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关心精神追求的高度与深度2012年10月29日02:19王 蒙先是广播电视的发展,然后是电脑、网络、手机的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变得越...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关心精神追求的高度与深度
2012年10月29日02:19
王 蒙
先是广播电视的发展,然后是电脑、网络、手机的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变得越来越便捷与舒适了,工具的性能与科学技术含量日新月异地膨胀着。同时,对于使用这些工具的主体的要求却越来越降低了。工具越先进操作就越简单,你只消敲几个键,要什么就有什么了。它比以往不知简便了多少。
在我国,网络的发展还带来了群众的民主参与及监督的便捷,一些坏人坏事就是网民们首先发现并群起而攻之的。国家领导人也开始应用网络与网民直接对话,很好。
网络的发展还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一个点击率高的微博写手,他的效益远远高于一个专门家的专门学术著述。
同时,纸质的媒体开始受到挤压,读书的风气一再被上网浏览所削弱。有人预言网络时代的到来。有人预言文学与书籍的式微。有人嘲笑学术与艺术大家的冷落。市场更加欢迎的是能便捷与舒适地获取信息的手段及相关产品。
便捷与舒适使受众获得的信息百倍千倍地增长,于是以秒计算浏览时间的微博与博客代替了花费数小时才能读完的论文,成为受众的宠儿。有时,粗野与狰狞成为吸引眼球的“风格”。碎片化的“思想”,耍笑化的“段子”,俏皮话的“自得”,八卦式的“渊博”,不文明的“争论”,歪曲变形的“流行新词”,千奇百怪的化名与潮起潮落式的以与人为恶为特色的声讨与人肉搜索,已经相当程度地代替了传统传媒与言论文明,成为所谓“P民”与“屌丝”(指草民)们饕餮的精神食粮。同时它们与传统传媒特别是主流传媒分割成了两重天地,而对真正高端的文化精品,越来越少人问津了。
全世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提出来,网络化的结果,除了各种方便与推进以外,也可能带来精神生活浅薄化、快餐化、碎片化与单一化的危机;有可能培养出一大批什么都知道一点点,什么都是人云亦云,半真半假,而没有自己的感悟、没有自己的查证、没有自己的任何创见的“聪明的白痴”式的网络信息小贩;有可能让手段先进的媒介,操控我们的头脑与灵魂。说得严重一点,就是便捷化与舒适化有可能制造浅薄化与白痴化。
当然不是说先进的智能工具不好。而是说,作为一个伟大的古老的文明国家的中华儿女,至少其中的一部分比较优秀的人士,完全可以做到在任何情况下不放弃苦读与苦学的传统,不放弃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理念,不满足于聪明的白痴随时卖弄白痴的聪明,以真正的经典的学者、发明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不仅是开拓市场与凑热闹,不仅仅是混个点击率,而是做出无愧于祖先与后人的对于精神瑰宝的贡献。
我们一定知道,学习、实践或实验、研究、思考、创造,是不可能便捷化与舒适化的。便捷与舒适的浏览所得,至多是浅浅的一层表皮,它不能代替长久的专注,精益求精的刻苦,永不停息的探索,反复地查证与纠错,系统地阅读与钻研,既能登高望远,又能见微知著的独特发现。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我们不能忘记高端的文化追求与文化献身,我们要善待科学技术与各种时尚产品,我们更要善待自身的头脑与古往今来的治学传统与经验。
小题1:选择对文章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
A.网络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是毋庸置喙的,一个点击率高的微博写手,他的效益远远高于一个专门家的专门学术著述。
B.随着纸质的媒体受到挤压,读书的风气一再被上网浏览所削弱。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文学与书籍的逐渐走向衰落。
C.微博与博客代替了传统传媒与言论文明,成为所谓“P民”与“屌丝”(指草民)们饕餮的精神食粮。
D.我们应切记高端的文化追求与文化献身,我们应善待科学技术与各种时尚产品,我们更应善待自身的头脑与古往今来的治学传统与经验
小题2: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A.网络的发展带来了群众的民主参与及监督的便捷,一些坏人坏事无所逃遁,网民们利用网络曝光并群起而攻之。
B.网络化的结果,除了各种方便与推进以外,也带来精神生活浅薄化、快餐化、碎片化与单一化的危机. 这种便捷化与舒适化有制造了浅薄与白痴。
C.作为一个伟大的古老的文明国家的中华儿女,至少其中的一部分比较优秀的人士,应以真正的经典的学者、发明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不仅是开拓市场与凑热闹,不仅仅是混个点击率,而是做出无愧于祖先与后人的对于精神瑰宝的贡献。
D.长久的专注,精益求精的刻苦,永不停息的探索,反复地查证与纠错,系统地阅读与钻研,既能登高望远,又能见微知著的独特发现不是通过便捷舒适的智能工具能得到的
(原标题:关心精神追求的高度与深度(望海楼)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是一种预见而不是事实。解答此类题时要逐项与原文比较,比较时一定要细致。
小题2:
试题分析:可能而不是肯定。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仔细比较、分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关心精神追求的高度与深度2012年10月29日02:19王 蒙先是广播电视的发展,然后是电脑、网络、手机的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变得越】;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想讨一本书
我给小有名气的“大款”方先生开车期间,他正追求一位姓申的小姐。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方先生终于与申小姐有了第一次约会。共进午餐后,申小组接受了方先生的进一步邀请,坐车来到了方先生的住处——位于龙华的一幢豪华别墅。
下车后,我们看见门柱上斜靠着一个乞丐样的人。他身上裹一件脏兮兮的棉衣,似有所求地望着我们。 
心情很好的方先生赶紧走上去问他:“你是不是想吃点什么?”
