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眼儿媚 【宋】石孝友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①,数竿...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眼儿媚 【宋】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①,数竿修竹②,数叶芭蕉。
注:①萱草”又名“谖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②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
小题1:本词上片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简要分析。(3分)
小题2:结处三句 ,“萱草”“修竹”“芭蕉”,一句一景,而含不尽之意,试简要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①情景交融。(1分)“云淡淡雨潇潇”应和“愁”字,(1分)“暮暮复朝朝” 既写出阴云密雨时间之长,更体现了抒情主人公难耐的心绪,表达出对心上人的强烈思念之情。(1分)
②想象(从对方着笔、对写法、虚实结合)(1分)。作者遥想情人,推想她别后容态变化,想必陷入离别痛苦中的他,独居无侣,无心梳妆,“眉峰翠减”;而且随着无休止的思念,定会容衰体瘦,“腕玉香销”。(1分)诗人从对方着笔,寄托自己的无穷思念。(1分)
③比喻。(1分)把眉比为山峰,无心梳妆,如山峰“翠减”,腕如美玉。(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心上人的美好和对自己的强烈思念之情。(1分)④叠词连用(1分)。“淡淡”写阴霾的天色,“潇潇”状雨脚淅淅沥沥绵密不歇;“暮暮”“朝朝”一天又一天,写阴云密雨时间之长;(1分)叠字的连用,烘托渲染了阴郁沉闷、迷蒙伤感的气氛(1分)。
小题2:作者相思心切,既得萱草,也不能解忧,加倍突出忧思的绵绵无尽,难排难解。(1分)“修竹”引自杜甫诗句,只见“ 修竹 ”而不见美人,自然会触目伤怀。(1分)“芭蕉”,更是助愁添恨的景物。” (1分)在寂寞的相思中,这三个意象 ,一句一景,却不是简单的罗列,无不关合着忧思,添愁加恨,更加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心上人的无尽思念。(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手法分抒情手法和表现手法,抒情手法又分直抒胸臆和借景生情;表现手法包括修辞如拟人、比喻、通感、衬托等,其他如动静相衬、虚实对比等。这就要看诗句具体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分析其效果。具体来说,这首词运用了借景抒情、虚实对比、比喻等手法。然后联系诗词原句进行分析,切不可空对空。
小题2:
试题分析:结三句用笔潇洒,语淡味浓。萱草别名很多,通常又称鹿葱、忘忧、宜男、川草花、金针花等等。嵇康写进他的《养生论》:“合欢蠲愤,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诗经》叫它谖草。《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传》:“谖草令人忘忧。”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除重复上面的话,并引李九华《延寿考》云:“嫩苗为蔬,食之动风,令人昏然如醉,因名忘忧。”然唐宋诗人孟郊、梅尧臣等对“忘忧”都提过质疑。“一丛萱草”的本意是说:相思情切,即得萱草,也不能忘忧,暗含有刘敞(原父)诗意:“种萱不种兰,自谓可忘忧;绿叶何萋萋,春愁更茫茫”。“儿竿修竹”,取意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诗中的“佳人”有高节的情操,故与“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刘禹锡《酬元九侍御赠壁州鞭长句》)的竹并列。这句赞对方的品德。最后以缠绵不尽的相思作结:“数叶芭蕉。”芭蕉在诗词中一向是愁的象征。唐人张说《戏草树》诗:“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煜《长相思》词:“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萱草,修竹,芭蕉,或许“小轩独坐”目之所见,但均有蕴意。三句皆缀以数目字,联系开头的四叠字,尤觉意韵悠远,辞情并茂。顾景芳谓小令应“风情神韵正自悠长,作者须有一唱三叹之致。淡而艳,浅而深,近而远,方是胜场”(田同之《西圃词说》)。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写思人念远,孤寂无聊的小词。起两句十二个字,连用四叠字:云淡淡,知是疏云;雨潇潇,应是小雨,如李清照《蝶恋花》词:“潇潇微雨闻孤馆”,而非“风雨潇潇”(《诗·郑风·风雨》的“暴疾”(朱熹《诗集传》)的急风骤雨。淡云无语,细雨有声,这淅淅沥沥的声音,暮暮朝朝一直传入人的耳畔,怎能不使人生愁,故开篇的一个字即云“愁”。叠字的连用,又加强了烘托气氛,渲染环境,状物抒情的作用,“别来应是”,语气十分肯定。由于是知己,心心相印,我既为你生愁,你对我必然如此。“眉峰”,源于“(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西京杂记》)。后言女子眉之美好。康伯可《满庭芳》“梳妆懒,脂轻粉薄,约略淡眉峰。”又,眉峰犹眉山。韩偓《生查子》词:“绣被拥娇寒,眉山正愁绝”。“翠减”,是因为古代女子用黛画眉,黛色青黑。欧阳修《踏莎行》:“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腕玉”即玉腕的倒置。秦观《满庭芳》:“玉腕不胜金斗”。三四两句总写人的无心打扮,懒于梳理。古云:“女为悦己者容”。《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西厢记》里的崔莺莺说得最明白:“有甚么心情将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这是男方设想对方“别来应是”如此,由于“心已驰神到彼”,故“诗从对面来”。柳永的“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便是。
