹,造物主的神奇在于像是不经意而为。 
可惜我一直没有在海边捡到这种稀罕的螺贝,那堆贝壳好像空前绝后。后来这同学解释说,这是深海里的,不是浅海的沙滩就能看见到。我为再也没见到过那样美丽的螺贝而惋惜着。那种惋惜就如才子佳人相遇,一刹那的惊艳,再也无法寻觅,惟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惆怅。 
海水很快就涨潮了,我们必须趁海水潮起来之前捡完并且脱身。它们等待不了我的脚步,那些惊世骇俗的贝壳,又将沉入海底不知道什么时候,五百年,或是一千年,或是永远都不会再冲上海滩。我才是贝壳的伯乐,它们在海底的沉寂,是为了等待我的双手去把它们带回家珍藏。我相信它们也希企与我相逢,我必须趁海水漫过它们的身影之前,把它们从时间的长河里拣出来,与阳光喜悦地拥抱。
当海水漫过,一切都在波涛骇浪之下,热闹的景致顷刻不复存在,剩下的那些鱼虾蟹又回到它们的大海,带着半笠和竹篓的人们也回归各自的家。潮涨潮落,流逝的是人和物,大海喧哗,大地一直无语。
(选自 《作品》2012年第10期 《风挟裹着海的气息》,有删改)
小题1:文中开头用了相当多的笔墨描写扇贝,作用是什么?            (4 分) 
小题2:文中结尾部分的两个句子 “海水很快就涨潮了,我们必须趁海水潮起来之前捡完并且脱身。”和 “我相信它们也希企与我相逢,我必须趁海水漫过它们的身影之前,把它们从时间的长河里拣出来,与阳光喜悦地拥抱。”中,作者连续两次使用了 “必须趁”这个词语,请说说作者这样表述的用意。(5分)
小题3:请指出文中 “我”从哪三种途径获得螺贝,各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