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颠覆传统的读书方式——移动阅读《2011年中国人移动阅读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中,国人共进行...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
颠覆传统的读书方式——移动阅读
《2011年中国人移动阅读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中,国人共进行了9亿分钟(相当于17个世纪)、6亿次移动阅读。上班路上成为移动阅读的高峰期,其次人们也喜欢在床上、沙发上、洗手间、下班路上阅读。
移动阅读是什么?移动阅读是指人们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码终端如手机、电纸书、平板电脑等进行阅读。阅读的内容包括数字化的书籍、报刊杂志,也包括博客微博、视频等。
谈到移动阅读,不得不提手机报,自从2004年7月中国首份手机报诞生以来,手机作为“装在口袋里的媒体”开始步入人们的生活。它的移动性、便携性、互动性、贴身性等优势,满足了信息时代受众在“碎片化时间”中阅读的习惯,用手机进行移动阅读得到认可和追捧。
但是,基于2.5G网络的手机报只能看做是移动阅读的“前世”。随着3G无线互联网时代来临,阅读必将朝着丰富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阅读内容单一的手机报,在电纸书、智能平板、PSP等具有通信功能的移动终端上阅读成为潮流所向。这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使得随时随地可读、海量信息聚集、声像图文并茂成为可能。移动阅读时代到来了。
移动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目前,移动阅读可以分为电子阅读器(电纸书)和阅读客户端两大类。电纸书可以阅读PDF、TXT等大部分格式的电子书,一些电子阅读器的电子墨水技术使得辐射能耗低、不伤眼睛、效果逼真,阅读时好像玻璃下压着一本纸质书一样。而阅读客户端是通过阅读应用软件向读者推送电子书,用户可以下载或在线阅读。
历史上,人们常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藏书多,存放时可堆砌至屋顶,运书时让牛也出汗。然而在移动阅读时代,书房将不再“汗牛充栋”,一部普通的电子阅读器就可以存储成千上万本书籍,并把他们放入口袋中随身携带,这种方式使得阅读“飘”了起来。
同时,阅读器或阅读软件的书签、笔记、分享功能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深度。读到精彩处,兴起时,轻点按钮,用微博等移动社交工具和他人分享阅读心得。这样,通过小小的阅读终端,便能以书会友。
《新民晚报》总编辑、上海市记协副主席陈保平在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演讲时说:“移动阅读将成为未来一种主要的生活方式。”CNNIC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另据易观国际报告,手机阅读已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高频率使用的应用之一,每天阅读一次及以上的用户占比45%。摩尔定律预示着移动阅读将汇入这样的科技潮流:阅读器更便携,性价比更高,阅读体验更好,阅读量更大。可见,未来移动阅读将在手机上大有作为,“飘”起来阅读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海量信息是把双刃剑,带来丰富选择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移动阅读让人们买的书越来越少,加上阅读器上从一本书切换到另一本书的功能很方便;使得读者更难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并且,在公交、地铁等嘈杂的环境中阅读,知识的吸收难免会大打折扣。因此陈保平也提出:这种碎片化的“浅阅读”是否会对人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有负面影响,这也是人类每次拥抱新技术的同时,值得警醒的地方。
小题1:本文第二段给移动阅读,从第三段起介绍移动阅读的诞生和与传统阅读的不同,最后一段写移动阅读的。(4分)
小题2:下列表述不能支持“移动阅读被称为‘碎片化阅读’”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
A.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业余时间呈“碎片化”形态,在这样的时间里很难长时间地连续阅读。
B.人们通过移动阅读很难从头到尾完整地阅读完一本书,甚至难以读完一篇并不长的文章。
C.人们通过这种阅读所接受的信息完全是零碎的,而零碎的信息给人的教益是断章取义的、不完整的,有害无益。
D.这种阅读是浅阅读,阅读的结果对人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正所谓开“卷”未必有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随着3G无线互联网时代来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码终端技术的移动阅读可能会朝着丰富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B.人们可以使用阅读终端的书签、笔记、分享功能,通过“微博”等社交工具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随时随地以书会友。
C.一些电子阅读器因为采用了电子墨水技术,使这类移动阅读没有辐射,不伤眼晴,效果逼真而被广泛应用。
D.传统阅读时代的书房藏书“汗牛充栋”,而移动阅读时代,一部普通的电子阅读器就可以装下成千上万本书,书房中不可能再有大量藏书。

