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南乡子·送述古【注】苏轼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乡子·送述古【注】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  
小题1:有人认为,这首词中“亭亭”“荧荧”两词极具表现力,请结合词句,选择两词中的一个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以下阕为例对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情感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荧荧”既指"残灯斜照",又指泪光,比喻贴切新颖。一方面表现了作者为友人的离别而哀伤,因思念而泪流满面(2分);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担忧而彻夜难眠,读来令人叹惋不己(2分)。
“亭亭”二字,将山塔拟人化,写出临平山上亭亭伫立的高塔似乎也在翘首西望,不忍朋友的离开。一方面表现了词人因不能像亭亭耸立的塔能目送友人远去而产生的深深的遗憾之情(2分);另一方面表达了词人不像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西来复送客远去,为友人的离去而依依不舍的感情(2分)。
小题2:下阕通过描写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这些景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因思念友人而夜不成眠的凄凉悲伤地心境(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鉴赏诗歌语言,应从手法入手,分析其效果和作用。“亭亭”二字运用拟人修辞,以塔之无情衬托人之有情;“荧荧”既指"残灯斜照",又指泪光,运用比喻修辞。“秋雨晴时泪不晴”用秋雨停衬托泪不停。作者寓情于景,写出了自己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
小题2:
试题分析:下片写词人归途中因思念友人而夜不成眠。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这些意象的组接,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了作者的凄凉孤寂心境。末句“秋雨晴时泪不晴”,用两个“晴”字把雨和泪联系起来,比喻贴切而新颖,加强了作者思念之苦的表现,读来叩人心扉,令人叹婉不已。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南乡子·送述古【注】苏轼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习题。(6分)   
落梅二首(其一)
陆 游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小题1:请简要分析首句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小题2: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格?(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11分)
旅 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小题1:颔联用得很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试分析其妙处。(5分)
小题2:本诗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县斋愁坐作
葛胜仲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公元1108年,葛胜仲由礼部员外郎被贬歙州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县斋:县衙斋室。
小题1: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愁绪?(5分)
小题2:“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完成后面题目。
归乡
陆佚仁①
万里归蓬万里云,关山过处忆犹新。
凄凄峪道金狄马,寞寞重山武穆心②。
故里梨园停宿雨,圩③中旧巷走乡音。
茶淡火熄人寂静,浅秋摇曳月黄昏。
注:①陆佚仁,明正德银川卫职方司书办,受刘大夏案牵连,被迫辞官。②北宋名将狄青,受朝廷猜忌,郁郁而终,葬于汾阳峪道河。金狄,墓前神道两侧的石人石马,其中的武将名金狄。武穆,指岳飞,因奸臣秦桧陷害,被召南归,风波亭被害,有词“小重山”。③圩:江淮低洼地区村庄周围防水的堤。
小题1:请分析颔联运用的手法和表达效果。(5分)
小题2:纵观全诗,说说诗人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题目。
龛山凯歌【注】
徐渭
短剑随枪暮合围,寒风吹血着人飞;
朝来道上看归骑,一片红冰冷铁衣。
【注】公元1555年冬,明军在龛山沉重打击了***扰东南沿海的倭寇。徐渭据所见所感,写下《龛山凯歌五首》,此为其二。
小题1: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一片红冰冷铁衣”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