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文本材料概括分析(15分)苏轼批评吴道子的画,曾经说过:“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这两句话也许可以现成的应用在他自己身上,概括他在诗歌里的理论和实...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文本材料概括分析(15分)
苏轼批评吴道子的画,曾经说过:“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这两句话也许可以现成的应用在他自己身上,概括他在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前面一句算得“豪放”的定义,用苏轼所能了解的话来说,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用近代术语来说,就是:自由是以规律性的认识为基础,在艺术规律的容许之下,创造力有充分的自由活动。这正是苏轼所一再声明的,作文该像“行云流水”或“泉源涌地”那样的自在活泼,可是同时候很谨严的“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他在风格上的大特色是比喻的丰富、新鲜和贴切,而且在他的诗里还看得到宋代讲究散文的人所谓“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称道的莎士比亚式的比喻,一连串把五花八门的形象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这种描写和衬托的方法彷佛是采用了旧小说里讲的“车轮战法”,连一接二的搞得那件事物应接不暇,本相毕现,降伏在诗人的笔下。在中国诗歌里,《诗经》每每有这种写法。唐代算韩愈的诗里这类比喻最多。但是我们试看苏轼的《百步洪》第一首里写水波冲泻的一段:“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四句里七种形象,错综利落,衬得《诗经》和韩愈的例子都呆板滞钝了。
苏轼的主要毛病是在诗里铺排古典成语,所以批评家嫌他“事障”,“如积薪”,“窒、积、芜”,而袒护他的人就赞他对“故实小说”和“街谈巷语”,都能够“入手便用,似神仙点瓦砾为黄金”。他批评过孟浩然的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这句话恰恰透露出他自己的偏向和弱点。
(节选自《宋诗选注》)
小题1:这段材料对苏轼的诗有怎样的评价?(3分)
小题2:本文是如何看待苏轼诗的“豪放”的?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小题3: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也是博喻的佳例,简要分析这组比喻如何使得“本相毕现”的?(8分)
答案

小题1:①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②比喻丰富、新鲜和贴切。③铺排古典成语。(3分)
小题2:在遵循诗歌创作“法度”的前提下,充分展现自在活泼的创造力。(4分)
小题3:用连天的烟草,表现闲愁的辽漠无边;用满城飞舞的风絮,表现闲愁的纷繁杂乱;用连绵的梅雨,表现愁绪之长,没有尽期;将不可捉摸的闲愁,写得形象、真切。(8分,每点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文章三个段落,注意段首和段尾句,尽量用文中语句分条作答,主要的语句:“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比喻的丰富、新鲜和贴切”“诗里铺排古典成语”。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局部概括的题目,主要集中在第一段,虽然要求用自己的话答,但也不要脱离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词语:“法度”“创造力”。
小题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结合文意的探究的题目,实际就是答该诗句的修辞赏析,找到“喻体”,分析表达效果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文本材料概括分析(15分)苏轼批评吴道子的画,曾经说过:“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这两句话也许可以现成的应用在他自己身上,概括他在诗歌里的理论和实】;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故乡草
刘翠婵
