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来看,当时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已形成,并成为中国后世主要建筑形式。与世界许多古文明建筑不同,不是石建筑而是木建...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来看,当时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已形成,并成为中国后世主要建筑形式。与世界许多古文明建筑不同,不是石建筑而是木建筑是中国建筑一大特色,《诗经》中“如翚”“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可见当时木建筑颇具规模,并具有审美功能。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本结构的特点,不以单一的独立建筑物为目标,而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接连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重视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从发掘的极为片段的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情况看,雄伟壮观;从陶俑的状貌直到建筑材料的坚实也无不显示难以想象的宏大气魄。
“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汉、唐、宋、明、清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建筑美学风格,这个风格就是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中国建筑主要是宫殿建筑,即供君主居住的场所,从新石器时代的“大房子”开始,祭拜神灵即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世间居住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更进一步发展了神人同在的倾向。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庙宇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不是高耸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不是阴冷的石头,而是暖和的本质等等,构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与环境的和谐。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占着明显的优势,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正是这种迷狂意识构成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基本特征。
中国建筑的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的严格对称结构上,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的特点。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教、伊斯兰教来,它确实相对低矮、平淡,甚至逊色一筹;但就整体建筑群来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格。随着晚期封建社会中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通过“借景”“虚实”等方式,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表现了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更为自由的审美理念,但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
(摘编自李泽厚《建筑艺术》)
小题1:下列对于中国建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建筑的代表主要是君主居住的宫殿建筑,它威严庄重而高耸入云,给人以神秘、超越世俗的巨大空间感受。
B.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特点,建筑材料暖和、坚实,建筑物之间相互接连和配合,平面铺开,雄伟壮观。
C.中国建筑的土木体制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形成,并且成为后世的主要建筑形式;从秦到清一直保持、延续着一致的建筑艺术风格。
D.中国建筑以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为特征,表现了中国人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生活意绪。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建筑讲究对称,重视各个建筑物之间的有机安排,因此,虽然它的风格严肃方正、缺少变化,但整体布局和谐统一。
