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春寒①陈与义二月巴陵②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注]:①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1129...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春寒①
陈与义
二月巴陵②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①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1129),时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作者此时避乱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②巴陵:湖南岳阳的别名。
(1)第一、二句中的“风”“寒”有何含义?(3分)
(2)诗歌的后两句塑造了海棠怎样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
答案
(1)(3分)①指自然的风寒——二月的巴陵,春寒未尽,日日有风,料峭刺骨(1分)。②更主要的是指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朝廷风雨飘摇。这尤令躲避战乱,漂泊异乡的作者难以忍受(2分)!
(2)(5分)通过描写海棠“不惜”污损“胭脂色”,傲然“独立”于“春寒未了”的“蒙蒙细雨”之中,塑造出海棠美艳绝伦的姿容,表现了海棠与“风”“寒”斗傲的孤高绝俗精神(3分)。其中寄托了作者孤高拔俗的人格自许(2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春寒①陈与义二月巴陵②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注]:①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1129】;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注:①阊门:苏州的西城门,也称吴门。②逐楼船:楼船,古代战舰。逐楼船,从军。③新烟:寒食节禁火,清明日重新生火。
(1)这两首诗,同是写苏州清明节的,作者所描绘的情景有何不同,试作简要分析。(4分)
(2)这两首诗同为即景抒怀诗,但抒发的情感迥然不同,试加以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周邦彦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①江皋:江岸。②凤团:是宁时一种名茶。
(1)前人评比第二句“颇含画意”,试作具体分析。(3分)
答:                                                                    
                                                                     
(2)本词抒情优雅细致。请结合下片中的某个词语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5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南宋] 陈与义
夜登小阁,忆洛阳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作此词时,作者住在浙江湖州。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描绘出“旧游”中怎样的美好情境?请作简要分析。(4分)
(2)全词如何围绕“闲”的心绪,发出怎样的感慨?(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
⒐⑴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试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简析“炼字”这一技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文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⑴首联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2分)
⑵诗以“客至”为题,并贯穿全篇。请结合全诗对此概括说明。(4分)
⑶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