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注释】长信,汉代有...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注释】长信,汉代有长信宫,成帝时班婕妤在长信宫中苦闷寂寞,作了许多诗歌以自伤。
小题1:诗题为“秋词”,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意象?作用是什么?(3分)
                                                                             
小题2:这首诗在抒情手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分)
                                                                             
答案

小题1:诗中的环境和所抒写的景象都暗合“秋词”的要求,井边梧桐、深秋黄叶、秋夜冷霜、熏笼玉枕。作用: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写出两个及以上意象1分,写出作用2分,本题共3分)
小题2:抒情手法是借景抒情,借凄冷的深秋夜景,凄清的漏声,表达出宫女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孤单寂寞、凄清黯淡的情怀。(写出抒情手法1分,写出景物特点1分,写出思想感情1分,本题共3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它的首句就以“井边梧桐”、“秋深叶黄”点破题,同时起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它一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萧瑟冷寂的环境之中。次句更以珠帘不卷、夜寒“霜”重表明时间已是深夜,从而把这一环境描画得更为凄凉。接下来,诗笔转向室内。室内可写的景物应当很多,而作者只选中了两件用具。其写“熏笼”,是为了进一步烘染深宫寒夜的环境气氛;写“玉枕”,是使人联想到床上不眠之人的孤单。作者还用了“无颜色”三字来形容熏笼、玉枕。这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一是说明这是一个冷宫,室内的用具都已年久陈旧,色彩黯淡;二是说明时间已到深夜,炉火、灯光都已微弱,周围物品也显得黯然失色。虚写,则不必是器物本身“无颜色”,而是伴对此器物之人的主观感觉,是她的黯淡心情的反映。写到这里,诗中之人已经呼之欲出了。
点评:鉴赏诗歌的意象,其实就是将诗文中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一一找出来,然后看这些意象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小题2:试题分析:在以浓墨重笔点染背景,描画环境,从而逼出人物后,作者在末句诗中,只以客观叙述的口气写这位女主角正在卧听宫漏。其表现手法是有案无断,含而不吐,不去道破怨情而怨情自见。这一句中的孤眠不寐之人的注意点是漏声,吸引诸者注意力的也是漏声,而作者正是在漏声上以暗笔来透露怨情、表现主题的。他在漏声前用了一个“清”字,在漏声后用了一个“长”字。这是暗示:由于诗中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会感到漏声凄清,漏声漫长。所以作者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凄冷的深秋夜景,凄清的漏声,表达出宫女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孤单寂寞、凄清黯淡的情怀。
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注释】长信,汉代有】;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完成词后面的问题。(6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小题1:词的上片描写“醉里挑灯看剑”,其动作神态与词中哪一句相照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小题2:作者自称这是一首“壮词”,试结合具体词句,说说“壮”表现在哪里。(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咸阳值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小题1: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4分)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加以分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梅花九首(其一)明 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注:何郎:南朝诗人何逊,作有咏梅的诗歌。
小题1:本诗写出了梅花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内容回答。(6分)
小题2: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独不见   唐·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知含愁独不见,使妾明月照流黄!
①白狼河:白狼河,今辽宁境内大陵河。②丹凤城:指长安。③流黄:古时女子居室的帏帐。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小题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流人:流人江湖的乐人。②这首诗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
小题1:找出诗中点明季节的词语。由该词语可以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中送别时描写环境的哪一句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四句中“泪痕深”描写形象新鲜,请简析其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一、三两句同为写景,写法和作用不同,请作简要说明。(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