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邹与鲁讧①。穆公②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专项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邹与鲁讧。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注]①讧:交战。②穆公:即邹穆公。③转:弃尸的意思。④慢:轻慢。⑤残:残害。⑥尤:责备、归罪。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报效国家的忠臣,为什么百姓不愿意为国家赴死尽节。孟子认为这根子上还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
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因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有司与百姓这层关系。君主要施行仁政,让官员勤政,善待人民,百姓才愿意为他赴难。
C.孟子指出当老百姓灾荒年岁饿死或逃荒时,国家明明是仓廪充实,而官吏却乘机巧取豪夺。这种毫不体恤百姓的贪官污吏,是不可能得到百姓的信任的。
D.孟子引述曾子的话“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就是要让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若真要追究的话,那么弃百姓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主要原因。
(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离娄下》),孟子说的也是投桃报李的道理,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出乎尔者,反乎尔者”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贤明的君主待臣下如手足,臣下必把君主当心腹,以死相报。“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这种情况在我们平常的人际交往中,也同样存在。“你不仁,我不义”和“你仁我义”情况的产生,都是原先善恶的回报。(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邹与鲁讧①。穆公②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篇》)
②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子路篇》)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士,就不能整天想着自己的小家,过小日子。
B.一个士行事要有廉耻之心,到外面为社会做事,要不辱使命。
C.一个士在行事上要有标准,坚决不做耻辱之事,不欺辱自己的君主。
D.一个真正的士,就应忠于自己的人格,忠于国家,做对国家有利的事。
2.孔子的学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请结合以上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尽心》上六)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尽心》上七)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离娄》下二三)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羞耻之心,人皆有之。只有无耻卑鄙之徒才不知世间有羞耻二字。
B.孟子认为羞耻之心对于人至关重要!不以自己不如别人为羞耻,就赶不上别人。
C.孟子认为如果及早知耻,以羞耻为动力,化羞耻为力量,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D.孟子认为行事过程中处在两难的情况下要以知耻为行事标准,否则有损于义。
2.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孟子说的“人不可以无耻”中耻的对象是什么,请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论语》中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论语》中四则文宇,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子)曰:“赐也亦有恶乎?”
(子贡)曰:“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评以为直者。”
1.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楚王英,以建武十五年封为楚公,十七年进爵为王,二十八年就国。母许氏无宠,故英国最贫小。三十年,以临淮之取虑、须昌二县益楚国。自显宗为太子时,英常独归附太子,太子特亲爱之。及即位,数受赏赐。永平元年,特封英舅子许昌为龙舒侯。
  英少时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八年,诏令天下死罪入缣赎。英遣郎中令奉黄缣白纨三十匹诣国相曰:“托在蕃辅,过恶累积,欢喜大恩,奉送缣帛,以赎愆罪。”国相以闻。诏报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因以班示诸国中傅。
  十三年,男子燕广告英与渔阳王平、颜忠等造作图书,有逆谋,事下案验。有司奏英招聚奸猾,造作图谶,擅相官秩,置诸侯王公将军二千石,大逆不道,请诛之。帝以亲亲不忍,乃废英,徙丹阳泾县,赐汤沐邑五百户。遣大鸿胪持节护送,使伎人奴俾鼓吹悉从,得乘辎輧,持兵弩,行道射猎,极意自娱。男女为侯主者,食邑如故。楚太后勿上玺绶,留住楚宫。
  明年,英至丹阳,自***。立三十三年,国除。诏遣光禄大夫持节吊祠,赠賵如法,加赐列侯印绶,以诸侯礼葬于泾。遣中黄门占护其妻子。制诏许太后曰:“国家始闻楚事,幸其不然。既知审实,庶欲宥全王身,令保卒天年,而王不念顾太后,竟不自免。此天命也,无可奈何!太后其保养幼弱,勉强饮食。诸许愿王富贵,人情也。已诏有司,出其有谋者,令安田宅。”
  十五年,帝幸彭城,见许太后及英妻子于内殿,悲泣,感动左右。建初二年,肃宗封英子种楚侯,五弟皆为列侯,并不得置相臣吏人。许太后薨,又遣谒者备王官属迎英丧,改葬彭城,追爵,谥曰楚厉侯。(选自《后汉书》卷七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八年就——国:京城
B.楚王诵黄老之言——微:精微
C.有逆谋,事下验——案:审查
D.庶欲全王身——宥:宽容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显宗对楚王英“亲爱”的一组是(     )
①特封英舅子许昌为龙舒侯
②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
③帝以亲亲不忍,乃废英,徙丹阳泾县
④男女为侯主者,食邑如故
⑤太后其保养幼弱,勉强饮食
⑥又遣谒者备王官属迎英丧,改葬彭城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许氏不得宠,因此楚王刘英的封国最贫穷狭小。但由于经常与太子相处,刘英深得太子喜爱,太子登位后,多次对刘英进行赏赐。
B.显宗命令全国犯有死罪的人都用细绢赎罪,刘英当即呈送绢帛为自己赎罪。显宗称赞刘英的举动,并且颁布诏令给各诸侯国,以资借鉴。
C.燕广告发刘英有背叛显宗、谋反朝廷的嫌疑。经调查验证,刘英犯有大逆不道之罪,显宗没有***害刘英,只是废除了刘英的封号和王国,却保留了他原有的享受。
D.刘英被徙丹阳后自***,显宗派人前往吊祭并按照法定标准给予馈赠,按诸侯礼仪安葬,后来肃宗又把刘英灵柩改葬在彭城。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英少时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诏有司,出其有谋者,令安田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