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下 棋梁实秋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下 棋
梁实秋
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你觉得索然寡味。君子无所争,下棋却是要争的,当你给对方一个严重威胁的时候,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的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做惨笑,或抓耳挠腮,或大叫一声,或长吁短叹,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或一串串的噎嗝打个不休,或红头涨脸如关公,种种现象不一而足,这时节你“行有余力”,便可以点起一支烟,或啜一碗茶,静静地欣赏对方的苦闷的象征。我想猎人困逐一只野兔的时候,其愉快大概略相仿佛。因此我悟出一点道理,和人下棋的时候,如果有机会使对方受窘,当然无所不用其极,如果被对方所窘,便努力作出不介意状,因为既不能积极地给对方以痛苦,只好消极地减少对方的乐趣。
自古博弈并称,全是属于赌的一类,而且只是比“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略胜一筹而已。不过弈虽小术,亦可以观人。相传有慢性人,见对方走当头炮,便左思右想,不知是跳左边的马好,还是跳右边的马好,想了半个钟头而迟迟不决,急得对方拱手认输。是有这样的慢性人,每一招都要考虑,而且是加慢的考虑,我常想这种人如加入龟兔竞赛,也必定可以获胜。也有性急的人,下棋如赛跑,劈劈拍拍,草草了事,这仍就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一贯作风。下棋不能无争,争的范围有大有小,有斤斤计较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节而眼观全局者,有短兵相接做生死斗者,有各自为战而旗鼓相当者,有赶尽***绝一步不让者,有好勇斗狠同归于尽者,有一面下棋一面诮骂者。但最不幸的是争的范围超出了棋盘而拳足交加。有下象棋者,久而无声响,排闼视之,阒不见人,原来他们是在门后角里扭作一团,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在他的口里挖车呢。被挖者不敢出声,出声则口张,口张则车被挖回,挖回则必悔棋,悔棋则不得胜,这种认真的态度憨得可爱。我曾见过二人手谈,起先是坐着,神情潇洒,望之如神仙中人,俄而棋势吃紧,两人都站起来了,剑拔弩张,最后到了生死关头,两个人都跳到桌上去了!
笠翁《闲情偶寄》说弈棋不如观棋,因观者无得失心。观棋是有趣的事,如看斗牛、斗鸡、斗蟋蟀一般。但是观棋也有难过之处,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喉间硬是痒得出奇,思一吐为快。看见一个人要入陷阱而不作声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如果说得中肯,其中一个人要厌恨你,暗暗地骂一声“多嘴驴!”另一个人也不感激你,心想“难道我还不晓得这样走!”如果说得不中肯,两个人都要一齐嗤之以鼻,“无见识奴!”如果根本不说,憋在心里,受病。所以有人于挨了一耳光之后还要捂着热辣辣的嘴巴大呼:“要抽车!要抽车!”
下棋只是为了消遣,其所以能使这样多人嗜此不疲,是因为他颇合于人类好斗的本能,这是一种“斗智不斗力”的游戏。所以瓜棚豆架之下,与世无争的村夫野老不免一枰相对,消此永昼;闹市茶寮之中,常有有闲人士下棋消遣,“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宦海里翻过身最后退隐东山的大人先生们,髀肉复生而英雄无用武之地,也只好闲来对弈,了此残生,下棋全是“剩余精力”的发泄。人总是要斗的,总是要勾心斗角地和人争逐的。与其和人争权夺利,还不如在棋盘上多占几个官;与其招摇撞骗,还不如在棋盘上抽上一车。宋人笔记曾载有一段故事:“李讷仆射,性卞急,酷好弈棋,每下子安详,极于宽缓。往往躁怒作,家人辈则密以弈具陈于前,讷睹,便忻然改容,以取其子布弄,都忘其恚矣。”(《南部新书》)下棋有没有这样陶冶性情之功,我不敢说,不过有人下起棋来把性命都可置之度外。我有两个朋友下棋,警报作,不动声色,俄而弹落,棋子被震得在盘上跳荡,屋瓦乱飞。其中一位棋瘾较小者变色而起,被对方一把拉住,“你走!那就算是你输了。”此公深得棋中之趣。                                                
(选自《雅舍小品》)
小题1:作者所说的在下棋上“太有涵养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4分)
                                                                             
