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奥斯勒的《送花》,完成下面的问题。                                送花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记...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奥斯勒的《送花》,完成下面的问题。
                                送花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记了,于是这才有点奥妙。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驶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子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孱弱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有意思了。我只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总寄钱来,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这么想?”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妇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又小坐一会儿,默默祷告了一阵,没留话语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直率,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的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不错,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_____________。”
小题1:(1)文中能体现“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的句子是:          (3分)(2)老妇人觉得“活着没意思”的原因是:                               (3分)
小题2:使老妇人的病好转的真正原因是:                               (4分)
小题3:文章结尾处说“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根据小说的内容,在下面横线上补充一句话,说明这个道理。(4分)
这个道理是:                                                     
小题4: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中写了“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这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主要是为了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B.“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在守墓人看来,人活着就应该多关心那些活着的人们,至于死去的就大可以不管了。
C.小说主要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来表现老妇人,其形象虽有些模糊却表现了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
D.小说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情节的,在简洁的对话中交代了事情的经过,显得简练而丰富。
E.这篇小说构思精致,情节有起落,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答案

小题1:(1)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3分)
(2)儿子的死,让老妇人没有了精神寄托。(3分)
小题2:①她从丧子的哀痛中走了出来。②把爱分给那些活着的人。③这让她意识到活着还有用处。(意思对即可,4分)
小题3:活着就要对人有些用处。(意思对即可,4分)
小题4:BC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1)文中第三段“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一句,写出了人虽然活着,但精神已经麻木,活着已没有任何意义。(2)儿子是老妇人生活的全部,儿子死了,让她没有了精神寄托。
小题2:
试题分析:从文中最后一段可以看出,老妇人受到守墓人的启发,从丧子的哀痛中走了出来,把那些花送给活着的人,让她意识到活着还有意义。(答全三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小说的主题内涵,补写道理意思对即可。亚当夫人失去了她的儿子,对于亚当夫人来说,儿子是她的全部,是她的希望,当希望没了,她活着的动力也就没了。小个子守墓人的话虽不太中听,但是实话,而亚当夫人听到了,在她觉的自己快死的时候,她按照小个子守墓人的话做了,她看到了孤儿院里活泼但缺少爱的孩子,亚当夫人爱他的儿子,她把给儿子的爱给了孤儿们。她有了希望,有了活着的希望!活着就要对人有些用处。
小题4:
试题分析:B项“至于死去的就大可以不管了”,文中没有这个意思,C项“主要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应为“主要通过语言描写”。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奥斯勒的《送花》,完成下面的问题。                                送花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记】;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
