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乡 思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小题1:诗中一、二句运用了衬托手法,下列诗句中使用手法...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乡 思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小题1:诗中一、二句运用了衬托手法,下列诗句中使用手法与此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B.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
C.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D.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小题2:结合全诗,概括诗人“不见家”的原因。(2分)
小题3:诗的三、四两句中,哪两个字前后呼应?在表达上有何作用?(4分)
答案

小题1:A(3分)
小题2:路途远,阻隔多。(2分,每点1分)
小题3:“已”和“还”。(1分)更进一层写出乡路上障碍重重,(1分)突出诗人思归而不得的怨恨之深。(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诗的一二句从远处着笔,写诗人极目天涯时所见所感。人们常说落日处是天涯,可“我”望尽天涯,落日可见,故乡却不可见,故乡远在天涯之外。诗人用“落日”“天涯”衬托出故乡的遥远。诗人对空间距离这一异乎常人的感受,虽出乎常理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用水衬托天的遥远,又用天衬托人远离家乡。“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用“蓬山”遥远衬托诗人和对方远隔天涯、无缘会合的感慨,借刘晨重寻仙侣不遇的故事,点醒爱情阻隔。“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两句写少妇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现在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寻。用衬托的手法写出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
小题2:
试题分析:“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人们说落日的地方就是天涯,可是极目天涯还是见不到家乡的影子,可见家乡之遥远。“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已经怨恨青山的重重阻隔,而青山又被层层的暮云遮掩,可见障碍之多。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 这类题目答题时首先要指出是哪两个字,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诗的三四句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第三句承上启下,既补充说明“不见家”之由,又“暗渡陈仓”,由前二句着眼于空间的距离转到着眼于空间的阻隔。“已”和“还”写出故乡不可见,不仅因为距离遥远,还因为路途阻隔,故乡为碧山阻隔,已令人惆怅不已,何况眼下碧山又被暮云遮掩。诗人的视野由远而近、由大而小地收缩,色彩由明而暗地变化,乡思愈来愈浓,以至浓得化不开。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乡 思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小题1:诗中一、二句运用了衬托手法,下列诗句中使用手法】;主要考察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
(2)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4)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6)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7)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琅琊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10)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1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诗经》)
(12)天行健,                ;地势坤,               。(《周易》)
(1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捣  衣
南朝梁•柳恽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是脍炙人口的写景佳句。它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④雁阵惊寒,                          。 (王勃《滕王阁序》)
⑤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①
三衢道中
曾纡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①灯花:没灯的灯芯久燃成炭,结成花形,叫做灯花。
小题1:《约》诗一、二两句从哪两个角度写景?在全诗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两首诗同为梅雨时节所作,表达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情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8分)
18.(1)扪参历井仰胁息,                  
(2)画图省识春风面,                  
(3)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                         ,却匈奴七百余里。
(6)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7)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                 ,官盛则近谀。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