答案

小题1:下定义  利弊(弊端、或负面影响、或值得警醒的地方)
小题2:C
小题3:B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移动阅读是指人们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码终端如手机、电纸书、平板电脑等进行阅读”这是移动阅读的定义。“然而,海量信息是把双刃剑,带来丰富选择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这是最后一段的中心句,由此可得出本段是谈移动阅读的利与弊的。
小题2:
试题分析:“零碎的信息给人的教益是断章取义的、不完整的,有害无益”过于绝对化,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小题3:
试题分析: A项原文中是“必将”。C项“没有辐射”说法错误;“广泛应用”也缺乏依据。D项“书房中不可能再有大量藏书”说法无依据。
核心考点
试题【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颠覆传统的读书方式——移动阅读《2011年中国人移动阅读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中,国人共进行】;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寂静钱钟书
周劼人
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旁,烛光隐隐。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人们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
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
有人低声答语:“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10周年。”
10年前,钱钟书先生安详离世。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的20分钟。“如此寂静。”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
他的人生,本不寂静。
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还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管锥编》单是书证就数万条,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世人惊叹“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
然而他却又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即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文革”时他被送去干校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只要抱起书本来,就能兴致盎然。第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既往地平静。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
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第三遍时忽然明白,“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
10年后的清华,10年后的12月19日,依旧是纸鹤飘飞,烛光摇曳,依旧只有师生们的心照不语。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这是谁?”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他“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
寂静,这是钱先生的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调。
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小题1:对本文题目“寂静钱钟书”中“寂静”二字的含义,该如何理解?(6分)
                                                               
小题2:如何理解“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调”这句话的内涵?(5分)
                                                               
小题3:从文中看,作者都写了大师钱钟书的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4: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你认为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是否有必然的关系,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航母从来都是以编队形式在海上活动,航母通常还要依仗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核潜艇及快速支援舰等众多舰船为其“保驾护航”。目前,除了美国拥有11艘大型航母之外,仅有意大利勉强算拥有两艘小型航母,其他国家现役航母都只有1艘。