原始社会中,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地用一些象征性动作,来表示他们的意向、感情。这些动作,有的后来成为社会生活的习惯,并常常被用作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社会组织和加强部落之间联系的手段。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统治阶级利用其中某些习惯,加以改变和发展,逐渐形成各种正规的“礼”。“礼”成了巩固统治阶级内部组织和对民众进行统治的一种手段。
“跪拜礼”是中国社会中使用年代最长、最频繁的一种基本礼节。
人类在刚刚能直立行走时,他们的行走姿势、大约跟现在动物园中猩猩单用后肢行走时的姿势差不多,弯腰曲背、身体前倾、步履蹒跚,前肢下垂、离地面很近。以这种姿势行走的人们,当他们站定表示友好或敬意时,前肢着地、后肢弯曲就是很自然的了。人类的先祖在静止时比行走时更不易保持直立,这一点,在近代力学中是找得到原理的。已经能直立行走的人类,做出的后肢弯曲,前肢着地的姿势,就是跪拜礼的雏形。
进入阶级社会初期,人们尚不知桌椅为何物,帝王平民皆席地而坐,所谓“两膝著地,以尻著朣而安者为坐”。这种坐姿,对于行跪拜礼,是很方便的。所谓“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因跪而益至其恭,以头著地为拜”。以跪拜作为一种礼节,自然而然地得以延续和巩固。这种情景,我们在现在的日本“榻榻篾”上还能看到。日本民族在榻榻篾上“两膝著地,以尻著腫而稍安”为坐。当坐在榻榻篾上的日本人要表示敬意而欠动身体时,他们“伸腰及股而势危”“以头著地”,很自然地构成了一个跪拜动作。
随着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的等级制度日益森严,经统治阶级改变和发展的各种礼仪礼节也日益繁杂化、规范化、经典化。仅跪拜礼一节,就被分为“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膜拜”等格式,各种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以及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所规定使用的跪拜礼都是不同的,它起到了维护、巩固统治阶级内部等级关系的作用,起到了对人民加强其阶级统治的作用。例如,“稽首”,是最隆重的跪拜礼,属于“臣拜君之礼”;地位相等的人们之间通用“顿首”;而“吉拜”则属于“常祭之礼”等等。
当人们发明使用桌椅之后,跪拜礼已显得十分不便,似乎需要对它进行改革了。封建统治阶级也的确是根据其阶级利益,不断地在对各种礼仪进行改革兴废。例如,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清政府内外交困,财政危机,为了节约经费充实粮饷,明令废止了沿用三千年之久的“乡饮酒礼”。跪拜礼虽然有种种不便,但由于它有助于封建等级制的维护和巩固,有助于封建统治,对封建统治者有利无弊,所以,直到辛亥革命前的几千年间,它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采用而无多大改变。只是到了乾隆年间,中国式跪拜礼受到了一次挑战,英国外交使节到北京谒见中国皇帝,他不愿意向清皇行中国式跪拜礼,经过一番交涉,乾隆皇帝同意接受英国使者的西洋式单腿跪拜礼。
“跪拜”,从原始社会中人们互相致意的姿势,到阶级社会演变成了一种表示臣服的礼节,“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行跪拜礼的,总是臣服者、卑贱者。跪拜礼被掺入了一种人格侮辱的成份,并日见其明显。以至“卑躬屈膝”一词成了损人尊严的贬义词。人民对这种礼节,从习惯到厌恶,从厌恶到反对,乃至提出改革的主张,也就是必然的了。
清末,四川民间传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从来不许人向他行跪拜礼,也教育百姓不要向任何人跪拜。石达开是否有过这种主张,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但这个民间传说本身,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对跪拜礼的意愿
辛亥革命打倒了皇帝,西方资产阶级平等思想在中国大传播。有辱人格,维护封建制度的跪拜礼之取消,已势在必行。
正式废除跪拜礼节,这是辛亥革命的一大功绩。然而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久长,封建毒素至今不能说已被完全肃清。作为封建阶级的礼节,跪拜礼也尚未绝迹。不过,它现在主要使用于对偶像、亡灵的礼拜,而不是用于活人了。至于近现代作为一种惩罚的跪拜,则不能看作是一种礼节。但是,从中可以看到人们心目中对跪拜的厌恶。
作为一种社交礼节,跪拜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只是作为一块青记,它还残留在现代社会的臀部。它的最终消失,有待于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进一步丰富提高。
小题1:从原文看,下面对跪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最初的行走与跪拜礼有相似性,如后肢弯曲、前肢着地,这就是跪拜的雏形。
B.人类的坐姿与跪拜也有相似性,所谓“两膝著地,以尻著踵而安者为坐”,就体现了这一点。
C.跪拜礼形式多样,“稽首”“顿首”“空首”“膜拜”等,不同的形式,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等级差异。
D.坐在榻榻篾上的日本人要表示敬意而欠动身体时,他们“伸腰及股而势危”,“以头著地”的姿势,很自然的构成了跪拜礼的雏形。
小题2:“作为一种社交礼节,跪拜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只是作为一块青记,它不残留在现代社会的臀部。”根据原文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会的进步,人性的解放,人格的平等,决定了对人的跪拜都只能成为过去时。
B.但毕竟跪拜沿用了三千年之久,不是说要绝迹就能绝迹的,事实上,确实还有毒素存在于我们体内,比如从对偶像、亡灵的礼拜中可见一斑。
C.从以上意义来看,我们还要努力消除“毒素”,做一个健康文明的现代人。
D.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久长,封建毒素难以肃清,如近现代作为一种惩罚的跪拜,说明跪拜沿未绝迹。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有关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礼”是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内部组织的对人民进行统治的一种手段。“跪拜礼”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使用年代最长、最频繁的一种根本礼节。