①这个时节,草是村庄最新鲜的主人,它惬意地盛开,有点乍乍乎乎。各种各样的草竞相开放,比花儿还要热烈。有的草小得只有米粒大,挤挤挨挨偎在一起,一个春天长下来,还是那么小,看着人心生疼。有的草大大咧咧地长,一个晚上不见,就会蹿出老高。后院一堵不大的矮墙上,就有十几种草在这里聚会。
②村子是离不开草的,人和牲畜都离不开。如果没有稻草,就长不出稻谷,没有稻谷,一年的希望又在哪里?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草,牛吃什么羊吃什么猪又吃什么?鸡鸭鹅不怎么吃草,但有草的地方,就有它们肥沃的粮食,各色虫子、蚯蚓随时恭候着它们的到来。
③稻草香甜。稻谷在草叶上扬花、抽穗,凝结一年的希望,从嫩绿到金黄,村人忧心忡忡地牵挂着。当金黄来临,村庄就丰硕,香喷喷的气息萦绕在村头村尾,像村口溪流哗哗的碎语,止也止不住。稻草在我心里是一种有温度的草,它恰到好处地温暖了我童年的许多个冬天。那时夏天收割完,每家每户都会在稻草堆里挑出一些长得好的草杆,晒干后扎成草垫,待到冬天铺在席子下,就暖和了。
④盛开的草,漫山遍野站着,站成村庄一季一季的依靠。很多不知名的草,长在村庄之上,墙头、瓦顶、乱石堆,无处不在且长势良好。长在屋顶上的草带着一身的侠气,春归时醉享天涯春风,夏日里骄阳烈焰缠身,挺到秋来又要饱尝风霜雨雪,冬临就化作檐角的一撮泥土。这样的草,孤独地长在高处的瓦上,是藏在村庄深处的魂魄。死了一拨,瓦就黑上一层,村庄就在它们一次次死去活来中渐渐老去。
⑤一些废弃的墙头上,每年都有不同的草在长。生在废墟上,便是野草了。伫立风中,它们的命运并不会随村庄的命运起伏。除了神,只有野草可以在废墟上歌唱。
⑥有了盛开的草,村子就像有了一件压箱子的衣料,大太阳底下一抖,就会抖出许多难言的气息。
⑦草的一生是一个四季轮回,村人的一生是六七十年或七八十年。村庄的一生又是多长?我以为,所有的村庄都应该是长生不老的。可是我看着它渐渐不在了,最初是人声在这里低落下去,接着是牲畜开始稀疏,最后是草爬满了老屋的许多角落。在屋里盛开的草,丧失了平原上的芬芳,因为此时的它已是荒草。
⑧村子里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沉睡中死去,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最得体最幸福的死法,不用劳烦子女们奔波,不用拖着疲弱之躯苦等油尽灯枯。村庄又少了一个人,村上的草又多了一棵或一丛。老人们总说自己的命和草一样贱,到头来只有草可以做最后的陪伴,在灵魂没入土地的时候,一生的凄苦都化作了来年坟上青葱的草叶。
⑨草是有来生的,无论死得多么难看,春风一点染,它就又是芳草了。村庄和村庄上的人们没有来生,一旦离去,永不回头。
(选自《福建文学》2011年第1期,有删节)
小题1:文章第①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4分)
小题2:在作者笔下,稻草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说明。(4分)
小题3:文章第⑤段写生长在废弃墙头上的野草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本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探究。(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阅读是一种孤独
毕淑敏
①阅读的感觉难以比拟。
②它有些像吃。对于头脑来说,渴望阅读的时刻必定虚怀若谷。假如脑袋装得满满当当,不断溢出香槟酒一样的泡沫,不论这泡沫是泛着金黄的铜彩还是热恋的粉红,都不宜于阅读,尤其是阅读名著。
③头脑需嗷嗷待哺,像荒原上觅食的狼。人愈是年轻的时候,愈是贪吃。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吃得渐渐少了,但要求渐渐地精了。我们知道了什么于我们有益,什么于我们无补。我们不必像小的时候,总要把整碗面都吃光,才知道碗底下并没有卧着个鸡蛋。我们以为是碗欺骗了我们,其实是缺少经验。有许多长寿的人,你问他常吃什么食品,他们回答说:什么都吃,并无特殊的禁忌。但有许多东西他们只尝一口,就尖锐地判断出成色。我想寿星老的胃一定都是很坚强的,只有一个坚强的胃才能养活得了一个聪明的脑。读书也是一样,好的书,是人参燕窝熊掌,人生若不大快朵颐,岂不白在世上潇洒走过一回?坏的书,是腐肉砒霜氰化物,浪费了时间贻误了性命。关于读什么书好的问题,要多听老年人的意见,他们是有经验的水手。也许在航道的选择上有趋于保守的看法,但他们对风暴的预测绝对准确。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遭的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
