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卖酒者传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专项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多墨色。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决卖酒者宜死。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①平事:评议事情。②子母:利息和本金。③责券:求取借据。④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君何为聚饮相咨嗟也——数:多次,屡次
B.事连吾侪——吾侪:我辈
C.能偿者其息——捐:舍弃
D.贫者券还之——立:订立
(2)下列各组句子,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何忧/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B.客偿博负/将以求吾大欲也
C.若中心愿乎/非日能,愿学焉
D.至夜分,散去/良入,具告沛公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
①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②吾侪保甲贷乙金
③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④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⑤尽取所偿负还之
⑥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贷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在术者判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
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D
(3)C
(4)B
(5)①天气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②卖酒者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③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卖酒者传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鳊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之——宠:重用。
C.天永命之要——祈:恳求。
D.天道,顺人心——法:效仿。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愿君留意臣之计。”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隧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革山而望赵军,诚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痰战。赵果空壁争汉旗鼓,避韩信、张耳。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信曰:“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
  【注】①赵王:名歇,系项羽所封的诸侯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樵苏后,师不宿饱。——爨:灶台
B.能千里而袭我,亦已极。——罢:疲惫
C.诸将皆莫信,应曰:“诺。”——详:假意
D.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列阵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敢引兵遂下——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势粮食必在其后——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还也
C.何加之——文王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D.赵军望见大笑——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者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左车认为韩信定会利用井陉之险背水而战,故提议“深沟高垒”以“绝其后”。
B.汉军在水边高竖帅旗擂鼓壮行,韩信则乘机亲领二千精兵偷袭赵王的大本营。
C.韩信井陉“背水一战”,虽与《兵法》相悖,但依情势而定阵确属高明之举。
D.汉将在井陉之战中本是违心从命的,战后韩信说透布阵图,他们才恍然大悟。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今日破赵会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裘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孥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 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惟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再遇阵没——及:趁着。
B.知代州。移深州——寻:不久。
C.暮,约诘朝合战——会:适逢。
D.援不至,没焉——遂:于是。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一组是(     )
①保裔选精锐赴之   ②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  ③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
④身复战没,世有忠节 ⑤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 ⑥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开元元年,卢怀慎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三年,改黄门监。薛王舅王仙童暴百姓,宪司按得其罪,业为申列,有诏紫微、黄门覆实。怀慎与姚崇执奏:“仙童罪状明甚,若御史可疑,则它人何可信?”由是狱决。怀慎自以才不及崇,故事皆推而不专,时讥为“伴食宰相”。又兼吏部尚书,以庆乞骸骨,许之。卒,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成。遗言荐宋璟、李杰、李朝隐、卢从愿,帝悼叹之。
  怀慎清俭不营产,服器无金玉文绮之饰,虽贵而妻子犹寒饥,所得禄赐,于故人亲戚无所计惜,随散辄尽。赴东都掌选,奉身之具,止一布囊。既属痰,宋璟、卢从愿候之,见敝篑单藉,门不施箔。会风雨至,举席自障。日晏设食,蒸豆两器、莱数桮而已。临别,执二人手曰:“上求治切,然事固久,稍倦于勤,将有怪人乘闯而进矣。公第志之!”及治丧,家亡留储。帝时将幸东都,四门博士张晏上言:“怀慎忠清,以直道始终,不加优锡,无以劝善。”乃下制赐其家物百段,米粟二百斛。帝后还京,因校猎鄂、杜闻,望怀慎家,环堵庳陋,家人若有所营者,驰使问焉,还白怀慎大祥。帝即以缣帛赐之,为罢猎。经其墓,碑表未立,停跸临视,泫然流涕,诏官为立碑,令中书侍郎苏颇为之文,帝自书。(节选自《新唐书·卢怀慎传》,有删改)
  【注】①乞骸骨:即请求辞官回家,意思是请国君赐还自己的身躯回家。②大祥;丧祭名,父母死后,二十五个月而祭称大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布囊——止:只
B.见敝箦单——藉:草垫
C.公第之——志:记述
D.停临视——跸: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行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御史可疑——入前为寿
B.疾乞骸骨——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家留储——秦无矢遗镞之费
D.驰使问——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中可看出卢怀慎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
①仙童罪状明甚,若御史可疑,则它人何可信
②故事皆推而不专,时讥为“伴食宰相”
③奉身之具,止一布囊
④敝箦单藉,门不施箔
⑤于故人亲戚无所计惜
⑥望怀慎家,环堵庳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卢怀慎担任黄门监时,有诏命卢、姚二人覆核查实薛王舅王仙童暴虐百姓一案,他们两人对御史台办案表示怀疑。
B.卢怀慎与姚崇共同执掌朝政,他自认为才能不如姚崇,凡事推重姚崇,概不专断。
C.卢怀慎并非凡庸之辈,他对玄宗“享国久,稍倦于勤,将有愉人乘间而进”的分析是非常深刻且颇有预见性的。
D.卢怀慎身居高位,甘于清贫,房屋破旧,竟不能遮风避雨,治理丧事,家中没有积蓄,临终之际仍心忧国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得禄赐,于故人亲戚无所计惜,随散辄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怀慎忠清,以直道始终,不加优锡,无以劝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迳,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令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以财物耶——博:增加
B.禄优厚——秩:品级
C.小得而大失者也——规:谋求
D.事自死——觉:败露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     )
①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
②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③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④愚者多财生其过
⑤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
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4.用斜线(/)给加粗的句子断句。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5.翻译。
①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