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书剑侠事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丘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①,腰...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期末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书剑侠事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丘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悄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入门,有厅廨三间,东向;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是夜,役相戒夜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廨门已启,视之,即红悄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呵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代往求之。”
  至则妪出问故。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入白。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趺坐。逆旅主人跪白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驴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红悄头人也。众拜谢去。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抉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选自清·王士祯《池北偶谈》,有删改)   
  [注]①急装:为便于行动,衣服装束得很紧。②逆旅:旅店。③蒲团:草垫子。趺(fū)坐:盘腿而坐。④行缠:绑腿布,古代男女都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束为急装——结束:停止,停留
B.又应曰:“去处去。”——漫:随意
C.未暇蹑其踪迹——踪迹:身影
D.天晓,始苏——比:等到,将近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剑侠武功高强的一组是(     )
①妪云:“但宿西廨,无妨。”
②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
③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④罪合死,吾当为一决
⑤徒步手人头驱驴返
⑥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尾两段,通过对女主人公外貌和语言的描绘,使一个武艺非凡、来去无踪影的剑侠形象跃然纸上。
B.县役带着官银投宿时遭到拒绝,被旅店主人赶往尼庵投宿。夜里又被贼人打倒,掳去了所有官银。
C.剑侠“尼”得知县役的官银被抢的消息,便料到抢者是谁。这激发了“尼”的侠举义行,出门不多时,便杀死了戴红头悄的贼人并原封不动地带来了被掳去的官银。
D.为造成悬念,增强吸引力,文章倒叙起笔;中间两段借他人之口叙述剑侠故事,又尽显其侠义;结尾回应开头,解除悬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呵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驴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B
3.B
4.(1)这个人时常在市井游逛,无人敢去呵问他是谁,只有投宿尼姑庵堂的旅客才能平安无事。
  (2)不多时,尼姑徒步驱驴而返,手持一个人头,驴背上驮着用木箱装的数千两银子,尼姑无丝毫疲惫之意。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书剑侠事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丘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①,腰】;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程原迩稿序
张鼐
  南京峰下,松梢乱云,竹影蔽日。刳竹引泉,其声潺潺,出于涧底。啼鸟上下,与行人唱和。境过清,非韵士不能偶而居,非胸中夙有烟霞者不能畅其文章之灵气。
  吾友程原迩从新安来,同王象斗读书于此。余偶过其室,瀹茗焚香,出文章数篇读之,旷远卓绝,涧水松风,宛在笔底。吾尝叹人生于世,凡浓艳之物,可争掬取者,以吾澹然当之,其味立尽。惟天下名山水,高人韵事,与奇文章相逼而来,领此趣者觉神魂飞动,手足鼓舞。盖游不奇不旷,交不奇不王也。
  文章之借灵于湖山,如草色之借润于酥雨。其于朋友之助,如鸟溯风而鱼沫水也。挟册子咿唔,仰面看屋梁索解句者,恶足以语此?原迩之文,饶于韵而远于趣,入于正而出于奇。倘非湖山之助,安能笔笔生动?今而往原迩益勉之矣。
  吾归山中,晨起见远烟一抹,起玳瑁湖上,九峰隐隐在西楼可数者,不觉旷然远览,有南峰之怀焉。原迩其时寄我新篇,令我数浮大白,为原迩展山水之清音也。
  【注】①刳(kū):剖开,挖空。②瀹(yuè)茗:烹茶。③王(wàng):通“旺”,盛。④咿唔:形容读书的声音。⑤浮大白:满饮洒。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松梢乱云,竹影日——蔽:遮挡。
B.啼鸟上下,与行人唱——和:唱和。
C.以吾澹然当之,其立尽——味:情趣。
D.今而往原迩益之矣——勉:勤勉。
2.下列语句分成四组,全部是作者认为程原迩文章清新的原因的一项是(     )
①同王象斗读书于此 ②涧水松风,宛在笔底 ③文章之借灵于湖山,如草色之借润于酥雨
④其于朋友之助,如鸟溯风而鱼沫水也 ⑤饶于韵而远于趣,人于正而出于奇 ⑥为原迩展山水之清音也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始之处写程原迩读书的环境清幽,是为了展示程原迩不同俗流的品格,为下文做铺垫。
B.“同王象斗读书于此”一句并非多余,因为作者认为:文章要借灵于湖山,更要借助于朋友。
C.作者反对足不出户、独学无友,强调游赏名山大川、接触高人雅士,对文学创作有重要作用。
D.结尾写山水之景,说明读朋友的文章也要“借灵于湖山”,才能写出“展山水之清音”的序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记句容叟
袁枚
  舟过燕子矶,泊古寺,有叟训数僧。貌癯而古,须发堕落,高吟所作诗,齿缺不能音。揖而问之曰:“叟其有道者欤?”曰:“余非有道者,累于道者也。”询其姓,曰赵,句容人。母孕之即不茹荤,九岁齿决肉呕,遂绝之。誓不娶,年十九,母亡。
  慕茅山三洞为神仙居,绝欲得之,仡然从三人而行,裹粮趋洞所。洞冥然黑,人倒卧作蛇行以进。叟先入,堕水,幸浅,无所伤。二人者秉烛继之。蝙蝠哑哑万数,如大片黑云来扑火,火灭。其一毒虺,长三四尺,狂走有声。三人苦畏,联衣带行山根,触顶碍眉,石乳雨下,讫不得住。又五六里,得坦穴,闻钟磬鸣,大喜奔之,石罅水所为。望如黑海,昏雾杳藐,波浪大作,不可穷也。灯尽灭,且饥,为是悛而止。从原径返,行且卧,迷无所复。闻人声如天外呼者,则三人之戚友具麦饭纸钱号于洞口也。牵以绳,三人同上,见青天如得故物,人间已三昼夜矣