小题2:文中几次提到“下棋却是要争的”“下棋不能无争”,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
                                                                             
小题3:人们通常都说“观棋不语真君子”,作者却说“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这是为什么?(4分)
                                                                              
小题4:该文的可读性很强,缘于作家高超的写作技巧。请结合全文,从选材、结构和语言三方面加以探究。(6分)
                                                                             
答案

小题1:“太有涵养的人”是下棋时受挫或失败后,仍然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的人。(评分标准:2分)因为他们既不能积极地给对方以痛苦,只好消极地减少对方的乐趣。(评分标准:2分)(共4分)
小题2:①争得胜利,能够获得满足和快乐
②争的过程,能够让性情(个性)得到展现和释放。
③争,合乎人类好斗的本能,下棋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争斗失意后最佳的排遣方式。
(评分标准:1点2分,3点6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①不吐不快,②招怨遭讥,③心里受病。(评分标准:1点1分,2点2分,3点4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4:①选题契合大众休闲又好胜的心理需求,容易产生共鸣。
②结构看似平常,实质奇崛。抓住下棋、观棋和感悟三方面写,重点突出,贴近公众的阅读心理。
③语言诙谐幽默,描写细腻形象而又生动活泼,很耐读。
(评分标准:1点2分,3点6分,能够扣住技巧,从题干要求的三个方面谈,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这题的解答,先要在文中找到本句话,并联系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第一段中的第一句话,其后面的内容就应该是我们应抓住的。其紧挨着的这句话,就是对“太有涵养人”的阐释:“***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你觉得索然寡味。”抓住句中的“神色自若,不动为,不生气”这几个字关键词语来概括即可。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在本段末作者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积极地给对方以痛苦,只好消极地减少对方的乐趣”,即是这一问的答案。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结合全文来概括,那就要抓住“争”来梳理全文。在具体梳理和组织答案时,要注意题干中的“下棋却是要争的”“下棋不能无争”这两点作为凭据。在文章中找到这两个点后,注意相关信息来概括。第一个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注意这一段中争得胜利后的一些主观情感词语的描绘,如“欣赏”“愉快”“乐趣”等,这样就能概括出答案了。“下棋不能无争”在文章的第二段中,这一段是讲下棋时人个性的张显。文章最后一段中的首句也是应抓住的。
小题3:试题分析:先找到“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这句话的具体语境,然后结合这具体语境来回答作者这样说的原因。作者是在文章第三自然段说这番话的,其后作者讲了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喉间硬是痒得出奇,思一吐为快。”,也就是不吐不快;二是“说得中肯,其中一个人要厌恨你”“另一个人也不感激你”“说得不中肯,两个人都要一齐嗤之以鼻”,这是讲遭人报怨或讥讽,这一点作为答案的要求点实有些牵强;最后是“如果根本不说,憋在心里,受病”,观棋不语心里受病。
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比较难,而且要求从三个方面来探究,实在不容易。选材上,主要是看本文主要是选取了哪些材料。本文主要选取了下棋中最有情趣的大众休闲又好胜的心理需求,这样易引起大家的共鸣。文章结构上的特点不是很鲜明,主要是按照一般的逻辑顺序:下棋、观棋、感悟。语言上的特点则比较突出,言诙谐幽默,描写细腻形象而又生动活泼。
核心考点
试题【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下 棋梁实秋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议论类文本(14分)
两代人的矛盾
杨子
“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立的两方,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下一代往往在下意识中受到这流行观念的影响,好像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
其实,在这“两代的矛盾”中,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是出自于爱——纵使是自以为是的爱。年青人也许听过、读过父母干涉儿女婚姻一类的故事,譬如反对爱女嫁给穷小子等等,无论怎样指责这一类的行为,都依然不能抹煞它根本的动机——关怀子女的幸福。
在“两代的矛盾”中,可能有一部分是源于父母的愚昧和落伍,但也有一部分是出自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出自年轻人的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不过,一切悲剧的造成,都由于父母与子女间有时不能像朋友般地把问题摊出来谈谈,未能尽可能地过一种较随便的、不拘束的、较多接触的共同生活。
美国作家劳伦斯著有一本叫做《我的父亲》的书,在他的描写里,他父亲一样犯有许多惹儿女烦厌的“严父”怪癖。但是,就因为他们父子彼此多了点“友情”和理解,两代间的关系充满了和谐的快乐。因此,父母固然有与子女沟通的必要,而作为子女,也不可犯盲目反抗的错误,总是要等到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情时,才后悔莫及!
父母可能有许多错误,孩子也可能有许多错误。但是,一个孩子在踏进“反抗”的年龄时,要能够避免流行的“父与子”观念的感染,避免摭拾一些概念、术语,轻率地对父母下评断。而父母,在孩子踏进“反抗”的年龄时,也应当能够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太追不上属于孩子的时代。
只要年青的一代把父母看作可以谈心的知己,而父母则顺应时代潮流,把下一代看着自己的朋友,双方共享喜乐,分担烦恼,就没有化解不了的两代人的矛盾。
(节选自《十八岁和其他》,有删改)
小题1:概括选文的论述思路。(6分)
                                                                          