航母打击群由于使命、任务、作战海域、作战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单航母打击群、双航母打击群和三航母打击群。单航母打击群主要用于担负袭击陆上重要目标,夺取海区制空、制海权,打击海上舰艇编队,投送兵力,支援登陆作战,实施封锁,保卫海上交通线,炫耀武力,实施威慑等任务。它通常以航母为中心,由外中内三层组成的纵深大、层次多、阵位疏开、火力集中的兵力配置,以全面夺取战区的空中、水面、水下等多维空间的控制权。外层为纵深防御区,设在距航空母舰185~400公里外。该层内的兵力主要用于编队预警、防空攻势、对岸、对海攻击和远程航空、反潜。中层为区域防御区,位于航空母舰50~185公里处。该层内的兵力主要用于防御性防空、对海攻击、区域反潜和电子战。内层为点防御区,设在距航空母舰50公里以内,该层内的兵力主要用于自卫性防空和反潜作战。
双航母打击群通常以2艘航空母舰为中心,配8艘防空型巡洋舰和驱逐舰、4艘反潜型驱逐舰、护卫舰和2~4艘攻击型核潜艇。双航母打击群多用远中近三层火力配系。第一层外防区用于大纵深攻防,距航空母舰180~400公里以上,有8架预警机、8架电子战飞机、6架侦察机、舰载相控阵雷达和攻击型潜艇,负责对空中、水面、水下进行搜索。第二层防区用于双航母打击群的区域攻防,距航空母舰45~180公里。最后一层防线用于自卫,主要用航空母舰本舰和其他护航舰艇的武器对来袭目标进行截击。
三航母打击群一般在高威胁区参与局部战争或大规模常规战争中使用。三航空母舰打击群常以3艘航空母舰为核心,配9艘防空型导弹巡洋舰和驱逐舰、14艘反潜型驱逐舰、护卫舰和5~6艘攻击型核潜艇。美国的单航母打击群除航母外,有提康德罗级巡洋舰(1~2艘),该舰配备宙斯盾系统,主要负责防空作战;阿里·伯克级驱逐舰(2~3艘),该舰也有宙斯盾系统,防空、反潜、反舰能力都很强;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1~2艘),主要负责反潜任务;佩里级护卫舰(1~2艘),主要负责反潜和反舰作战;洛杉矶级核潜艇(1~2艘),主要负责反潜和反舰任务;另外还会有一艘综合补给舰。必须指出,由于护航舰艇的任务有重叠,各种舰只的数量并不是一定的。
(节选自《科技日报》2011年8月9日)
小题1:下列关于航母编队作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航母在海上的活动从来都不是单独进行的,它需要和驱逐舰、核潜艇等众多舰船一起配合作战。
B.单航母打击群通常以航母为中心,由外中内三层组成兵力配置,主要担负袭击陆上目标的任务。
C.双航母打击群通常以2艘航空母舰为中心,并用远中近三层火力配系,从而实现大纵深攻防、区域攻防和自卫。
D.在高威胁区参与局部战争或大规模常规战争中往往实施三航母打击群,以提高航母打击群作战能力。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同时形成双航母、三航母打击群作战能力的国家。
B.航母打击群是一个立体、综合、庞大的作战体系,拥有航母打击群的数量和规模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
C.单航母打击群、双航母打击群和三航母打击群形成不同的作战能力,其使用要根据受威胁程度和战争规模而定。
D.航母打击群各种舰只的数量配比往往有严格的规定,如双航母打击群要配置8架预警机、8架电子战飞机、6架侦察机、舰载相控阵雷达和攻击型潜艇。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航母为中心的三种航母打击群的兵力配置,都考虑到并高度重视自卫性防空和反潜作战。
B.航空母舰如果失去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核潜艇等众多舰船的保驾护航能力,将很难实现其自身的作战能力。
C.舰只上配备的宙斯盾系统,其主要作战能力体现为防空能力,并不是所有的舰只上都装有宙斯盾系统。
D.护航舰艇的任务各有侧重,所以如果失去补给舰,航母打击群将完全丧失补给能力。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我怕你会拒绝我
毛宽桥           
1968年5月的一天,密西西比州际公路的一个小站上,一辆开往亚拉巴马的长途汽车搭载了最后一名乘客后缓缓启动。最后上车的乘客是个黑人,这在车厢内引起一阵不小的***乱。
“嗨,黑鬼!”车厢后排的几个白人青年站起来,冲着黑人乘客做着侮辱的手势。仿佛习惯了他们嚣张的挑衅,黑人乘客并没有什么反应。他把手上的旧皮包放在地板上,拉住顶棚垂下的扶手,四处打量着车厢,似乎想找个空座。看到后排还有几个位子,他拎起皮包,刚朝后面走了几步就停下了:几个原本坐在一起的青年见他过来就迅速分散开来,或躺或坐,把几个空座全给占了。看到几个小伙子捉弄这个黑大个儿,车厢里的其他乘客都哈哈大笑起来。
黑人乘客无可奈何地把皮包放回地板上,倚着门口过道里的栏杆闭上眼睛,好似真的打算就这样站下去。“先生。”耳边响起一个稚嫩的童音,不过他连眼皮都没抬一下,车上全是些白人,没有谁会和自己这样的黑鬼说话。
当那句执拗的“先生”第二次响起的时候,他终于睁开了眼睛。是旁边位子上的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蓝色的眼睛盯着他,果真是在招呼他。“嗯?”黑人乘客低头看着那个小家伙,没必要和这小鬼纠缠太多,谁知道他在打什么主意,要是以为自己好欺负也来奚落自己,就让他好看。这样想着,他又低头看了看脚下的皮包。
“你要不介意的话,可以坐这里。”小男孩起身坐到邻座母亲的怀里,腾出了位子。车厢里一片哗然。那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种族矛盾已经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猖獗的3K党党徒游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将每一个可以看到的黑人都当作他们的袭击目标,就连那些同情黑人的进步人士也遭到报复和毒打。因为担心会成为3K党的目标,现在几乎没人敢在公共场合随便和黑人交谈,更别说让位了。
黑人乘客盯着小男孩的眼睛,湛蓝色的瞳孔没有一丝的敌意。离伯明翰还有二百多英里,至少还得站五六个小时,也许真的应该接受他的好意,迟疑了片刻,黑人乘客还是坐了下来。
看到小男孩躲在母亲的怀里偷偷地打量自己,黑人乘客勉强笑了一下,伸手摸了下小家伙的头,“你不怕我吗?”
