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两首清代诗歌,完成①一②题。黄天荡咏粱氏柴静仪玉面云鬟拂战尘,芙蓉小队簇江滨。不操井臼操桴鼓,谁信英雄是美人。出塞徐德音六奇枉说汉君臣,此后和戎是妇人。...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两首清代诗歌,完成①一②题。
黄天荡咏粱氏
柴静仪
玉面云鬟拂战尘,芙蓉小队簇江滨。不操井臼操桴鼓,谁信英雄是美人。
出塞
徐德音
六奇枉说汉君臣,此后和戎是妇人。能使边庭无牧马,蛾眉亦合画麒麟。
(注:柴静仪,字季娴,清代钱塘(今杭州)人。徐德音,字淑则,清代钱塘人。)
①对这两首诗的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玉面:女子的面容。芙蓉:即莲花,这里比喻女子。这句是说染红玉脸上头上都沾染了战火的灰尘。
B、井臼:打水舂米,指家务劳动。桴:鼓槌。这句是说梁红玉不只是操家务,不问国事的一般女子,而是一位擂鼓助威,英勇参战的爱国女英雄。
C、六奇:六条奇计。枉说:曲说,不公道的称说。和戎:与少数民族和好,通指中央王朝与别族维持和平关系。
D、边庭:边地。牧马:指匈奴贵族南下牧马,窥探虚实,劫扰内地。娥眉:指代女子。亦合:也应。这末两句是说,出塞的女子能使边地不受***扰,国家安宁。她们的功劳是很大的,只是她们也应该学学棋琴书画,那样更会受人尊敬。
②对这两首诗的分析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清代妇女写的歌颂女子伟大功绩的诗。
B.梁红玉是宋代的一位杰出的抗金爱国的巾幅英雄;而“和戎”的女子则都是皇室的公主,如刘细君、王昭君。
C.柴诗热情讴歌梁红玉这位女英雄的爱国热情和尚武豪迈的气概;徐诗则充分肯定和热情歌颂王昭君等女子出塞和戎为民族团结、人民安定、国家巩固所起的历史作用。
D.柴诗主要以白描手法描叙梁红玉在黄天荡一战英勇抗击金兀术一事;而徐诗则采用衬托手法,即以汉代君臣的六出奇计改朝开国来陪衬女子“和戎”的丰功伟绩。
答案

①D②B
解析

(“只是……尊敬”说法错。应该说她们的功劳不会下于那些武将谋臣,也应画上做屈阁受到表彰和敬重。)(“和戎”的女子并不都是公主,王昭君就只是宫女。)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两首清代诗歌,完成①一②题。黄天荡咏粱氏柴静仪玉面云鬟拂战尘,芙蓉小队簇江滨。不操井臼操桴鼓,谁信英雄是美人。出塞徐德音六奇枉说汉君臣,此后和戎是妇人。】;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一②题。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年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①对这两首诗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均取材于唐玄宗与杨玉环之事。
B、两诗立意亦相同,都是归罪杨贵妃。即“女人祸水”之意。
C、在立意上,袁诗认为唐、杨生离死别,并不值得特别同情。
D、在立意上,李诗别出新意,把讽刺矛头直接指向了唐玄宗。
②对这两首诗的形式和写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属格律诗。
B、袁诗属古体诗;李诗属近体诗。
C、两诗都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诗句,用意也是相同的。
D、除用典外,李诗还运用了对比修辞格,袁诗还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贺铸《遮鸪天·半死桐》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A.这首词是作者为妻子作的悼亡诗。其前两句就以发问抒写了撕肝裂肺的哀痛之情。
B.三、四句以梧桐半死,鸳鸯失伴比自己之丧偶。这两句很形象地刻画出作者的孤独与凄凉。
C.第五句以原草之露初晞指妻子之新殁,同时,原草露晞又是荒郊坟场应有之景。这就为下面的“新垅”张了本。
D.末二句以“挑灯夜补衣”的纯朴形象表现妻子的贤惠与勤劳,抒发了作者对贤妻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陆游《钗头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注:这首词相传是陆游31岁时,为怀念他的被迫离婚的前妻唐婉而作。)
A.上阙第一句写追忆昔日夫妻间和谐美满生活的一个场面:妻子劝酒,共赏春色。
B.词中的“东风”喻指陆游夫妻间和美的爱情生活。
C.“人空瘦”著一“空”字,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等等;表现无遗。
D.这首词反映了一出封建礼教压迫下的爱情悲剧,表现出了作者痛苦、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宋代词人王观《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A.上阙一、二句用拟人手法,以山水寄寓了送行人的深情,同时点明了送别的地点。
B.“盈盈”,美好的样子。上阙三、四句说行人将去的地方,山清水秀,风景很美。
C.下阙借惜春表达了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王观对友人美好的祝愿,含蓄而别致。
D.全词充满奇丽的想象,情景交融。笔下之景,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全然是心中之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A.词中通过回顾少年时的不知愁苦,反衬出如今饱尝愁苦又有愁难吐的心情。
B.“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表现出了作者想说而终不敢说,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C.本词主要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
D.全词跌宕有致,今昔两相对照,意蕴深长,耐人寻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