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感悟小说魅力(25分)仰望忠诚【美】保罗·詹尼斯城市的过街天桥上有一个乞丐,脚边放一个残破的铝盆儿。偶尔会有人把一两个硬币或零钞丢在他脚边的小盆儿里。乞丐的住处...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感悟小说魅力(25分)
仰望忠诚
【美】保罗·詹尼斯
城市的过街天桥上有一个乞丐,脚边放一个残破的铝盆儿。偶尔会有人把一两个硬币或零钞丢在他脚边的小盆儿里。乞丐的住处是城郊一个废弃的菜园。菜园被一圈稀疏的篱笆围着,里面有一个残破的窝棚,菜园里还有一眼枯井,井边有一棵老树。
一个下雪的黄昏,乞丐正准备收工,这时跑来一条冻得瑟瑟发抖的小狗。小狗在乞丐脚边的小盆里仔仔细细地舔着,乞丐昨晚用它盛过食物。乞丐把小狗带回“家”,从此相依为命。小狗很聪明,叼起小盆打转。路人认为这是一条会表演的小狗,于是纷纷把钱放到小盆里。
“富裕”起来的乞丐开始用多余的钱去投注彩票,他居然中了大奖。
乞丐买下他栖身的那座菜园,并起一座豪华的房子,不过他保留了后院那个残破的窝棚以及枯井、老树和四周的篱笆。
乞丐先生开始出入一些高级社交场合,他喜欢服务小姐迷人的微笑,更喜欢自己掏出大把金钱时人们惊愕、羡慕的眼神。惟一让乞丐先生感到尴尬的是自己这条小狗,别人的可都是一些血统纯正、身份高贵的狗。直到有一天,顽皮的小狗在聚会上扯破了一条贵妇犬的耳朵。狗主人大发雷霆,乞丐先生膨胀起来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回到家,他径直把小狗拎到了后院的枯井边,用一根长绳把小狗送到井下。
从此,乞丐身边少了那条寒酸的小狗,他可以潇洒地去参加那些高级派对。好在他总算没有忘记每天往井里投几块肉,小狗的叫声让他知道他曾经的朋友仍然活着。
小狗在井底转呀转呀,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它一直仰着脑袋向上张望。可是除了每天落下来的一些食物,谁也没有来过。小狗在井底一直往上凝望……
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一天,酩酊大醉的乞丐向人们透露了他的身世,他遭到了人们的嘲笑与冷落。乞丐终于认识到,这个世界上只有那条曾经相依为命的小狗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而自己却把它丢到了井底。
乞丐迅速地跑到井边,放下吊桶。小狗并没有怪罪自己的主人,它一直热情地舔着乞丐的脸。
因为井下待的时间过长,小狗的脖子已经无法伸直,只能仰着头在地上打转。乞丐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每天给它最好的食物。小狗快乐地摇着尾巴,但它的头只能朝后仰着,眼睛望着天空。
乞丐每天领着小狗游走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他把钱施舍到其他乞丐手中。在其他乞丐感激涕零的时候,他感到了满足。于是,他通知乞丐们每天到他家里来领钱。消息传开,领钱的队伍越来越大。领到钱的人用天下最美的话来赞美他,乞丐为此兴奋不已。人们像潮水一样涌来,乞丐沉醉在自己的壮举之中,每天奔忙于银行与家之间。
直到有一天,银行通知他钱已经用光了,没钱可发了,人们开始咒骂:“骗子!”“教训他!”人们向他的房子冲去,拿走了所有的东西。吓坏了的乞丐带着小狗逃到后院。他看见了井口的绳梯,急急忙忙地爬下去,快要到达井底的时候,绳梯拴在树上的一端突然断开,他摔到了软绵绵的井底。
日子一天天过去,乞丐蜷缩在又黑又冷的井底,他对着太阳喊,对着月亮喊,没有人能够听见。小狗每天四处寻找食物扔下来,或许是一根变了味的骨头或发了霉的面包。小狗找食物非常困难,因为它的脖子朝后弯着。
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小狗甚至舍不得吃自己找来的任何东西,它变得瘦骨嶙峋,后来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乞丐每天继续在井底喊呀喊,但没有人来救他。
一连几天小狗没有往下扔东西了,乞丐不知道小狗出了什么事。乞丐凝望着井口的一小块天空,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
一天早晨,他被人们用绳子吊了上来,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人们打量着这个蓬头垢面的浑身肮脏发臭的人:“要不是这条小狗死在井口上,没人能听见你的喊声。”乞丐看见骨瘦如柴的小狗,泪水打湿了小狗肮脏的毛。
乞丐把小狗埋在了后院,小小的墓碑上有一行字:我惟一的朋友。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情节曲折多变,乞丐与小狗是文章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这样安排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构思能力,富于艺术性。
B.小说讲述了一个乞丐与一只小狗的故事,故事虽然简单,却深刻表现了人性的悲哀与小狗知恩图报、忠诚的品质,引人深思,它和美国作家辛格的小说《山羊兹拉特》一样,都是以情动人的作品。
C.文章第一段对乞丐的住处——废弃的菜园的描写,看似不经意一笔,实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对比手法的运用是本小说的一大特点,本文主要通过人与狗、乞丐“富裕”前后等的对比,突出了小说主旨。
E.乞丐之所以把小狗送到井下,是因为小狗扯破了一条贵妇犬的耳朵,贵妇犬的主人大发雷霆。
小题2:请具体分析文中乞丐的形象特点。(6分)
