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悲 惨 命 运[英]威廉•萨默赛特•毛姆           有些人,在拜访别人或晚上与人聊天的时候,总觉得告辞是一件很难的事...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悲 惨 命 运
[英]威廉•萨默赛特•毛姆           
有些人,在拜访别人或晚上与人聊天的时候,总觉得告辞是一件很难的事。时间一分接一分地过去了,到拜访者觉得自己真的该走了的时候,他站起来吞吞吐吐地说:“呃,我想我……”紧接着主人就说:“噢,你这就要走吗?时间真的还早呢!”于是拜访者拿不定主意的尴尬就接踵而至了。
在我所知的这类事情中,最悲惨的例子要数我可怜的朋友动三先生了。他简直不知道该如何从所拜访的人家里脱身。他是那么忠厚,又是那么规矩,从不愿失礼。
在他放暑假的第一天下午,天空一片浅蓝,颜色很浅。他到一个朋友家里拜访。他在那儿聊了一会儿天,喝了两杯茶,然后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呃,我想我……”
可是女主人说:“噢,别急!动三先生,你真不能再多待一会儿吗?”
动三从来都是说实话的。“噢,我能。”他说,“当然,我——呃——可以再待一会儿。”他留了下来,喝了十一杯茶。夜幕开始降临了,他再一次站起来。
“呃,现在,我想我真的……”
“你非要走吗?”女主人客气地说,“我还以为你可以留下来吃饭呢……”
“呃,是可以的。”动三说,“假如……”
“那就留下来吧。我肯定我的丈夫会很高兴的。”
“好吧,那就留下来吧。”他颓然回到椅子上,灌了一肚子的茶水,怪难受的。
男主人回来了,他们开始吃饭。动三从头到尾都在盘算着要在八点三十分告辞。主人一家都在纳闷,不知动三到底是因呆笨而显得闷闷不乐呢,还是仅仅只是呆头呆脑的。
吃完饭后。女主人想打开他的话匣子,于是拿出照片给他看。她把家里珍藏的所有的照片都拿了出来。到八点三十分的时候,动三已经看了七十一张,大约还有六十张没看完。动三站起来:“现在告辞了。”他以恳求的口吻说。
“告辞?”他们说,“才八点三十分,你有什么事要去办吗?”
“没什么事。”他承认,然后苦笑了一下,接着又闷声闷气地坐下来。
就在这时候,大家发现主人的宝贝儿子——那个可爱的小调皮鬼把动三的帽子给藏起来了。因此,男主人说,动三先生非留下来不可了,于是就请动三一起抽烟聊天。动三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果断地离去,可是办不到。后来男主人开始厌烦他了,就用反话挖苦他说:“动三先生最好留下来过夜,我们可以给你临时搭一个铺。”动三误解了他的意思,竟然连连道谢。于是男主人便为他安排了一个空房间,内心却狠狠地诅咒他。
第二天,吃完早饭后,男主人进城上班了,留下动三和家里的宝贝儿子玩。动三一天一直在琢磨着回去,可他又左右为难。男主人傍晚下班回来了,他发现动三还在家里,大感吃惊和恼火。他想开个玩笑把动三支走,于是说:“我认为该向动三先生收房租和伙食费了!”那个不幸的小伙子目瞪口呆一阵,然后紧紧握住男主人的手,向他预付了一个月的食宿费。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日子里,他神情忧郁,最后他垮了。他发烧得厉害,神志不清。后来病情进一步恶化,怪可怕的。有时候他从床上惊坐起来,尖叫着:“呃,我想……”紧接着又倒在枕头上,同时发出一声令人毛骨悚然的大笑。再一会儿,他又跳起来,大叫着:“再来一杯茶,再拿照片来!哈!”
在动三假期的最后一天,大雨“哗哗哗”地下个不停,仿佛天上有个巨大的喷壶,在往地上倒水。经过一个月的痛苦折磨,动三去世了。人们说在他临终之际,他在床上说:“噢!天使们在召唤我,我想我真的该走了。再见!”
