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永平初,东...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北京期末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成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自为郎后,遂见亲近。时京师修起宫室,浚缮城隍,而关中耆老犹望朝廷西顾。乃上《两都赋》,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
  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不可。”固议曰:“汉兴已来,旷世历年,兵缠夷狄,尤事匈奴。绥御之方,其涂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或臣服而致之。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设后北虏稍强,能为风尘,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不若因今施惠,为策近长。”
  固后以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取材于《后汉书·班固传》,有删改)
  注①东阁:招待宾客的地方。②西顾:指迁都长安。
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诣校书部,兰台令史——除:铲除
B.绥御之方,其不一——涂:通“途”
C.方复求为交通——交通: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
D.固奴其车骑——干:冲撞、冒犯
2.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告固私改作国史——为天下笑,何也
B.固以彪续前史未详——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
C.绝之未知利——尔无忘乃父之志
D.兢此捕系固——不如善遇之
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乃驰诣阙上书,(班超)得召见
B.(班固)自为郎后,遂见亲近
C.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北单于)诏问群僚
D.畏宪不敢发,(种兢)心衔之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固性情谦和,年少有才,博学多知,善写文章,受人景仰。
B.班固子继父业,私续“前史”,虽经坎坷,终成前所著书。
C.班固富有远见,遇事能够权衡利弊,善于进谏,以理服人。
D.班固因连坐被免官,后得平反昭雪,终因家奴连累死在狱中。
答案
1.A
2.D
3.C
4.D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永平初,东】;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竞不偶。文长既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崩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和,当时所谓***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晚岁诗文益奇,然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岁而下,自有定论。故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予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注]①校越:主持越地的考试。②永陵:是明世宗朱厚熄的陵墓,宋元明人都用陵名来称呼已故的皇帝。③曲蘖;指酒。④韩、曾:韩愈和曾巩。⑤***坛:文坛。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山阴诸生,声名甚——籍:狼籍
B.然奇,屡试辄蹶——数:命数
C.视一世士无可意者——当:合乎
D.韩、曾之流也——亚:比不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八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文长不得志于有司——诚勇兮又以武
C.其见山崩海立——又间令吴广之次旁丛祠中
D.一一皆达于诗——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正好捕得一只白鹿,委托文长撰写贺表,贺表上呈,皇帝很高兴。
B.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看得过于高明,喜好奇招妙计,但议论军事大多只有中等水平。
C.当时所谓***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那时称为文坛主盟的人,徐渭都怒斥他们,拿他们当奴仆一样看待。
D.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经常带上钱去酒馆,召唤底层的仆役与自己一同喝酒。
4.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蕙主持越地考试时发现了徐渭,并认为他是当时国家杰出的人才,但是此后徐渭屡次应试却均未能考中。
B.威震东南、一些武将也不敢抬头面对的胡宗宪,非常看重徐渭的个人才干,曾将一切疏记都交由徐渭办理。
C.徐渭身体虚弱,但由于他曾游历齐、鲁、燕、赵各地,见识广博,胸有豪情,因此诗作中流露出王者气概。
D.徐渭诗文成就突出,应是有用之才,却不为当世所重用,以致于最终怀抱悲愤离开人世,作者为此而叹惜。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陈东,字少阳,镇江丹阳人也。早有隽声,不戚戚于贫贱。蔡京、王黼方用事,人莫敢指言,独东无所隐讳。钦宗即位,率其徒伏阙上书,论:“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言极愤切。明年春,贯等挟徽宗东行,东独上书请追贯还,正典刑,别选忠信之人往侍左右
  金人迫京师,李邦彦议与金和,李纲及种师道主战,邦彦因小失利罢纲而割三镇。东复率诸生伏宣德门下上书曰:“在廷之臣,奋勇不顾,心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纲是也,所谓社稷之臣也。其庸缪不才,忌疾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者,李邦彦之徒是也,所谓社稷之贼也。”军民从者数万。书闻,传旨慰谕,众莫肯去,喧呼震地。有中人出,众脔而磔之,于是亟诏纲入,复领行营,遣抚谕,乃稍引去。
  金人既解去,学官观望,时宰议摒伏阙之士,先自东始。高宗即位五日,相李纲,又五日召东还。未得对,会纲去,乃上书乞留纲而罢黄潜善、汪伯彦。不报。会布衣欧阳澈亦上书言事,潜善遽以语激怒高宗,言不亟诛,将复鼓众伏阙。书独下潜善所,府尹孟庾召东议事,东请食而行,手书区处家事,字画如平时,已乃授其从者曰:“我死,尔归致此于吾亲。”食已如厕,吏有难色,东笑曰:“我陈东也,畏死即不敢言,已言肯逃死乎?”吏曰:“吾亦知公,安敢相迫?”顷之,东具冠带出,乃与澈同斩于市。四明李猷瘗之。东初未识纲,特以国故,至为之死,识与不识,皆为流涕。时年四十有二。(取材于《宋史·忠义传》)
  注:①中人:这里指宦官。②瘗(yi):埋葬。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创开隙——边:边境
B.传四方——首:首先
C.不国计者——恤:担忧
D.于是诏纲人——亟:急忙
2.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众脔而磔
B.顷,东具冠带出
C.四明李猷瘗
D.特以国故,至为
3.对下列语句在文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别选忠信之人往侍左右——另外选派忠诚讲信用的人去陪侍皇帝左右。
B.传旨慰谕,众莫肯去——皇帝传圣旨安抚慰问百姓,官员们都不愿意前去。
C.手书区处家事,字画如平时——陈东亲手写下分别处理的家事,笔迹和平时一样。
D.吾亦知公,安敢相迫——我也了解您,怎么敢逼迫您呢。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京、王黼等六人执掌大权的时候,无人敢指责他们,只有陈东无所畏惧。
B.陈东为素不相识的爱国将领李纲鸣不平,最终使皇帝恢复了李纲的职务。
C.皇帝听信谗言,担心陈东鼓动百姓聚集闹事,于是下令抓捕陈东并处死他。
D.陈东预感朝廷要***害自己,他镇定自若,平静地安排好家事,慷慨赴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及周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称为良二千石。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
