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极具权威性的美国科学杂志《今日心理学》近日刊登了一篇惊人的文章,文章指出,原先人们认为海产品对大脑最有益,多吃海产品可以提高人的智力,...
题目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极具权威性的美国科学杂志《今日心理学》近日刊登了一篇惊人的文章,文章指出,原先人们认为海产品对大脑最有益,多吃海产品可以提高人的智力,但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的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研究发现,森林中的野果比如红莓苔子、黑莓果等对大脑的益处远远超过海产品,排在第一位;占据第二位的是蔬菜,其次才是鱼等海产品。
研究人员发现,红莓苔子之所以排在第一位,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能与自由氧离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抗氧化剂。抗氧化剂的存在几乎破坏了对血管和心脏有极大破坏性的胆醇激素。黑莓果里面含有的抗氧化剂要相对少一些,但含有对视力和听力非常有益的成分。大叶子的红甜菜和圆白菜含有一种能把发展成帕金森氏综合症的酶破坏掉的物质。菠菜能够延缓神经系统的衰老,还可以防止认知能力出现问题。相比之下,鱼的作用就小多了,只有鲑鳟鱼、金枪鱼、沙丁鱼和鲱鱼含有能分解有害酶的脂肪酸,此外,这些鱼中还有大量大脑所需的磷。
俄罗斯医学科学院食品研究所教授波波夫也持这样的观点。他认为,野果不仅对大脑有益,对心脏也有好处。他们的研究发现,许多含有大量维生素C和蔗糖的蔬菜,对大脑的活动也特别有益。
但几乎所有的专家都认为,如果认为只要吃了上述食品你就变得聪明了,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样的食品结构会引起营养的失衡,食品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巧克力可以提高智力。的确,巧克力中含有一些对大脑有益的物质。研究发现,每天吃50克巧克力可以延缓机体的衰老,但这里所指的是黑色的苦巧克力。那些非常甜的、含有奶制品的巧克力含有大量糖,过多食用这样的巧克力会产生许多不良问题,如糖尿病、肥胖症等。
食品专家指出,在日常饮食中,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良好习惯,每餐不能吃得太饱。饱满的午餐会
降低大脑的活动能力,出现所谓的“食困”现象,但紧张的工作与低能量的饮食也是不相容的。因此,最合理的方法是多吃一些蔬菜、豆制品和液体,但不是啤酒和浓茶。
科学研究还发现,其实大脑最好的营养成分是葡萄糖,大脑细胞需要大量的葡萄糖。葡萄糖通常存在于谷物上、土豆和豆角中,桃子、香蕉和梨中也含有丰富的葡萄糖。
研究人员指出,食品本身并不能提高智力。含有维生素B的食品,比如肉、鱼、花生等,可以帮助促进大脑思维的过程,消除疲劳。早晨吃上一个橙子可以一整天精神饱满。如果你不能利用这些食品恢复体质,还可以用合成维生素补充。但是要想开发智力,最好的方法是不断学习、读好书,与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交流。
(摘自《科技日报》)
小题1:下列对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的结果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蔬菜之所以排在鱼等海产品之前,是因为蔬菜比鱼等海产品含有更多的营养。
B.因为含有大量能与氧离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抗氧化剂,所以红莓苔子对大脑的益处远远超过海产品。
C.黑莓果对心脏和血管的益处不及红莓苔子。
D.多吃大叶子的红甜菜和圆白菜,就能预防帕金森氏综合症的发生。
小题2:文中提到多种食品均对大脑有益,下列表述不能准确说明其原因的一项是(     )
A.红莓苔子、黑莓果都含有能破坏胆醇激素的抗氧化剂。
B.蔬菜中含有一种能把发展成帕金森氏综合症的酶破坏掉的物质。
C.鲑鳟鱼、金枪鱼、沙丁鱼和鲱鱼含有能分解有害酶的脂肪酸,此外,这些鱼中还有大量大脑所需的磷。
D.桃子、香蕉和梨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
小题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
