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梦江南皇甫松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梦江南
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1)试从思想内容方面比较两首词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景物描写与感情抒发的角度比较各词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相同点:都写了江南水乡的景色。不同点:①前者写春景,后者写夏景;②前者写白天,后者写夜晚;③前者写晴天,后者写雨天;④前者写实景,后者写梦境。
(2)①景色特点:前者色彩明丽,后者宁静朦胧。②感情特点:前者激情奔放,后者悠闲自在。(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梦江南皇甫松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对李商隐的《锦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是由锦瑟引起的诗人对华年所历纷繁人生境遇与人生感受的追怀。
B.颔联用庄周梦蝶、杜宇化鹃的典故表达失落、困惑之感。
C.颈联描写了沧海之中,明月之下,鲛人滴泪,化为明珠。
D.尾联“此情”与“惘然”相照应,“惘然”因“思华年”而产生,末两句表达了全诗主旨。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对《李商隐诗两首》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h知这一世界的欢乐。休,欢乐。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泪变珍珠的典故,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
D.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此诗首联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借助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颈联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尾联是怎样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试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试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马嵬(其二)》一诗的意境和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
对上面三首绝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首诗体裁相同,题材也相同,但诗人对历史人物一项羽、历史事件——乌江自刎的评价各异。
B.杜牧这首咏史诗不落窠臼,认为“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如果能“包羞忍耻”,采纳江东人士的忠言,重返江东,卷土重来,还是大有可为的。诗中表达惋惜之意。
C.王安石认为“百战”虽“哀”,败势是难回,但江东子弟愿意与楚霸王同心,再整旗鼓,同挽残局。诗中充满了对项羽的责怪、不满之意。
D.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历来为人们所欣赏,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李清照诗中“不肯过江东”就是这种看法的体现。李诗把项羽赞为“人杰”“鬼雄”,认为项羽的英雄气概令人钦佩。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