小题3:请用简洁的语言,围绕乞丐与小狗的关系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概括乞丐对小狗的情感变化。(6分)
小题4:乞丐与小狗的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6分)
答案

小题1:BD
小题2:①善良,有同情心;收留小狗,救济乞丐,不忘记给井底的小狗喂食。②爱慕虚荣,暴富后热衷于出入高级社交场所,因小狗出身卑贱而丢弃小狗,很享受施舍的过程。③能反省自己(不忘本);真正认识到小狗的忠诚。
小题3:情节发展:乞丐收留小狗,乞丐嫌弃小狗,乞丐找回小狗,小狗救乞丐,乞丐安葬小狗。(2分)
情感变化:同情—嫌弃—愧疚—感激
小题4: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不是一起吃喝的人,不是一起玩乐的人。真正的朋友是能够相互信任,能够患难与共,能够彼此依靠的人。我们不能因穷富的变化而改变对朋友的信任与关爱。(6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情节、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A.“一明一暗两条线索”错,小说并非明暗双线结构,小说情节就是围绕乞丐与小狗展开的。C.废弃的菜园只是故事发生的一个特定地点,并为下文买下伏笔,并没有直接推动情节的发展。E.最主要的原因应是自尊心受到伤害,怕小狗泄露他的真正身世。小狗扯破贵妇犬的耳朵只是诱因。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是通过故事情节展现出来的,我们通过梳理情节就概括出乞丐的形象了。这篇小说围绕乞丐和小狗展开故事情节,核心人物还是乞丐。他收留小狗,救济乞丐,不忘记给井底的小狗喂食 ,表现了他的善良、有同情心;暴富后热衷于出入高级社交场所,因小狗出身卑贱而丢弃小狗,很享受施舍的过程等情节表现他爱慕虚荣;通过他落入井中后小狗对他的忠诚,他获救安葬小狗等情节,表现他本心未泯。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梳理小说情节,归纳人物情感变化的能力。只有按照题干要求围绕中心线索进行情节梳理,才能得出恰当的答案。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小说主题的能力。题干为分析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解读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会有一定区别的,尽管对主题的解读方向是一致的。这篇小说的主题是通过乞丐与小狗在不同遭遇中建立起来的感情,解读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的。乞丐在自己沉浮的身世中终于理解了小狗的忠诚,最后把它当做真正的朋友。我们 溯源而推之,真正的朋友是什么呢?那就是能够彼此信任、彼此依靠、患难与共的人,是不因穷富的变化而改变对对方的信任与关爱的人。
核心考点
试题【感悟小说魅力(25分)仰望忠诚【美】保罗·詹尼斯城市的过街天桥上有一个乞丐,脚边放一个残破的铝盆儿。偶尔会有人把一两个硬币或零钞丢在他脚边的小盆儿里。乞丐的住处】;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
周成芳
①李白,作为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以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②没有盛唐,就不会产生李白。
③天才人物左右不了时代的步伐,恰恰是随时代的推移,才不断有所谓的天才出现。我们的目标不是用主要天才人物来界定时代,而是用那一时代的实际标准来理解、正视最伟大的诗人。
④从环境、时代的背景出发,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只是一个艺术家家族的杰出代表。有如百花盛开的园林中的一朵更美艳的花,一株茂盛的植物的“一根最高的枝条”,而在艺术家族背后还有更广大的群众。
⑤唐诗在开元、天宝盛世全面繁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等,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边塞诗人王昌龄、岑参等,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后人对此时期的唐诗有许多的评论,概括地说就是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作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诗人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则滚滚滔滔,美如清水芙蓉。李白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包容了那个时代所拥有的特色,又超越了那个时代,反映了那个时代昂扬的精神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讲,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⑥自公元624年唐王朝一统中国,经过太宗、高宗、武则天、玄宗前期一百年的持续发展,唐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的朝代。国力的强盛,政策的开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儒、道、佛三家思想并行发展,这一切为唐人展开了一条宽阔的道路。