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北京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鑱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未,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氏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元之而不靡。
  今使患教知,使不肖临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失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豁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取材于《淮南子·泰族训》)
  注释:①镵(chán):刺、刻。②熙:光明、兴盛。③临:统管、治理。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弗能也——正:正确
B.死不还——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
C.上而民和——唱:倡导……
D.其党与——察:仔细看……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被创流血,难也——碧水东流此回
B.然越人为以求荣也——若风摇草木
C.百工维时,庶绩熙——群贤毕至,少长
D.圣王在上,明好恶示之——各小大之材处其位
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非崇善废丑,(则)不向礼义
B.无法不可以为治也,(故)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C.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此)教之所成也
D.非可刑而不刑(之)也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     )
①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②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④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⑤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⑥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5.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
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归,政通人和。
C.昏庸的君主只会任用那些对自己唯命是从的人。
D.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乱象丛生。
答案
1.A
2.C
3.B
4.C
5.D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先祖事略
王士祯
  山人名士祯,姓王氏,字于真,青州诸城人。
  始祖讳责迁,济南新城著藉焉,称琅瑯公。后逊居新城之曹村,为某大姓佣作。一日大风晦暝,有一女子从空而堕,良久既雾,公于尘垒中得之。云即诸城县初氏女也。晨起取火,不觉至此。时公方螺居,女子年十八九。主人以为天作之合,遂令谐优俪焉。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琅瑯公孟子,善人最少,姓醇谨,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尤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枝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诸饿者以次受糜,妨其笠于槐,累累如也。乡人呼之曰“王菩萨”,而称其家曰“大槐王氏善人”。
  三世祖讳麟明,经官颖川王府教授,称颖川公。颖川为善人次子,生而警颖强记,于书无所不赌。十四朴博士弟子员,每试辄冠其群。数困棘闱,随例应里选,官永平郡司训,劝学兴行,为多士式。最后迁教授颖川王府。既至,疾作,期年而卒。志传称公内廉行修。人伦醇备。事大父琅瑯公王孝,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高祖讳重光,字廷宣。颖川公卒,哀毁如礼,服阙除户都。当事以其能,晋秩佥事,守云中。强直奉法,军民赖之。寻亚参议,守上谷。条上谷机宜十二事,悉中要。以忤当事意,调贵阳。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戍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选自《渔洋山人自撰年谱》,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良久既,公于尘盆中得之——霁:明朗
B.困棘闱,随例应里选——数:屡次
C.劝学兴行,为多士——式:榜样
D.当事其能,亚秩金事——以:凭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先祖“讲究孝道”和“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
A.①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      ②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
B.①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②余悉以赈乡里贫乏者
C.①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   ②诸饿者以次受糜,纺其笠于槐,累累如也
D.①颖川公卒,哀毁如礼       ②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琅瑯公的婚姻颇有传奇色彩,夫人初氏从天而降,主人认为是天赐良缘,于是令其结为夫妻。
B.善人公生活简朴,乐善好施,人称“王菩萨”,在琅瑯公五个儿子中排行第五,故名王伍。
C.颖川公聪敏好好学,博览群书,为官即赴颖川王府任教授,刚到任就患病,一年后去世。
D.忠勤公忠孝双全,在上司面前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在家乡父老面前则温文尔雅,恭敬而有礼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绞者于共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至,彞人争以所知异未走报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面母沈安人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宓子也。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
  宓子贱治单父。有若见之曰:“子何臞也?”宓子曰:“君不知贱不肖,使治单父,官事急,心忧之,故臞也。”有若曰:“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今以单父之细也,治之而忧,治天下将奈何乎?故有术而御之,身坐于庙堂之上,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无术而御之,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桂椒之椟,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宋王与齐仇也,筑武宫。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对曰:“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胜如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癸四板,射稽八板;擿其坚,癸五寸,射稽二寸。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节选自陈其猷《韩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657-671页,略有改动)
  注:①臞:同“癯”。②板:筑墙的夹板,此处用作计量单位。③擿:此处指用尖锐之物插入墙中以检测墙的坚实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处女子之色,无于治——害:妨害
B.其身则可——体:实践
C.讴癸,行者止观——倡:倡导
D.王试其功——度:衡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人主听言也美其辩——王无异于百姓以王为爱也
B.人主览文而忘有用——与时俯仰以通狂惑
C.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于其身也,耻师焉
D.臣师射稽之讴又贤癸——故燕王欲结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非子在本文中阐述了“明主之道”,他指出,作为“明主”。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治国有“术”,而不在于事必躬亲。
B.在作者看来,“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以及“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都是治国有“术”的表现。
C.韩非子认为,君主“听言观行”,应注重其“功”“用”,而不应被事物的种种表象迷惑,去追求不切实用的东西。
D.文中作者连用三个有关进言的事例说理,进言者有若的论“治”、田鸠的谈“文”和讴癸的说“讴”都极为生动。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原文说“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此”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催 科
[明]江盈科
  为令之难,难于催科。催科与抚字,往往相妨,不能相济。阳城以拙蒙赏,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
  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待食;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心计曰:“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是故号令不完,追呼继之矣;追呼不完,槌楚继之矣;槌楚不完,而囹固、而桎梏。民于是有称贷耳;称贷不得,有卖新丝、粜新谷耳;丝尽谷竭,有鬻产耳;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如是而后赋可完,赋完而民之死者十七八矣!