B.本文娓娓道来,让人们清晰地了解到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的前因后果。跪拜礼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事,但一旦被统治者利用,就变了味,成了维护和巩固阶级统治的工具。因此跪拜礼的消亡自然也合乎历史的发展趋势。
C.封建统治阶级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不断对各种礼仪进行改革兴废。即使是跪拜礼,到了乾隆年间,也不得不改变。
D.跪拜,从原始社会中人们互相致意的姿势,到封建社会演变成了一种表示臣服的礼节。行跪拜礼的,总是臣服者、卑贱者。跪拜礼被掺入了一生中人格侮辱的成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洋学者
陈洁
要是你以为李宝德是个白发老头那你就错了。要是你以为李宝德是个黑发小伙子那也错了。李宝德是个金发大胡子男人,一双温柔的蓝眼睛兴高采烈地望着你,似乎随时准备和你拥抱似的。
李宝德是美国人,不知道是因为穷,还是因为潇洒,总是穿得破破烂烂的。哪怕是件西装吧,也非弄得皱皱巴巴不可,西装里面套着件中国式的老头汗衫。走起路来,西装和汗衫一起飘飘荡荡的,别有一番风度。
李宝德离过三四次婚,每个妻子都带走了一两个孩子,所以李宝德的新一任妻子是个20岁的金发美人,是他到中国来前一个月结的婚。因为合同上写着可以带一位夫人,不带就浪费了。而那位美人也乐意到中国来走一圈。所以,你常常可以看见李宝德破破烂烂地在学里走来走去,而与此同时,他美丽的妻子正花枝招展地与一位黑人在宾馆里跳舞。“我们是合同制夫妻”,李宝德瞪着一双蓝眼睛对你认真地解释道,“所以我们各有各的自由”。
作为教授,李宝德的英语真是没说的。但是他喜欢把课堂弄得乱七八糟,因为他一看见“整齐”就来气。他号召同学们把课桌堆到后面去,把椅子搭成一个圈坐下来。班长嘀咕道这哪儿是大学教室,倒像是幼儿园。李宝德大吼一声不!这是圆桌会议,人人平等,都具有发言权!李宝德自己带头,也培养学生们放声大笑、起哄、尖叫、唱歌、发表奇谈怪论和做鬼脸。弄得教室整个儿地像个疯人院。
李宝德的班级里有个奇怪的现象:漂亮姑娘的成绩往往名列前茅,不漂亮的次之,难看的更次之。小伙子的排列也同样如此。后来发现李宝德所任课的其他班级的情况也与此相仿。到最后,人们发现并不是漂亮姑娘一到李宝德的课堂就变得聪明起来,难看的姑娘就变得愚蠢起来,而是李宝德一看见漂亮姑娘就满心欢喜,眉飞色舞。改起作业来就情不自禁地把勾一遛儿地打下去。要是在课堂上,某位漂亮姑娘回答问题时犯了致命的语法错误(众所周知,学院里漂亮姑娘本来就不多,仅有的那么几个又往往过于注重自己的绰约丰姿而使成绩一落千丈),这时李宝德先生就会无限惊喜地瞪大眼睛,脸儿激动得红红的,像瓶味道甜美的红葡萄酒。“多么可爱!多么惊人!”他一个劲地嚷嚷着,声音由于兴奋和激动而在喉咙口哽住了。“您修改了英语语法!多么了不起!您把虚拟语气这一章整个儿地给修改了!”他难以置信地摇着头,兴高采烈地大笑起来。这时候那位姑娘就满怀着胜利的喜悦,神气活现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仿佛她是美国新语法的奠基人似的。
很少几个学生到他住的房间去过。他的屋子乱七八糟。地板上沙发上到处是书,到处是东一只西一只的脏袜子脏汗衫脏衬衣。他打开一打灰色的袜子,一打蓝色的汗衫和一打白色的衬衣。他常常是把这一打衣物统统都穿脏了,再一起塞到洗衣机里洗。至于牛仔裤和那件破破烂烂的灯心绒上衣,似乎是从来就没有冼过。
离开中国的时候,李宝德先生难过得哭了起来,大鼻子被手绢捏得通红通红的。他哽咽着说,他是多么热爱中国,热爱中国的这些同事和学生。“还有那些可口的中国菜肴,”他流着眼泪补充道。“所有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令人难忘。”他说着说着又哭了起来,抽抽搭搭地像个单纯的大孩子。临别的时候他噙着热泪和所有的人拥抱了,先是和漂亮的姑娘们,然后再是其他的人。他当时那么激动,那么难受,但是次序一点儿也没弄颠倒。
他给班里所有的学生留下了一份礼物(礼物是以摸彩的方式)。有的得到了一听可口可乐,有的得到了一打口香糖。最后几个人得到一只青蛙、一只老鼠和一条蛇。得到蛇的那个姑娘当场就吓得晕了过去。
李宝德先生是人和动物的热爱者。
(选自《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精品赏析》)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洋学者》围绕着主人公的“主观随意性”选择了5处独特、新颖而又典型的材料来刻画人物,这些材料有的是插入叙述,同样突出了人物形象。
B.班长嘀咕道:“这哪里是大学教室啊!倒像是幼儿园!”直接表现了以班长为代表的同学对这种教学方式的不理解,侧面表现了李宝德的不负责任。
C.“这位漂亮的姑娘满怀胜利的喜悦,神气活现地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仿佛她是美国新语法的奠基人似的”。作者用幽默的叙述语言表明了对那位姑娘的肯定态度。
D.李宝德先生“走起路来,西装和汗衫一起飘飘荡荡的,别有一番风度”。这里的“风度”暗含着对他不懂得衣着搭配的讽刺意味。
E.作者采用一些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单元来勾勒人物的独特外貌,小说选择了一些和人物性格、人物命运相吻合的特征性细节来凸现人物的外貌。
小题2:小说主人公“李宝德”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小说结尾说“李宝德先生是人和动物的热爱者”有什么作用?请概括说明。(6分)
小题4:《洋学者》这篇小说无论在在组织材料、描写方式上都别具匠心。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
英国剑桥大学汉学教授胡司德在他本周出版的新书中指出,中国的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他向记者披露了这份“隐藏的食谱”。
经过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文字记载,他探讨了中国丰富的烹饪文化对古代和当代社会、政治与文化的重要性。据胡司德研究显示,许多为中国历代君主出谋划策的大臣、谋士和谏言者都是厨师或屠夫出身。他说:“厨师、屠夫和侍应这类职业将一些塑造领导力所需的才能具体化了。比如,为了不让任何一种味道太重而盖过另一种,所有烹饪调料都应该同比放入,这恰恰体现了我们常常所说的和谐、公正和平等。此外,切肉时等量下刀和送菜时恰当分配也表达了秩序和规范的观念。”
