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问题。古剑清·高鹗一条秋水万黄金,千载谁明烈士心。夜半虚堂雷雨入,壁间惊起老龙吟。 1、咏古剑,但诗中却并未出现“剑”字,试问作者是怎样...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08 期末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问题。古剑
清·高鹗
一条秋水万黄金,千载谁明烈士心。
夜半虚堂雷雨入,壁间惊起老龙吟。
1、咏古剑,但诗中却并未出现“剑”字,试问作者是怎样咏出古剑的意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者运用比喻修辞格,将古剑比作“秋水”和“老龙”,分别写出了古剑出鞘时如秋水般明净的光芒,有如龙吟般跃跃欲试的剑声。(意对即可)
2、诗人以剑自喻,表明心迹,前两句中的“谁明”二字则表明“烈士心”无人理解,古剑不能为世所用;后两句则从被闲置不用的处境展开进一步的描写,以“龙吟”写剑声,写出诗人跃跃欲试、急于建功立业的急迫心情。(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问题。古剑清·高鹗一条秋水万黄金,千载谁明烈士心。夜半虚堂雷雨入,壁间惊起老龙吟。 1、咏古剑,但诗中却并未出现“剑”字,试问作者是怎样】;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1)《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4-16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颔联,尾联分别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野 步
周密(宋)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 步
赵翼(清)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南乡子·送述古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①述古:陈襄,字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
1.仔细品味这首词,简要回答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这首词中“荧荧”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