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游褒禅山记》节选 王安石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湖南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游褒禅山记》节选
王安石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B.则或其欲出者——咎:责怪
C.往往有——得:心得,体会
D.非常之,常在于险远——观:观察
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粗词相同的一项是(     )
例:问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A.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以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然视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D.孰能讥之乎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有泉
B.亦不能
C.火尚足以
D.常在于险远
4.下列各句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简介华山前洞与后洞概况,详述游历后洞的情景。
B.选文第二段抒发了作者未能穷究后洞奇险景象的感想和体会。
C.作者认为,只要具备了“志”或“力”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D.“于是余有叹焉”一句结构上承上启下,因事议理,过渡自然。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C
3.B
4.C
5.(1)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但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2)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游褒禅山记》节选 王安石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年十二丧父,孝思过礼,事叔父耽甚谨。及长,博学能属文,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秀才,五府交命,皆不就。太原郭奕见之曰:“此今日之颜子也。”与王沈俱被曹爽辟。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及爽败,沈以故吏免,因谓祜曰:“常识卿前语。”祜曰:“此非始虑所及。”其先识不伐如此。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寻遭母忧,长兄发又卒,毁慕寝顿十余年。
  文帝为大将军,辟祜,未就,公车征拜中书侍郎,俄迁给事中、黄门郎。时高贵乡公(曹髦)好属文,在位者多献诗赋,汝南和逌以忤意见斥,祜在其间,不得而亲疏,有识尚焉。钟会有宠而忌,祜亦惮之。及会诛,拜相国从事中郎,与荀勖共掌机密。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后吴将夏详、邵顗等来降,二儿之父亦率其属与俱。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寝疾,求入朝。中诏申谕,扶疾引见,命乘辇入殿,无下拜,甚见优礼。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其仁德所感如此。(选自《晋书·羊祜传》卷三十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过礼——思:怀念。
B.以兄霸之子之——妻:嫁给。
C.因谓祜曰:“常卿前语。”——识:见识。
D.其先识不如此——伐:夸耀。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羊祜对敌国之人广施恩德的一组是(     )
①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开设庠序,绥怀远近 ③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
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⑤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⑥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羊祜是一个讲情义、重孝道的人。他的岳父夏侯霸投降西蜀之后,姻亲大多与夏侯家绝交,而羊祜却礼遇有加;母亲与兄长去世,他居丧哀悼十余年。
B.羊祜不依附权贵。高贵乡公曹髦喜好写文章,在官位的人大多呈献诗赋;钟会受宠,羊祜并不阿附他,等到钟会被诛***,羊祜便和荀勖共同掌管机要。
C.羊祜认为要收复东吴,就要取信于吴人。他与吴人开诚布公,表示十分信任,投降的人想离开,都听任其便;即便是与吴国人交战,也不搞突然袭击。
D.羊祜深得皇帝与南州人的尊重。他病重进京,皇帝命他乘车入殿,不必下拜,去世后,皇帝穿素服为他哭泣,南州人听到他的死讯,街巷里哭声不断。
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王沈俱被曹爽辟。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起处士,进詹事府司直。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表为侍御史。刑部、大理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德宗选郎吏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席嘉之。擢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金紫,持节位。年还,使有指,进谏议大夫。迁尚书右丞,知吏部选。求外迁,为华州刺史。清政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居为义合里。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为左金吾大将军,以杨子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隧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
  宪宗监国,进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半道,以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是时,贼为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贬吉州刺史。未几,徙义成节度使。渭,用武地,东有淄清、北魏博,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田委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薄居处饮食。《新唐书?列传第七十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州朗山人,学博记。——强:努力
B.为侍御史——表:上表文
C.刑部、大理人,失其平——罪:犯罪
D.至滋不辞,席之——嘉:嘉奖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袁滋为政以慈惠为本的是(     )
①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 ②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 ③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
④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 ⑤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    ⑥流民至者,给地居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滋学习勤勉,知识广博,读书悟性很高,进入仕途后,他公正守法,以至大理寺、刑部官员执法不公而畏惧他。
B.西南少数民族归附朝廷,皇上派官员去安抚,官员们都畏葸不前,袁滋却毫不推辞。
C.袁滋办理政务仁慈宽厚,不订立什么条款规章,安抚流民,法外施恩,深得百姓爱戴,以至离任时“耆老遮道”。
D.袁滋虽然执法如山,政事清明简要,为人又极宽厚,但他在受命平叛时却因兄长的缘故,畏敌不进,贻误朝廷大事。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清政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居为义合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 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窋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注]①乃者:往日,上次。②顜(jiǎng):明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召为丞相史——除:授予官职
B.从吏幸相国召之——按:处置
C.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趣:以……为兴趣
D.然百姓秦之酷后——离:通“罹”,遭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净无为”的一组是(     )
①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②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 ③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④吏舍日饮歌呼 ⑤亦歌呼与相应和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战功的获得借助了淮阴侯韩信的才干和力量。
B.汉惠帝惊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私下随意问问他的父亲怎么回事。
C.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更,日夜痛饮醇厚的美酒。
D.曹参起初卑微的时候,跟萧何交好;等到后来一个做了将军,一个做了相国,有了深交。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日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培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延中,玄极言无隐。科日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戊戌,座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公,谥曰文。(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记数千言,即知文——属:连缀
B.抚字稍,辄弄兵犯顺——乖:违背
C.不烦我清廉官自来——意:意料
D.玄以祸福,归为理其讼——喻:打比方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欧阳玄才干卓异的一组是(     )
①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②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
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④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
⑤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 ⑥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玄学习过《孝经》《论语》《小学》等著作,很小就能背诵,一天能记下几千字。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B.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严惩了虐待奴仆的这些人。他赋税征调及时,使得芜湖县的政治清明。
C.武冈县有人聚众打***闹事,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但欧阳玄却能够以自己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还让他负责编修史书。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宣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大王据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东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欤?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倨慢骄奢,则凶从之。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夫上见其源,下通其流,至圣明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是其贱必本欤!’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欤?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愿请受为弟子。”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则再拜而辞去也。(取材于《战国策·齐策四》)
  【注】①斶:读chù。颜斶,齐国隐士。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士之力也——贵:以……为贵
B.是以君王无羞问——亟:多次
C.寡人自取耳——病:缺点
D.言要道已矣——备:详尽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东西南北,敢不服——四境之内,不有求于王
B.何不吉有哉——是以明乎士贵也
C.君子可侮哉——不入虎穴,得虎子
D.制破焉——金就砺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天下的士人,仁义者都来到齐国,甘受齐王的奴役
B.倨慢骄奢,则凶从之傲慢奢侈,那么灾祸就会随之而来
C.是以侯王称孤、寡,是其贱必本欤因此侯王自称孤、寡,这大概就是贱必定是贵之根本的道理吧
D.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发号施令的是大王,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颜斶对齐宣王言王道兴衰,归因于统治者“得士”和“失士”之策略。
B.颜斶认为,先圣能够成道德而扬功名者,必是崇实际而不求虚名者。
C.尧舜禹禅位、成王重用周公,以史为证,阐明了“士贵于王”的道理。
D.颜斶以璞自比,表明自己虽不愿失却本性,却仍愿意到回乡下做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