A.巧克力中含有不少对大脑有益的物质。每天吃50克巧克力可以延缓机体的衰老。
B.根据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多吃野果不仅对大脑有益,对心脏也有好处。
C.每餐不能吃得太饱,多吃低能量的食物,是日常饮食的良好习惯。
D.要想开发智力,关键还是要多吃野果之类的食物。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项偷换概念,“是因为蔬菜比鱼等海产品含有更多的营养”错误,应为“蔬菜比鱼等海产品含有更多对大脑有益的物质”,“营养”并不等同于“对大脑有益的物质”;B项也是偷换概念,“因为含有大量能与氧离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抗氧化剂”中的“氧离子”应为“自由氧离子”;D项太绝对,原文只说“大叶子的红甜菜和圆白菜含有一种能把发展成帕金森氏综合症的酶破坏掉的物质”,并未说“就能预防帕金森氏综合症的发生”。
小题2:
试题分析:B项以偏概全,原文只说“大叶子的红甜菜和圆白菜”含有一种能把发展成帕金森氏综合症的酶破坏掉的物质。
小题3:
试题分析:A项偷换概念,原文中说“但这里所指的是黑色的苦巧克力”;C项颠倒是非,原文说“但紧张的工作与低能量的饮食也不相容的”,可见要适应紧张的工作不能只吃低能量的饮食;D项颠倒是非,原文说“食品本身并不能提高智力”,“但是要想开发智力,最好的方法是不断学习、读好书,与有文化知识的人交流”可见提高智力的关键是“不断学习、读好书,与有文化知识的人交流”。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极具权威性的美国科学杂志《今日心理学》近日刊登了一篇惊人的文章,文章指出,原先人们认为海产品对大脑最有益,多吃海产品可以提高人的智力,】;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超山的梅花       (郁达夫)
①凡到杭州来游的人,因为交通的便利,总只在西湖一带,登山望水,漫游两三日,便买些土产,如竹篮纸伞之类,匆匆回去。而离杭城三五十里稍东偏北的一带山水,现在简直是很少有人去玩,并且也不大有人提起的样子。
②在古代可不同。去今百余年前,杭州人的好游的,总没有一个不留恋西溪,也没有一个不披蓑戴笠去看半山的桃花,超山的香雪的。原因是那时候杭州和外埠的交通,所取的路径都是水道。舟入塘栖,两岸就看得到山影;到这里,自杭州去他处的人,渐有离乡去国之感,因而塘栖镇和超山、独山等处,便成了一般旅游之人对杭州的记忆的中心。
③超山是在塘栖镇南,据说高有五十余丈,周二十里,因其山超然出于皋亭黄鹤之外,故名。超山脚下,塘栖附近的居民,因为住近水乡,阡陌不广之故,所靠以谋生的完全是果木的栽培。所以超山一带的梅林,成千成万;由我们过路的外乡人看来,只以为是乡民趣味的高尚,个个都在学林和靖的终身不娶,殊不知实际上他们却是正靠此而养活妻孥的哩!
④超山的梅花,向来是开在立春前后的;梅干极粗极大,枝叉离披四散,五步一丛,十步一坂,每个梅林,总有千株内外,一株的花朵,又有万颗左右;故而开的时候,香气远传到十里之外的临平山麓,登高而远望下来,自然自成一个雪海;近年来虽说梅株减少了一点,但我想比到罗浮的仙境,总也只有过之,不会不及。
⑤从杭州到超山去的汽车路上,过临平山后,两旁已经有一处一处的梅林在迎送了,而汇聚得最多,游人所必到的看梅胜地,大抵总在汽车站西南,超山东北麓,报慈寺大明堂前头,梅花丛里有一个周梦坡筑的宋梅亭在那里的周围五六里地的一圈地方。
⑥大明寺前的所谓宋梅,是一棵曲屈苍老,根脚边只剩了两条树皮围拱,中间空心,上面枝干四叉的梅树。因为怕有人折,树外面全部是用一铁丝网罩住的。树当然是一株老树,起码也要比我的年纪大一两倍,但究竟是不是宋梅,我却不敢断定。去年秋天,曾在天台山国清寺的伽蓝殿前,看见过一株所谓隋梅;前年冬天,也曾在临平山下安隐寺里看见过一枝所谓唐梅;但所谓隋,所谓唐,所谓宋等等,我想也不过“所谓”而已,究竟如何,还得去问问植物考古的专家才行。
⑦出大明堂,从梅花林里穿过,西面从吴昌硕的坟旁一条石砌路上攀登上去,是上超山顶去的大路了。一路上有许多同梦也似的疏林,一株两株如被遗忘了似的红白梅花,不少的坟园,在招你上山,到了半山的竹林边的真武殿外,超山之所以为超,就有点感觉得到了;从这里向东西北的三面望去,是汪洋的湖水,曲折的河身,无数的果树,不断的低岗,还有塘的两面的点点的人家,这便算是塘栖一带的水乡全景的鸟瞰。
⑧从中圣殿再沿石级上去。走过黑龙潭,更走二里,就可以到山顶,第一要使你骇一跳的,是没有到上圣殿之先的那一座天然石筑的天门。到了这里,你才晓得超山的奇特,才晓得志上所说的“山有石鱼石笋等,他石多异形,如人兽状”诸记载的不虚。实实在在,超山的好处,是在山头一堆石,山下万梅花,至若东瞻大海,南眺钱江,田畴如井,河道如肠,桑麻遍地,云树连天等形容词,则凡在杭州东面的高处,如临平山黄鹤峰上都用得着的,并非超山独一无二的绝景。