B.《诗经》中“如翚”“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不仅说明当时中国木建筑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表现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C.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能使人在游历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与环境的和谐,这是中国建筑理性精神的很好体现。
D.新石器时代,人们祭拜神灵就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场所;儒学替代宗教后,神人同在的倾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建筑以逶迤交错、气势雄浑的建筑群取胜,基督教、伊斯兰教建筑则以孤立高耸、出世脱俗的单个建筑见长,二者各具特色。
B.封建社会晚期,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的建筑美出现了,打破了以前建筑的严格对称性,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意识形态的变化。
C.以阴冷的石头、空旷的空间等体现出的反理性迷狂意识是西方宗教建筑的审美特征,这与中国建筑的审美观念有很大不同。
D.“借景”“虚实”等方式把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表明了更为自由的审美理念逐渐取代充满理性精神的美学思想。

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D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A对应的原文“宫殿庙宇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不是高耸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选项“宫殿建筑,它威严庄重而高耸入云”,选项误划类别。
小题2:
试题分析:选项A对应的原文“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格”,选项“它的风格严肃方正、缺少变化”曲解文意。
小题3:
试题分析:选项D对应的原文“但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可知选项“表明了更为自由的审美理念逐渐取代充满理性精神的美学思想”曲解文意。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来看,当时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已形成,并成为中国后世主要建筑形式。与世界许多古文明建筑不同,不是石建筑而是木建】;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骆家辉:一英里梦想
提到61岁的骆家辉,总有两个离不开的话题,一是他的华裔血统,二则是“美国梦”。
“100年前,我的祖父乘蒸汽船到了美国华盛顿州。他在一个白人家庭当佣人,这户人家距离州长官邸不到一英里路程。我们家族用了一个世纪,才从那幢当佣人的房子搬到了州长的房子里。”“我的父亲骆荣硕在二战爆发前加入美国陆军,战后回到西雅图,开了个小杂货铺,在美国扎下根来。”这是骆氏家族的转折点,也是他整个人生的开端。
骆家辉1950年出生于西雅图,上幼儿园前,骆家辉还不会讲英语,因为家里人只说台山话;在幼儿园时,他还因为不爱吃美式早餐而被教员打了手板。现在,他喜欢喝星巴克的摩卡咖啡,有时还亲手调制,并用流利的美式英语与记者畅谈咖啡文化。
1968年,骆家辉考上耶鲁大学。几年后,又取得了波士顿大学法学学位。因为出色的法学教育背景,骆家辉受聘在华盛顿州金县的检察院办公室工作。1982年,成功竞任华盛顿州议会众议员。1996年更是以58%的优势选票当选华盛顿州州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亚裔州长——而该州只有约5%的亚裔人口。这也是骆家辉第一次完成他的家族百年来的“一英里梦想”。“骆家辉就是美国梦的主角。”在1997年的国情咨文中,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如此评价骆家辉的当选。时隔12年,这一评价被另一位民主党总统奥巴马重新复述了一遍。“骆家辉懂得‘美国梦’,他令‘美国梦’鲜活起来。”2009年,已离任州长近6年的骆家辉正式宣告复出,就任奥巴马政府的商务部部长。
“我的成功,大概要归功于我的家庭教育。”骆家辉在接受采访时提及,“我们家庭的基本理念就是重视教育。作为第二代移民,我的父母从祖父那里看到了文化的重要性,也体会到华人在美国创业的艰辛,他们对教育的重视影响了我。我对自己的华裔身份非常自豪。”
在华盛顿州长任上一年多后,骆家辉才和祖先的家乡第一次发生了联系。1997年10月,骆家辉以私人身份开始了自己的寻根之旅,借道香港回台山祭祖。对新任州长的骆家辉来说,这多少有点“衣锦还乡”的感觉。他和夫人先乘车来到了水步镇,再按照台山的习俗,下车扛着大烧猪,点了香烛拜祭祖先。对骆家辉来说,返乡祭祖,也是他个人政治生涯的另一个开端。从这一年开始,骆家辉开始为中国高层所熟知。他在北京受到了江泽民的接见。在骆家辉访华之前,中美关系正处在由低谷趋向缓和的敏感期,他的寻根之旅,也因此被媒体评论为“中美关系融冰的一次试探”。《香港商报》则报道说,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国高官几乎每次访美时,都会与骆家辉见面。也许,这种源于血统的关系,使得骆家辉成为中美两国关系特殊的“润滑剂”。
