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湖南省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度破讷沙(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诗。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边塞
(2)答: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                                                                                                 
(2)词的最后两句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注]①白云泉在苏州市西二十里,号称“吴中第一水”。自白居易题以绝句,白云泉遂名显于世。白居易贬官江州后,济世抱负渐减,随遇而安、独善其身的思想日增,反映了其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1)诗评家说“云自无心水自闲”一句极为传神,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2)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本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作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思远人
晏几道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落索·蒋园和李朝奉
舒亶
正是看花天气,为春一醉。醉来却不带花归,诮不解看花意。
试问此花明媚,将花谁比?只应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
〔注〕①诮:简直,全然。
⑴词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春景?请简要说明。前人有云:“好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而本词作者赏花“却不带花归”,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⑵词的下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