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在北京宣武区白纸坊桥西青年湖,有侯仁之题写的《金中都城鱼藻池遗址介绍》;在西城区什刹海前海南岸,有侯...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
在北京宣武区白纸坊桥西青年湖,有侯仁之题写的《金中都城鱼藻池遗址介绍》;在西城区什刹海前海南岸,有侯仁之题写的《什刹海记》;在昌平区白浮桥白浮村白浮泉南岸,有侯仁之题写的《白浮泉遗址整修记》;在西城区西便门北京明城墙遗址旁,有侯仁之题写的《明北京城墙遗址维修记》。侯仁之毕生的求学治学生涯都与北京有关,他耗尽一生心血,寻找这座城市曾经遗留下来的生命印记,他常说,对北京是“知之弥深,爱之弥坚”。
侯仁之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北京史巨擘”。如果没有他,人们恐怕难以像今天这样明白北京的历史。侯仁之在燕京大学求学期间,利用周末沿着圆明园的流水溯源而上,踏勘了颐和园的昆明湖,又一直追溯到玉泉山“天下第一泉”的上游,以此为起点,追溯水源到卧佛寺附近的殷桃沟和香山碧云寺,他弄清楚了海淀一带园林水源的开发过程。此后,又扩大考察范围,侯仁之发现了北京城的转移与河流水道变迁的关系。侯仁之对北京城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梳理清楚了北京城市史的发展脉络。他通过水系、地理、考古文献等多方面的证据,基本上确定了各个历史时期北京城的位置。北京最早是西周的蓟城,关于蓟城的具体位置,古代人都搞错了,他们以为元大都土城是蓟城遗址,侯仁之通过《水经注》的文献,以及对河湖水系地理位置变迁的研究,断定蓟城实际位于广安门一带,侯仁之把更古老的北京发掘出来。1965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万里在听取了有关北京地下古河道分布情况的汇报后,转达***总理的意见:“北京这样的古城从城市到郊区,历史变迁十分复杂,只用文字说明,难以让人明白,能不能用绘制不同时代地图的方法,把前后变迁的情况表现出来。”随即嘱咐侯仁之组织人力进行这项工作。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编纂图集计划搁浅。1979年,编纂工作重新启动。在历史地图的编制中,仅凭文献资料难以复原,需要实地勘察,因此,侯仁之及其团队数年间进行野外考察50余次,行程5000多公里。1986年,《北京历史地理图集》出版,被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誉为“为北京城在历代中的发展提供了令人惊异的图画”。
侯仁之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开拓者。1950年,发表了《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一文,第一次在我国从理论上阐明了沿草地理与历史地理的区别及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和任务,为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1 952年,在北京大学正式开设了历史地理学专业,将其从历史学的附庸中独立出来,开创“城市历史地理”和“沙漠历史地理”的新领域。在对北京、邯郸、承德等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中,解决了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为城市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他带领师生进入西北半干旱地区,对沙漠化和土壤侵蚀状况进行调查,揭示历史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导致沙漠化的重要原因,为沙区的治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英国利物浦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美国地理学会称赞他是中国最富有激情的地理学家。
除了将自己渊博的学识应用到北京城市建设中,介绍北京的历史、宣传保护北京旧城风貌的意义,激发人们热爱北京的情感,侯仁之从来都是乐而为之。一旦发现影响、破坏文物古迹的现象,他大声疾呼,设法制止。在他的积极努力下,长期保护不善的卢沟桥才有今天的模样,侯仁之为保护莲花池、后门桥等北京古城遗迹、遗址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4年,侯仁之接受美国和加拿大几所学校的讲学邀请,在访问中,听说国际上有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回国后,侯仁之立即为我国加入这个公约多方奔走,当年,中国便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1987年,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成为我国第一批入选的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申遗”第一人的美誉由此而来。
2001年,年将90岁的侯仁之提出“北京城市规划中的三个里程碑”的学术思想:第一个里程碑是历史上北京城的中心建筑紫禁城,代表的是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北京城市建设的核心,第二个里程碑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城的空间结构上天安门广场的改造和建设,标志着新时代来临。第三个里程碑是北京申办奥运会主办权成功后,建设的国际奥林匹克中心。这是侯仁之在对北京城作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深入考察、研究后做出的高度概括,也是他所倾注的全部心血、智慧的结晶。
(摘编白高明勇著《侯仁之传》)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全方位展示了侯仁之的学术研究和治学精神:他是北京城的守望者,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开拓者,是中国“申遗”第一人。