⑨你若到了超山之后,则北去超山七里地外的塘栖镇上,不可不去一到。 塘栖镇跨在一条水的两岸,水南属杭州,水北属德清;商市的繁盛,酒家的众多,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镇集,但比起有些县城来,怕还要闹热几分。所以游过超山,不愿在山上吃冷豆腐黄米饭的人,尽可以上塘栖镇上去痛饮大嚼;从山脚下走回汽车路去坐汽车上塘栖,原也很便,但这一段路,总以走走路坐坐船更为合适。                                                一九三五年一月九日(原文有删节)
小题1:文章①②段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的内容。(6分)
小题3:请探究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写塘栖镇。(6分)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以游踪为线索,把超山的梅花、超山的地理位置和超山的风土人情一一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B.塘栖地处水乡,耕地不多,因而乡民多种果树以谋生,故而才会有如此多的梅林,并非乡民趣味高尚,学林和靖梅妻鹤子的缘故。
C.文章字里行间处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以及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文章先叙述后议论,或虚或实,唤起了你的遐想,引起了你的共鸣,使你也想去超山作一次探梅访古的游览。
E.文章笔触清丽而又饱含深情,语调悠闲而能叙事状物,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读后令人掩卷难忘。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散 戏
张爱玲
闭幕后的舞台突然小了一圈。在暗黄的灯光里,只有一面可以看看的桌椅橱柜显得异常简陋。演员都忙着卸妆去了,南宫幅手扶着纸糊的门,单只地在台上逗留了一会。
刚才她真不错,她自己有数。门开着,射进落日的红光。她伸手在太阳里,细瘦的小红手,手指头燃烧起来像迷离的火苗。在那一刹那她是女先知,指出了路。她身上的长衣是谨严的灰色,可是大襟上有个纽扣没扣上,翻过来,露出大红里子,里面看不见的地方也像在那里火腾腾烧着,说:“我们这就出去——立刻!”
此外还说了许多别的,说的是些什么,全然没有关系。普通在一出戏里,男女二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会面了的时候,剧作者想让他们讲两句适当的话,总感到非常困难,结果还是说到一只小白船,扯上了帆,漂到天边的美丽的岛上去,再不就说起受伤的金丝雀,较聪明的还可以说:“看哪!月亮出来了。”于是两人便静静地看月亮,让伴奏的音乐来说明一切:南宫蝠的好处就在这里——她能够说上许多毫无意义的话而等于没开口。她的声音里有一种奇异的沉寂;她的手势里有一种从容的礼节。因之,不论她演的是什么戏,都成了古装戏。
出了戏院,夜深的街上,人还未散尽。她雇到一辆黄包车,讨价四十元,她翻翻皮夹子,从家里出来得太匆忙,娘姨拦住她要钱,台灯的扑落坏了,得换一只。因此皮夹里只剩下了三十元。她便还价,给他三十。
她真是个天才艺人,而且,虽说年纪大了几岁,在台上还是可以看看的。娘姨知道家里的太太是怎样的一个人么?娘姨只知道她家比一般人家要乱一点,时常有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来,坐着不走,吃零嘴,作践房间,疯到深更半夜。主人主母的随便与不懂事,大约算是学生派。其他也没有什么与人不同之处。
有时候南宫姻也觉得娘姨所看到的就是她的私生活的全部。其他也没有什么了。
黄包车一路拉过去,长街上的天像无底的深沟,阴阳交界的一条沟,隔开了家和戏院。头上高高挂着路灯,深口的铁罩子,灯罩里照得一片雪白,三节白的,白得耀眼。黄包车上的人无声地滑过去,头上有路灯,一盏接一盏,无底的阴沟里浮起了阴间的月亮,一个又一个。
是怎么一来变得什么都没有了呢?南宫姻和她丈夫是恋爱结婚的,而且——是怎样的恋爱呀!两人都是献身剧运的热情的青年,为了爱,也自***过,也恐吓过,说要走到辽远的,辽远的地方,一辈子不回来了,是怎样的炮烙似的话呀!是怎样的伤人的小动作,辛酸的,永恒的手势!至今还没有一个剧作者写过这样好的戏。报纸上也纷纷议论他们的事,那是助威的锣鼓,中国的戏剧的传统里,锣鼓向来是打得太响,往往淹没了主角的大段唱词,但到底不失为热闹。
