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李白的《登太白峰》,回答后面的问题。登太白峰①李白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②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③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李白的《登太白峰》,回答后面的问题。登太白峰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注]①太白峰:在今陕西武功县南九十里,高矗入云,终年积雪。②太白:指太白星。③泠(líng)风:和风。④武功:指武功山。
(1)太白峰高峻,《蜀道难》写到:“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这首诗又是如何描绘的?请从表现手法上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对李白曾有这样的评价:“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请结合这首诗对李白的这种创作风格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首诗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写。开头两句作者直到夕阳残照才登上峰顶,侧面写出太白峰之高;后又从太白星与作者悄语交谈、举手可接近月亮等侧面写出了太白峰之高。(意对即可)
(2)前入的评价是说李白的诗歌想象丰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这首诗歌充分体现了李白的这种创作风格。全诗借助丰富的想象,忽而驰骋天际:太白星和他交谈,为他打开天门,诗人举起双手,向明月飞升;忽而回首人间:一旦别武功山而去,什么时候才能返回呢?结构大起大落,雄奇跌宕,生动曲折地反映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追求以及欲去还留、既出仕又入仕的微妙复杂的心理状态。(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李白的《登太白峰》,回答后面的问题。登太白峰①李白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②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③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对《杜甫诗三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课所选三首诗都写于杜甫在夔州居住的两年中,都是律诗,显示出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表现出沉实高华的特点。
B.《秋兴》(其一)写于大历元年,这组诗共八首,是在安史之乱结束,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C.《咏怀古迹》是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作者借王昭君的事迹,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D.《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重阳节,诗人登高望远,抒发自己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之情。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登高》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一、二句着重描写了眼前景物,绘形、绘声、绘色、绘态,渲染了秋景的特点。
B.三、四句通过沉郁悲凉的对偶句,显示了出神入化的笔力,确有“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C.五、六句重在表现情感,从时间方面着笔,由眼前写到未来凄凉晚景,充满了伤感之情。
D.这首七律诗八句皆对仗,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堪称“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秋兴》(其一)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出所在地点,开门见山。此联下笔密重,用“凋伤”和“萧森”给诗的意境笼罩上了败落景象,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是对“气萧森”的悲壮景象的展开,“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塞上风云”既写景也寓时事。
C.颈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由秋天的景物触动羁旅情思。“故园心”表明了作者急于回家过一种“独善其身”安定舒适的家庭生活的愿望。
D.尾联在时序推移之中叙写秋声,关合全诗。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道以“昭君怨”为词牌的咏物词,通篇未提所咏之物。你能从前两句看出所咏之物吗?请写出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是怎样写所咏之物的?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