骆家辉言谈温和,态度理性,尤其注重家庭生活,完全符合传统的在美华人形象。但一旦涉及国家利益和价值观的问题,他的言谈就会变得格外谨慎。骆家辉说过:“我以我的中国血统而自豪,我以我的祖先而自豪,我以华裔为美国的贡献而自豪,但我是百分之百的美国人。”骆家辉曾感慨地回顾了自己年少时如何想做“标准的美国人”而挣脱中华文化影响的心路历程。整个青少年时代,他既要面对教师要求的“美国化”,又要面对父母的“努力往同拉”——有的时候,骆家辉希望自己的午饭能像美国同学一样带烤苹果派,而不是米饭。他挣扎得非常痛苦,甚至为此和父母关系紧张。成年以后,他才开始在热爱美国的同时,深深认同自己的华裔身份。他意识到,亚洲移民因为人种原因,很难像大部分欧洲移民那样被完全同化,华人实际上永远摆脱不了“美国人”前面的“华裔”二字。尽心尽力维护和争取美国利益的言谈和行动,相信会一直伴随着骆家辉的外交生涯。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华裔血统使骆家辉在中美交流活动中具备了特殊的优势,可能是这种优势让他在中美关系的敏感时期起到了改善两国关系的作用。
B.本文记述了骆家辉的成长过程,着重表现了他同时受中美两国文化影响的特点,在世界逐渐走向一体化的今天,他的经历值得关注。
C.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骆家辉回中国寻根,如同很多成功人士的“衣锦还乡”,完全按照家乡的习俗祭祖的行为赢得了华人的赞誉。
D.从骆家辉的祖父起,他的家庭就扎根美国,三代的努力为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他的成长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E.和奥巴马的成功之路类似,骆家辉从政的成就也得益于他的少数族裔身份,因而他能在亚裔人口仅占5%的华盛顿州当选州长。
小题2:骆家辉曾说他以他的祖先而自豪,以华裔为美国的贡献而自豪,骆家辉为祖先自豪的原因是什么?骆家辉为美国做出了哪些贡献?(6分)
小题3: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一英里梦想”含义的理解。(6分)
小题4:请结合文本分析骆家辉对中美文化的态度,经历了那几个历程?这些对你有怎样的启示?(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有追求的嬉皮士
1972年,高中毕业的乔布斯“必须”上大学读书。里德大学是乔布斯自己选择的学校,天知道乔布斯为什么喜欢里德大学,反正绝不是因为那里的教学环境。
里德大学以思想开放著称。乔布斯上学的年代,美国刚刚经历思想大解放的洗礼,五花八门的思潮正在大碰撞、大融合。在里德大学,嬉皮士们找到了一处名叫“苹果农场”的地方,把那儿建成了叛逆文化的乐园。年轻气盛、特立独行的乔布斯一到里德,就像青苗发现了沃土,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生活。
和那个年代的嬉皮士一样,乔布斯听着鲍勃•迪伦的民谣和披头士的摇滚,读着“垮掉的”诗人艾伦•金斯堡的嚎叫主义诗篇,吟诵嬉皮士教父蒂莫西•利里的名言,在校园里穿着满是破洞的衣服闲逛,交结趣味相投的狐朋狗友,和男孩子们一起酗酒……他只用了一个学期就发现,他来里德不是读书,而是体验,于是,他干脆利落地办了退学手续。
里德大学的开放不是白来的。即便像乔布斯这样的人,校方也不排斥。他们居然允许乔布斯在学校里赖着不走,如果哪天心血来潮,还可以到教室里旁听课程。乔布斯后来说:“我决定要退学,而且觉得这行得通。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我曾经做过的最好的决定之一。在我退学的那一刻,我终于可以不必去读那些根本提不起兴趣的必修课了,我开始去旁听更有意思的课程。”
很少有人真正注意到,乔布斯和那些只知道无原则叛逆和追求另类生活的嬉皮士相比,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他是个有追求的嬉皮士。“我喜欢那种生活,”乔布斯说,“我追随着我的直觉和好奇心,当时经历的许多东西后来都被证明是无价之宝。”
在里德大学,乔布斯找到了思想上的依托—―禅,乔布斯学禅的入门读物是《禅者的初心》。1959年,日本铃木俊隆禅师抵达美国,凭着六祖“人虽有南北,佛性无南北”一句话,立志教授全无佛学根基的美国人修习禅道,以弘扬佛法。《禅者的初心》就是铃木俊隆禅师为那些对佛学一窍不通的美国人写的英文入门读物。
教美国人学禅并不是容易的事。因为文化不同,很少有美国人能理解禅的奥妙。但毫无疑问,乔布斯属于极少数的例外。禅宗不看重经文,不讲究繁文缛节,不提倡烦琐思辨,“一切唯心、万法唯识”,讲究发自内心的顿悟。这种思维方式正合乔布斯的心性。从《禅者的初心》里,乔布斯读到了一个清净、澄澈、可以任由思维自由行走的理想世界。
不得不说,乔布斯后来在苹果体现出的各种天才,包括慧眼独具的战略思考、艺术唯美的产品设计,多少都有一些他此前参禅悟道的影子。正如《禅者的初心》所说:“做任何事,其实都是在展示我们内心的天性。这是我们存在的唯一目的。”也许,乔布斯终其一生,都是在实践铃木俊隆禅师的这句话。
因为有追求,乔布斯在里德大学期间,总是根据兴趣到教室里旁听对自己有用的课程,例如英文书法课。他后来说:“如果我在大学里没有旁听过英文书法课,Macintosh电脑就不会有那么多漂亮的、比例匀称的字体。”
1974年初,乔布斯终于离开了里德大学,回到了洛斯阿尔托斯的家。这倒不是因为他厌倦了嬉皮士和禅宗并行的生活,而是因为他脑子里冒出了更大的理想—―他想筹到一笔钱,然后去印度朝圣,研习更深奥的佛法。
乔布斯在雅达利公司找到了一份开发电视游戏的工作。虽然没接受过正规的电子学教育,但凭着聪明的头脑,他居然胜任了雅达利公司的工程师工作,像模像样地在雅达利负责游戏机出厂前的调试。等攒到足够的钱,乔布斯就和他的铁哥们儿一起去游历了。