B.侯仁之通过对河湖水系的实地考察,确定了蓟城实际位于广安门一带,纠正了古人的错误,发掘出来了更古老的北京。
C.侯仁之认为北京古城历史上变迁十分复杂,用文字很难说清楚,于是他进行了大量的实地勘察,完成了《北京历史地理图集》。
D.侯仁之不仅对国内的历史地理学作出了卓越贡献,而且在国外学术界也很有影响,得到了英、美、加拿大等国科学界的高度赞誉。
E.侯仁之敏锐卓识,到国外讲学听说国际上有《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回国后多方奔走,中国很快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
小题2:侯仁之被誉为“北京史巨擘”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作为我国历史地理学开拓者的侯仁之,有哪些重要贡献?请简要概括。(6分)
小题4:为什么说侯仁之是“北京城的守望者”?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

小题1: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小题2:①发现了北京城的转移与河流水道变迁的关系;②梳理清楚北京城市史的发展脉络;③主持编纂《北京历史地图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①奠定了我国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基础;②开创“城市历史地理”和“沙漠历史地理”的新领域;③为城市规划、建设和沙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4:①侯仁之耗尽一生心血,寻找北京城遗留下来的生命印记,为北京城的规划和建设作出贡献;②北京城到处都有侯仁之题写的介绍性文字;③宣传保护北京旧城风貌的意义,为保护北京古迹疾呼奔走;④晚年提出“北京城市规划中的三个里程碑”的学术思想,意义深远。(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题中,B项错误在于以偏概全,原文是“侯仁之通过《水经注》的文献,以及对河湖水系地理位置变迁的研究”,该项少了“《水经注》的文献”;C项错误在于张冠李戴,“用文字很难说清楚”的话是***的意见;D项错误在于,“加拿大”是无中生有。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根据文本相关文字分析。文本关于“北京史巨擘”的说法在第二段,从中不难归纳出人们这样称赞侯仁之先生的原因:其一是侯仁之先生发现了北京城的转移与河流水道变迁的关系;其二是侯仁之先生梳理清楚了北京城市史的发展脉络;其三是侯仁之先生主持编纂了《北京历史地图集》。
小题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历史地理学”和“重要贡献”两个限制,在全文筛选有关信息。比如,文本第三段开头有“侯仁之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开拓者”和“为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两句话,于是可归纳为“奠定了我国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基础”;文本中有“开创‘城市历史地理’和‘沙漠历史地理’的新领域”一句,这是其又一贡献;文本中有“为城市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一句,直接就是答案。
小题4: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守望者”的含义。所谓“守望者”,包含“守”和“望”两层意思。因此要从文本中中筛选出相关信息。比如,侯仁之耗尽一生心血,寻找北京城遗留下来的生命印记,为北京城的规划和建设作出贡献,这既是他的“守”,也是他的“望”。再如,北京城到处都有侯仁之题写的介绍性文字,这是他的“守”。而他为保护北京古迹疾呼奔走,也属于“守”的范畴。他晚年提出“北京城市规划中的三个里程碑”的学术思想,则更是他的“守”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在北京宣武区白纸坊桥西青年湖,有侯仁之题写的《金中都城鱼藻池遗址介绍》;在西城区什刹海前海南岸,有侯】;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车联网:解决交通问题的新思路
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近年来,这一概念备受关注。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X: 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是能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其中,车是车联网 的核心载体,信息化是车联网的核心,基于车辆信息化的应用是车联网的本质,安全、节能、环保、舒适、智能、高效(省时)是车联网的主要目的。
近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承办的第31期“中国科技论坛——2013车 联网产业技术论坛”在京举行,来自汽车、通信、软件、交通等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围绕车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功能、车联网关键技术及趋势、如何促进车联网产业 协调发展等话题,展开交流讨论。关于车联网技术的应用,专家认为应该包括三方面:一是信息服务,这已经为整车企业、各利益相关方以及消费者广泛认知;二是 安全,即提供车辆智能安全控制系统,保障车辆、非机动车、行人等交通参与者的出行安全;三是节能环保,即优化出行线路和驾驶行为,提高交通管理和控制效 率,建立生态友好型交通系统,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据了解,车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优化车载服务、提高车辆性能、提升交通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车联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推广。而在我国,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交通事故等诸多问题。车联网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 新的思路和手段。另一方面,作为物联网最具有应用前景的组成部分之一,车联网能够带来社会效应及经济效应,它必将在我国今后经济转型、培育新型产业的过程 中扮演重要角色。
