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来源:0111 期末题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璧于赵? (明朝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至赵矣——(间:或许)
B.臣请汤镬——(即刻)
C.入璧而秦弗予城,在秦——(曲:弯曲)
D.今使大王以璧故而其十五城——(亡:失去)
2.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B.赵岂敢留璧得罪大王乎——北躯予并往,不在使者之目
C.臣固知大王弗予城也——盖当蓼洲周公被逮
D.皆厚怨大王弃我如草芥——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活用方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臣乃敢
B.乃使其从者
C.以大王之失信
D.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
4.下列内容全都能体现蔺相如的“智”和“勇”的一项是 [     ]
A.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B.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C.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D.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
5.对上面两段文字的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     ]
A.蔺相如知道秦王是不可能拿十五座城市和赵国交换和氏璧的,于是派人悄悄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对蔺相如的这一做法,王世贞持否定态度。
B.蔺相如让秦王斋戒五日,并且在朝廷上设置九宾之礼,他以为秦王绝不会答应,没想到秦王竟然答应了。于是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C.王世贞认为,既然秦王已经“召有司案图”,而且也按蔺相如的要求“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那他应该会把十五座城市送给赵国的。
D.王世贞认为,为了得到一块璧,秦国如果失去十五座城市,那是得不偿失的事;但如果不失去十五座城市,又会失信于天下。所以秦王实际上是处于两难的境地。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C
3.C
4.A
5.B
6.①秦国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从来没有一个是坚决明确地遵守信约的。
  ②大王你不给城池,却骗走赵国的璧,因为一块璧的缘故却在天下人面前失去信用。
核心考点
试题【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人为都尉。藏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藏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怀越反明矣。趣亨之。”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遂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烹。”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吴(军)、楚反时,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社,号曰栾公社。
  景帝中五年薨。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
  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下列句子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旅游
B.彭王,项氏不亡——微:没有
C.彭王病不行——不行:没有出发
D.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烈士:有志功业而视死如归的人
2.下列选项中,全都能表现栾布“知所处,不自重其死”的一组是[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 ②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
③布顾曰:“愿一言而死。”④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烹
⑤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 ⑥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不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不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上篇)
  秦灭周祀,并四海,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土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贾谊《过秦论》中篇)
1.下列各项中有两组句子,其中只有一组划线字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A.①废王道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
  ②明智忠信,宽厚而爱人
①雍州地,殽函之固 
②天下士斐然乡风
B.①信臣精卒,陈兵而谁何
  ②因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
国不以山溪之险
C.①利乘便,宰割天下
  ②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①秦人开关敌 
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
D.①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其兵。
  ②秦有余力而其弊。
①先诈力而后仁义,暴虐为天下始 
②然秦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 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孟子·离娄》)
  注:①彻:通“撤”,撤除。②与:通“予”,给予。
(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B.在事亲方面,曾子和曾元供养父亲都有酒肉,但孟子对曾子的言行更加肯定。
C.孔子说的“是谓能养”的“养”,与孟子说的“养口体”的“养”的内涵相同。
D.关于如何事亲,孔子比较重视精神上的事奉,而孟子比较重视物质上的供养。
(2)如何做到“孝”?请结合上面的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暴方子传
俞 樾
  暴方子,名式昭,河南滑县人。祖名犬儒,字超亭,官江西知县。方子以巡检指省江苏,补平望司巡检。刻苦自厉,非其分所应得,一钱不取。虽其母不能具甘旨,妻子无论也。时谭叙初中丞以苏藩护理巡抚,禁博禁妓禁食鸦片烟。方子平日不以此为利,文到奉行,诸弊竟绝。谭公嘉之,举荐贤守令数人,方子与焉,诏军机处存记。会以母忧去官。免丧复至江苏,补吴县甪头司巡检。清操愈厉,曰:“吾母在尚尔,今岂为妻孥计温饱哉!”
  甪头司驻太湖西山。方子布衣芒履,徜徉山水间。遇先贤祠墓,每刻石表识之。又访求山中遗老诗文集,刻以行世。公事之暇,好读史,《史记》、两《汉》、《三国志》、《晋书》皆卒业。然性傲岸,喜凌上,坐是失上官意,竟劾去之。官罢后,饔飧不继,山中人争以米馈,未匝月,得来百馀石,柴薪膎菜称是。山中有秦散之者,为作《林屋山民馈米图》。
  及归滑,贫益甚。
  光绪二十年,倭事起,湘抚吴清卿中丞自请督师。方子喜曰:“伟哉此举,吾愿从之。”谒中丞于津门。中丞吴人也,见之大喜,拜疏言:“臣前丁忧家居,即闻头巡检暴式昭坚持节操,灰不善事上官被劾,深以为惜。请开复其官,交臣差遣。”得旨:准留营差遣,俟有微劳,印行开复。方子乃从中丞出山海关。奉檄至塞外买马往返千里不私一钱中丞叹曰此人若为牧令政绩必有可观矣/ 其明年,感疾,卒于关外,年仅三十馀,闻者深惜之。(节选自《春在堂集文》)
  注:①指省:清代捐纳制,没有补授实缺的官员,不等吏部抽签分发,而由自己出钱,指定到某省去听候委用。 ②甪头:地名,在江苏吴县东。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每刻石表之——识:认识
B.刻以世——行:通行
C.臣前丁忧家居——丁忧:遭逢父母的丧事
D.有微劳,即行开复——俟:等到
2.下列的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举荐贤守令数人,方子与——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
B.会母忧去官——是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C.公事暇,好读史——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D.方子从中丞出山海关——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若非吾故人乎?
A.方子布衣芒履,徜徉山水间。
B.坐是失上官意,竟劾去之。
C.伟哉此举,吾愿从之。
D.中丞吴人也。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暴方子严于律己。他到江苏听候委用,补员为平望司巡检,但他生活俭,就连他的母亲也不能享受到美味。
B.暴方子在世三十多年,担任过一任知县,两任巡检,其间曾因冒犯上司被免官。 光绪二十年,追随吴清卿去抗倭。
C.暴方子风雅好学。在苏州,他常常穿着布衣踏着草鞋游览太湖西山;在公事之余,喜欢读史书,《史记》等史书他都已通读。
D.吴清卿对暴方子的廉洁非常赞赏,认为他如果担任牧令,政绩一定有可观的地方。可惜第二年方子就因病去世了。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奉 檄 至 塞 外 买 马 往 返 千 里 不 私 一 钱 中 丞 叹 曰 此 人 若 为 牧 令 政 绩 必 有 可 观 矣
(2)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母在尚尔,今岂为妻孥计温饱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1)?”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2)女弗如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3)也,于予与何诛(4)!”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5)改是。”(《论语·公冶长第五》)
  注释:(1)愈:胜过、超过。(2)与:赞同、同意。(3)杇:音wū,抹墙用的抹子。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4)诛:责备、批评 (5)与:语气词。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贡认为自己不敢和颜回相比,因为颜回听到一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而自己却只能推知两件事情。
B、孔子同意了子贡的看法,认为子贡的确在某些方面比不上颜回,可见孔子对颜回的赞扬和喜爱。
C、孔子说:“腐朽的木头经不起雕琢,粪土一样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责备有什么用呢?”,可见孔子对“宰予昼寝”这件事情并无责备之意。
D、孔子认为“宰予昼寝”这件事情对他影响很大,从此他改变了判断一个人的方法。
(2)孔子为何对颜回大加赞赏?孔子认为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