小题2:文中举劳伦斯的例子,目的是什么?(4分)
                                                                        
小题3:针对一部分父母的愚昧和落伍,文中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各题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
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将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怀恨我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声:活该!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敷衍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但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会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一切。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小题1:作者在第1自然段里说“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这句里的“生命的收获”指什么?(6分)
                                                                     
                                                                     
小题2:“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的含意是什么?(4分)
                                                                     
                                                                     
小题3:文中划线句子包含了怎样的哲理?(5分)
                                                                     
                                                                     
小题4:作者认为应该坚守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式过马路”无关素质
最近“中国式过马路”成为热议的话题,说的是中国人过马路不看红绿灯,“凑够一撮人就能走”。而在这个话题讨论中,“国人素质论”再次成为焦点。大量的观察表明:我国城市文明问题的根源在于现代制度建设进程短、人性化设计意识弱、人口密度大等,从而造成所谓“素质论”迷局。
我们观察行人乱穿马路现象时不难发现:道路越宽,车速越快,则行人乱过马路现象就越少;道路越窄,车速越慢,则行人乱穿马路现象就越多。当汽车拥堵时,宽阔的马路也会有行人乱穿的现象。这种乱穿行为的支撑是:行为博弈。这也很好地解释了“凑够一撮人就能走”现象频发的原因,当一个人过马路时,往往心理上不占安全优势,而当一群人时,心理上就占了优势;司机在行人出现违规时,也会因应急反应而减慢速度,这个反应又进一步让其他行人领会从而加入违规行列,司机自然不得不踩刹车而让道行人。这不是素质问题,而是心理学现象。那么为何西方或香港等城市的交通密集区域,却较少出现这种现象昵?观察表明,交通设施的完善有助于缓解行人的焦虑情绪。
同济大学的研究表明,红绿灯规则涉及行人等待的忍耐度问题。中国行人等红灯能忍90秒,这个忍耐度是较大的,因为德国人是60秒,英国人是45秒。而国内有的红绿灯转换时长超过100秒,有的甚至达到了145秒。过长的等待时间必然导致行人的不耐烦表现。而且,研究者发现,“国内在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上更加偏向机动车,这就会导致行人被动违规”。这也进一步说明,行人闯红灯不是百姓素质问题,而是设施与规则设计出了问题。