商朝的开国大臣伊尹是有史书记载以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贤佐。他本是一位烹饪技术高超的御厨,但有一段时间,给商汤王做的饭总是太淡或太咸。问及此事,他在解释时借机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主张:“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自此他得到了提拔重用。胡教授以伊尹为例,讲述了他是如何从一代名厨成为一朝贤相,并以自己的厨艺启发商汤王执政的。
与许多西方人不同,胡教授对中国饭局酒桌上的“哲学”十分了解,他说,“许多正式的晚餐或宴会,它的重点并不是吃饭或消费本身,而是以互动交流、了解对方、交换意见或介绍彼此为主”。“在中国,餐桌上座位的安排要体现宾客的身份地位;夹菜的时候也要按尊卑分先后顺序;无论是敬酒还是回敬,都要遵循来宾的贵贱等级;此外,贵宾与普通客人使用的餐具器皿也会有所不同”。胡教授介绍说,中国古代的宴会同样也是个社交场所,人们在用餐之余互相交换诗作、文章和乐谱。中国的饭局让这位英国教授不由地联想到剑桥大学的正式高桌晚宴,他认为这和中国的宴会很相像:“在当代社会里,如果你想与人沟通交流,最好的方式通常都是邀请他们吃饭。在餐桌上,‘礼’非常重要。如何在宴会中表现得体代表一个人的修养。带学生们参加这类正式晚宴,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吃不言、睡不语”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句古训,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食不厌精”、粗茶淡饭的饮食哲学给胡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自己也喜爱粗茶淡饭,因为粗茶淡饭本身就体现了中国圣贤的理念,不暴饮暴食也体现了节制有度的概念”。“此外,中国的大思想家孔子是根据政治环境而调整自己饮食结构的典型例子。他在重要的官方场合,十分懂得把握饮酒分寸。虽然在宫廷中常常需要出席各类酒宴,但孔子从未让自己喝醉过”。
胡教授还相信,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会影响一个人的道德品性。他表示,“有很多医学史书记载,未出生的胎儿会受到母亲饮食习惯的影响。这就是中国人现在也在提倡的‘胎教’”。
小题1:下列有关“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国剑桥大学汉学教授胡司德在他的新书中指出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蕴含着生存之道,并将这种生存之道生动地比喻为 “隐藏的食谱”。
B.中国丰富的烹饪文化对古代和当代社会、政治与文化十分重要。许多为中国历代君主出谋划策的大臣、谋士和谏言者都是厨师或屠夫出身。
C.宴会上的重点并不是吃饭或消费本身,而是以互动交流、了解对方、交换意见或介绍彼此为主,体现了一种酒桌上的“哲学”。
D.“有很多医学史书记载,未出生的胎儿会受到母亲饮食习惯的影响”。胡教授相信这种影响包括对道德品性的影响。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所有烹饪调料都应该同比放入、切肉时等量下刀和送菜时恰当分配等做法能具体体现和谐、公正、平等、秩序和规范的观念。
B.商朝的开国大臣伊尹本是一位烹饪技术高超的御厨,他借做菜的道理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主张,自此他得到了提拔重用,成为一朝贤相。
C.在餐桌上,“礼”非常重要,如何在宴会中表现得体代表一个人的修养。胡司德认为在这些方面剑桥大学的正式高桌晚宴和中国的宴会很相像。
D.孔子“吃不言、睡不语”、“食不厌精”、粗茶淡饭、不暴饮暴食的饮食习惯都能够体现中国的饮食哲学,胡教授也喜欢这样做。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有一段时间大臣伊尹总是有意把商汤王的饭做得太淡或太咸,目的是引起商汤的疑问,借此机会启发商汤王执政。
B.在中国,餐桌上座位的安排、夹菜的先后顺序、敬酒和回敬的规则、使用的餐具器皿,都与来宾的贵贱有关,胡教授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都体现了严格等级观念。
C.中国古代的宴会上,人们在用餐之余互相交换诗作、文章和乐谱,体现了中国饭局的社会交往功能。
D.孔子能根据政治环境而调整自己饮食结构,在重要的官方场合十分懂得把握饮酒分寸,在宫廷酒宴中从未让自己喝醉过,是圣贤理念的体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后面题。
和谐的文化传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生机和活力,要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文化上的传统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渊源,其实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在中国古代经典论述中,“和”指和睦、和平、和谐;  “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并举,意为和谐、协调与合作。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对“和合”思想进行了论述。儒家创始人孔子把“和”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这里的“和”,一意即“适合”,但亦可做“和谐”解。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礼”与“和”,是互相作用的。“礼”的作用,是“和”,而“和”也是维系“礼”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要办成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荀子的思想也是如此。他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可见, “和”的思想是先秦诸儒的共识,它与儒家的另一核心价值观“礼”是互为表里的。 “礼”指一种既定的政治秩序,而“和”更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 “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因此,与“礼”一样,  “和”,即和谐、适合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