想不到乞丐回答:“这会儿太阳很好,我吃喝足了,只想在您这儿晒会儿太阳。还想……”
“还想什么?”方先生从口袋里掏出100元钱,晃动在乞丐眼前,调侃地追问道,“别难为情,尽管说吧,我会满足你的。”他料定一个乞丐的要求不会特别难以应付。 
“我想……”乞丐支吾着,最后鼓起勇气说,“您千万别笑话我。您可以想像我的日子,饭是每天都能吃上的,只可惜好长时间没读书了,总想讨一本看看,可是一直难以启齿。您能不能让我进您家书屋里,随意挑一本书呢?”
方先生一下子愣住了。一方面,他惊奇于这个乞丐非同寻常的奢求;另一方面,他羞愧自己满足不了这个乞丐这一简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让小姐目睹了自己的窘迫! 
乞丐也看透了方先生的尴尬,急忙说:“天底下没书的人很多。只是,我没想到这家房屋的主人也会没有。不好意思,打扰您了。”说罢,抬腿欲走。那溢于言表的鄙薄与不屑令在场的人都很难堪。
一直在一旁不动声色的申小姐急忙走上去,将随身携带的一本文摘读物递给乞丐,和颜悦色地说:“也许,你会喜欢这本书,不妨读读吧。”
乞丐接过,连声道谢,然后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读了起来。这天送走申小姐后,方先生满腹心事。 
不久的一天,方先生突然做出决定:“阿伟,送我去书店。” 在书店经理室,方先生将一张2万元的支票拍在办公桌上,对接待他的小姐说:“愿意与我做一笔大生意吗?”
小姐说:“当然愿意。不过,我们这儿没什么大生意,只有书,您任意选吧。”
方先生将支票扔到小姐面前,说:“我才懒得选,拜托你了。下午两点,我来取货。”
小姐惊奇地盯着眼前这个财大气粗的人,不知如何应付。当方先生准备掉头而去时,她才醒过神来追问道:“您想要一些什么书呢?”
“只要是书,只要有名气。”方先生头也不回地说。 
下午两点,我们驱车来到书店。那位小姐走了过来,将支票给方先生,并说:“很抱歉,我们经理不想接受这笔生意。”
方先生再一次愣住了。他咆哮道:“你们的经理呢?让他出来见我。”
“不必了。”小姐笑笑,“我们经理看过支票,就知道您是谁了。他要我一定转告您:本书店没有一本书是做摆设的废书。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生命,最终总会归属于那些真正爱书的人。”
小题1:对这篇小说的赏析、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这篇小说主要采用对话和行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B.文中的方先生财大气粗,目空一切,认为有钱就能办到任何事情。没有想到因为不读书而连续碰壁。
C.乞丐的形象表明了精神生活的享受必须建立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文章表明了物质财富的充裕并不等于精神的富有,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还应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
E.小说的结尾让我们知道了那个乞丐原来就是书店的经理,使这篇小说的构思显得很巧妙。 
小题2:请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三个作用。 (3分)
                                                                                          
小题3:根据方先生对乞丐说话时的语气、动作和心理,请你说说为什么当乞丐讨要一本书,方先生会 “惊奇”、“羞愧”和“窘迫”。 (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简答题: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5分)
(1)在丝厂罢工之际,屠维岳与吴荪甫如何将姚金凤安插在工人中间?请简述。
                                                                                        
(2)吴荪甫惨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在西域读李白
夏立君
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②李白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受重大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族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
③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⑤异国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的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滕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飘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⑥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在他眼里,游侠此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即使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
⑦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昔日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成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⑧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
(选自《散文》2003年第12期,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说李白“连死都是一首诗”,是说李白醉酒落水抱月长眠的生命终结方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B.李白摒弃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他的诗都是剽悍、纯粹、猛烈的。
C.作者认为,没有大唐,就没有饱含异质的李白;没有李白,大唐王朝也很难变得开朗雍容。
D.第⑦段“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中的“另一个方向”指文化精神方面。