与会专家表示,目前,我国车联网的发展已经基本具备了技术、市场以及制度等基础,并且北斗系统的推广应用也为车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现阶段政府管理部门、整车厂、IT企业及消费者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完整的产业链,很多企业对于车联网的理解,还停留在车载信息服务的阶段,没有意识到车联网对于提高车辆安全、经济、排放等性能的巨大潜力。此外,行业相关技术标准的滞后与不统一,也制约了我国车联网产业的发展。
(选自2013年12月9日《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它能够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近年来,车联网这一概念备受关注。
B.来自汽车、通信、软件、交通等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在第31期“中国科技论坛——2013车联网产业技术论坛”上,就车联网这一话题展开了交流讨论 。
C.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技术、市场以及制度等基础来发展车联网,但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及消费者之间还存在一些负面因素,使我国车联网产业无法迅速发展。
D.关于车联网技术的应用,应该包括信息服务、安全和节能环保等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服务,整车企业、各利益相关方以及消费者对此已经达成共识。
小题2:关于车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3分)
A.在我国,车联网技术的出现,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以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交通事故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由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带来的。
B.车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优化车载服务、提高车辆性能、提升交通效率,发达国家 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相关研究和推广工作,获得了很大成就。
C.现阶段,我国面临诸多交通问题,车联网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在解决这些交通问题以及车联网产业带来的社会效应及经济效应方面,比起发达国家显得更为重要。
D.作为物联网最具有应用前景的组成部分之一,车联网带来了社会效应及经济效应,所以必将在我国今后经济转型、培育新型产业的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小题3:下面选项不属于车联网技术应用与推广现状的是(   )(3分)
A.车联网的概念在近期受到比以往更强的关注,北京举办“2013车联网产业技术论坛”,交流讨论了车联网技术使用的相关问题。
B.车联网技术应用与推广不但能解决中国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交通事故等问题,而且可以为我国带来社会及经济效应。
C.在我国,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交通事故等诸多问题,因而车联网技术的使用显得很有意义。
D.我国车联网技术应用虽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些条件,但并不成熟,因此还需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使之有更好发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弯腰的父亲
王春鸣
①已经有好几个晚上了,我从睡梦中惊醒,脸上热泪滚滚。我想念父亲了,不知道他是否在离我几十里的老屋,安然地睡着。
②我的儿子小树和同学打架,失败后向人示威:“我太阳公公的骨头是铁做的。”太阳公公就是我的父亲,他力气很大,一掌下去,砖头应声断开。拍一下桌子,所有的空碗都要一阵乱跳。就是这样的父亲,除了感冒和牙疼,从来看不见他身上有病。养育我们长大的这几十年,他就像个太阳一样在无数的日子里穿梭来穿梭去,教书、挣钱、奔波……浑然圆满,活力四射。
③可是,冬天刚来的时候,我回家去看他和妈妈。大清早在橘树下面,我捶了他一拳:爸爸,你为什么不站直?弓着腰像个老头儿似的?他揉了一下腰,回答我:我每天要到上午十点之后才能渐渐站直,腰椎不行了。
④我装作去追一条狗,迅速地离开他。离开我弯弯的父亲。然后,隔了一条田垄又一条河,我远远地,远远地看着我的父亲,弯弯的父亲。我不想描述他的样子给任何人听,我心痛地等着十点钟的到来。我也不想问他,他的腰是何时开始这样的。问什么,难道问了之后,从前那些我没有在意的弯腰弓背的早晨就不存在了?我经常回去看他,他有时候说他血压高,半夜小便困难,我一只耳朵进另一只耳朵出,觉得那都是人家父亲的病,关他什么事。还怪他总是听信报纸和电视里的保健品广告,买了那么多没用的灵芝胶囊虫草含片深海鱼油。他常常粗暴地反击我:我不吃怎么办啊,我已经七十啦!你看好了我一死***还能活几天!
