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5分)绝 句道潜①(宋朝)高岩有鸟不知名,欸语②春风入户庭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注】①道潜和苏轼、秦观诸人相友善。苏轼...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5分)
绝 句
道潜①(宋朝)
高岩有鸟不知名,欸语②春风入户庭
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
【注】①道潜和苏轼、秦观诸人相友善。苏轼在思想上倾向于旧党,曾以诗讽刺新法而获罪,道潜也曾因写诗讽刺时政而被勒令还俗。②欸语:鸟叫的声音。
小题1:这首诗表面写高岩之鸟,实则是一首讽刺意味十足的政治抒情诗。试问,“高岩之鸟”“百舌黄鹂”分别代指哪两类人?  (2分)
小题2: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3分)
答案

小题1:高岩之鸟比喻那些有真才实学却隐居高山不为朝廷所用的贤能之士;(1分)百舌黄鹂比喻那些占据高位却没有真才实学,排挤贤才的奸邪小人。(1分)
小题2:本诗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塑造了一个情态可爱、依依动人的高岩之鸟的形象,(1分)并运用对比手法,(1分)表现了诗人对小人当权君子遭迫害的政治局面的强烈愤慨。(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对意象的鉴赏是诗词鉴赏中常考的内容,在复习中,要注意积累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及其代表含义。比如,月亮代表思乡,菊花代表孤傲高洁,梅花代表坚贞不屈,松柏象征孤高正直坚强等。本诗中所写高岩之鸟,栖息于高岩,可见其清高;不知其名,可见其不同流俗;鸟鸣之声伴随春风吹入庭院,可见其鸣声之动听。然而,由于百舌黄鹂正在得势,这种无名鸟儿的歌声虽然好听,却无人来听,由此可以看出,高岩之鸟指的是那些有真才实学却隐居高山不为朝廷所用的贤能之士。百舌和黄鹂都以善鸣而常为人所畜养,它们正恃宠而骄,怎容他鸟在旁呢?百舌自来就往往被比为谗佞,联系注释看,道潜的这首诗应该有托讽在内,百舌和黄鹂应是指当时新党中的一些人,讽刺他们巧舌如簧,蒙蔽君听,排斥异己。
小题2:
试题分析:一般认为,分析诗词写法,可以从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表达时要先总述后分析。本诗从表达方式上看,塑造形象时综合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表现手法上用了对比,对诗中对不知名的鸟儿代表的那些遭受排挤的高才遗贤深表惋惜和同情,对黄鹂代表的奸佞之人不光是嘲讽他们凭着伶俐圆滑、唱得好听而得势一时,而且还有力地抨击了他们专恣弄权、妒才忌贤的行径,表达了愤慨之情。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5分)绝 句道潜①(宋朝)高岩有鸟不知名,欸语②春风入户庭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注】①道潜和苏轼、秦观诸人相友善。苏轼】;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小题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小题2:品味“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这句诗的韵味。(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8分)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小题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4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小题1:这首词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4分)
小题2: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作者抒发的登临意是怎样一种意绪?(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七绝 •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毛泽东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注:李进即江青。本诗作于1961年9月9日,这天正是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34周年。毛泽东看到李进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片,由照片上那苍劲的松柏想到自己一生的斗争生涯以及目前正面临的重重困难,感触颇深,慨然命笔。
小题1:人们一直对“劲”字备加赞赏,请分析为什么。(4分)
小题2:诗的结尾句“无限风光在险峰”蕴含了丰富的哲理,请你谈谈你的理解。(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8分)
鹧鸪词
李 益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鹧鸪词
李 涉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
【注】①二女:舜帝二妃娥皇、女英。
小题1:两首诗中诗人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两首诗中都写到了“湘江”、“斑竹”和“鹧鸪”,请问李益诗的前两句和李涉诗的前四句都用了《诗经》中的何种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