④它有些像睡。我小的时候,当我忧愁,当我病痛,当我莫名其妙烦躁的时候,妈妈总是摸着我的头说,去睡吧。睡一觉也许就好了。睡眠中真的蕴藏着奇妙的物质,起床的时候我们比躺下时信心倍增。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在书页中你嗅得见悲剧的泪痕,摸得着喜剧的笑靥,可以看清智者额头的皱纹,不敢碰撞勇士鲜血淋淋的创口……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菲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生共振,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当我们读完名著的最后一个字时,仿佛从酣然梦幻中醒来,重又生机盎然。
⑤它有些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书的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在读名著的时候,我常常在看上一页的时候,揣测下一页的趋势。它们经常同我的想象悬殊甚远。这种时候我会很高兴,知道自己碰上了武林中的高手。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记载着绝世的功法。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潜移默化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只是江湖上的口诀藏之深山传之密室,各个学科大师们的真迹却是唾手而得。由于它的廉价和平凡,人们常常忽视了它的价值。那是古往今来人类最智慧的大脑留给我们的结晶啊!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与精湛的匠艺面前顶礼膜拜,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之下惊诧莫名……我战胜自己的怯懦不断地阅读它们,勇敢地从匍匐中站起。我知道大师们在高远的天际微笑着注视着后人,他们虽然灿烂却已经凝固。他们是秒表上固定了的记录,是一根不再升高的横杆。今人虽然暗淡,但我们年轻。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的不断蜕变之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天鹅。在阅读中,我们被征服。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身,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⑥阅读是一种孤独,几个人共看一本书,那是在极小的时候争抢连环画。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共享,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刻只感觉到他在为你而歌唱。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同他对话。
⑦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单独的锤击,那是已经成仙的老爷爷特为你讲的故事。
(选自《我的人生笔记》)
小题1:文章第④段为什么说阅读“有些像睡”?这样说有什么表达效果?  (6分)
小题2:文章第⑤段画线句说“在阅读中,我们被征服。”又说“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身,进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这两句是否矛盾?为什么?  (6分)                                                                            
小题3:结合全文内容看,读书有什么要旨?请你作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我的大爷爷
莫言
我大爷爷是八路军的医生。他先是学中医的,参军后,跟着诺尔曼·白求恩,学会了西医。白求恩牺牲后,大爷爷心中难过,生了一场大病,眼见着不行了,说想家想娘了。组织上批准他回家养病。姑姑说大爷爷一进家门就坐在门槛上;脸色蜡黄,头发长长,虱子在脖子上爬。穿着一件破棉袄,棉絮都露了出来。姑姑说大爷爷双手哆嗦,急不可耐地喝了绿豆汤,又添了一碗。喝完第二碗后他就不哆嗦了。汗水沿着他的鬓角流下来,眼珠渐渐地活泛了,脸上有了血色。姑姑她听到大爷爷肚子里呼噜呼噜响,好像推磨一样。一个时辰后,姑姑说大爷爷到厕所里去,拉了个稀里哗啦,似乎连肠子都拉了出来。然后就慢慢地好起来,两个月后就精神健旺生龙活虎了。
我说《儒林外史》上有类似的故事。姑姑问我“儒林外史”是什么?我说是古典文学名著。姑姑瞪我一眼,说,连古典文学名著上都有,你还怀疑什么?!