⑤这些话真没意思。我不和他吵了。
⑥父亲也来追那条狗了,狗早不见了,我看着河里面他的倒影,风和流水将那块走动的影子,割得破碎和流畅。蓝天和白云,深不可测地经过父亲水中的身影。我忽然很想念弟弟,如果他此时在,我真想抱着他大哭一场,告诉他,我们的父亲老了。
⑦再早几天,我的五爷爷,比父亲大十岁的他的小叔,忽然在睡梦中去世了。穿着孝衣的父亲那几天没有任何表情,他有时候走到他的小叔灵前,看一看,不流泪,也不说话。那时我就隐约觉得父亲有点老了,他不动声色的背后藏着某种不舍与畏惧。与我感情很好的小表姑一直在哭,她的手一直掐到我的骨头里,在哀恸中用叙事的方式回忆着五爷爷生前的种种好,和她们作为子女的不知觉。最让我心疼的是她说她以为他们之间还有很多时间的,忽然就没有了,忽然就没有了呀你知道吗?
⑧看着五爷爷安详的模样,其实我们都知道,死亡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离别。可怕的是我们自己心里的暗暗害怕,这些都说明,爸爸妈妈真的老了,离别的日子,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了,而更可怕的是父母自己也意识到了。父亲他买回来给我们吃的鱼更大,他将藏着掖着几十年的工资卡密码在晚餐桌上宣布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深情,自孩子幼年而始,经历了一长段的麻木期之后,又在他们晚年,被召唤出来,它岌岌可危摧枯拉朽,炽热如地火却又隐忍不发。
⑨那么,那些充斥着报纸和电视的保健品广告,来得更猛烈些吧。我感激它们,使我曾经浑然圆满如太阳的父亲,在晚年放下一切雄心和梦想,一切奔波与劳碌,尘埃落定地,做着唯一一个梦——健康的梦。一个孤独的人,是可以通达和超脱的,但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他总要未雨绸缪,想着将离别的日子推远一点,再推远一点。
⑩我耐心地等待十点钟的到来,一切如表象般圆满。
(选自《散文》2013年第3期,有删节)
小题1:请简要分析父亲这一形象。(6分)
小题2:第六段中的划线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本文多次采用对比手法,请找出其中的三处。(6分)
小题4:试探究文末“我耐心地等待十点钟的到来,一切如表象般圆满”一句所表达的丰富情感。(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如果问人为什么不读书,回答常常是没时间、没精力。但另一方面,日常生活类图书之外,成人读盗墓、穿越;孩子读图文、漫画却越来越多。去年图书零售市场的报告,虚构类书籍销售的前五名全为郭敬明与韩寒包揽,许多大学图书馆的名著出借率被排在百位之外。以图代书,做在线阅读,甚或以上Facebook、刷微博代替阅读的也不在少数。这种“浅阅读”风气的存在,凸显了整个社会浮躁肤浅的荒败景观。
我们无意否认知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而只是想提请注意,媒介的变化已然掩夺了阅读的本意,但大多数人对这种变化太不以为意了。尽管生活中,他们不认为开车可以完全代替走路,赏览风景,尤其僻远的美景,更是非走路不可。但一回到阅读,认知就发生了偏差,对读图、读网不能代替读书的认识,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么清楚。相反,忘记由文字构成的书籍,因符号抽象,常呈现为一开放的结构,在引发人书对话过程中,能唤起人往复思考,是最锻炼人脑的活动。其中经典阅读,尤能使人在人书互动中形成紧张的思维对待,助成理性对感知的超越,人性对历史的体贴。
而音画构成的具象,多刺激感官,不触及心灵。耽溺日久,很容易使人产生惰性,形成按给定预设被动接受的知觉依赖,进而造成迟钝自闭,沟通不良。严重的,连生存都会发生问题。至于网络,因常提供即刻性与碎片化的资讯,在使读网带上时尚化的“轻阅读”特性同时,也会程度不同地损害阅读的品质,造成人智力的降级与思想的衰退。对此,尼古拉斯·卡尔的《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有很详尽的讨论。因网络对人“神经线路”与“记忆程序”的重新编布,使人的阅读常流于字表滑行,而无法做深入的思考,由此,他会觉得《战争与和平》太长,《追忆似水年华》又太晦涩,并将爱读经典视为前人少环境刺激、无处可去养成的老嗜好,而将其毫无顾惜地抛弃。可事实是,尽管现实世界无限广阔,虚拟空间更丰富多彩,但如果人们对它的贪恋是以牺牲自身与客体世界的区别为代价,就太不值了。因为众所周知,人与包括机器在内的客体世界的分离能力与分离程度,恰恰是人所具有的本质力量的表征。它不但构成了文化的基本定义,也是一切经典创造的终极要旨。有鉴于此,我们实在不能相信,一味的读图和读网有补人的精神,相反,它在提供便捷的同时容忍偷惰,因此毋宁说是弱智的,甚至有害的。
