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专项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涵了诗人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
   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是想象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写当时的离别之景。(意对即可)
(2)①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②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
   ③ 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
   ④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 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完成两个小题。得乐天书
元稹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注]元稹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三月贬谪通州(洲治在今四川达县)。当年八月,他的挚友白居易也从长安贬谪江州(今江西九江)。
(1)请根据你对该诗歌的理解,完成填空。
  诗的首句“远信入门先有泪”之“泪”应该是______(填写人物)的复杂心情的外化;尾联两句,从人物描写的方法角度考虑,运用了_______描写。
(2)前人评价该诗,有“从形象中见深情,句句是常语,却句句是奇语”之说。请作扼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归雁
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注]①钱起:唐朝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仕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作官。此诗作于任中。②潇湘:此处指湘江。③二十五弦:指瑟,传说湘江女神湘灵善鼓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1)联系诗句简答:诗人看见归雁产生了哪些想象和联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自励(其二)①
梁启超
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
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
  [注]①本诗作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光绪27年(1901年),时粱启超已亡命他国三载,方自印度入澳洲返回日本。②牖(yǒu):通“诱”,引导。
(1)这首诗从哪些方面体现梁启超的“狂者”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其抒情方式与前三联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谒金门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①李好古:南宋词人。少年时曾立志沙场***敌,可惜功业未成。②“玉关”,原指玉门关,后泛指边塞。③“玉楼”,华美的高楼,代指歌舞之地。
(1)词的上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九日渡江
[明]李东阳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古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
  [注]①李东阳:明代茶陵人。成化八年,以礼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后进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这首诗是诗人主持应天乡试时所作。在乡试放榜后,诗人从南京渡江经扬州北上,恰逢重阳,佳节思亲,因赋此诗。②鸣榔:捕鱼时敲打船舷所发出的声响。③瓜步:镇名,东临长江。后面的建康、真州和维扬,分别是今南京、仪征和扬州。
(1)首联交代渡江的时令、景色和_______;颔联以万里长江之永恒______百年人生之短暂,寓情于景。
(2)颈联、尾联连用四个地名,流转自如。比较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诗句,比较两者所抒发的感情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