印度之行给乔布斯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他第一次看到无数穷苦人在城市里、在田间辛勤劳作,满街都是和嬉皮士打扮类似的流浪汉。他发现,那些在田间劳作的人使用的还是几千年前的原始农具。乔布斯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好用的工具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多么大的帮助,他脑海里正有一个梦想慢慢浮现出来:“我要改变世界。”
(摘编自王咏刚、周虹《乔布斯传:神一样的传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通过记述乔布斯的大学生活和离开大学后的打工朝圣游历生活,描写了乔布斯的叛逆性格和人生追求,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有追求的叛逆青年形象。
B.乔布斯是个有追求的青年,他选择从里德大学退学,一是因为他厌倦了在里德大学的嬉皮士生活,二是因为退学后他可以去旁听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到印度朝圣。
C.乔布斯选择到思想开放的里德大学读书,在那里他找到一处名叫“苹果农场”的地方,把它建成叛逆文化的乐园,然后开始过自己最喜欢的生活。
D.禅宗“一切唯心、万法唯识”,讲究发自内心的顿悟,不提倡烦琐思辨,认为做事应该展示内心的天性,而这种思维方式恰合乔布斯的心性。
E.乔布斯天资聪颖,悟性极高,他能理解美国人不能理解的禅道,为了研习更深奥的佛法,在打工攒够钱之后他去了印度朝圣游历。
小题2:青年时代的乔布斯与其他嬉皮士不太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他的不同之处。(6分)
小题3:在里德大学,乔布斯学会了参禅悟道,这对于他的人生有什么影响?请结合文本简要
分析说明。(6分)
小题4:你如何看待乔布斯青年时代的“嬉皮士”经历?请联系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我的昂贵的腿
[德] 海因里希•伯尔
这下子我就业在望了。他们寄了一张明信片给我,叫我到局里去一趟,我便遵命前往。局里的人既亲切又和气。他们拿出我的档案卡片,说了一声:“呣。”我也回了声:“呣。”
“哪一条腿?”有一个官员问道。
“右腿。”
“整条腿?”
“整条。”
“呣,”他又哼了一声,开始查阅各种各样的单子。我总算可以坐下来了。
他终于翻出一张单子,看来正是他所要找的。他说:“我看这里有适合您***事,一件美差。您可以坐着干。到共和广场上一个公共厕所里去擦皮鞋。您看怎么样啊?”
“我不会擦皮鞋,我一向因为皮鞋擦不亮,引得大家侧目相看。”
“您可以学嘛,”他说。“什么事情都可以学会的。天下事难不倒德国人。您只要同意,可以免费上一期学习班。”
“呣,”我哼了一声。
“那么同意了?”
“不,”我说,“我不干。我要求提高我的抚恤金。”
“您疯啦,”他回答时语气既亲切又温和。
“我没疯,谁也赔不起我的腿,我连多卖些烟都不行,他们现在制造了种种麻烦。”
那个人把身子往后仰,一直靠到椅子背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亲爱的朋友啊,”他感慨地说,“您这条腿可真叫贵得要命。我知道您今年二十九岁,身体很好,除了这条腿以外没有一点毛病。您可以活到七十岁。请您算一算,每月七十马克抚恤金,一年十二个月,那就是四十一乘十二乘七十。您算一下,不计利息就要多少钱。您不要以为只有您丢掉了一条腿,看来能够长寿的也不仅仅是您一个。现在您还要提高抚恤金呐!对不起,您真是疯了。”
“先生,”我说,我也照样往椅子背上一靠,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看您大大低估了我的腿的代价。我的腿要昂贵得多,这是一条非常昂贵的腿。还得说一下,我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很遗憾,头脑也很健全。请您注意。”
“我的时间很紧。”
“请您注意!”我说。“我丢了这条腿,救了好些人的命,他们至今还在领取优厚的退休金。
“当时情况是这样的:我单枪匹马埋伏在前沿某个地方,奉命注意敌人何时来到,这样就可以让别人及时溜掉。后面司令部已经在打点东西,他们既不愿意跑得太早,也不愿意溜得太晚。原先我们是两个人在前沿,但是那一个被敌人打死了,他不必再花费你们的钱。他虽然已经结婚成家,但是您别怕,他的妻子身体健康,可以干活。那个人的性命可真便宜。他当兵才四个星期,所以只花了你们一张通知阵亡的明信片和一点点口粮的钱。他在那个时候算得上是个勇敢的士兵,他至少是真正给敌人打死的。后来就只剩我一个人在那里,并且害怕起来,天很冷,我也想溜之大吉,嘿,我正要溜的时候,突然……。
“我的时间很紧,”那个人说着,开始找他的铅笔。
“不,请您听下去,”我说,“现在刚刚讲到有意思的地方。正当我要溜的时候,我的腿出了问题。我只得躺在那里。我想,既然溜不掉了,就把情况向后面报告吧。我报告了敌人的动静,他们就全都逃跑了,规规矩矩地一级跟着一级;先是师部,然后是团部,再后是营部,依此类推,始终规规矩矩地一级跟着一级溜走,只有一件混帐事,那就是他们忘了把我带走,您懂吗?他们跑得太仓皇。真是件混帐事情,要不是我丢了这条腿,他们全都没命了,将军、上校、少校,一级一级数下去,全都得完蛋,那您就不必给他们退休金了。好,您算算看,我的腿值多少钱。那位将军才五十二岁,上校四十八岁,少校五十岁,他们个个没有一点毛病,身体健康,头脑健全。他们那种军事生活使得他们至少可以象兴登堡一样活到八十岁。您计算一下:一百六十马克乘十二乘三十,完全可以估计他们平均还要活三十年,您看对吗?所以,我的腿成了一条贵得吓人的腿,成了一条我所能想象的最最昂贵的腿,您看是不是?”
“您真疯啦。”那个人说。