一条视线良好的宽阔马路限速50公里每小时是否合理?限速过低,自然产生大量的超速现象,这不是司机素质问题,而是交管部门缺乏专业的科学论证和测试,从而导致了两种后果,一是明显降低了事辆的通过效率,并因快慢不一形成车流不畅;二是交警难以执法而造成“法不责众”的观感。所有的交通规则,应该是以利于大众常识判断的形式来制定的,这样才有利于疏导交通。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是世界各国少有的,正是这种快速变化的状况导致了管理设计水平和交通配置之间的不协调状况频频显现。道路拥堵了就建道路,而建设又使得道路更拥堵;汽车越多,事故越多,道路越堵;道路越堵,心情就堵,秩序就更糟。如此往复,恶性循环。
欧美国家早就认识到“扩充道路无法解决交通拥挤”的现实,道路的建设会增加拥堵的节点,“混沌效应”(或称为“蝴蝶效应”)就会逐渐显现。显然,拥堵不可能绝迹,但是可以通过设计来减少频次和缩短拥堵时间。唯有政府提高设计意识,研究人的交通行为和心理,进行有节奏的文明引导设计,从而减少交通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博弈,使之转化为礼让文明的动力。
小题1:下列关于“中国式过马路”形成原因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行人乱穿马路和“凑够一撮人就能走”现象,缘自交通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博弈。
B.交通设施的不完善从而增加了行人的焦虑情绪是造成“中国式过马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C.行人“闯红灯“并非都是故意的,有的是因为在交通信号类的设置上更加偏向机动车而导致行人被动违规。
D.现代制度建设进程短、人性化设计意识弱、人口密度大造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频发。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车速高低、道路宽窄、行人数量都与“中国式过马路”发生的几率相关,这种现象可以从心理学中找到合理的解释。
B.中国的红灯等待时间比外国的红灯等待时间都要长,过长的等待时间必然导致行人不耐烦。
C.由于交管部门在制定交通规则时缺乏专业的科学论证和测试,影响了车辆通过效率,也给交警执法带来困难。
D.欧美国家的治堵经验告诉我们,单靠扩充道路是无法解决交通拥挤问题的,尽管拥堵不可能绝迹,但可以通过设计来减少频次和缩短拥堵时间。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从交通行为和心理、交通设施和规则设计两个方面对“中国式过马路”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中国式过马路”无关素质的结论。
B.文章指出,以有利于大众常识判断的形式来’制定交通规则,才能有效地保证车辆通过效率,‘消除“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C.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是世界各国少有的,面对这种快速变化,管理设计水平和交通配置之间的不协调的状况应引起重视。
D.减少交通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博弈,使之转化为礼让文明的行为,需要政府在研究人的交通行为和心理的基础上,进行有节奏的文明引导设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渴望健康的人
【意大刑】迪诺·布扎蒂
距离城市约莫两公里的山岗上,坐落着一所庞大的城堡式的麻风病院。一道坚固的厚实的围墙高耸在城堡的四周。
薄暮时分,麻风病人们照例聚集在围墙跟前。
唯独一个年轻病人从不在这种场合露面。他入院方两个月,出身高贵门第,他叫姆赛利东。   
“你怎么在这里独自闷坐?”同伴们问道,“你不妨也去听听新闻,想必十分有趣呢!”
“这意味着你们已经听任命运之神的摆布,而我并不甘心接受命运的安排,明白吗?”人群中走来一个名叫贾柯莫的老头,他是麻风痛院资格最老的病人,听到姆赛利东的话说:“可怜的孩子,我到这儿将近一百年了,凡我遇到的人,或者说走进这个大门的人,从来不曾有谁能够活着走出去的。这是麻风病人的命运。"
