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菩萨蛮·咏梅[宋]朱淑真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霜钩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栏杆,...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菩萨蛮·咏梅
[宋]朱淑真
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霜钩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栏杆,夜深花正寒。
(选自《朱淑真集注》)
小题1:请从描写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一枝和月香”一句。(3分)
小题2: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小题1:巧妙地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来描写梅,“一枝”从视觉突出梅的凌寒傲立,“和月香”从视觉和嗅觉写出梅的洁白与芬芳(2分),形象可感地描写出梅的形态与品质。(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写“怜”花又怨花,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以及渴望得到关爱的情感(2分);写独倚栏杆,深夜还在看梅,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希求温暖的情思。(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桥下绵延不断的哗哗溪流之声送来一片幽香,这幽香弥漫在朦胧的月光之中,沁人心脾,涤人魂魄,令人流连,催人升华,使人意绪翩翩,不能自己……。此词本为咏梅而作,但却正如人们所赞赏的──它竟全篇不直言“梅”字,而着意挑出幽柔之“香”以涵概梅花的独特气韵。妙就妙在着一“香”字既突现了梅花芳馨幽艳的卓异风标,连同“和月”一起且又给人以嗅觉、视觉、味觉、触觉并生的通感联想。强调梅的“一枝”独秀,展现了梅树凌寒傲骨的幽姿逸韵,而且跟词作的抒情主人于下片“独自倚栏杆”也暗相扣合而发人深思。
小题2:
试题分析:下片,由梅花转至词人,着重写词人对梅花──借以对人世的执着情怀和幽怨心绪。词人于春寒料峭时,面对这疏影中流溢暗香的花枝直抒心意:梅花啊,我对你深深爱念的满腔热忱一如过去而始终未变;可是你哪里知道(你怎会料想到)我却日益腰肢瘦损而身心憔悴了!(这个聪慧多情的女词人在婚恋生活上是很不幸的)。朱淑真这“花不知人瘦”则是别出心裁的拟人句,在赋予“花”以人性的同时,又巧妙地渗透了词人对花的情愫。透过字面上似乎埋怨“花自无情,人自多感”的形态,折射着抒情主人寄意于花、期盼于花、渴望人间理解、希求人世温馨……等等多重意象。在词人这看似哀怨、悲凄、忧悒、惆怅乃至“情绪偏于低沉”的表象下,不正流荡着一个女人赤诚而热烈的心潮吗?果然,结句写道:夜深了,连不畏苦寒的梅花尚且因寒气包围似乎瑟瑟有声,而本已瘦弱伶仃的女词人竟思绪联翩无法拥衾入睡,还在“独自倚栏杆”。独倚无眠是在搏击寒风,是在思索人生,是在追寻世间的“知人”者啊!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菩萨蛮·咏梅[宋]朱淑真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霜钩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栏杆,】;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夙兴夜寐,                 。     (《诗经•氓》)   
(2)屈心而抑志兮,                 。 (屈原《离***》)
(3)秋风萧瑟,                 。     (曹操《观沧海》)
(4)                  ,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5)                 ,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6)                  ,腰白玉之环。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6分)   
[双调]水仙子•寻梅
乔 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①,树头树底孤山②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③。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l①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②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③缟袂绡裳:缟袂:素绢的衣袖。绡裳:薄绸的下衣。
小题1:“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这两句写出梅花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结合全曲,简要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雍陶(805—?)唐代诗人。字国钧,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一年曾多次穿三峡,越秦岭,在江南、塞北许多地方游历过,写过不少纪游诗。后辞官闲居,养疴傲世。不知所终。
小题1:本诗前两联景物搭配精妙,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唐多令邓剡①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鸟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释】①邓剡,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时所写。
小题1:“飞透窗纱”中的“飞透”二字极具表现力,请做简要分析。(5分)
小题2:下阕中的“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8分)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小题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后人评价这首诗“照应紧凑,结构严谨”,试作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