(选自《小说选刊》2011年第12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篇小说继承了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对社会的丑恶与人性的堕落进行揭露;在更深层面上,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孤独、荒诞与幻灭感。
B.小说结构严谨,起承转落自然,语言简洁,叙述娓娓动听,用细描的手法对人物进行勾勒,读起来幽默风趣、兴味盎然。
C.作者竭力避免在作品中发表议论,既不扬善,也不隐恶,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处理,让人物在情节展开过程中显示其内在的性格。让读者自己去观察、去体会揣摩,来判断人物的好与坏、善与恶。
D.作者以“第三者”的角度,用不免有些夸张的笔触,准确刻画出自己所见所闻的社会现实。轻松和消遣都只是表面,幽默则不无深意,底下还隐藏着更多内涵。
E.面对朋友夫妇的热情挽留,忠厚、规矩的动三不愿失礼,一次次地强迫自己留下来,这也充分体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与友好,这也正是作者热情的呼唤。
小题2:小说中的动三和他朋友夫妇是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文章开头“有些人,在拜访别人或晚上与人聊天的时候,总觉得告辞是一件很难的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作者短篇小说风格接近莫泊桑,被誉为是英国的莫泊桑。有人评价说“毛姆不同于许多作家之处就是他从不愿把自己的作品打造得道貌岸然,也无意用先知的口气指导蒙昧的读者们该如何生活,他只是不动声色的表达立场。”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生活经历对小说的主题加以探究。(8分)
答案

小题1:C D 
小题2:动三:①过于忠厚、规矩;②不善辞令;③犹豫不决;④迂腐、呆板。(3分)夫妇:①假热情,假好客;②虚伪;③内心冷漠(3分)
小题3:①总领全篇,点明小说的主要内容--“动三拜访朋友觉得很难告辞”的故事。②伏笔手法,开篇的“告辞难”为最后动三死时说出的“再见”埋下伏笔(或答“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同时为下文展开动三的故事作了必要铺垫”。)③开篇以“告辞难”表达作者观点,点明本文主旨。(言之成理即可,一点2分,三点6分。)
小题4:小说通过叙述动三去朋友家做客,却不懂得告辞而滞留主人家中直至患病离世的故事。毛姆在小说中用客观的语气叙述了这一故事,没有表现明显的情感倾向,但字里行间表现了对动三迂腐、呆板的批评和对主人夫妇虚伪、冷漠的批判,揭示了那个社会的丑恶与人性的堕落。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项,本篇小说看不出对“现代人荒诞与幻灭感”的揭示。 B项,小说主要采用白描的手法对人物进行勾勒。(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即用墨线勾描物像而洋白菜颜色的一种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的。这种绘画技法,人们将它运用于文学创作的描写中,形成为一种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炼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细描也叫工笔描绘法,这原是绘画的一种用笔方法,这种方法讲求工整、 细致、纤毫毕露。借用到写作中,细描是指对描写的事物进行逼真地、细致如微地精雕细刻。)E项,“朋友夫妇热情挽留”“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与友好”错误。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是动三,在文本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他是那么忠厚,又是那么规矩,从不愿失礼”表明他是一个忠厚、规矩的人;他每次想要提出离开时,都被女主人把话打断,说明他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因为别人几句好客的话就勉强留下的举动,表明他内心的犹豫不决;因为不会拒绝,不安地留在了别人家并遭受嘲讽,而最终患病离开,表明他的迂腐、呆板。主人夫妇,对动三一留再留,表现得十分热情、好客,内心却诅咒动三,后来男主人出言嘲讽,收动三的租金,反映了他们的假热情、好客,虚伪和内心冷漠。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开头一段话的作用,考生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思考,一是结构上,二是内容上。内容上从它对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旨等方面来回答,结构上从它对下文的铺垫来思考。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主题的把握,答题模式基本为通过叙述……故事,表扬或批评了……,揭露了……该题的主旨可以借助第一道选择题来理解。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悲 惨 命 运[英]威廉•萨默赛特•毛姆           有些人,在拜访别人或晚上与人聊天的时候,总觉得告辞是一件很难的事】;主要考察你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意境——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
诗歌与绘画是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的两岸。人们常说“诗画同源”“诗画一家”“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足见诗歌与绘画的亲密关系。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历史源远流长。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美的诗篇,从最老的《诗经》,到两晋的山水田园诗,再至唐诗宋词,数不胜数。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第一句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既可以为诗又可以为画,既可以为山水、为人物,亦可以为花鸟,这可以说是诗中有画的最早的实据。但从接受的艺术感官和心理功能来说,绘画是视觉艺术,通过眼睛就可以直接掌握,给予的想象空间较少;而诗歌则是听觉艺术,不是仅凭感官就能一下子掌握的,它需要由记忆和想象来共同完成。  