E.从文中可以看出,李白的一生表达出了平等、自由、青春、激情的生命愿欲。
小题2:文中第②段作者说“李白是没有故乡的”,又说“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这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小题3:第⑧段中“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该怎样理解?(2分)
                                                                                        
小题4:“他不习惯仰视”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这和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两句诗表达的意思大致相同,请把这两个诗句写出来。(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⑴阅读下列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瑜曰:“吾若取不得,那时任从公取。”玄德曰:“子敬、孔明在此为证,都督休悔。”鲁肃踌躇未对……
周瑜想取的是哪个地方?最终谁取得了这个地方?怎么取得的?请简述原著相关情节。
                                                                                         
⑵阅读下列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云曰:“若不留下小主人,纵然万死,亦不敢放夫人去。” ……
“小主人”是谁?赵云是如何留下小主人的?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也谈人品与画品
杨悦浦
古人云,“人品即画品”。这也是业内颇为流行的一句话。留意了许多年,我发现,许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
“人品”和“画品”,分开来说或合起来说,都很重要。“人品”是“做人”的结果,“画品”是“作画”的结果,一个画家既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又创作出好作品,是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但是,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会让我们不时在生活中看到相反的情况:有些画家,画得不好,但人品极佳;有些画家,画得“贼好”,可人“不咋地”。
有位画家,很聪明,人过中年开始画中国画,一上手就很老到,不几年便声名鹊起,但业内口碑却不好。一次,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他,行前,某长者特地嘱咐:“此人是当代一位很重要的画家,但俗不可耐,采访时不要因此而低估了他的艺术成就。”记者采访回来后,愤怒地说:“要不是事先有人打过招呼,我真想扭头就走。他一口一句脏话,真让人受不了!”美术界看重的是绘画水平,何况也不能说世俗的人就一定是坏人,就不能当一个好画家。所以,“人品即画品”虽在理论层面被奉为圭臬,现实中却有时只是被当作“幌子”。
在美术界,还会听到“作画先做人”、“心灵美画才美”、“用心作画”、“功夫在诗外”等。要是较起真儿来,会发现这些“流行语”原有的教益在流行之时,常常失去了本然。
“做人”,应怎么做人?做什么人?为什么做人?做了怎么样?做不了又怎么样?这一系列的问题,美术界一些人会用自己的行为做出各种各样的解答。有的人画很一般,但能靠“官僚奸商”大红大紫,被媒体热捧,但终为大众不齿。“浮躁”的社会,“做人”的标准也许随之“浮动”。于是,我们不难见到这样的现象:要想提高画价,便开始自己炒作、商人炒作、圈子炒作,弄个主席、院长之类的头衔,于是那些略知皮毛的官员利用职权谋取“学术”地位,也便似乎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比起长年累月拼命奋斗才能获得社会承认的人来说,这可是省事多了。这样的“做人”,与真正的艺术创作之间,有什么本质联系?“人品即画品”便仅仅是一句空谈。
若从这些现象看,“人品即画品”在现实中便成了一个可疑的命题。人品就是人品,画品就是画品,常常被分置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
画品,包括很多方面:作品是否达到了艺术基本品位,它的艺术价值如何?作品在社会领域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否为社会文化艺术综合方面所认知?作品是否经得起历史的鉴证,不要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就算是在当代的位置又如何?艺术是要画家拼尽全力投入的事情,技艺要不断地磨练,风格和个性要不断地锻造,艺术修养要不断地提升。这些问题说穿了,就不只是画品,更是人的性情、品质、操守。
打开美术史,都是由无数名作和艺术思想发展而组成的。历史上画得好的画家很多,人品好的画家也很多,美术史不会将其全然割裂。“人品即画品”的道理,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我只想提醒,在鱼龙混杂、浮嚣躁动的社会现实中,若有人还拿“人品即画品”说事儿,千万别当真。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还是要做人有标准,从艺有高度,惟德艺双馨方能遗泽后代。
《人民日报》(2013年08月11日12版)
小题1: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美术界所重视的一些关于人品与画品的“流行语”在较起真儿来时常常让人感觉名不符实。
B.“做人”要有一定的标准,画很一般却靠“官僚奸商”大红大紫,被媒体热捧的人终会为大众所不齿。
C.“浮躁”的社会里那些“浮躁”的人,其做人方式比长年累月拼命奋斗才能获得社会承认要聪明多了。
D.美术史是由无数名作和艺术思想发展而组成的,很多画得好的画家人品也好,“人品即画品”从长远角度来看是正确的。
小题2:文中讲到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一位画家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读完文章,你对“人品即画品”有了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文中的观点进行概括。(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