“和合”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的概括,它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如阴阳、天人等,同时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等;它并不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主张防止过度的矛盾和冲突破坏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为了实现建立一个和谐的、秩序的社会的政治理想,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在政治理论、政治构想以及政治实践过程中,都设定了自己的价值原则。“礼乐制度”的制度安排、“中庸精神”的思想原则以及民本主义的政治诉求,即是为构建和谐、秩序的社会的理论主张。
秦汉以后,随着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合”思想被普遍应用,渗透于各个时代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与此同时,“和合”思想对中国历代对外交往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并没有去排斥,而是一直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中国绝大多数王朝在建立起来之后,都注意止戈息武,强调“协和万邦”,实现“万国咸宁”、“天下太平”。特别是鼎盛时期的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央政府也多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而不是向外侵略扩张,谋求霸权。中华文化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过程,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
中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领悟了传统文化“和为贵”、  “和而不同”的启示,中国所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会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引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潮流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华民族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进程中,中华文化会为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选自《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关于“和合”思想的论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礼之用,和为贵”,孔子认为“和”是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和”即“和谐”。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要办成任何事情,和谐与合作最重要。
C.荀子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和”与“礼”的本质是一致的。
D.“和”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和”是一种政治手段,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
小题2:下列说法,不属于“和合”思想作用的一项是(  )
A.“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设定自己的价值原则,构建和谐、秩序的社会的理论基础。
B.秦汉以后,“和合”思想普遍渗透于诸子百家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C.正是由于“和合”思想的影响,中华文化才最终实现了与众多外来文化的和睦共处、和谐发展。
D.“和合”思想必将会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会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和谐的文化传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B.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和合”并举,就是和谐、协调与合作。
C.“和合”思想既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成了一体。
D.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都受到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幸福号飞碟
桂花飘香的秋日上午八时,一架巨型飞碟,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旋转着七色光芒,降落于某大学樱花广场。
一位小绿人,高高站在飞碟门口,派头十足地发表了讲话。“各位,各位,我们是幸福号飞碟,来自遥远的S星体,我们肩负和平使命、怀着诚挚的情感而来。我们深知你们不少人对生活日感厌倦,认为活着差不多只是一种负担,深切渴望到一个轻松自在、舒服富裕且充满刺激的地方去。现在,我来了,我来了,我来接你们了!”