诗有诗的语言,画有画的语言。诗歌有音韵美,而绘画有笔墨美。诗用文字来表达社会和人类的活动,画用笔墨来再现或者升华物象给予艺术家的感受。诗人与读者的交流是在一个意象的空间里完成的。诗人描绘的是一个设计的世界,但是读者感受到的分明是一次似曾相识的心灵律动。作为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意境的营造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意境,是我国诗词与绘画中重要美学范畴之一。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意境”这个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与物境、情境并提:“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对意境的内涵作了全面深入的解读。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并将“境界”(即意境)分为“有境界”与“无境界”,“造境界 ”与“写境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表现为“情景相生”,而无我之境则是“ 物我相冥”。情景相生主要表现为情以我在,以情着物;物我相冥主要表现为物因我宜,异体相通。在绘画与诗歌中,王维并臻同一高度,是为情景相生的有我之境;王国维论 “无我之境”引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证。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但是画家们热衷表现的题材,也是诗人和画家的理想人生境界。  
意境打通了诗歌与绘画的关节,意境是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就像宋代画院的考试题一样,一句“踏花归去马蹄香”难倒了多少考生,而马蹄周围画出几只飞舞的彩蝶,“香 ”的意境便跃然纸上……
小题1:下列对“意境”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与绘画有着亲密的关系,是因为它们都有意境,《诗经》的第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最早的实据。
B.“意境”这个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是与物境、情境并提的诗词必有的“三境”之一。
C.近代著名者王国维认为“有我之境”表现为“情境相生”,即“有境界”; “无我之境”则是“物我相冥”,即“无境界”。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属于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而王维的情境相生的诗歌与绘画属于“有我之境”。
小题2:关于“意境是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常说的“诗画同源”“诗画一家”“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表明诗歌与绘画的亲密关系,而这种关系的连接点就是意境。
B.诗歌有音韵美,绘画有笔墨美。尽管它们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并诉诸不同的感觉器官,但意境的营造却将它们紧密地连接起来。
C.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意境同时存在于我国诗词与绘画这两种艺术形式之中,成为诗歌与绘画的唯一连接点。
D.以“踏花归去马蹄香”的诗句作画,在马蹄周围画出几只飞舞的彩蝶,就能表现出“香”的意境,这充分证明了意境是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绘画是视觉艺术,给予的想象空间较少,因而境界狭窄;诗歌是听觉艺术,需要由记忆和想象来共同完成,因而境界开阔。
B.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无论是“有境界”还是“无境界”,“造境界”还是“写境界”,“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都属于意境。
C.“情景相生”和“物我相冥”是两种不同的意境,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在绘画与诗歌中均能得以体现。
D.诗是文字的艺术,画是笔墨的艺术。它们是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的两岸,诗歌和绘画都需要意境的营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奇迹刚刚开始
(美)迈克尔·杰弗里斯
我的朋友怀特是位魔术师,洛杉矶一家酒店专门聘请他在餐厅里表演魔术。顾客就餐的时候,他在餐桌之间来回穿梭,为就餐的顾客现场表演一些小魔术助兴。
这天傍晚,一家人正在餐厅里聚餐,怀特走了过来。他先介绍自己,然后拿出一副扑克准备表演。他转身邀请坐在桌上的一位女孩从他手中挑选一张牌出来。可是女孩的父亲提醒怀特,他的女儿温蒂眼睛看不见。
“没关系,我觉得她有特殊功能!我想邀请她和我一起变个小魔术。”说着,怀特问女孩:“你愿意帮我变魔术吗?”温蒂略带腼腆地耸耸肩说:“好吧。”
于是怀特坐到温蒂对面告诉她应该怎样做:“温蒂,我手上拿着一副扑克,不是红的就是黑的。我抽出一张牌,你用你的心灵感应一下,然后告诉大家,这张牌到底是红的还是黑的。你懂了吗?”温蒂点点头。
怀特抽出一张黑色的梅花K,问:“这张牌是红的还是黑的?”温蒂楞了片刻,然后回答:“黑的!”她的家人都笑了,温蒂的运气真好,竟然蒙对了。
怀特又抽出一张红桃7问温蒂:“这张牌是红的还是黑的?”温蒂回答:“红的!”接着怀特又抽出一张方片3问温蒂:“你说现在这张牌到底是红的还是黑的?”“红的!“温蒂毫不迟疑地大声回答。“咦……”温蒂的家人既兴奋又好奇,这简直不可思议。
怀特很快又抽出一张红桃5,对温蒂说:“温蒂,现在我们加大一点难度,你说说看这是一张什么牌?”