“没有,”我回答说,“我没有疯。对不起,我身体健康,头脑健全,遗憾的是,我在这条腿出毛病前两分钟没被打死。那样的话,就可以节省好多钱啦。”
“您到底接受这项差使不?”那个人问道。
“不,”我说完就走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安置局工作人员详细地为“我”算接受擦皮鞋工作后能够得到的巨额好处,是真心地替我解决实际困难。
B.小说中“我”给安置局工作人员算了一笔帐,是想得到“一百六十马克乘十二乘三十”的报酬。
C.小说中“我”详细地描述自己伤腿的经过,其用意是讽刺当时社会上那些生活优越的人们思想丑陋,作风官僚,根本不知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D.小说描写了以“我”为代表的一批人为了国家人民而牺牲却得不到真正的优待, 那些贪生怕死的腐败官员享受着“我”用腿换来的生命与金钱,批判了社会的腐朽黑暗,讽刺官员的肮脏。
E.这篇小说,伯尔用平静的语言揭示了德国社会的病态。人物少、语言干练,但小说情节过于简单,仅靠伤残军人与安置局工作人员的对话来展开。
小题2: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小说多次提到局里官员“您疯啦”、“您真疯啦”这样的话语,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6分)
小题4:小说的题目是“我的昂贵的腿”,有人认为小说是围绕是否接受厕所旁擦皮鞋的差事而展开的,应以“差事”为题,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诗意地栖居”,这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从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中演绎出来的哲学命题,也是中西哲人深入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后所产生的美好理想。这一理想表明:自然环境是所有生命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对“诗意栖居”的追寻,既是人类重新寻求生存根基、重建价值信念的过程,也昭示着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然而,现实的生态状况一度隔断了朝向理想的通路,为生命“诗意栖居”提供前提和基础的自然界正在承受不能承受曲破坏。人,从一开始使打量着、好奇地注视着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生存是人的第一本能,人类的生存冲动构成了已有社会历史的恒久原动力,推动人类不断汲取自然资源、按照自身意志改变着大自然的本来面貌。伴随着这种改变,农业、工业等迅速发展起来。人,真切地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一切。
尽管远古时代的主要命题都围绕着“生存”“汲取”展开,但古圣先贤也意识到了自然界对人类的重要,并萌发出了许多生态智慧。那是“诗意栖居”原初的朴素表达,中西哲人都曾对此有所阐发。
中国古代哲人的生态智慧最为深邃,集中体现为视字宙与人自身为一体的、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理念。《周易》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如强烈的忧患意识,反对浪费和破坏资源、倡导把天地万物与人类道德紧密联系等思想,都反映出先民在实践过程中自觉地把自然纳入视域进行考量。例如,《易•乾卦•文言》曰:“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表达。
儒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比较丰富的理论,如孟子强调“天”与“人”相通的特性,要求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宋代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直接表达了人对待自然应该有的态度。道家创始人老子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类遵循自然规律、保持自然的朴质本性,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之伴生的是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诗意”情怀。
西方古代哲学中也有丰富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表现为整体性的思想。古希腊哲学家往往把整个自然界视为具有无限发展潜能的生命体,认为它是由许多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的和谐共生的整体,其根基、源头或为“水”,或为“气”。这些整体性观点虽然朴素,但也显示出了生态思想的萌芽。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判断具有一定的生态文明之义。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希腊人那里——正因为他们还没有进步到对自然界的解剖、分析——自然界还被当作一个整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观察。”