如今已有人不再思考问题,只想着去哪里找现成的答案,甚至哪里有上网点,全不知批判式思维的形成,更依赖人的“原始硬盘”——人经由经典阅读养成的智慧头脑,以及由其分析整理过的知识记忆。至于因分析能力与实际享有信息数量不对称,造成的一些年轻人的价值观倾圮,就更触目惊心。而那种对深邃思想的卓越追索,对人类整体性精神出路的关切,恰恰经典里最多,甚至就是经典最显著的徽标。
(节选自汪涌豪《经典阅读的当下意义》,有删改)
小题1:与“浅阅读”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浅阅读”是指读图、在线阅读、上Facebook、刷微博等一些不重思考的阅读活动。
B.“浅阅读”少有批判思维,分析能力与实际享有信息数量不对称,影响价值观。
C.“浅阅读”易使人产生惰性和依赖心理,造成迟钝自闭,沟通不良,甚至危及生存。
D.“浅阅读”不能取代阅读就如同开车不能取代走路来观赏美景,但人们都难以理解。
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现代人们喜欢“浅阅读”,依赖“浅阅读”,是由于整个现代社会的浮躁与肤浅,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B.人们喜欢读图读网,以至许多大学图书馆的名著出借率被排在百位之外,未必是因为现代人没时间和精力。
C.阅读经典能引人思考,更能使人在人与书互动中形成紧张的思维对待,实现理性的超越,人性对历史的体贴。
D.“浅阅读”在给人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容忍了懒惰,而阅读经典却能帮助读者追索深邃思想,关切人类整体性精神出路。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一段从人们除了读盗墓、穿越,读图,读网外,其他什么都不读的现状,引出“浅阅读”危机的中心话题。
B.第二段论述媒介的变化改变了阅读的本意,即失去了应有的思维训练,但大多数人却不能真正意识到这一点。
C.第三段先阐述音画阅读容易产生惰性;接着阐述网络阅读有损阅读的品质;最后总结上文,强调一味读图和读网有百害无一利。
D.第四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人们不再思考,却能依赖别人经由经典阅读养成的智慧头脑以及由其分析整理过的知识记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灰霾:缠绕城市的梦魇
  ①近年来,我们早上出门时,常常会遭遇到这样的天气:建筑、道路罩上了一层灰色的薄纱,模模糊糊的看不清楚。人们呼吸起来带着丝丝的不顺畅。这就是缠绕在我们城市身边的梦魇——灰霾。
  ②灰霾也叫霾。根据中国气象局的定义,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雾与霾都会使水平能见度降低,但它们也存在着不同。从感官上看,如果觉得湿漉漉的,望过去颜色发白的就是雾。如果没有湿润的感觉,颜色带点灰黄的就是霾。从内核来看,雾是由水滴构成的,靠近地面则为雾,悬浮起来就叫云。而形成霾的主要是气溶胶粒子,它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
  ③当今的霾已经不是一种完全的自然现象,人为排放的大量气溶胶成为了灰霾的主要成分。来自工业和汽车尾气排放的多种污染物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二次气溶胶细粒子,这种细粒子的直径小于2.5微米,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伤害极大。
  ④现在灰霾在城市中愈演愈烈,还与静风现象越来越多有关。如今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房子越盖越密,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低层大气压中静风现象增多。这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造成高浓度污染。
  ⑤灰霾的危害不可小视。灰霾加大了城市遭受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可能性。这些含大量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气体在阳光和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其对人体刺激性极大。
  ⑥灰霾天气下的细粒子不是以前所认为的灰尘粒子,而是对人体有毒、可以进入到人体内部的复杂污染物。这些细粒子污染物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上,容易引发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近10年来,北京市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众癌之首,这不能说与灰霾污染无关。
