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忆君遥在潇湘日,愁听清猿梦里长。(1)有人认为前两句中的“醉”、“入”、“凉”三字特...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日,愁听清猿梦里长。
(1)有人认为前两句中的“醉”、“入”、“凉”三字特有意蕴,请你从其中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2)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写与友人的依依不舍的离别情?请具体分析。
答案
(1)“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入”字,表面上写风雨入舟,实际上也写了行人入舟。
“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同时也是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将情景融合在一起。
此三字意蕴都较深厚。
(2)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诗的前半写实景,后半写虚景。它借助想像,扩大意境,深化主题。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忆君遥在潇湘日,愁听清猿梦里长。(1)有人认为前两句中的“醉”、“入”、“凉”三字特】;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 听雨
蒋 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诗人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三副“听雨”的画面?
(2)“悲欢离合”本来表现的都是一个“情”字,可作者偏偏说它“总无情”,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辨乐解》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本诗描写了梧桐的哪些特点?
(2)作者借孤桐塑造了怎样的自我形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途中逢管倅
赵彦端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1)本词上片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好处?
(2)清人吴衡照在《莲子居词话》卷二里说道:“言情之词,必借景色映托,乃具深婉流美之感”,请结合本词具体分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江山代有人才出,                     。(赵翼)《论诗绝句》
(2)                   ,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琼传)
(3)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三首》)
(4)为人性僻耽佳句,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写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
(1)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请君试问东流水,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3)一骑红尘妃子笑,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4)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5)                  ,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