  呜呼,竭泽而渔,明年无鱼,可不痛哉!或有尤之者,则应曰:“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丕能复念尔民也。”余求其比拟,类驼医然。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脚躧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呜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呜呼!世之为令,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夫医而至于死人,不如听其驼焉之为愈也;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人,可得哉?噫!居今之世,无论前代,即求如二祖时,比岁蠲,比岁免,亦杳然有今古之隔矣。(选自《雪涛阁集》卷十四)
  【注】①催科:催办缴纳赋税。②抚字:安抚体恤。③阳城:人名,唐代清官。④枵(xiāo)腹:空腹。⑤躧(xǐ):踩,踏。⑥蠲(juān):减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催科与抚字,往往相妨,不能相——济:补益。
B.如是而后赋可——完:结束。
C.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延:请。
D.比岁蠲,比岁免——比岁:连年。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槌楚不完,囹圄、而桎梏——古者富贵名摩灭,不可胜计
B.阳城拙蒙赏——王尝语庄子好乐,有诸
C.国家需赋也,如枵腹待食——石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为有司者,前迫督促,后慑于黜罚——(怀王)内惑郑袖,外欺于张仪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催科”危害的一组是(     )
①为令之难,难于催科 ②竭泽而渔,明年无鱼 ③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
④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 ⑤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
⑥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用“驼医”治死驼者的故事作比,指出了官吏不择手段催缴赋税的危害,表达了作者对饱受催科之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
B.驼者之子把治死其父的“驼医”告到了官府,“驼医”辩白说,自己的职业是治疗驼背,只负责使驼背变直,哪管病人的死活。
C.负责催科的官吏,不顾百姓的死活,采用刑杖相加、牢狱关押等手段催缴赋税,是出于私心,欲求自保。
D.作者把当时的催科与前代、二祖时相比照,认为催科过于严厉而致百姓于死地,其主要责任在于朝廷,表达了对最高统治者的讽谏之意。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人,可得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书博鸡者事(节选)
(明)高启
  博鸡者袁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守,即诬守纳已赇。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民勇,徒能凌藉贫孱者耳!彼豪民恃其资,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奴惊,各亡去。乃褫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释之。
  博鸡者因告众曰:“是足以报使君未耶?”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博鸡者曰:“然。”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台臣弗为理。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注】①袁:袁州路,在今江西宜春一带。 ②臧氏之子: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指鲁平公宠臣臧仓,曾阻止平公见孟子。③嗛(xían):怀恨。 ④褫:剥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守自负年德,之——易:看不起
B.若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诚:果真
C.至豪民第门,捽使跪,之曰——数:责备
D.今姑汝——贷:借给
2.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博鸡者遨市——师不必贤弟子
B.民诬太守者视此——君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豪民气尽,额叩地——其无礼与晋,且贰于楚也
D.博鸡者告众曰——相如持璧却立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搏鸡者一向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使性好斗,所以乡里侠者都瞧不起他。
B.袁州路长官施政,多有利民之举措,因此受到百姓的爱戴;然而他也因年龄大、品德好而自负,以至遭人陷害。
C.臧使者因为袁守的一句话,而不惜滥用权力,以报私怨,实属狠毒暴横之人。
D.搏鸡者能够成名,是因为他见义勇为,既惩治了豪民,又为袁守申冤,并使臧使者被黜。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充虞:孟子弟子。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对话中,孟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怀?(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