大爷爷病愈之后,就要回太行山找部队。这时,八路军胶东军区的人找上门来,动员大爷爷加入。大爷爷说,我是晋察冀军区的人。胶东军区的人说,都是共产党的人,我们这里正缺您这样的人,老万,无论如何我们也要把您留下。许司令说了,用八人大轿抬不来,就用绳子给老子捆来,先兵后礼,摆大宴请他!就这样,大爷爷留在了胶东,成了八路军西海地下医院的创始人。
大爷爷的高超医术很快在胶东传开。许司令肩胛缝里那块弹片就是他取出来的,黎政委爱人难产,也是大爷爷手术。连平度城里的日军司令杉谷也知道大爷爷的大名,他率兵下来扫荡,坐骑大洋马被地雷炸翻。他弃马逃走。大爷爷为这匹马动了手术,治愈后,成了夏团长的坐骑。后来此马恋旧,咬断缰绳逃回平度城。杉谷见宝马复归,惊喜万分,让汉奸秘密探访,得知八路军在他眼皮底下建了一座医院,医院院长就是把死马医活的神医万六府。杉谷司令是学医出身,惺惺相惜,总想把大爷爷招降过去。为此杉谷从《三国演义》里学了诡计,派人秘密潜入吾乡,把我老奶奶、我大奶奶、我姑姑绑架到平度城中,扣作人质,然后派人送信给我大爷爷。
我大爷爷是意志坚定的共产党人,看完杉谷的信,揉巴揉巴就扔了。医院门政委将这信捡起来送到军区。许司令和黎政委联名写信给杉谷,怒斥他是个小人。信中说如果他敢伤万六府三位亲人一根毫毛,胶东军区将集合全部兵力攻打平度城。
姑姑说她与大奶奶、老奶奶在平度城里住了三个月,有吃有喝,没受罪。姑姑说那杉谷司令是个白脸青年,戴一副白边眼镜,留着小八字胡,文质彬彬,讲一口流利中文。他称老奶奶为伯母,称大奶奶为嫂夫人,称姑姑为贤侄。姑姑说她对杉谷没有坏印象。当然这是姑姑私下对我们自家人说的,对外她不这样说。对外她说,她与大奶奶、老奶奶受尽了日本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但坚决不动摇。
我大爷爷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大爷爷牺牲的事必须说说。姑姑说大爷爷是在地道里为伤员做手术时,被敌人的毒瓦斯熏死的。县政协编的文史资料上也是这样说的。但也有人私下里说大爷爷腰里缠着八颗手榴弹、骑着骡子,独闯平度城,想以孤胆英雄的方式去营救家人,但不幸误踩了赵家沟民兵的连环雷。传播这消息的人姓肖名上唇,曾在西海医院当过担架员。此人阴阳怪气,解放后曾因发明了一种特效灭鼠药而名噪一时。后来被揭露,他的特效鼠药主要成分是国家已经严禁使用的剧毒农药。此人与姑姑有仇,因此他的话不可信。他对我说,你大爷爷不听组织命令,撇下医院的伤病员,耍个人英雄主义,行前为了壮胆,喝了两斤地瓜烧酒,喝得醉三麻四,结果糊里糊涂踩了自己人的地雷。肖上唇龇着焦黄的大牙,简直是幸灾乐祸地对我说:你大爷爷和那匹骡子都被炸碎了,是用两只筐子抬回来的。筐子里有人胳膊,也有骡蹄子,后来就那么烂七八糟地倒进了一个棺材。我把他的话向姑姑转述后,姑姑杏眼圆睁,银牙顿挫地说:总有一天,我要亲手劁了这个杂种!