现在结了婚上十年了,儿女都不小了,大家似乎忘了从前有过这样的事,尤其是她丈夫。偶尔提醒他一下,自己也觉得难为情,仿佛近于无赖。总之,她在台下是没有戏给人看了。
黄包车夫说:“海格路到了。”南宫姻道:“讲好的,静安寺路海格路。”车夫道:“呵,静安寺路海格路!静安寺路海格路!加两钿罢!”南宫姻不耐烦,叫他停下来,把钱给了他,就自己走回家去。
街上的店铺全都黑沉沉的,唯有一家新开的木器店,虽然拉上了铁栅栏,橱窗里还是灯火辉煌,两个伙计立在一张镜面油漆大床的两边,拉开了鹅黄锦缎绣花床罩,整顿里面的两只并排的枕头。难得让人看见的一专门摆样的一张床,原来也有铺床叠被的时候。
南宫幅在玻璃窗外立了一会,然后继续往前走,很有点掉眼泪的意思,可是已经到家了。
一九四四年九月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已经散戏,在演员们卸妆的时候,南宫姬悄悄地走上舞台,逗留了一会,圆一圆自己演戏的梦,她做的动作有:手扶纸糊的门,又伸手在太阳里。
B.在舞台上,南宫姬进入了角色的表演状态,情不自禁地说出了“我们这就出去——立刻”等许多台词,之后她才走出戏院,走到街上。
C.也许南宫婚已过了自己辉煌的舞台岁月,但她仍是个天才艺人,舞台形象还是有光彩的,她的声音和手势都有其特点。
D.南宫嫡的爱情曾经闹得沸沸扬扬,而如今却生活得平平淡淡,有时候回忆起过去,提醒丈夫一下当初的情形,自己也觉得难为情。
E.在黄包车夫眼里南宫嫡就是一个普通的客人,能宰一下就宰一下,于是就让她在未到目的地的时候下了车,这也从侧面说明她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名气。
小题2:小说的第二段反复写到“火”(“火苗”“火腾腾烧着”),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3:南宫姬是怎样一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小说最后写南宫姬“很有点掉眼泪的意思”,根据你对小说的理解,请分析她为什么会这样。(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艺术中的崇高
①在艺术作品里,崇高作为一种昂扬的激情和悲愤不平,表现得愈是激烈,愈加显得崇高。例如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杰出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的忧国忧民思想是多么的悲愤、激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生民之多艰”;“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人们诵读这些诗句时,总是感到发自肺腑而感同身受。他那诗句的高昂和悯惜人们困苦的感情,犹如生命的迸发。他同情人们的胸怀是多么美,又是多么的崇高。
②在旧社会中,小人物的质朴、憨厚和善良,有时也给人以崇高的印象。如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讲述了一个人力车夫,在北风的严寒下,拉着车飞快地跑,忽然碰倒了一位头发花白、衣服都很破烂的女人,老人是慢慢地倒下的,肯定没有碰伤,可以拉着车一走了事。可是车夫却不然,停住车,把伊扶起,问声:“你怎么啦?”“我摔坏了。”便搀着伊的臂膊一步一步地向巡警分驻所走去。“我这时突然感觉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霎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地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可见小人物的质朴、憨厚和善良,在那人压迫人的旧社会里表现愈分明,愈觉得难能可贵,愈觉得变成一种威压自己的崇高。