“不过,”姆赛利东说,“我需要恢复健康。我是百万富翁,你倘若登上围墙,就能瞧见我的府邸和它的两个闪烁着耀眼光辉的白银圆顶。我的骏马、狼犬、猎人在等待我,期待我重新回来。你应该明白,我需要健康。”
“倘若仅仅凭主观的意愿便足以驱逐病魔,事情自然十分简单。”贾柯莫慈祥地微笑.
“可是,”青年带着固执倔强的神情说,“我掌握着其他人不知道的秘诀。”
“噢,”贾柯莫说,“确实有一伙骗子,专门兜售一种据说能够治愈麻风病的秘方灵药,我年轻时曾经中过这样的圈套。
“不,无须借助于药物,我只是向上帝祈祷。”
“析求上帝施恩治愈你的病?难道你果真相信上帝能够显示圣迹,妙手回春么?”
“是的,你们每个晚上去胡扯,而我却在向上帝祈祷。即便是吃饭的时候,甚至进入睡乡之后,我也不曾停止默祷。”
贾柯莫听着这一席话,身躯不停地颤栗,滚滚热泪夺眶而出,淌在死灰色的脸皮上。
“是的,是的”,老头儿呜咽着说,“像你这般年纪的时候,我也曾专心致志于祈祷上帝,七个月孜
孜不倦地努力的结果,我即将重新获得健康,谁晓得我中断了祈祷,竟然统统毁于一旦。”
姆赛利东问:“你不相信我?”
“愿上帝保佑你。”
姆赛利东毫不动摇,坚持祈祷。修炼持续了几近两年。一天,姆赛利东走出病室,人们惊诧地发现,他的狮子一般的丑陋的模样不见了,显现出的是一副青春焕发的英俊脸庞。麻风病症消失了!   
“他恢复了,健康了!”病友们欢欣雀跃。
他获得了自由。大家举行欢送仪式。贾柯莫老头儿陪送他出院.哨兵检验了证件,启开大锁,打开了大门。
晨光灿烂,葱郁茂盛的树林,青翠如茵的草地,鸟儿发出清脆甜润的啁啾声。莹白的塔楼,花凉台,招展的旗帜,宛如龙蛇的风筝在天际飘荡
贾柯莫看到青年人喜形于色,容光焕发。姆赛利东露出欣慰的笑容。骤然间,青年人的脸色刷地一下变得苍白。
“你怎幺了?”
姆赛利东倒退了一步,用双手捂住面孔:“天哪,多么可怕啊11’
“你怎么啦?”贾柯莫重复地问。
“简直无法忍受."姆赛利东惊呼,他眼前的景象霎时间完全变了。塔楼和宫殿的圆顶消失得无影无踪,只见龌龊的茅屋、粪土,贫穷;屋顶上的旗帜不见了,只有黑压压的一片牛虻。
老头儿问:“告诉我,是淫秽腐朽取代了原先的辉煌灿烂,颓败肮脏的茅屋取代了原先金碧交辉的宫殿,是这样么,姆赛利东?”
“是的,是的,一切都变得那么可怕。为什么?世界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我知道,”老头儿回答,“这是我们的命运,一切全得付出昂贵的代价。现在该你偿付代价了。”
“偿付代价?为什么?”
“因为上帝的恩典是你的精神力量。你战胜病魔,你不复是往日的你,而是脱胎换骨了。随着你逐渐恢复健康,驱使你渴望健康的种种人世间的诱惑便愈益远远地离开你,最终成为过眼云烟,你拥有百万家产,可如今你视金钱若粪土,你往日门第高贵,如今成了纯洁的圣者!这就是偿付的代价。你最终成了我们的人,姆赛利东,留下来吧,留在我们这些麻风病人中间,这是如今你唯一的幸福。喂,哨兵,把大门关上吧。”
砰然一声响,哨兵关上城堡的大门.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讲述了姆赛利东进入麻风病城堡治疗麻风病并最终留在城堡的故事,情节诡异独特,文笔华丽、清新。
B.小说中的贾柯莫是个智慧老人,他用自己在麻风病城堡里的亲身经历教育指导姆赛利东。他与姆赛利东的对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小说写到贾柯莫也曾七个月专心致志祈祷上帝,但因为中断了祈祷,结果竟然统统毁于一旦,这是作者为表现姆赛利东的毅力而设的衬托之笔。
D.小说写姆赛利东“淫秽腐朽取代了原先的辉煌灿烂,颓败肮脏的茅屋取代了原先金碧交辉的宫殿”,说明他患病两年,他的豪华府邸无人打理荒芜破败了,
E.“随着你逐渐恢复健康,驱使你渴望健康的种种人世间的诱惑便愈益远远地离开你”,“如今你视金钱若粪土”,小说结尾,贾柯莫的话启发人们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健康的生活。
小题2:结合文本,分析姆赛利东在挣扎着摆脱命运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4分)
小题3:文中画线句子是—段景物描写,联系全文说说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小题4:小说结尾“砰然一声响,哨兵关上城堡的大门”,这里“门”和“关门”象征了什么?简析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怀念乡村春节