温蒂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大声地宣布:“这是红桃5!”她的家人一个个目瞪口呆,不敢相信眼前出现的这一幕。
温蒂的父亲询问怀特他到底是在变魔术,还是真有某种神奇的能力。“这你得去问温蒂本人。”怀特回答。于是父亲问女儿:“温蒂,你到底是怎么猜出来的?”“爸爸,这是个奇迹!”温蒂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怀特和这家人握过手,拥抱了一下温蒂,然后留下一张名片后就离开了。
显而易见,这位魔术师给这家人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快乐和兴奋,对温蒂来说尤其如此。问题是温蒂怎么会知道扑克牌的颜色呢?
其实这是聪明的魔术师用他自己发明的暗语,现场和温蒂进行互动,从而给大家带来了难以忘怀的惊喜。
身为魔术师,怀特早就自创出了一套用脚在桌子底下与人交流的暗语。这次见到了双目失明的温蒂,这套暗语正好派上了用场。
当怀特坐在温蒂对面,对她说“扑克只有两种颜色,不是红色就是黑色”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脚在他说“红色”时轻轻碰了一下温蒂的脚,说“黑色”时碰了两下。后来藉口询问温蒂懂不懂又重复了一遍相同的动作,直到温蒂点头说“懂了”,怀特知道聪明的温蒂理解了他的用意和暗语,于是魔术开始。至于他是怎样通过暗语告诉温蒂红桃5呢?这也很简单:他首先用脚轻轻地碰了温蒂5下......
其实这件事对温蒂来说意义非凡,那一刻她不仅自己享受了无比的快乐,而且在家人面前大放异彩。随后,遇到亲朋好友,她的家人也对此津津乐道,余兴不减。
几个月后,怀特收到了温蒂寄来的一个包裹,里面有一副盲人使用的扑克牌和一封信。在信里,温蒂感谢怀特让她“脱颖而出、吸引别人的眼球”,那一时刻为她创造了“能看见”的机会。她告诉怀特尽管家人一再追问,她至今都没有说出那个秘密。最后,她希望怀特好好琢磨这副盲人扑克牌,争取为盲人多创作出一些魔术,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欢乐和笑声。 
(选自2013年第1期《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在怀特和温蒂互动表演时,温蒂的家人有何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小题2:小说倒数第二段说“这件事对温蒂来说意义非凡”,请问此处的“意义”应如何理解?(4分)
小题3:小说题目“奇迹刚刚开始”中的“奇迹”有何含义?从全文角度看,题目应如何理解?(4分)
小题4:文章的倒数第四段说“身为魔术师,怀特早就自创出了一套用脚在桌子底下与人交流的暗语。这次见到了双目失明的温蒂,这套暗语正好派上了用场”,在倒数第三段又详细介绍了这些“暗语”的内容,你认为倒数第三段是否多余,请说出自己的理由。(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8分)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致辞
卢新宁
①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②我也曾在中文系就读,青涩的背影也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二十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③二十多年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早已荡然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④我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荫庇,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梦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⑤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⑥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事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⑦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说的,有的是人才却不培养精英?
⑧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从大学开始就自称是北大的跟屁虫,对北大人甚是敬重。谈到“大清王朝北大荒”的江湖传言,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需要的,   北大人的适应,    北大人的坚守。”
⑨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⑩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二十多年社会生活给我的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11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手上。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谢谢大家!
【注】“一塔湖图”是对北京大学校园内三个著名地点的概括,即博雅塔、未名湖和北京大学图书馆。
小题1:根据文意,猜测第①段中加点词“无远弗届”在文中的意思是       。(3分)
小题2:在第⑧段空格处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不是而是B.是更是C.既是也是D.是不是
小题3:根据⑤——⑦段内容,概括作者面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学弟学妹表现出的忧虑。(6分)  
(1)        (2)           (3)                                               
小题4:根据全文内容,找到作者对学弟学妹的期待与勉励。表述力求简练。(6分)
(1)        (2)           (3)           (4)          (5)          (6)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19分)