  叟归,学茹气呼吸法,于三人中最为长年,卒衰废,与他老人同。无所名一钱,乃教小僧丐食饮以卒日。自悔空然慕道,几死穴中。嗣后有扼腕而道神仙者以翁为妄言,非矣。(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孕之即不荤——茹:吃。
B.二人者烛继之——秉:举着。
C.仡然三人而行——从:跟随。
D.自悔然慕道——空:徒劳。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老翁“累于道”的一项是(     )
①母孕之即不茹荤,九岁齿决肉呕,遂绝之
②洞冥然黑,人倒卧作蛇行以进
③叟先入,堕水,幸浅,无所伤
④灯尽灭,且饥,为是悛而止
⑤叟归,学茹气呼吸法
⑥无所名一钱,乃教小僧丐食饮以卒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道成仙,白日飞升,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凡夫俗子为之向往并付诸行动,然而最终结果往往是水中捞月,枉费心血。
B.老翁面貌清癯古朴,似和传说中得道真人十分相似,然而答复却出人意料,文意顿显跌宕,引出后面对年轻时寻仙探洞经历的描述。
C.老翁年轻时求仙探洞的故事,令人回味。“闻钟磬鸣”却与神仙失之交臂,不但没有留在仙境,在返回的途中几乎迷路而死,令人警醒。
D.结尾处写老翁求仙不成,终于“衰废”,与凡人无异,又因不名一钱,只得“教小僧丐食饮以卒日”,与文章开头遥相呼应,绾合自然。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揖而问之曰:“叟其有道者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牵以绳,三人同上,见青天如得故物,人间已三昼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嗣后有扼腕而道神仙者以翁为妄言,非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触蛮之战,蜗角之争
庄周
  魏莹与田侯牟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扶其背,折其脊。”
  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也,不可听也。”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赤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选自《庄子·杂篇·则阳第二十五》)
  【注】①莹,魏惠王名,田侯牟,齐威王名。②犀首:武官名。③内热发于背:因恚愤而背生痈疽。④胥靡:服役的人。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莹与田侯牟——约:结盟。
B.善言齐者,乱人也——伐:攻打。
C.逐旬有五日而后反——北:北方。
D.臣请为君之——实:证实。
2.下列六句话编成四组,全部主张“无为”的一项是(     )
①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 ②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
③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 ④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
⑤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 ⑥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①⑥
D.①④⑤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齐国毁约而要发动战争的主战派,是要争一口气;反对战争的反战派,是顾及王家基业;这两者本质上都是主张“有为”的。
B.华子既反对主战,也反对反战,是最合乎“无为之道”的,但是华子却不愿意讲,只是说:“你还是求助于清虚淡漠、物我兼忘的大道罢!”
C.戴晋人用“蜗角虚名”的寓言,让魏莹明白为名利而战是多么渺小。 “蜗角虚名”的故事,想象奇特,形象中蕴藏着不易领悟的“道”。
D.文章一方面指出战国时期诸侯间的战争是为了名利的行为,予以否定;同时,也宣扬了道家的无为思想。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痛。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日《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1.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所资——生:维持。
B.脱然有怀——脱然:轻快的样子。
c.程氏妹丧于武昌——寻:寻找。
D.非矫厉所得——矫厉:造作勉强。
2.下列有关“以”字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列语句不能分别表现陶渊明“想做官”而又“想辞官”的一项是(     )
A.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B.①亲故多劝余为长吏②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C.①公田之利,足以为酒②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D.①脱然有怀,求之靡途②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知偃兆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递抱赢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作《归去来》。(节自《晋书·陶潜传》)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善文——属:写作。
B.性酒——嗜:爱好。
C.不吏职——堪:能够。
D.不事上官——私:暗地里。
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陶潜不受世俗羁绊的一组是(     )
①不慕荣利
②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③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④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⑤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⑥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③⑤⑥
D.②③⑥
3.下面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他家宅旁有五棵柳树,所以自号为“五柳先生”,还写过一篇《五柳先生传》。
B.陶潜的亲友知道他生活困难,就设酒招待他,陶潜必去,一去就喝得醉醺醺的,一点儿也不顾及亲友的情面。
C.陶潜因为自己年老家贫,出来做了州祭酒,但却不堪吏职,不久便自解归,躬耕自资,又得了病,执事者便让他当了彭泽县令。
D.陶潜担任彭泽县令时,郡里派遣督邮到县里来,别人告诉他应当束好腰带去拜见督邮,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便解印而去。
4.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