③世界上一切真正崇高的东西,都是为人民实践所掌握、所创作出来的。我们认为崇高的根源是实践,是客观的,不仅因为它是现实的现象,而且因为它和社会实践密切相联系。许多唯心主义美学家在探索崇高的根源时,仅仅从主观上去寻找,认为崇高的根源仅是主观的精神、情感或理性;由于其内在活动产生了整个外在世界及崇高的对象,因此成了主观的。我们认为崇高是现实的客观的,绝不像唯心主义者所说的是主观的,是来自空虚的心灵的。宗教唯心主义者把“神”的伟大说成是远远超过了人。在他们看来,神是全知全能的,人不过是神的创造物,“神”要比人伟大得多。恩格斯彻底地驳斥了这一点,他说:“人所固有的本质比臆想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神’的本质,要伟大得多,高尚得多,因为‘神’只是人本身的相当模糊和歪曲了的反映。”这就是说,人不是“神”的创造物,恰恰相反,“神”倒是人的创造物,“神”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相当模糊和歪曲的反映。所以,应把伟大的、崇高的、真正的人的事物归还于人。这说明崇高是现实的、客观的、是来自人的实践的。当然,并不是一切人的行为和斗争都是崇高的,只有那种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人民的利益和祖国的解放而英勇斗争的形象,才是崇高的。
④有的美学家还千方百计地企图证明,恐惧是崇高情感的基础,这也是根本不对的。事实证明,人在感到崇高的时候,不是恐惧而是豪迈,不是害怕而是强有力。真正的崇高感情是敬佩和自豪。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指出先进人物的崇高理想时,总是与伦理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说善是熔化在、沉淀在美感的愉悦之中,是潜藏着的;那么善在崇高感中则较强烈地表现出来。如长城以它气势雄伟的形式,引起我们的崇高感,但它也是我们古老民族的象征,在它引起崇高感之中,总是与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密不可分的。所以,崇高感总是与道德感最相接近的。有的美学家则极力否认它们之间有任何联系,从美的形态中阉割掉它的一切道德内容,剥掉它的一切社会意义和作用,以便为生活和艺术中的无道德论作辩护。我们认为,没有高度伦理学的基础,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美学意义上的崇高。崇高体现了人类社会在极艰巨的斗争中发展的光辉历程,有着强大的感染和教育作用。
(选自《美学原理》,作者杨辛、甘霖,有删节)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在艺术作品里,崇高作为一种昂扬的激情和悲愤不平,愈是激烈,愈显崇高。只有大人物才能给人以崇高的印象。
B.作者引用爱国诗人屈原的诗句是为了突出屈原的崇高之美。
C.许多唯心主义美学家之所以认为崇高的根源仅是情感的理性的,是因为他们缺乏客观认识崇高的态度。
D.崇高是现实的、客观的、是来自人的实践的。因此,一切人的行为和斗争都应是崇高的。
E.有些美学家极力否认崇高感与道德感之间的联系,从美的形态中剔除它的一切道德内容以及社会意义和作用,以便为生活和艺术中的无道德论作辩护。
小题2:对“艺术作品的‘崇高’”认识有误的一项是
A.高度伦理学是崇高美的基础,对艺术作品能具有真正美学意义的崇高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B.人的本质是神的本质的反映,人不过是神的创造物,“神”要比人伟大得多,而人比神要崇高得多。
C.人在感到崇高的时候,不是恐惧而是豪迈,不是害怕而是强有力。崇高感总是与道德感最相接近的。
D.崇高体现人类社会在极艰巨的斗争中发展的光辉历程,有着强大的感染和教育作用。
小题3:作者在文中指出了哪些有关“崇高”的错误认识?(4分)
小题4:为什么说“崇高的根源是实际的,是客观的”?结合文意,分点概述。(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坐一会再走
朱玉房
①春风这么暧昧地一鼓动,姜桥界湾边的柳梢染绿了,地里的麦苗也返青了。
②庄上的品爷和几个老人的心,也像土地里翻出的蚯蚓一样,开始活泛起来。他们吃过饭,嘴一抹,便搬上板凳,来到铁路西姜桥物流园附近坐着,两眼呆呆地望着繁忙的施工工地,一坐就是半天的时辰。期间,家有事派人来喊,或到了吃饭时间,儿子、媳妇来叫,开头他们还细语慢声地回答:坐一会就走。催急了,唤紧了,他们有些不耐烦了,嗓门陡然间会提高许多:坐一会再走,坐一会再走,听不懂呀!搞得召唤的人走不是,坐不是,不尴不尬地杵在那儿。
③他们是累了,想多坐一会歇歇?这,绝对不可能。我敢说,假如现在再给一块土地,他们会立马扛着梨子,套上牛,健步于土地上,指不定身后还会留下一串悦耳的号子。
④他们是在等什么人吗?别说工地上那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工人他们不认识了,即使人家跟他们说来自啥地方,这个地方他们听没听说过,是否记得住,它们在姜桥的左右哪方?恐怕一切还是个未知数,你说他们能等什么人!