  ⑦要减缓灰霾现象,最根本的是要减少排放,特别是减少机动车的排放,以减少大气中颗粒物的形成。为加强机动车的排放控制,“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提高机动车排放水平,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同时要加快车用燃油清洁化进程,并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
  ⑧其次,城市灰霾的治理,不能只靠一个城市的孤立行动,必须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控。由于我国正经历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城市越来越大,卫星城越来越多,并形成城市群。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污染源,污染物在城市间自由流动、跨界输送,形成区域性的灰霾,而各个区域的灰霾还呈现出渐渐融合的趋势。比如,以前香港的空气是不错的,但是现在广州、深圳、珠海城市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现在香港也受到了影响。
  ⑨此外,动态的调控方法也是一种较为理想和有效的灰霾应对措施。比如说,如果大气扩散空间较大、污染物浓度较低的话,政府可以允许工厂按标准排放。但如果某一时段大气扩散能力差、污染物浓度高,则一定要严格减排。具体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如果气象预报明天扩散空间小、污染物浓度高,你就别开车,坐公交。假若每个城市市民都有这个责任感,也能大大减轻环境的压力,使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意,下面有关“霾”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霾是大量均匀地浮游在空气中的极细微的干尘粒,它使得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
B.霾的成分十分复杂,主要包括气溶胶粒子、灰尘粒子等在内的数百种大气颗粒物。
C.霾的形成既与自然环境有关,也同生产生活中人为排放的大量气溶胶密切相关。
D.霾加大了城市遭受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可能性,是近年来人们罹患肺癌的罪魁祸首。
小题2:下面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灰霾天气下的细粒子是对人体有毒、可以进入到人体内部的复杂污染物,那些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粒子,对人体伤害极大。
B.城市里的静风现象使得大气污染物难以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容易在城区内积累,这是灰霾在城市中愈演愈烈、污染环境的根本原因。
C.实施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减少机动车排放,可以减少大气中颗粒物(特别是二次气溶胶细粒子)的形成,以达到减缓灰霾现象的目的。
D.每个城市都是一个污染源,污染物能在周围城市间跨界输送,形成区域性的灰霾,所以治理城市灰霾,必须实行区域化的联防联控。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雾是由水滴构成的,所以雾不含有毒物质,不会像霾那样危害人们的身体,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
B.在高层建筑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域,执行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既能缓解交通压力,也可减轻环境压力。
C.遇到严重的灰霾天气,人们应少外出活动,在室内多开窗换气,以减少患上支气管炎等病的可能。
D.工业生产与灰霾的产生密切相关,所以,要使灰霾治理有效,政府应要求工厂随时坚持严格减排。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7分)
改变从自己开始
自从李开复创业的那一天起,他和他的创新工场就注定是中国商业社会中的一只“出头鸟”。
李开复是个善于制造话题的人。从高调地从谷歌离职到出版自传再到创新工场的成立,以及在之后持续不断地与科技领域的新闻点和焦点人物的紧密结合,让他一路走来从没缺少聚光灯的关注。