诗意让栖居更美好,人如果没有了诗意,大地就会遭到蹂躏,不再是家园;精神就会变得平庸,不再有幸福。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如何重返“诗意栖居”?我们栖居的大地是否还能提供诗意的源泉?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的党和人民吸收了古今中外的生态智慧,读懂了自然的真、人性的善、和谐的美,把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互相融合,对我国和世界的环境给出了科学的解决构想。我们期待着终有一天,在美丽中国里,你我诗意地栖居。
(选自2013年1月9日《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对于“诗意地栖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意地栖居”既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人类的一种美好的理想,这种理想把自然环境看作所有生命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B.“诗意地栖居”需要人类重新寻求生存根基,重新确立价值信念,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理想。
C.“诗意地栖居”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但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为了生存,就开始对自然界进行疯狂掠夺,致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隔断了朝向理想的道路。
D.“诗意地栖居”曾被古圣先贤所意识到,中国古代哲人视宇宙万物与人自身为一体的、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就是对“诗意栖居”的一种阐发。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存的本能促使人类一开始就关注着自然界,不断地汲取自然资源,改变大自然的本来面貌,从而满足自己的***。
B.《周易》中包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很丰富,很深刻,其中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哲人的生态智慧,对人类很有启示意义。
C.儒家和道家尽管其社会思想观点不同,但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待方面却有其一致的地方,其中都含有“天人合一”的理念。
D.西方古代哲学中也有丰富的“天人合一”思想,他们把整个自然界视为和谐共生的整体,认为自然界的根基、源头或为“水”,或为“气”。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比较丰富的理论,孟子强调的“天”与“人”相通的特性只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B.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所以才有了古代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诗意”情怀。
C.古希腊哲学家把自然界看做是由许多紧密相连的部分构成的和谐共生的整体,这种朴素的观点虽然显示出生态思想的萌芽,有其进步意义,但也有其局限性。
D.吸收古今中外的生态智慧,把握自然规律,把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互相融合,付诸实践,人类就有希望在这个世界上“诗意地栖居”。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回味你的酒气
徐立新
四年前,留学莫斯科的我,每个周末的晚上都要到莫斯科一家叫“鲟鱼”的酒馆里打工,当一个端盘子的服务生。由于酒馆的地理住置非常好,而且价格也公道,因此每晚的客人都特别多,特别是周末,等待在“鲟鱼”门口的客人总是要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
但是有一个人永远都不需要排队,她便是酒馆的常客,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妇人伊丽娜大妈。伊丽娜大妈总是在每个周末下午的5:20准时来到“鲟鱼”,然后坐到一个靠窗户的固定座位上,再十分小气地点上两盘最便宜的小菜和一小壶150亳升的低档酒。“先给我来杯水,7:00准时上酒起菜!”每次她总是这样对我吩咐道。之后,便打开随身携带的一本书,静静地看了起来,似乎不在乎外人看她的眼光。
晚上7:00正是“鲟鱼”上客的高峰期,客人们三三两两地彼此推杯换盏,热闹无比,他们酒量大得惊人,每个人都要喝上好几大壶酒,而与他们相比,伊丽娜大妈显得很另类——酒上来时,她会将酒慢慢倒入杯中,然后再将盛满酒的杯子移放在胸前,接下来她并不急于喝,而是一点一点地品尝桌子上的菜肴,其间还不时地把酒杯端到面前,但却只嗅不喝,一副自我陶醉、始终舍不得喝的样子。
更要命的是,伊丽娜大妈还故意吃得很慢,因此往往等她吃完起身离去时,“鲟鱼”里也差不多没有什么客人了。
作为“鲟鱼”老板的谢尔盖先生对伊丽娜自然是压着一肚子的火,他的盈利主要来自于售酒,每张桌子上的客人酒喝得越多,谢尔盖也就赚得越多,但伊丽娜大妈不但每次只买一壶酒馆里分量最少的酒,而且还长时间地占着一个位置,还是靠窗户能看到外边风景的位置。
但是谢尔盖又不能赶走伊丽娜大妈,因为要尊重每位进来的客人。
一天,伊丽娜大妈突然把我叫到跟前:“你一定很奇怪,一个只点酒却又不喝的老太婆,为什么总要来酒馆,是不是?”