我怕你会拒绝我。”小男孩眨了眨眼睛说道。
黑人乘客稍稍愣了一下,刚想说些什么,但看到小男孩的母亲紧张地把儿子搂在怀里,似乎生怕儿子再乱说话。于是,他识趣地闭上了嘴,失神地望着搁在腿上的皮包。过了几分钟,他把那个鼓囊囊的皮包放到地上,靠在座位上睡着了。   
汽车刚刚到站,黑人乘客就迫不及待地起身拉开车门,很难想象一个刚睡醒的人精神会那么好。然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黑大个刚下车,就被旁边冲过来的几个大汉不由分说地按在了地上。其中一个中年男子掰开黑大个的手,夺过那个皮包,拉开锁链看了看交给了一旁的同伴。
在乘客们惊恐的眼光中,中年男子走进车厢大声宣布:“公民们,不要紧张,我们是伯明翰警局的警察,不是什么歹徒。”看到他手中的警官证之后,车厢里的乘客们这才松了口气。
原来,最近几天联邦调查局接到匿名者的举报电话,声称黑人中的激进派别已经着手准备在南部地区制造一系列的恐怖袭击,作为对一个月前种族主义者暗***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报复。
“你们都无法想象自己有多危险,”中年警官指着同伴手中的那个皮包说道,“超过30磅的烈性炸药!上帝保佑,凶徒居然没有按照约定引爆炸药。如果不是他怕死,那就是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才让这个心存死志的家伙改变了主意。”   
所有乘客都望着门口座位上的那对母子。年轻的母亲噙着泪水吻着儿子的额头低声说:“亲爱的,你救了所有人。”
(选自《小小说月刊》2009年第10期)
小题1:下面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黑人上车后,在车厢内引起一阵不小的***乱,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黑人将会给自己的旅途带来危险。
B.作者以“拒绝”为线索构思小说,情节精巧,跌宕起伏。“拒绝”就这样恶性循环地酿造着悲剧。
C.小男孩给黑人让座的时候,“车厢里一片哗然”,这反映了在种族冲突激烈到不可调和的特殊时期,人们对给予黑人友善对待的疑惑、恐慌和敌视。
D.小说多处细腻地刻画表现了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如看到小男孩打量自己,黑人乘客“勉强笑了一下”,表明他为了掩藏自己的报复行为而故意做出友好的样子。
E.小说情节设置巧妙,多处伏笔。小说多次写到黑人携带的皮包,就是要暗示这个皮包里面的秘密,预示着一场恐怖袭击事件即将发生。 
小题2:小说写了哪些“拒绝”?请结合原文概括分析。(6分)
小题3:小男孩“我怕你会拒绝我”这句话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小题4:作者以“我怕你会拒绝我”为题有何深意?请结合你的生活感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开在石头上的美丽心花
张丽钧
(1)一位懂玉的老师讲玉。
(2)制作了漂亮的电子幻灯片,边轻点鼠标,边娓娓讲解——玉,石之美者。古人将玉道德化,说它具备“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他沉浸在玉温润的光泽里,连声音都有了玉的舒扬。
(3)他把玉讲出了花来!他一边讲,我一边偷眼觑着周围几个颈项上、手腕上戴了玉的女子,觉得她们仿佛登时骄矜地成为了美玉的代言人,又觉得古人赞玉、颂玉的雅词丽句仿佛都是写给她们的;甚至不远处一个名字里带“玉”字的女子也惹得我忍不住一眼一眼地频频观瞧,原本姿色平平的她,竟被我看瞧出了几分美艳。
(4)老师讲到了玉的沁色,又讲到了玉的包浆。
(5)——什么叫“包浆”?
(6)这是听众中发出的一个小心翼翼的询问。
(7)怎么?你连什么叫包浆都不知道吗?老师善意地笑着说,然后沉吟道,包浆嘛——哦,包浆就是包浆了!说完,连他自己都被逗得笑起来。
(8)让我怎么说呢?包浆其实是世间最美丽的一种花朵。我查过《现代汉语词典》,还真没有包浆这个词。我先不作解释,先给你们举个例子吧。比如你们家铺的竹凉席,新买来的时候,上面难免有些毛刺,睡在上面,老不踏实的,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它就可能往你肉里扎进一根牛毛般的细刺;而老家用过几十个夏天的凉席,光滑舒适,上面还有了一层光亮的东西,那东西就叫包浆。还有,老农民用了多少年的锄头,把柄上也会形成一层厚实的包浆。——明白了吗?大家不妨再想想看,还有什么东西上可能有包浆呢?