  在职数年,上表日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之年六十有一才轻任重然所管遐旷绥抚尤难虽未能顿革夷风颇亦渐识皇化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请解所任优诏不许赐以医药。后因李佛子为乱之事,上闻而疑之,遣使者锁熙诣阙。行至永州,忧愤发病而卒,时年六十三。(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
  [注]①齐:指南北朝时的北齐。②吐谷浑: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③渠帅: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通宾客——妄:胡乱
B.时吐谷浑边——寇:侵犯
C.及上太山还——祠:祭祀
D.恶其盛——殷:殷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起家通经为吏部上士——上岭南夷、越数为反乱
B.熙晓谕之——今者以手教相谕
C.令自归首,至一万户——邺都,天下难理处也
D.沧州吏民恐迁易——我辈可违乎
3.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令狐熙政绩的一组是[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①寻授帅都督,转复官府都上士②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
③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④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
⑤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⑥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诫子书
张之洞
  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已半月余矣。为父未尝一日忘汝。父母爱子,无微不至,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
  方今国是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汝自幼即好弄,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主堂中人物也。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故排万难送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
  余少年登科,自负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汝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抑余又有诫汝者,汝随余在两湖,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无人不恭待汝。今则去国万里矣,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将不复可挟,万一不幸肇祸,反足贻堂上以忧。汝此后当自视为贫民,为贱卒,苦身戮力,以从事于所学。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即后日得余之庇,毕业而后,得一官一职,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余五旬外之人也,服官一品,名满天下,然犹兢兢也,常自恐惧,不敢放恣。
  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汝其慎之。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万一被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余则何如更宜力除至嘱
  余身体甚佳,家中大小,亦均平安,不必系念。汝尽心求学,勿妄外骛。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父涛示。(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勿劳,勿恃贵——惮:畏惧
B.反足堂上以忧——贻:赠给
C.为贱卒,苦身力——戮:竭尽
D.当必亲之——炙:熏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即跳掷嬉笑,无不为——汝平日挟以傲人者
B.果除体操外——然犹兢兢
C.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勿自以为贵介子弟,漫不经心
D.今去国万里矣——此非余所望于尔也
3.下列句子中,都属于张之洞送儿子到日本习武的原因的一组是
[     ]
①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 ②外寇纷来,边境屡失  ③学校肇开
④不与汝之性情相违  ⑤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 ⑥得学问上之益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之洞十分关爱儿子,在儿子离家半月后,就急着写信给儿子,把家里的大小事情全都告诉他,让他安心学习。
B.张之洞的儿子从小喜欢卖弄才华,常常捣乱课堂,无心读书,张之洞认为凭他的资质不可能再考取更大的功名。
C.张之洞认为,即使科举没有废除,儿子最多也只能考中一个秀才,而当时各位前辈则不认同张之洞的这个看法。
D.张之洞告诫儿子,就算将来毕业后,靠父亲的庇护能谋得一官半职,也要好学上进,体察民情,不要放纵自己。
5.用“/”给文中加粗的文字断句。
  寒 暖 更 宜 自 己 留 意 尤 戒 有 狭 邪 赌  博 等 行 为 即 幸 不 被 人 知 悉 亦 耗 费 精 神 抛 荒 学 业 万 一 被 人 发 觉 甚 或 为 日 本 官 吏 拘 捕 则 余 之 面  目 将 何 所 在 汝 固 不 足 惜 而 余 则 何 如 更 宜 力 除 至 嘱!
6.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尚志斋说
[宋]虞集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尚;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谕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竞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日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挽必圆,视必——审:仔细
B.其亦可以少矣乎——警:警惕
C.此立志始终不可者也——谕:改变
D.和而有制,严而不——离:离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不与为偶,其无志也——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B.泛滥茫洋无所底止——三人行,必有我师
C.必求达吾之欲至后已——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D,尝遣济也受业予——不拘于时,学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也”不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
A.是不立正鹄而射者
B.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
C.此立志之最先者
D.正鹄者,射者之所志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头用射箭作比喻,是为了形象地说明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读者对“立志”这个问题有明确的认识。
B.作者认为“善为学者”的志是以圣贤为准的,向圣贤学习,为学才能走上正途,因此,确立目标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C.最后一段拓开一笔,写自己为黄济也“书‘尚志’二字赠之”和“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旨在强调“善教”的重要性。
D.文章引譬喻类,正反说理,一咏三叹,节奏层次分明,语言极具韵律,将“立志”这一话题阐述得精辟有力。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