⑤他们就这样一直坐在那儿,从早到晚,看着一台台机器在他们曾耕种过土地上轰隆隆地来,轰隆隆地去,半天不说一句话,嘴里不停地吸溜吸溜地抽着烟袋。
⑥家人们有些担心:老这样憋屈下去,早晚会憋出病灾的!
⑦其实,老人们并没有其他,他们只是心病。这个病侵蚀他们肌肤、心肺已不是一两天了。
⑧去年秋天我回家,正好赶上园区在挖地基。品爷一个人蹲在地头,孤零零的,宛如一只落孤的鹰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曾翔羽的空间一点点被吞噬,连悲怜的叫声都不能发出。
⑨我走过去问老人在看什么。他说他在看地。我说地被占了,还有啥好看的。老人磕磕烟袋,猛地站起来,甩下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话,走了。
⑩是啊,庄户人家一身和草木一样,是离不开土地的。你看,那田地里的草木,不管风雨再大,把他们吹得踉踉跄跄,甚至倒伏贴地,风静鱼停之时,她们仍然会站起来——只要不离开土地,只要心没有死。庄户人眼里,每块土地,不是冷冰冰的、有界限的区域,而是自己血脉相承的亲人。他们给每块地起了名字,他们熟稔每块地的习性——大柏地,夜潮土可以种西瓜;小猪地,砂浆岗管点花生……
⑾我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年,为了给我置办衣被等行囊,家里只得把才100多斤猪卖掉。这头白猪从邻居家逮来时,仅仅30来斤。我娘一天到晚,唠唠唠,唠唠唠,呼来唤去。这头白猪很有灵性,我娘放工回来,或者唠唠唠召唤它时,它会摇着尾巴,哼哼叽叽走过去,拱拱我娘的脚面,或蹭蹭我娘的腿。那天小白猪已用麻绳捆在架车上,眼看着就要拉走了,我娘还站在架车旁,用手捋着猪毛,嘴里唠唠唠唤着。我娘唤一声,白猪挣扎几下,嗷嗷地叫上几声。以后几天,我娘也不知怎么了,有事没事就站在猪圈边发呆。
⑿你说,养个小猫、小狗的,小鸡、小猪什么的,都都日久生情的,何况是留有祖祖辈辈汗水、脚印,庄户人的命根子土地呢!
⒀土地没有了,劳作惯了的他们,真不知道手脚往哪放了。他们的魂也飞了。
⒁我有位朋友,他们整个村庄被拆了,原先的庄稼地变成了山水相依,绿树成荫的商品小区。他家就居住这个小区。三间二厅,复式结构,典型的都市家居。可搬家时,他不顾孩子的反对,硬是坚持把锄头、镰刀、尿桶、粪舀……搬了进来。原本整洁的房间,如此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甚至是凌乱不堪了。我曾不解问:没有地里,还留这些做什么?他笑笑,说:留它们,没事做心慌的时候拿出了看看。
⒂我现在明白了。不过,正因为明白,我越发担心他们的心病如何理疗了。
(来源:新华副刊)
小题1: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做简要的赏析(4分)
小题2:作者在一开篇就写春风染绿了湾边的柳梢和地里的麦苗,有何深意?(5分)
小题3:文章最后说“我越发担心他们的心病如何理疗了。”请结合文章,你说说文中的“心病”指的是什么?从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不做“人上人”,应做“人中人”
①在许德珩的成长过程中,他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家庭和教师经历的影响,二是社会的影响。这两方面让他最终成为五四运动的推动者之一。
②1890年,许德珩出生于江西九江风景秀丽的庐山脚下。少年时期,许德珩从家中看到梁启超、邹容、章太炎等人的进步书籍,受到改良、维新思想的影响。通过中学老师的介绍,他加入了同盟会。1915年,许德珩考入北京大学。
③许德珩入学第一学期,其父亲就突然病故了。失去了生活来源,许德珩的学业无法继续。这时,幸好得到蔡元培校长的帮助,给了许德珩一份翻译工作,每个月有10块大洋的薪酬。对于那些富家子弟来说,10块大洋仅够他们应付一两天的开销,而许德珩却能每月省出其中的5块大洋寄给他母亲,自己只在校门外简陋的饭铺里用火烧、素面充饥。
④许德珩说,他当时所有的家当就是一条床单,睡觉时一半用来铺一半用来盖。1919年5月3日深夜,北京大学西斋宿舍的窗户里仍跳跃着微弱的烛光。烛光下,许德珩把他仅有的这床白色床单撕成一条一条,用来书写标语,为第二天的游行做准备。