冰 客
①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了,因为搬了新家,这个春节我们是在市区过的。
②大年三十,各家各户亮出代表各家财富的鞭炮,尽情地燃放,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经久不息,而到了零点辞旧迎新之时,鞭炮声浪更是此起彼伏,你家放万响鞭炮,我家可能要放十万响,甚至数十万响;东家放三五分钟,西家能放十数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如果还不过瘾则要拿出那些烟花燃放,俨然一种贫富比拼的架式。仿佛那就是财富、身份,甚或地位的象征,那火药味十足的鞭炮声已经弥漫着比拼的气势。听着这些***声四起的鞭炮声,我的心里顿然对新年感到乏味。这早已失去了传统意义新年的热闹气氛了,我不堪与他们比拼贫富贵贱,也丝毫没有比拼的念头,我就是我,一个来自乡下的平民,在城市平凡地生活着,不与人争。那硝烟弥漫的鞭炮声,使我不由得又回想起了那让我至今念念不忘的乡村春节。
③乡村春节是我永生都无法忘怀的记忆,虽然那时的乡村很穷,童年的我们总是日日盼望着春节的到来,这样好改变我们贫穷的味口,可以狼吞虎咽地饱食大鱼大肉。尽管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那个年代并不富有,但春节,大鱼大肉必不可少。就在团年的鞭炮声还没有响起,大人们还在忙年的时候,我们那一群活泼可爱的小伙伴们自然会三五成群地带着一些鞭炮,去寻找我们的欢乐。那时的鞭炮当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花样,顶多只是买上一两封小鞭炮,然后拆开一个一个地放,既经济实惠,又为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只有那些父亲或母亲在外工作稍微有钱的人的子女们才会偶尔放一些冲天炮或是烟花,那才算是当时的“高档产品”,也会令众多的小伙伴艳羡。
④而团年时分,每家的鞭炮不过一封,长的万响,短的百响、千响,家境稍差的甚至连放鞭这一形式也省略了。在今天这个鞭炮声震天的新年气氛中,似乎少了年少时那种放鞭的欢乐。除夕夜里,村人们家家必要放鞭,毕竟难得一年啊!都期望通过这一欢乐的形式带来来年的好景象。
⑤除夕夜虽然没有月亮和星星,在乡村更没有路灯,但家家户户门前必要悬挂一盏门灯,哪怕在没有用上电的日子里,挂一盏点燃煤油的马灯,也要照亮乡村的年夜。那时,我们一群孩子们自然会怀揣一盒火柴、一封鞭炮,游走于年夜里,游走在各乡邻家中,寻找小伙伴,燃放鞭炮。春节大家相互串门拜年,这时无论小孩单独行走,还是有大人在场,厚道纯朴的各个农家必是一视同仁,端出令小伙伴们欢喜的苞谷花、红薯丁,让小孩们吃;大人们则每到一家,必要端上三五个凉菜,喝酒、聊天,畅谈一年的收成,欢声笑语荡漾山间。
⑥如今这乏味的城市年夜,人们除了在鞭炮声中展示自己的富有之外,防盗门一关,各自在家中海吃山喝,既不知道对面的人家姓甚名谁,也不知道楼上楼下的邻居来自何方,更别说串门了。
⑦虽然城市这种过年的方式已沿袭已久,谁也无法改变,但我这个过惯了那种朴实的乡村春节的乡下子民,已是极其厌烦了,没过正月初二,我就携妻带子,再回到属于我的乡村,去寻找和体味乡村那种让我永生难忘的春节。
(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四期,有删改)
小题1:谈谈文章第二节在文中的作用。(4分)
                                                                    
小题2: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4分)
                                                                   
小题3:本文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对比的好处。(6分)
                                                                    
小题4:请结合文本,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