姑姑坚定地对我说:孩子,你什么都可以不相信,但一定要相信,你大爷爷是抗日英雄、革命烈士!英灵山上,有他的陵墓;烈士纪念馆里,展览着他用过的手术刀和他穿过的皮鞋。那是双英国皮鞋,是诺尔曼·白求恩大夫临死前赠送给他的。
(节选自《蛙》,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大爷爷回家养病,喝了两碗绿豆汤后肚子推磨一样呼噜呼噜响,后来拉了个稀哩哗啦就逐渐好转康复了。
B.胶东军区的许司令说,先用八人大轿之礼邀请大爷爷去,否则就用绳子给捆了去,可见胶东军区很骄横无理。
C.姑姑她们三人被绑架到平度城三个月而没有受到严刑拷打,是因为杉谷一心一意想好好把大爷爷招降过去。
D.肖上唇曾在西海医院当过担架员,他目睹了大爷爷骑着骡子,腰缠八颗手榴弹,独闯平度城而被炸死的经过。
E.小说采用了较多侧面描写手法,借别人之口或别人之眼去讲述“大爷爷”,使这一有着传奇色彩的英雄形象十分丰满。
小题2:文中写大爷爷“跟着诺尔曼·白求恩,学会了西医”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小说是如何描写大爷爷医术高超的?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有人说大爷爷这个人物历史已经久远,在现实中已经没有意义,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国学大师南怀瑾
1918年,一代奇才兼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诞生于浙江乐清柳市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从孩提时起即接受严格的传统私塾教育。到十七岁时,先生除精研儒家四书五经外,涉猎已遍及诸子百家,同时苦心研习文学历史、琴棋书画、医药卜算、天文历法诸学。
抗战初期,年轻的南先生毅然辞亲远游,在峨眉山中访求多位岩穴高隐之士,虚心求教,学到了许多不传的法门和秘学。在峨眉山中峰顶的大坪寺闭关三年,苦读五六千卷佛家经典,披阅了全套《永乐大典》《四库备要》等经史典籍。
1945年春,先生经波历险,始来台湾。栖身基隆一陋巷中,阖家六口挤在一小屋内,瓦可漏月,门不闭风,生活甚为清苦。然先生素来超然物外,坦荡洒脱,穷而不愁,潦而不倒,依旧满面春风,恬淡为乐,安贫乐道。先生虽三餐不继,见邻居无米为炊,却“人饥己饥”,趁邻居夜半入睡之时,悄悄将偶得之米袋放在这户人家门口。
几年后,先生受聘于大学执教,且应邀到各处讲学,舌耕笔耕收入渐丰。1969年创立“东西精华协会”,致力讲说中华文化。先生讲学范围极广,除儒、释、道三家之外,尚有中国文化大系、历代谋略学、中华医药、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中国企业管理,以及诗词、书画、星相、卜易之学……前往听讲者极为踊跃,名流学子,贩夫走卒,靡不俱备,讲堂内外,均人满为患。先生的学生遍及各地,开花结果,桃李满天下,这也是先生最为欣慰的事情。
“东西精华协会”发展期间,南先生又创办了《人文世界》月刊,每期撰写文稿,揭示了几千年来修持的秘中之秘。不久,又创立了“老古出版社”,发行《知见》。虽日见繁忙,然先生矢志宏扬中华传统文化,夜以继日,挥毫写下系列传世之作,《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历史的经验》《新旧的一代》《中国佛教发展史》《中国道教发展史》《金刚经说什么》《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习禅录影》《禅观正脉研究》《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观》《原本大学微言》等几十部大书,著作等身,蔚为奇观。
南先生是大家共同尊崇的长者,讲课、为人,幽默风趣。在众多的学生心目中,身材不高,平常总是身穿一袭简单的青衫、脚踏一双布鞋。不食烟酒,素食清茶,简单朴素。既是仙佛中人,又是学富五车、博大精深的学界泰斗,还是淡泊名利、宁静超脱的仁慈长者。“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凡来访宾客,无论男女老幼,地位高低,均留下就餐,就是送货的伙计、来收账的先生,南先生也要让她们吃完饭再走。
先生嗜书成癖,藏书之富,读书之多,世人难以企及。所藏之书,上自先秦,下至民国,经史子集、诗词曲赋、佛道经典、名人传记、世界经济、外国史地、哲学论著、各国政论、中西医药、当代科技,甚至中外美术、音乐、武侠小说……近30万册珍贵藏书,堪称收藏宏富的图书馆。先生读书既多且快,一日十行,过目成诵,随口引证,天纵之资,非常人所能及。
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南先生,其道德文章,名满天下。美、英、法、德、日、韩、加拿大、比利时、新加坡等国一些名牌大学的专家、学者和男女学生,纷纷登门拜访、学习。1985年盛夏,南先生应邀赴美,在华盛顿成立“东西学院”,成立“弗吉尼亚东西文化学院”“加拿大多伦多中国文化书院”,致力于东西方文化沟通,弘扬中华学术。
在多次演讲中,他对自己评价是八个字——一无长处、一无所是。对于一些人冠以他的“佛学大师”称号,南怀瑾也不曾接受过。他说:“不是,我够不上资格。我只会睡觉(笑),佛经上面写一个修菩萨道的人要布施,众生如果需要你的眼睛,那就挖给他。头颅、脑血、全身、妻子、儿女、财产,都可以布施,我做不到。”
1988年,他心系国家建设,投资1.7亿美元在祖国大陆的家乡兴建金温铁路(金华至温州)。该工程1996年4月完工,南怀瑾成了铁路老板,本可借此赚钱发大财,可他却一文也不要,还将全部股份转让给地方,并赋诗一首:“铁路已铺成,心忧意未平。世间须大道,何只羡车行?”