(9)石器上。木器上。瓷器上。草编上。织物上……大家七嘴八舌地说。
(10)老师说,很好,现在你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包浆了。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定义:一些器物,由于长年累月地被人使用或者厮守触摸,其表层形成的一种滑熟可喜、幽光沉静的蜡质物,这种蜡质物就叫包浆。
(11)老师接着说,包浆承载岁月,见证光阴,铺满了包浆的古玉赏心悦目,温存可人。古人崇尚玉德,又讲究用人气养玉。养玉的过程,称作“盘”。古人又将盘玉分成了三种,即文盘,武盘,意盘。文盘用手摩挲;武盘用刷子刷,用绸子揉;最有趣的是意盘,顾名思义,意盘就是用意念去盘,你不停地想啊想,想它是个什么样子,它果然就成了什么样子……
(12)我们轻轻笑了。
(13)在这“三盘”里面,我不喜欢武盘,带着一个功利的目的去蹂躏那玉,即便形成了包浆,也一定既不养眼,也不养心。
(14)我也不相信意盘,太荒唐,太玄虚,像气功大师的意念搬砖一样不可信。
(15)我喜欢文盘。
(16)我喜欢想像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很神气地佩了一块美玉,也好比是,随身携了一个精神的引领者。闲来无事,就爱用手去触摸亲近它一番。那指纹认得了那玉,那玉也认得了那指纹。手在一块通灵的石头上从容地游移,所有的杂念都被荡涤得一干二净,狂躁、嫉恨、猜疑、焦虑、厌倦、忧悒等不良情绪统统被挡在了心域之外。那一刻,乾坤清朗,花儿开放,玉的精神和人的精神融为一体,难分彼此。
(17)那个比方真好——包浆其实是世间最美丽的一种花朵。爱玉的人,会情不自禁地用爱抚的方式去领悟玉的美德。盘玩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玉我同化”的过程。玉在我手上,我在玉心里。说到底,包浆其实是爱玉者慨然赠予玉石的一朵手感细腻温润的心花。
(18)心思总在一个地方流连,手指总在重复一种舞蹈,石头怎能不拥有丝绸样的灵魂?木头怎能不说出锦绣灿烂的语言?
(19)——我愿意倾心去盘一块玉,让包浆成为它惊世的华服;也愿意让那块玉来盘我,让我的爱作别鄙陋与毛糙,开出世间最沉静、最美丽的花朵。
(选自《散文》2007年第10期)
小题1:试简要分析文章前三段文字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4分)
                                                                          
                                                                          
小题2:请分析文章第16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小题3:文中所写“包浆”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概括。(6分)
                                                                          
                                                                          
小题4:作者把“包浆”喻为“美丽心花”,试根据文章内容探究作品的情感意蕴。(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大悲悯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
莫言
近几年来,“悲悯情怀”已成时髦话语,就像前几年“终极关怀”成为时髦话语一样。我自然也知道悲悯是好东西,但我们需要的不是那种刚吃完红烧乳鸽,又赶紧给一只翅膀受伤的鸽子包扎的悲悯;不是苏联战争片中和好莱坞大片中那种模式化的,煽情的悲悯;不是那种全社会为一只生病的熊猫献爱心但置无数因为无钱而在家等死的人于不顾的悲悯。悲悯不仅仅是“打你的左脸把右脸也让你打”,悲悯也不仅仅是在苦难中保持善心和优雅姿态,悲悯不是见到血就晕过去或者是高喊着“我要晕过去了”,悲悯更不是要回避罪恶和肮脏。
《圣经》是悲悯的经典,但那里边也不乏血肉模糊的场面。佛教是大悲悯之教,但那里也有地狱和令人发指的酷刑。如果悲悯是把人类的邪恶和丑陋掩盖起来,那这样的悲悯和伪善是一回事。《金瓶梅》素负恶名,但有见地的批评家却说那是一部悲悯之书。这才是中国式的悲悯,这才是建立在中国的哲学、宗教基础上的悲悯,而不是建立在西方哲学和西方宗教基础上的悲悯。长篇小说是包罗万象的庞大文体,这里边有羊羔也有小鸟,有狮子也有鳄鱼。你不能因为狮子吃了羊羔或者鳄鱼吞了小鸟就说它们不悲悯。你不能说它们捕***猎物时展现了高度技巧、获得猎物时喜气洋洋就说他们残忍。只有羊羔乖小鸟的世界不成世界;只有好人的小说不是小说。即便是羊羔,也要吃青草;即便是小鸟,也要吃昆虫:即便是好人,也有恶念头。站在高一点的角度往下看,好人和坏人,都是可怜的人。
小悲悯只同情好人,大悲悯不但同情好人,而且也同情恶人。
编造一个苦难故事,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但那种在苦难中煎熬过的人才可能有的命运感,那种建立在人性无法克服的弱点基础上的悲悯,却不是能够凭借才华编造出来的。描写政治、战争、灾荒、疾病、意外事件等外部原因带给人的苦难,把诸多苦难加诸弱小善良之身,让黄鼠狼单咬病鸭子,这是煽情催泪影视剧的老套路,但不是悲悯,更不是大悲悯。只描写别人留给自己的伤痕,不描写自己留给别人的伤痕,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只揭示别人心中的恶,不袒露自我心中的恶,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只有正视人类之恶,只有认识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才是真正的悲剧,才可能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才是真正的大悲悯。
(节选自《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小题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小题2:请分析第二段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6分)
                                                                          
                                                                          
小题3:“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如何才能写出真正具有“悲悯情怀”的作品?(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