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途 中 见 杏 花 吴 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注:...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途 中 见 杏 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⑴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 注:如果回答触景生情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4分)
(2)①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
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
③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心忆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吴融对出墙的杏花别有衷怀。他正独自奔波于茫茫的旅途中,各种忧思盘结胸间,那枝昭示着青春与生命的杏花映入眼帘,却在他心头留下异样的苦涩滋味。他并不是不爱鲜花,不爱春天,但他想到,花开易落,青春即逝,就是永远守着这枝鲜花观赏,又能看得几时?想到这里,不免牵惹起无名的惆怅情绪。更何况自己行色匆匆,难以驻留,等不及花朵开尽,即刻就要离去。缘分如此短浅,怎不令人倍觉难堪?
(2)由于节候尚早,未到百花吐艳春意浓的时分,一般树木枝梢上还是空疏疏的,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蝴蝶不见飞来采蜜,只有归巢的黄莺聊相陪伴。在这种情景下独自盛开的杏花,难道不感到有几分孤独寂寞吗?这里显然融入诗人的身世之感,而杏花的形象也就由报春使者,转化为诗人的自我写照。
想象进一步驰骋,从眼前的鲜花更联想及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红杏。那一片蒙蒙的烟霞,辉映着阳光,弥漫、覆盖在神州(指中国)大地上,景象是何等绚丽夺目呀!浮现于脑海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诗人被迫离开朝廷,到处飘零,心思仍然萦注于朝中。末尾这一联想的飞跃,恰恰泄露了他内心的秘密,点出了他的愁怀所在。
点评:本题从诗歌的情感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考查,这是诗歌鉴赏中的常考点。由于本诗的作者学生不熟悉,本题有一定的难度。估计考生能指出拟人手法,但其表达效果难以说清,也没有更多的注释加以辅助理解,所以考生可能对诗歌难以理解透彻,估计对诗歌表达的情感把握不准。
核心考点
试题【途 中 见 杏 花 吴 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注:】;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浣溪沙
孙光宪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注:蓼岸:开满蓼花的江岸。 楚天: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
杳杳:幽远。
小题1:词的第一句“蓼岸风多橘柚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词的上片情景交融,请找出其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并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浣溪沙》①
清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读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
《一剪梅》①
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②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①丈夫赵明诚出外求学久久未归,李清照以此词寄别愁。②玉簟:精美的竹席。
小题1:两首词的感情基调各是什么?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答:                                                                            
小题2:李清照比纳兰要幸运的多,在“一处相思”时,自知有“两处闲愁”;而伤心的纳兰明知无法挽回一切,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都化为一句词,请问是哪一句?试简要赏析。(5 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武威①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②        岑参
片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①武威:即凉州(边塞)。诗人所在地。②晋昌:即瓜州。
小题1:“边柳挂乡愁”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生动传神?请赏析。(5分)
小题2: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红楼梦·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葬花人。独把香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洒上空枝血痕见:呈现B.锄归去掩重门荷:挑着
C.怪侬事倍伤神底:心底D.青灯照壁人睡初:刚刚
小题2: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强于污淖陷渠沟”一样的是哪一项:(  )(3分)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C.大王来何操?D.侬今葬花人笑痴。
小题3:下列对原诗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B.“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C.黛玉葬花,源于在怡红院中吃了闭门羹。宝玉的丫头秋纹因不满夜深困倦之时还有人访,所以不问来者是谁,将黛玉拒之门外。黛玉以为宝玉无情,便引出了这伤情的葬花一幕。
D.《葬花吟》以丰富奇特的想象,浓烈忧伤的情调,展示出黛玉复杂的精神世界。她用暮春景象写出她所处的以贾家为代表的时代的衰败没落,以“风刀霜剑”比喻她实际生活环境中受到的折磨、威胁、摧残,以洁白的花质喻她的贞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释】该诗是苏轼在中秋与其弟弟苏辙相聚时所作。
小题1:前两句中用得最好的字是哪两个?请找出并简要分析。(4分)
小题2:全诗用什么手法抒发出怎样的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