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客中初夏           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睛,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1)这首诗主要描写...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睛,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1分);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个字)(1分)
(2)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与"不散"。(4)
答案
(1)①初夏的风光(或"初夏的景物");②清和"清新、和暖")。(各1分)
(2)这首诗的"散"与"不散":就天气情况说,有雨景,有晴景;就距离情况说,有远景(南山),有近景(柳树、葵花);就自然情况说,有清风,有阳光。(2分)而诗人的情怀可谓"不散":前二句虽然写雨写晴,但侧重点在"分明"的晴景上;后二句虽然写柳树写葵花,但侧重点在"向日"的葵花上,由此,诗人对晴朗风物的喜悦心情使上下文联系起来,形成一体。(2分)[评分标准]"散"与"不散"各2分:只概括说明(如答案的首句),未能结合伤口分析,只给1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的能力,对于古诗文题目的提取信息,如果没有足够的概括能力,建议大家采取“寻章摘句”的方法,比较稳妥,本诗写的是四月的风光,用诗歌中的词语连缀起来:四月风光,或者初夏风光;而景色的特点就在句子中——清和
(2)弄懂“散与不散”的意思,我们只要解释哪些看来“散”,怎么解释又“不散”
散——有雨景,有晴天,有山,有风絮,有葵花,似乎不聚光;但是作者正是抓住初夏的有特征的物象来展现,所以不散。
散——似乎没有集中的主题,不散——不管时代风雨如何阴晴不定,我都不会像柳絮一样随风飘荡,没有原则,我会像向日葵一样,坚定地想着自己心中的方向:对皇帝忠贞不贰,托物言志,主题集中。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客中初夏           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睛,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1)这首诗主要描写】;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  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①谢诗"寻"和白诗"觅"的对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两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②请从两首诗中选出一首,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要侧重一个角度,结合诗句。(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2)题(6分)
北斋雨后①      文 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是苏轼的表兄,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中国诗与中国画本来密不可分,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可见一斑。
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公务。
C.北斋可赏奇,诗人曾在雨后看枝头好鸟,待到深秋还可赏玩彩蝶戏花。
D.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气;"双禽"、"一蝶"乃为对仗所造,数词不必实解。
E.北斋雨后之景与品茗赏画之乐予人"野性",更令诗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
(2)从你所认定的第(1)题的答案中任选一项,说说它为什么"不恰当"?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浴蚕,指古代时用盐水选蚕种。
前人这样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80字左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传统节日___________节的情景。(2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
(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