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小题2:你认为这首诗最后一句“江山此夜寒”中哪一个字用得好?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4分)
答案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乱烟、碧砌、飞月、离亭、江山等景物。(2分)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寂寞伤感之情。(2分)
小题2:寒。(1分)一个寒字表面上是说夜气寒凉,(1分)实际上暗示了内心的伤感孤独,(1分)寒字将此夜注入离情(或融情入景或情景交融)(1分),凸显了诗歌的境界。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前两句“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以烟笼月移,显示送别后夜色的深沉;后两句“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以亭掩夜寒,显示人去后周围的冷寂。这四句诗,分别来看,首句写的是地面景,次句写的是天空景,第三句写的是近处景,末句写的是远方景,看似各自独立的四个画面,而又相互关连,融合为一。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指出这首诗的“‘寂寞’句跟首句,‘江山’句顶次句”。这是说,一三两句都是写离亭,而门户深掩之景是与烟笼碧砌之景相照应的;二四两句都是写从离亭眺望所见,而江山夜寒之景又是与中天月驰之景相绾合的。这是一三两句之间与二四两句之间的承接关系。其实,一二两句之间与三四两句之间也有其内在联系。对月夜景色有体验的读者会知道,地面的烟雾往往随夜深月转而加浓。
小题2:
试题分析: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还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之妙,指出:“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这个“寒”字的确是一个画龙点睛的字,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但诗中的任何一个字,都不可能离开句和篇而孤立地起作用。这个“寒”字在本句内还因“此夜”两字而注入离情,说明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而且,这首诗中可以拈出的透露离情的字眼,还不止一个“寒”字。首句写烟而曰“乱”烟,既是形容夜烟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次句写月而曰“飞”月,既是说明时间的推移,也暗示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写离亭掩而加了“寂寞”二字,既是写外界的景象,也是写内心的情怀。从整首诗看,诗人就是运用这样一些字眼把画面点活,把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而这首诗的妙处更在于这融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题目
鹧鸪天①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②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本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②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小题1:本词在写景方面手法丰富多样,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6分)
小题2:本词的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浣溪沙
李清照
绣面①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②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释:①绣面:唐宋以前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故云“绣面”。②宝鸭: 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③一面:指整个脸上。
小题1:诗词之妙,妙在炼字炼句,言简而义丰。请赏析“绣面芙蓉一笑开”中“开”的妙处。(5分)
小题2:联系整首词的内容,请简要分析词中女主人公的形象。(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渔父词
[宋]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绍兴二年,朝廷“访求山林不仕贤者”(《二老堂诗话》),作者被召,回到临安,先后任秘书省正字,兼兵部郎官及两浙东路提点刑狱等官职。后又被劾,罪名是“专立异论,与李光交通”。(《宋史·朱敦儒传》)李光反对议和,为秦桧所忌,而遭排斥,朱敦儒也因此止仕。
小题1:你如何理解该词中的“渔父”形象?(4分)
小题2:结合词作下片对该词的景物描写手法加以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①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②: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①作者作此词时,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苏南京。吕叔潜字虬,是作者的朋友。②姮娥:指月中的嫦娥。
小题1:豪放派词人辛弃疾被誉为“词中之龙”。 在这首词中,词人巧妙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使全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指出其中一种表现手法并结合词句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杜甫曾写“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以此来寄托自己对家人的思念。请结合全词内容回答:本词最后一句化用杜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小题1:作者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很复杂的,请你仔细赏析,指出都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小题2:作者在抒发情感的时候,都是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