2005年9月,南先生应邀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商界成功人士发表演讲,他精辟地指出:“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他解释说:“一个人一生里做一件事情,对世界人类永远有功劳,永远有利益给大家,这才叫事业。像大禹治水,这叫事业,因此他为万世所崇仰,其功永不可没。上面最高到皇帝,下面最倒霉到讨饭的,都不是事业,那时职业。”学生还说:人生有三个基本错误不能犯,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2006年定居在七都(庙港),开办太湖大学堂。在南怀瑾生命中最后六年光阴里,除了少量的外出授课,他基本都在七都镇太湖边的大学堂度过,在这里50次公开授课,受教者无数。而每天晚上,他都会抽出一个多小时为身边的弟子授课;一年365天,读书修行育人,从无懈怠。
直到2012年因感冒引发肺炎,于9月29日下午4时在苏州太湖大学堂逝世,享年95岁。在先生葬礼上,一位匿名的学生在给老师的挽联上写道:“国学大师,成就耀古今。”
小题1:下面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南怀瑾先生早年寻访高士,闭关参悟、苦读佛学经典及其他经史典籍,加之不断参悟,所以在佛学方面有极高造诣。
B.南怀瑾是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者。他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言谈生动有趣、博大精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与普及功不可没。
C.南先生不食烟酒,素食清茶,简单朴素,淡泊名利,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而看上去却谦逊甚至谦卑,一生三餐不继却悄悄帮助别人,使他颇具古侠义之风。
D.南先生认为自己“一无长处、一无所是”,对“佛学大师”的称号也不接受,认为自己够不上资格,做不到对众生无私布施。
E.本文以南怀瑾先生早年、中年、老年为线索,简要介绍了南先生的学术、教育方面的内容,表现了作者对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小题2:简要概括南怀瑾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分)
小题3:南怀瑾先生一生有哪些成就?请简要概括。(6分)
小题4:南怀瑾先生说人生有三个不能犯的错误,请根据这个看法并结合原文,谈谈你对人生的认识。(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呼唤文化原创力
曾 凡
文化是一个国家竞争力中极重要的因素,文化的原创力是文化生存发展的基本动力。失去原创力的文化就没了生机与活力。尽管我们的文学艺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进步,但是跟风现象也日益严重,有些电影只有技术没有艺术,电视剧题材风格都不停地重复,小说都变成了影视剧的分镜头剧本;电视节目从结构到细节都摹仿抄袭得一丝不差,一个超女选秀蜕变出几十个同类节目,一个快乐大冲关,又出来十几家克隆节目;就连春节晚会上魔术的走红,也突然催生出十来个电视台的魔术类节目。谁也不肯动脑筋,谁也不肯付出自己的真实的劳动。到了某位青年文学偶像,不但抄袭,而且在法院宣判之后还公然拒不道歉。以塑造人的精神和人格为目标的大学里,从本科生到教授,剽窃、抄袭行为屡见不鲜。
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文化的原创力哪里去了?