他也是个深谙新媒体传播能量和传播技巧的人。在新浪微博还在内测时就成为了第一批名人用户,如今,他已经成为新浪微博平台上商业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商业人士,近1000万的粉丝数量让无数圈内大佬难以望其项背。
他还是个对青年人和商业圈子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在大学生群体中人生导师的形象使得他的创新工场在刚一创立甚至连项目都没有的时候就能收到纷至沓来的7000多份简历;而在商业圈中,他的人缘和口碑也聚拢了一大批朋友,他们从掏钱支持到紧密合作,以及到“微博打仗”的站脚助威。
但最显眼的还是,李开复是个不回避说出理想的人。他会对媒体毫不讳言地表述希望创新工场的愿景是可以作为一个推动中国科技创业文化和发展模式演进的关键力量,他的理想是想让年轻人创业成本更低,创业成功率更高、甚至想让创业者们拥有他和创新工场所推崇的更好的企业文化……
但是,在中国这个崇尚“闷声发大财”的商业社会中,任何一只“出头鸟”都不是那么好当的。创新工场最初两年一直在被人注视的过程中走来,有人盼望着他的成功,同样也有人在等着他跌倒。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创新工场的成绩单大概是这样的:截至2011年11月,创新工场投资孵化了超过30个项目,其中10个项目进入A轮,融资规模从500万到1000万美元不等;两个项目被收购,其中魔图被百度收购;有两个项目最终失败关闭。而从吸引融资的层面来看,从创业初期郭台铭等朋友支持的1500万美元启动资金开始,创新工场已经募集了1.8亿美元基金,投资者包括Foundation Capital,联发科,投资Facebook的DST等国际著名的投资机构。
这更像是一个阶段性总结,因为创新工场的价值还需要通过旗下更多优秀创业公司的商业成功来印证,而这还需要2~3年的时间才会真正体现出来。现在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创新工场已经走过了最初最艰难的时期,开始赢得了主流投资圈和创业者的认可。
对于李开复的理想和创新工场的愿景而言,这两年或许可以定义为在其推动中国科技创业的愿景下迈出了比较靠谱的第一步。
但是这一步,首先是改变自己。
在创新工场初期,一些相对成熟和有经验的创业者,恰恰对于创新工场的孵化器模式并不认同。在他们看来,创新工场的孵化就是李开复、汪华几个经验丰富的人来指导创业者怎么做产品,对于那些摸爬滚打多年的成熟创业者,这并不那么关键;更何况创新工场在孵化的初期还要占有比其他VC更高的股份,这对一些成熟创业者来说就更无法接受了。在他们看来,那时的创新工场要资金没资金,要服务没服务,只有一些创业者并不急需的孵化和自己股份的损失,实在不是一个让他们心动的合作伙伴。
这个时候,李开复等人只好一边继续碰壁,一边开始充分利用招来的毕业生和技术人员,真正成了“工场”——开始自己定方向,搭团队,做产品了。从学生时代起就几乎一直一帆风顺的李开复在创业一开始就遭受了打击,一时间他也很难理解创新工场这个在他看来将能够改变中国青年创业环境的孵化器模式,为什么到了这些创业者面前就没人买账?是他们对自己的价值判断过高,还是这种孵化器的思路出了什么问题?
如同大多数波澜起伏的戏剧,当主人公完成了痛苦的坚持和自我重塑后,那些柳暗花明的节点往往总是毫无征兆地随之而来。
对于创新工场,重新厘清自己的定位至关重要,当创新工场开始把对自身产业大方向和产品感觉,以及辅助服务的估值调低,开始认真做好“投资+服务”的角色之后,这种从企业最基础的思维层面的调整让整个公司运营逐渐步入正轨,这让其产品价值和对创业群体的影响力也开始加速提升……于是,我们看到了之前的截至2011年11月的创新工场的成绩单。
小题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李开复一路走来从没缺少聚光灯的关注,就是因为他善于制造话题,并从中为自己和自己的团队谋求利益和发展机会。
B.在创新工场初期,一些相对成熟和有经验的创业者,对于创新工场的孵化器模式并不认同,使得李开复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滑铁卢。
C.中国商业社会中崇尚“闷声发大财”,对李开复这只“出头鸟”,有人盼望着他成功,同样也有人在等着他跌倒。
D.创新工场,重新厘清自己的定位之后,如同大多数波澜起伏的戏剧,它完成了痛苦的坚持和自我重塑,迎来了柳暗花明的节点。
E.截至2011年11月,创新工场投资孵化了超过30个项目,绝大多数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创新工场的价值已完全得到了印证。
小题2:作为一篇传记,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李开复的? (6分)
小题3:创新工场是怎样实现现在这个阶段性的成绩的?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