⑤5月4日中午,全市3000多名大中学生在天安门广场集会。大会宣读了许德珩起草的《北京学生天安门大会宣言》。他在宣言中呐喊:“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国同胞处其大地,有此山河,岂能目睹此强暴之欺凌我,压迫我,奴隶我,牛马我,而不作万死一生之呼救乎?”集会后,他们列队来到东交民巷,准备向外国驻华使馆递交《陈词》。但是,同学们被中外军警阻挡在使馆区以外,交涉了两个多小时,仍不准他们进入。无奈,大家推举出许德珩等4名学生作为代表,才得以进入使馆区将《陈词》递交给美国使馆。面对中国人不能进入中国土地的现实,同学们义愤填膺。大家来到位于东单牌楼附近的交通总长曹汝霖家,用火柴点燃了曹汝霖卧室的罗帐,赵家楼随之燃起熊熊大火。不久,大批警察和士兵蜂拥而至,许德珩与几名走在后面的同学被军警逮捕。后来,经蔡元培等北京7所高等院校校长联名保释和孙中山、林长民等政治家呼吁,5月7日,北京政府被迫释放了32名被捕学生。
⑥1957年初夏的一个傍晚,全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回忆起往事,他的女婿邓稼先忍不住问,您当年在蔡校长的帮助下,好不容易还有两个月就能从北大毕业了,却去参与五四运动,就不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吗?许德珩脱口而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⑦其实,对于五四运动的结果,许德珩并不满意,他也从不以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自居。1919年8月29日,他在致中国青年党创始人曾琦的信中这样写道:“这回运动,好时机,好事业,未从根本上着手去做,致无多大的印象于社会,甚为咎心。个人的学识不足,修养不到,以后当拼命从此处下手。”半年后,许德珩登上博尔多斯号邮船,赴法勤工俭学。在法国,他认识了后来相伴相知一世的妻子劳君展,两人于1925年在巴黎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徐悲鸿、刘半农、严济慈等34人到贺。
⑧1927年1月,经蔡元培推荐,许德珩结束了7年的旅欧勤工俭学,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讲授社会学和社会主义史。因为课程受欢迎,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多,最后学校不得不将他的课程安排在大礼堂讲授。后来,受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熊雄的邀请,许德珩到黄埔军校兼任政治教官。在广州发生国民党右派和军阀屠***共产党人的政变之后,许德珩经香港来到武汉,继续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等学校传播社会主义知识。
⑨1931年夏,在阔别12年之后,许德珩回到母校担任社会学教授。“九一八”事变后,他经常到各个大学宣传抗日救亡的思想,因此被当局逮捕,经宋庆龄、蔡元培等鼎力营救才被释放。出狱后,许德珩更加积极地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并加入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一二·九”运动当天,许德珩和妻子走在游行学生的队伍中,与同学们一起迎着军警的大刀和高压水龙头昂首前进,身上的棉衣结了一层冰甲,同学们因此深受鼓舞。
⑩1948年夏,北京大学在民主广场举行毕业生典礼。校长胡适发表讲话,劝大家要多研究点问题,少谈些主义,要自我奋斗,争取做人上人。紧接着,许德珩也发表讲话。他对同学们说:“你们走入社会后首先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去,多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切不可做什么人上人,而应该立志做人中人。”
⑾许德珩认为,学习五四青年,不要局限于了解当年谁放火烧了赵家楼,谁起草了《五四宣言》,而应该从五四青年的人生选择上得到启发。在大浪淘沙的100年中,很多青年曾投入到各个历史时期的运动中并光耀一时,后来,其中一部分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变得不激进了,甚至走向了反面。只有那些视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高于自己生命的青年,才是中华民族的栋梁。
选自许进《不做“人上人”,应做“人中人”》,有删节
小题1:分析第6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小题2:请分析传主的形象。(5分)
小题3:胡适鼓励学生做“人上人”,许德珩却鼓励学生做“人中人”,请结合文本说说你认同谁的观点。(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