盛唐的士子们因此对人生普遍抱有一种积极、乐观、进取的态度,集自信与狂傲于一身。在李白身上更具有理想色彩,使其成为盛唐精神的一个标志。如李白的《客中作》全诗写得豁达开朗、一泻无余,充分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⑦唐代这样一个兴旺发达的社会,生活本身就容易激起人们的诗情,而在时代精神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诗人又往往更多地带着一种诗意的眼光看生活,因而即使是在平常的、习见的生活中也发现了丰富多彩的美。如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为乐府旧题,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抒写少女对情人的思念,表达真诚缠绵的爱情。语言自然清新,明白如话,流丽婉转。唐诗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在它繁荣昌盛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美,也表现了这样一个时代中人们比较健康昂扬的精神状态。
⑧李白的豪放洒脱的个性魅力在当时不是孤木,不是独一无二的,只是由于他天生的气质融入这个时代更具典型性。但这不是说否认李白的天才。他是天才!艺术家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天赋,便是天大的苦功天大的耐性也补偿不了的一种天赋,否则只能成为临摹匠与工匠。正如李白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的材便是天才诗人的灵感与想象,便是那种天生的独立个性,以及将这个性很好地融入诗歌中的天赋。当他像石子一样投入雄浑的时代之海里,便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小题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一定程度上讲,盛唐的魅力就是李白的魅力。
B.李白天生的气质融入这个时代更具典型性,所以他是天才。
C.李白的材便是天才诗人的灵感与想象,便是那种天生的独立个性。
D.唐诗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在它繁荣昌盛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美。
小题2:下列对开元、天宝盛世诗歌评价不正确的是(     )
A.边塞诗人王昌龄、岑参等,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
B.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等,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
C.后人对唐诗概括地说就是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
D.李白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包容了那个时代所拥有的特色,又超越了那个时代,反映了那个时代昂扬的精神状态。
小题3:下列对唐朝时代与诗人的关系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力的强盛,政策的开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唐的士子们抱有一种积极、乐观、进取的态度。
B.李白身上自信与狂傲,使其成为盛唐精神的一个标志。
C.《客中作》的明白如话,流丽婉转,充分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D.在唐朝时代精神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诗人又往往更多地带着一种诗意的眼光看生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2分)
《老人与海》(故事梗概)
古巴的一位老渔夫桑地亚哥已经连续84天没打到鱼了。头40天还有个叫曼诺林的孩子和他一起,后来孩子的父母嫌老头背运,就叫孩子搭了别的船。老人睡觉不像年轻时总梦见海浪、沙滩,而常常梦见狮子。
第85天一大早,孩子为老人准备了沙丁鱼和鱼食,送老人出海。这天天气很好。老人决定到更远的大海深处捕鱼。黎明时,他已在钓丝上装上沙丁鱼,放到适当深处,让小船随海水漂流。
老鹰在上空打着旋,老人把钓丝插到1英里深的海里。突然,看见伸在水面上的绿色竿子急遽地坠到水里,他知道,这是一条马林鱼正吃钓尖和钩把子上的沙丁鱼。老人灵巧地握着钓丝,感到下面的分量越来越重。中午时分,大鱼终于上钩了,老人用双手拼命收着钓丝,但依然不能提上一英寸,渔船和人都在慢慢漂流。太阳落山了,大鱼依然未浮出水面,老人想:我拿它没有办法,它拿我也没有办法。
太阳又升起来了,鱼依然向北游。老人疲惫不堪,左手在抽筋,他吃些生鱼以增强力量。鱼终于跳出海面,比小船还长两英尺哩。老人放出更多的钓丝,紧紧拽住,手已皮开肉绽,涌出鲜血。第三天,大鱼开始打转,最后银花花的肚皮终于翻出水面,老人使尽平生的力气把它***死,并将它绑在船边。那家伙足有1500磅,或许更重。
死鱼的血腥味引来了鲨鱼群,它们围着船打转。老人用鱼叉扎,用浆、舵柄、刀子等与鲨鱼拼死搏斗。他深信:“人并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给打败。”最终,鲨鱼吃掉了他千辛万苦得来的大马林鱼的肉,仅仅留下一幅大鱼骨架。