“各位,一切都不需要,不要签证,不要担保人,不要资质证明,不要美元,一切都不需要,只要马上走出来的勇气。幸福就在眼前,就在举手投足之间,快快走出来吧,不要失之交臂,要知道:摆在你们面前的是超豪华飞碟,是享誉宇宙的幸福号飞碟,你们所要到达的将是比你们地球文明发达数亿光年的全新的文明星体。”
“呵,五个人走出来了,很好。又有三十八个,啊,甚至还有十九名女性,太棒了,太棒了。九十八个,一百九十一个,二百五十个,好,够了!开放光电梯!”从七层楼高的飞碟的舷窗,立刻喷出一条条彩虹般波荡的光电梯。二百余名男女在徜恍迷离中,如长袖飘曳的飞天被摄入飞碟,那滋味真是好极了。飞碟随即上升,转眼间便消失于时空走廊。
“各位,各位,现在由我——老K来回答大家所关心的问题。”还是那位小绿人说。
白胡子的赵老先生说:“老K君,老话说,民以食为天,到贵国之后不见得会让我们饿肚皮吧。”老K笑道:“哦,您真是太幽默了,各位是尊贵的客人,放心放心,你们永远不会有半点饥饿的感觉!”
穿着露脐裤的钱女士道:“请问,你的国家美丽吗?能为我们提供游览你们国家的机会吗?”
老K道:“小姐,你们讲游遍我们的星球。事实上你们将会接连不断地在各个城市间游动!”西装笔挺的孙先生说:“我想询问一下住房,五室三厅或七室五厅都好商量,问题是要绝对安全。”
老K道:“你们的住房坚固无比,安全是绝对的。”
李小姐道:“我希望能干某种尽可能轻松且不复杂的工作,要知道,我们可都是本国的精英啊。”老K道:“知道知道,知道你们全是智商极高精英人物,所以,我庄严保证:你们的工作极为轻松,更不复杂。”
穿黑长袍的周先生道:“亲爱的老K先生,我是正教授,是博导,相当于正厅级,请问你们那儿医疗条件怎么样?我是患有气管炎的啊!”老K道:“你们的气管炎,或者牙痛、前列腺炎什么的,马上就给你彻底治好,事实上我们那儿没有病人。”
“各位各位,马上就要抵达S星体。现在,给每人发放三枚药丸。它们价值连城,珍贵无比。请注意:红色药丸是永远解除饥渴的,吞服之后,你们再也不必为一日三餐发愁且浪费时间了,什么干饭稀饭,什么拉罐饮料,什么雪碧,全是多余的。绿色药丸是可以叫人丧失记忆的,什么外语,什么劳动技能,什么数学,电工,什么电脑的CMOS设置,将完全从你的头脑中抹去,谈做的一切由我们代劳。
“黑药丸是免除疾病和死亡的,你们永远不会生病,不会死。你们再也不必天天看养生堂的电视节目了。你们再也不必天天热汗淋漓地走他十圈八圈了,你们每个人都可以永远健康,都可以长命百岁,都可以万寿无疆。总之,吞服之后,你们便获得了彻底的解脱和绝对的幸福!
“朋友们。为什么不为即将到来的幸福而欢呼?为什么不用你们温暖的目光表达你们心中的感激之情?”
吴女士道:“当然,我是非常非常感谢的,只是我还想知道我们到达贵星球后,会安排我们做什么样的工作。”
老K笑道:“这个嘛,工作,啊啊,工作嘛,是这样的。我们星球俘获了——不,不是俘获,是邀请,诚挚邀请了银河系数以百计星球的生物活体。你们将会被装在完全透明的住房里,在各个城市公园流动,供人们欣赏。你们可以充分地秀自己,自然,你们的衣服是完全不用穿的。在你们的空间,你们享有绝对的自由。打架也好,恋爱也好,同性恋也好,异性恋也好,生小孩也好,翻筋头也好,喊口号也好,全都可以。”
幸福号飞碟,满载一群渴望最幸福的精英,在为即将到来的幸福而发出的叫喊声中,奋力穿行。
小题1:请简要概括登上幸福号飞碟的人有哪些特点? (4分)
小题2:小说中“西装笔挺的孙先生说:‘我想询问一下住房,五室三厅或七室五厅都好商量,问题是要绝对安全。’”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具体分析。(4分)
小题3: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科幻小说贵在既富有想象力,又能反映现实,这篇小说是否做到了这一点?请说明理由。(4分)
小题4:“幸福号飞碟”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