下片专从自己方面来叙相思。轩“小”而“独”,即使欲排遣愁也不可能,卧不安席,食不甘味,直逼出一句“情绪好无聊”。这句浅白直率,却是一句大老实话。同是周邦彦的“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风流子》);“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解连环》);这些写刻骨相思的率直语言,张炎认为“一为情所役,则失其雅正之者”,“所谓成浇风也”(《词源·杂论》)。况周颐持截然相反的态度,他说:“此等语愈朴愈厚,愈厚愈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不妨说尽而愈无尽”(《蕙风词话》卷二)。后说为是。对“情绪好无聊”亦应作如是观,因为它表现了“至真之情”,虽“说尽而愈无尽”。结三句用笔潇洒,语淡味浓。萱草别名很多,通常又称鹿葱、忘忧、宜男、川草花、金针花等等。嵇康写进他的《养生论》:“合欢蠲愤,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诗经》叫它谖草。《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传》:“谖草令人忘忧。”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除重复上面的话,并引李九华《延寿考》云:“嫩苗为蔬,食之动风,令人昏然如醉,因名忘忧。”然唐宋诗人孟郊、梅尧臣等对“忘忧”都提过质疑。“一丛萱草”的本意是说:相思情切,即得萱草,也不能忘忧,暗含有刘敞(原父)诗意:“种萱不种兰,自谓可忘忧;绿叶何萋萋,春愁更茫茫”。“儿竿修竹”,取意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诗中的“佳人”有高节的情操,故与“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刘禹锡《酬元九侍御赠壁州鞭长句》)的竹并列。这句赞对方的品德。最后以缠绵不尽的相思作结:“数叶芭蕉。”芭蕉在诗词中一向是愁的象征。唐人张说《戏草树》诗:“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煜《长相思》词:“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萱草,修竹,芭蕉,或许“小轩独坐”目之所见,但均有蕴意。三句皆缀以数目字,联系开头的四叠字,尤觉意韵悠远,辞情并茂。顾景芳谓小令应“风情神韵正自悠长,作者须有一唱三叹之致。淡而艳,浅而深,近而远,方是胜场”(田同之《西圃词说》)。求之于此词,信然。(艾治平)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眼儿媚 【宋】石孝友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①,数竿】;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6分)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小题1: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3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6分)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小题1:“悲怨”一词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小题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颔联进行简要赏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石头城①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②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 ③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④来。
①石头城:古城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今为南京市。
②周遭:四周,周围。   ③淮水:指秦淮河。   ④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
小题1:赏析诗中“在”“回”两字在表达上的巧妙之处。(4分)
小题2:简析本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2分)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 此诗完整的题目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前两联写由于战乱、饥馑,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漂泊。
B.尾联是想像之语,虚实结合,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
C.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D.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2分)
闻邻船吹笛
杨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注】 分:料,料想。
小题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