子夜时分,老人终于驶进小港,回到他的小茅棚。天亮后,当人们对着那大鱼的骨架发出惊叹的时候,曼诺林送来了热咖啡,并告诉老人,以后和他一起出海。
路边的小茅棚里,老人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睡着,孩子在一旁守护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小题1:解释文中画线句子所表达的意思。(4分)
(1)“人并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给打败。”(2分)
(2)曼诺林送来了热咖啡,并告诉老人,以后和他一起出海。(2分)
小题2: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请根据文意回答。(2分)
小题3:这个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狮子,对此如何理解? (2分)
小题4:下列对这部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老人与海》可以看作是一篇寓言:在浅显易懂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B.这部小说告诉人们:命运常常捉弄人,老人千辛万苦钓到的大鱼,最终被鲨鱼吃掉,天灾与厄运难以预料。
C.小说中的人物自始自终充满了激情,但故事的结局却是悲壮的。
D.小说告诉人们: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如果老人有现代化的捕鱼设备,结局就会相反。
E、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了衬托的手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梁实秋
①我爱鸟。
②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地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
③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
④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惆。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举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油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⑤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在任何幻想。有人初闻杜鹃,兴奋得一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望帝”,一时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觉得有无限诗意。我曾告诉他事实上全不是这样的。杜鹃原是很健壮的一种鸟,比一般的鸟魁梧得多,扁嘴大口,并不特别美,而且自己不知构巢,依仗体壮力大,硬把卵下在别个的巢里,如果巢里已有了够多的卵,便不客气地给挤落下去,孵育的责任则由别个代负了,孵出来之后,羽毛渐丰,就可把巢据为己有。那人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于这蛮横无情的鸟,再也不能幻出什么诗意出来了。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
⑥鸟并不永久地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我有过一次经验,在东北的一间双重玻璃窗的屋里,忽然看见枝头有一只麻雀,战栗地跳动抖擞着,在啄食一块干枯的叶子。但是我发现那麻雀的羽毛特别地长,而且是蓬松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样的。那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
⑦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型类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檐下的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小题1:文章依照不同的鸟给予自己的不同感受,把鸟分为四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小题2:第2段和第7段用了什么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小题3:联系全文,作者爱鸟体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小题4:作者着力写了鸟给人的喜悦和鸟的生活的悲苦,从这些描写中,你感悟到作者希望有怎样的社会和人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传统处世之道的文化性格(节选)
郭 莹
贵和尚中,是中国人处世性格的显著特征。
“和”与“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思想范畴,它们虽然具有哲学上的意味,但立足点仍在于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并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法与处世观念。
