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4题。是 仪 传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 “是”,乃遂...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25 期中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4题。是 仪 传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 “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 ,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三国志·吴书》)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辞让
B.迁偏将军,入阙尚书事——省:省略、减少
C.权遂之,嘉亦得免——舍:安置住宿
D.仪累辞让,以恩为——戚:亲戚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     )  
①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   ②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③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④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⑤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⑥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是仪本姓氏,因为郡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  
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
D.是仪经常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C
3.A
4.(1)典校郎吕壹诬告说过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彻底调查审问。
  (2)是仪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菜肴不丰盛,却热心救济穷困,家中没有积蓄。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4题。是 仪 传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 “是”,乃遂】;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鸿门宴》回答下列问题。1.情节波澜起伏是本文的显著特点,请分析鸿门宴上双方的形势关系是如何转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是如何刻画樊哙这一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项羽和刘邦各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良和范增分别是刘项的重要谋士,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鸿门宴上项羽没有***刘邦,古人对项羽的评价一直是众说纷纭,你的观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项羽的三首诗: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yín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斯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浸千言,俄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忧,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闲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衿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不矜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中惓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卒后门人私谥曰贞文。(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欲焉——豫:参与。
B.学士欲其例以授之——援:引用。
C.侍者如言而至,无者——爽:差错
D.先生赎而之——归:归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顽,闭空室中——臣壮也,又不如人
B.杂出经义目试之——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持之而泣,告户部——农人告余春及
D.知先生之深于经——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
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
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
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失去人身自由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败我也。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读音与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居不席——重,chóng,重新。
B.官室不——观,guān,楼台。
C.卒与焉——乘,chéng,驾车。
D.玩好必——从,cóng,跟随。
2.对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闻其又甚焉——嗣,继承人。
B.室不崇——坛,土筑成的屋基。
C.有台榭陂池焉——次,屡次。
D.玩必从——好,喜爱之物。
3.对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二三子不相睦
②勤其民
③其所尝者,卒乘
④而之劳逸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④相同。
4.不属于“楚败于吴”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
B.吾先大夫子常易之
C.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
D.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
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楚子西认为,吴国在陈并不可怕,值得忧患的是楚大夫内部的不团结。
B.楚子西认为,吴国本来并不可怕,楚国的柏举之败是因为先大夫惧怕吴军。
C.楚子西认为吴国的情况已经发生变化,用不着惧怕,在陈之吴师会自行溃败。
D.楚子西的一番话,说明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的道理。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珍异是聚,观乐是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蹇叔哭师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节选自《左传》)
  【背景】烛之武说退秦军后,秦穆公派杞子等人驻守郑国。过了两年多,晋文公死去,秦穆公欲独吞郑国,因此不听蹇叔的一再劝阻,坚持出兵袭郑。
1.下列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
B.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潜:秘密地
C.晋人师必于崤——御:驾车
D.秦师遂——东:向东进发
2.与“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劳力竭,远主备
B.中寿,尔墓木拱矣
C.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
D.辍耕垄上
3.能表现蹇叔有非凡预见力的一组是(     )
①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②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③晋人御师必于崤
④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伯得到杞子派人送来的情报后,立即决定派孟明、西乞和白乙带兵攻郑。
B.蹇叔哭师是不忍心看到秦军白白送死,同时也为将失去儿子却无能为力而难过。
C.秦伯做事武断,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但也能及时自我反省,勇于承认错误。
D.秦晋崤之战的结果是晋国大胜,还俘虏了秦国的三位大将。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②玩心:犹言专心致志。坟典: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三坟》(即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即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八索》(乃八卦之说)、《九丘》(九州之志)等古书。
1、下列各项中对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岁四五访其庐——率:大概
B、忘寝食——殆:恐怕
C、虽细事不也——苟:马虎
D、辄一之——扣:求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蕲人知   ②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①不妄人接   ②欲呼张良俱去
C、①与所而未知者 ②重为乡党
D、①苟一日之用足,玩心坟典 ②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3、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     )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辩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⑥
4、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古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5、用“/”线给文中加粗的句子断句正确一项是(     )
A、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B、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C、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D、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6、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