我点了点头。
“好吧,那我现在就告诉你,我来这里是为了怀念我逝去的丈夫安德烈,他非常爱我。”接着,伊丽娜大妈开始跟我讲述起他的丈夫——“可能是由于我没能给他生育个一儿半女吧,40岁后的安德烈开始嗜酒如命,而我又激烈地反对他喝酒,觉得对他身体不好。因为在家里喝不成酒,他就常常谎称晚上要在单位加班,实际是偷偷地躲进‘鲟鱼’来喝酒。他一身酒气地回到家里,能瞒得了谁呢?”
“为了酒,我对他发过无数次脾气,我多想借机让他休了我,重娶一个,可是他没有,直到去世的那天,他才说喝酒不是为了解愁,只是喜欢,可是谁信呢?”
接着伊丽娜大妈又忧伤地说:“现在安德烈不在了,家里再也闻不到一点点酒气,但我反而觉得非常不自在,愈加思念他了!”
“其实,我来这里只是想坐一坐,感受一下他生前在这里喝酒的气氛,还有满屋的酒气,便会觉得安德烈从未离开过我。”
这真是一个出乎我意料的故事,不久后,我又将它转述给了谢尔盖。
三年后,我学成归国,离开了“鲟鱼”,从此没有了关于伊丽娜大妈的消息。直到前不久,我因事出差到莫斯科,顺道去“鲟鱼”看望谢尔盖。从他口中得知伊丽娜大妈已经于一年前去世了,并且在她的遗书中偷偷地将自己的遗产交由谢尔盖继承,以弥补她生前在“鲟鱼”三年多的时间里,只占着位置不喝酒对谢尔盖所造成的损失。
“直到办完了继承手续后我才知道,伊丽娜大妈遗产的实际价值一一几乎是‘鲟鱼’15年利润的总和!她还在遗书中说,谢谢我让她一直都感觉始终跟丈夫在一起。”说这话时,谢尔盖一脸内疚的表情。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3年第17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伊丽娜大妈之所以每个周末都要到“鲟鱼”酒馆来,一方面是因为酒馆价格公道,服务态度好;一方面是为了思念丈夫,回味丈夫身上的酒气。
B.伊丽娜大妈每次在酒馆的消费都很少,但在酒馆的一个好位置上呆的时间却很长,这自然影响了酒馆的收入,导致老板谢尔盖很不满。
C.伊丽娜大妈主动把她常来酒馆的原因告诉“我”,不但表明她巳经看到了谢尔盖对她的不满,也表明她信任“我”不会把她的秘密告诉别人。
D.伊丽娜大妈的丈夫安德烈因妻子不能生育而不听劝阻长期酗酒,最后导致死亡,作者对安德烈的态度是既有同情也有批评。
E.这篇小说取材普通人的生活,主要人物伊丽娜大妈形象丰满;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有波澜,故事结局是小说情节的高潮,十分精彩。
小题2:小说中的“我”在作品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伊丽娜大妈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小说结尾写伊丽娜大妈把遗产交由“鲟鱼”酒店老板谢尔盖继承,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