在中国古代的经典论述中,“和”的基本涵义是和谐,古人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和平、和谐,以及社会的秩序与平衡为价值目标。民间广为流传的“和气生财”“和气致祥”“家和万事兴”“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等俗谚,以及流播千古的“将相和”“兄弟和”“姑嫂和”等历史美谈,便反映出以和谐为取向的社会心态趋势。中国人的贵和取向与自身的生存环境有密切关系,中国是一个农业宗法型社会,乡土社会稳定的生活秩序,聚族而居的血缘亲情,以及在落后条件下对互助协作的寻求,正是“和为贵”处世观念的现实基点。
中国古人所推崇的“中”,既是认知事物的一种态度与方法,又是一种做人处世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儒家又把尚中与贵和联系在一起,《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逻辑的关联,“和”包含着“中”,“持中”就能“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和”观念被历代思想家反复强调,积淀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心理定势和特有品格,并造就了中国人处世性格的鲜明特点。
作为实现并保持和谐的手段的“执中”,应用于为人处世,则表现为凡事讲求适中,毋过亦毋不及,适可而止,恰如其分。正如中国传统处世箴言所说“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这些代表性言论,充分表现了传统处世之道中的中庸精神。正是因为具有“在观念的世界里和行动的世界里都不把事情弄到极端”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中国人几乎“在思想上对所有过激言论,在道德上对所有过激行为”产生“厌恶”。“凡持极端说的,一经试验,辄失败;而惟中庸之道,常为多数人所赞同,而且较为持久。”
总的看来,贵和尚中能有效地避免过激或对抗行为,减少人际摩擦与社会内耗,使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带有浓厚的人情味,较为稳固持久,对社会具有良性功能。但其负面效应亦不可忽略。对“中和”气象的崇尚与追求,在消解缓和正面冲突的同时,又导致人与人之间不满情绪表达的间接性和模棱两可、表里不一的市侩习气,人与人之间难以形成坦诚轻松的交流风格。更重要的是,对“中和”品格的推崇和执着,压抑了个性的发展,助长了不求进取、反对冒尖、无所作为的保守心理,导致了民族性格中竞争与开拓意识的匮乏。
小题1:下列对“和”与“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的基本含义是和谐,其中包括宇宙自然、人与自然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B.贵“和”取向与乡土社会稳定的生活秩序、聚族而居的血缘亲情以及落后的生存条件有密切关系。
C.“中”既是认知事物的态度与方法,又是做人处世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儒家认为它是天下之根本。
D.“和”与“中”存在着密切的逻辑的关联,二者相互包含,只有“贵和”才能“持中”。
小题2:下列各项不属于“贵和尚中”思想在处世中的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
A.以和谐为取向,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和平、和谐。
B.凡事讲求适中,毋过亦毋不及,适可而止,恰如其分。
C.不把事情弄到极端,几乎对所有过激言论和过激行为产生厌恶。
D.减少人际摩擦与社会内耗,使人际关系带有浓厚的人情味。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贵和尚中,是中国人处世性格的显著特征”一句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全文围绕这一中心正反对比,层层展开论述。
B.“和”与“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思想范畴,“中和”观念被历代思想家反复强调,积淀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心理定势和特有品格。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多处引用古人的经典论述,主要是为了增加文章的文化品位和可读性,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D.作者认为,对“中和”品格的推崇和执着,压抑了个性的发展,导致了民族性格中竞争与开拓意识的匮乏,因而不宜再正面宣扬。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题目。
残 弹
吴作望
①帕西警官破获过很多棘手的案子,这次,又一个黑社会团伙栽倒在他手上。
②没想到提审一个绰号叫“毒蝎”的嫌犯时,这家伙气焰十分嚣张,用挑衅的口气说:“帕西警官,你对待我最好客气点儿……因为只有我知道你这个所谓的警界铁腕人物的虚伪和无耻。”
③“还记得奎多斯吗?”毒蝎斜睨着帕西说,“他还活着,但留在他大脑里的那份‘证据’,足以让你声败名裂了。”
帕西警官浑身一震,脸色也倏然变了,“你……你是他的什么人?”