原因之一是人们失去了对理想信念和信仰的执着,也就是“精神的坍塌”。人之所以是文化动物,就在于人有精神的支撑,这种精神的支撑不管是来自于宗教哲学还是日常生活,都会以理想和信仰的形式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成为人生活的动力和追求的方向。而由于种种外力因素的作用,这种对信念的执着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淡化,于是就导致我们在具体行动时也渐渐失去了对价值规范的信赖与敬畏。这后一点,正是近来人们说得比较多的道德底线的丧失。
失去了应有的文化信念支撑之后,人们所能找到和最容易找到的参照系只剩下了物质性的和现实性的目标了。人一旦没有了理想信念、精神依托和抽象的追求,就没了奔头儿,就放弃了日常的道德坚守和社会公义的敬畏。各个阶层各种行业都以数字为标准,以机械学物理学和算术学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坐标,拿到钱是英雄,出名是成功,但实际上有没有内容则不管。后现代的解构主义的非英雄主义的价值哲学,时尚的娱乐化的物质化的现实评价标准,功利主义的技术主义的数字化的考核与选拔标准,从学前教育到博士后教育的公式化模式化机械化,都不断促使人们放弃思考放弃个性放弃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追求。
不难看到,有的作家往往被市场所左右,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而听命于书商或影视导演的趣味,使得一部可能具有真正人文内涵的作品成了能换来高稿酬的受时尚和公众所欢迎的“畅销书”。而一个大学教授或者是研究生,则要在自己的学术兴趣甚至是专长之外,不停地忙于在特定级别的刊物上发表规定数目的论文。在一切都被规定了的精神环境中,相信没有谁还有能力甚至还有耐心去做创造性的思考和劳动。所以,原创性的文化成果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了。
由于缺乏精神的动力,最终导致在技术层面也出现了普遍化的原创力丧失。论文和著作是抄袭的,剧本是摹仿的,歌曲的主题意境和旋律都是摹仿的,就连作品的名字和栏目的名字都要抄来抄去。谁也没有独家秘诀,谁也不能在艺术上和技术上独冠群芳。所以,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工业生产、产品设计,甚至城市规划和有的领导讲话稿,都变得一模一样了。
文化原创力是一种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对现实的理解能力。热爱生活,理解生活,渴望改变生活,就会产生具有原创力的文化辨识力和文化感召力,由此而创造出的文化艺术作品和工业技术产品就必然地会爆发出文化原创力的冲击力与凝聚力,会形成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而持久的推动作用。现实中原创力的丧失,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与真诚。
文化原创力的缺失,不仅仅是文艺界的事,也不仅仅是大学教授的事,而是全民族全社会的事,是中华文化生命要延续和中国人找回生活的意义的事。因此,我们应该呼吁全社会摆脱数字化看待事物的眼光,摆脱模式化的生活轨迹,摆脱对生活对理想对精神的不屑一顾的态度。惟此,文化原创力才能与文化建设携手而行。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如果失去了原创力,文化就会失去生机与合力,从而使一个国家失去生存发展的基本动力。
B.理想和信仰都是人的精神支撑,是人生活的动力和追求的方向,决定了人是一种文化动物。
C.在生活中,人们不能以物质性和现实性的目标为参照系,否则就会失去应有的文化信念支撑。
D.在一切都被规定的精神环境中没有文化成果,因为无人有能力和耐心作出创造性的思考和劳动。
小题2: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文中所说的“失去文化原创力”的一项是
A.卡梅隆的3D电影《阿凡达》获得成功后,我国电影届纷纷效仿,而成功者寥寥。
B.谍战片、抗战剧、穿越剧、宫斗剧、翻拍剧、家庭伦理剧等一拨拨扎堆亮相荧屏。
C.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七成的大学生曾经有过抄袭论文的现象。
D.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在全国的种植面积已达2.2亿亩。
小题3:2012年,我国电影总票房超过170亿元,而进口片票房份额占52%,国产片票房首次输给了进口片。根据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国产片可能存在哪些方面的原因。(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