心田上的百合花 (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的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作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自己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结成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飘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芳香;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的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小题1:文中的加点的词语“全心全意”和“默默”分别表现了百合花怎样的品质?(4分)
小题2:“那是极深沉的欢喜结成的泪滴”一句含义深刻,情感真挚。请把你的理解写在下面。( 4分)
小题3:文中写了杂草对百合花怎样的态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文章以花喻人,花品即人品,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很大的启发。请你从“百合花”和“杂草”中任选一个,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7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习题 (16分)
一个无所畏惧的社会是可怕的
佳 桐
无所畏惧,经常被用来描绘英雄。一个顶天立地的勇者,似乎也需有这样的风范。孔夫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德国哲学家康德面对头项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准则,称自己“愈思考愈觉神奇,内心也愈充满敬畏”。
两位先哲并非先天胆怯,更非后天无知,而恰恰是超越常人的智慧,让他们多了一份敬畏之心。所谓敬畏,与一般的畏惧不同,它带着几分特别的敬重。最典型的是宗教徒,对神灵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过去人们眼中的许多神秘现象,都得到了理性的解答。但现代化可去除迷信,却不应去除敬畏;一个人可以不信神,却不能无视神圣的力量。
我们首先应敬畏自然。相比宇宙和自然的无限,人的理性与能力是那么有限,我们对世界的“未知”要远远大于“已知”。敬畏自然,就是承认我们自身的渺小,正视大自然的神圣。我们还应敬畏生命。生命都是神圣的,每个人之于他们的家庭、友人和团队,都是难以割舍的存在。敬畏生命,就是将人的生命摆在首位,而且珍视人的自由选择,维护人的发展机会。对生命的敬畏还应包括和我们一样有心跳、有亲情、有痛感与悲戚的其他生灵。我们同样需要敬畏法律、敬畏规则。法律、规则作为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一经确立,就具有不被逾越、不被变通、不被潜规则左右的神圣性。
世间需要敬畏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敬畏历史、敬畏先贤、敬畏百姓、敬畏科学、敬畏正义。对其心存敬畏,不是受金刚怒目、铁棒皮鞭的恐吓,更多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从本质上讲,敬畏与信仰息息相关,没有敬畏之心,就没有信仰之真。当今社会,敬畏已染上浓厚的功利色彩,需不需敬畏,也要先问一声“有没有用”,对自己有用,就烧香拜佛;若不再管用,则立马丢开。因此,最被敬畏的往往是权势与金钱,但这两样东西最易变幻。敬畏的功利化,说明社会上普遍无信仰,意味着人们精神世界的荒漠化。当本该虔诚以敬的东西,都可用权换、用钱买时,这个社会即使堆砌出再多的眼前财富,也必定与真正的文明渐行渐远。
怀敬畏心,虽不排除外在约束,但主要源于内心的自律。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有一道底线,这是不应突破的最后屏障,是我们必须敬畏的戒尺。无可否认,这条底线现今对许多人来说已可移动,但只要良知未灭,它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仍然起作用。“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就道德层面,一个人可以不做君子,却不可以做小人;可以不忠言逆耳,却不可以奴颜婢膝;可以不襟怀坦荡,却不可以两面三刀;可以不乐善好施,却不可以为非作歹。心存敬畏,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做人底线的不懈坚守。
一个民族在走向自由、民主、开放的同时,不可没有敬畏。一个无所畏惧的社会,恰恰是最可畏惧的。假如一切都无禁忌,那么一切都可被毁坏、被打砸、被妖魔化,于是什么房子都敢拆,什么古墓都敢挖,什么数据都敢造假,什么决策都敢拍板,什么官司都敢乱判……这个社会将变得肆无忌惮,也势必进入为所欲为的恶性循环。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呼唤敬畏,就是呼唤理性,呼唤良如、呼唤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所求,但必须有所忌、有所惧,知晓前行又懂得停步,知晓获取又懂得放弃,由这样的公民支撑起的社会才健康、良性而和谐。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选对一项给3分,全对5分)   ( )
A.宗教徒对神灵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这是带有几分敬重的畏惧的。
B.现代化可去除迷信,却不应去除敬畏;一个人可以不信神,却不能无视神的力量。
C.世间需敬畏的东西有很多,对它们心存敬畏,是靠外在的约束。
D.敬畏与信仰息息相关,没有信仰之真,就没有敬畏之心。
E.无所畏惧的社会是可怕的,会导致社会变得肆无忌惮,进入为所欲为的恶性循环。
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3分)
A.不管人类多聪明,人的认知和智慧都是有限的,这说明了人类应该敬畏生命。
B.埃及“二战”盟军阵亡将士墓碑上的话“对于世界,你只是一个士兵;对于家庭,你是整个世界!”体现了对法则的敬畏。
C.华盛顿将就任美国总统比作“像走向刑场的囚犯”,这说明了总统更应敬畏生命。
D.父母生育了子女,就无权伤害子女的身体和健康,这体现了对法律的敬畏。
小题3:如何理解“敬畏的功利化,说明社会上普遍无信仰,意味着人们精神世界的荒漠化”?(4分)
小题4:东汉杨震调任东莱太守,昌邑县令王密前往拜访,私下以金相赠,还称“暮夜无知者”。杨震回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杨震的行为体现了文中的什么观点?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