⑤“我是他唯一的儿子。”毒蝎得意地晃了下脑袋,“我想你应该知道如何办我的案子了。”
⑥晚上,帕西警官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妻子吃惊地看着脸色苍白的丈夫一一丈夫可是出了名的硬汉,20多年来出生入死,从没见他皱眉哼一声。但此刻,她听到丈夫梦魇般的***声,他嘴里反复念着一个叫奎多斯的名字。
⑦原来,15年前的一个晚上,帕西警官追捕一名行凶抢劫的歹徒,随着他发出的“乒乓”两声枪响,黑暗中发出一声惨叫。等他冲过去,不禁倒吸一口冷气——躺在地下的不是凶犯,却是一个受伤的无辜者,正抱着头部痛苦***。他赶紧将这人送往医院,经检查,这个叫奎多斯的人脑内嵌入一小块残弹片,无法动手术取出……
⑧帕西警官本该如实向警局禀报这一误伤事件的,但他隐瞒了下来。
⑨“你为什么不向上司禀报呢?”妻子问道。
⑩“因为当时我涉入警界不久,”帕西的眼光黯淡下来,喃喃地道,“我害怕上司的处分影响我的前途,还害怕受到同事的嘲笑……”
(11)“那奎多斯为什么一直没有告发你?”妻子又问。
(12)“子弹不是直接打进去的,而是从某处猛地反弹回来,有一小块嵌入他脑内的。我想,奎多斯并没有看到我开枪,也有可能会认为是歹徒开的枪。可是,事实是无法否定的,这是我人生中难以洗清的‘污点’。”帕西警官的声音变得嘶哑起来,“事后,我曾经多次找借口给奎多斯先生钱,作为对他的一种补偿,但都被他拒绝了。这么多年来,每次看到他,我心里总有一种负罪感……”
(13)担心的事情很快就来了。两天后,帕西警官接到奎多斯打来的电话,说想跟他谈一谈。
(14)帕西警官早早来到约定见面的酒吧,不一会儿,奎多斯来了,他比以前更瘦弱也更苍老了。帕西警官心里难过起来——奎多斯以前是个壮汉子,自从脑内嵌入那块该死的残弹片后,他的头痛病每天都要发作几次,忍受着生不如死的痛苦折磨。而这一切,都是他造成的。
(15)此刻,帕西很希望奎多斯主动开口提到他儿子的事,但对方始终沉默着。
(16)帕西终于忍不住了,轻咳了一声:“奎多斯先生,你是为你儿子的事来的吧,他的问题真的很严重,不过,我会尽最大的努力,设法减轻一些。”
(17)“帕西先生,”奎多斯愣了一下,马上冷冷地开口了,“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减轻我儿子的罪行,真的对你就这么重要吗?”
(18)“就算你这次能保他无事,下一次呢,你还能保他走出监狱吗?”
(19)帕西警官的脸像被人重重扇了一记耳光,涨得通红,“那么请问,你今天找我究竟是——”
(20)“我想我应该告诉你实情了。”
(21)“什么实情?”
(22)“l5年前的那个晚上,知道我为什么蹲在那个黑暗地方吗?”奎多斯露出很痛苦的神色,“因为我起了歹心,想潜入我们老板家中行窃,刚翻上院墙,突然枪声响了,吓得我赶紧跳下来,谁知还没站稳,后脑勺就像被钢锥狠刺了一下……”
(23)说到这里,奎多斯又深深叹出一口气,“由于做贼心虚,所以这么多年来,除了拒收你送的钱外,从来就没有想到要去告发,心里还对你充满了感激之情,因为你和所有的人一样,从没有怀疑过我并都认为我是个好人。”
(24)“我脑袋里内嵌入这么一块残弹,折磨并让我痛苦了15年。但是今天,我才知道帕西先生这些年活得也很痛苦,脑内也嵌入一颗‘残弹’。这是十分可怕的,因为它开始扭曲你的灵魂,影响你的执法天平,而这,将会带给社会更严重的危害!”
(25)“帕西先生,法律在任何一个国家,对待任何一个人它都是神圣的、无情的,更不会怜悯和宽恕曾经亵渎过它的人!”
(26)奎多斯吃力地站了起来,看了呆住的帕西警官一眼,缓缓地走了。
小题1:小说第⑥段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帕西警官的形象特点。(4分)
                                                                                         
小题3:结合文意,赏析文中两处画线部分。(4分)
帕西警官浑身一震,脸色也倏然变了。
                                                                                         
奎多斯吃力地站了起来,看了呆住的帕西警官一眼,缓缓地走了。
                                                                                         
小题4: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残弹”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