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说车赠杨诲之①柳宗元  杨诲之将行,柳子起而送之门,有车过焉,指焉而告之曰:“若知是之所以任重而行于世乎?材良而器攻,圆其外而方...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专项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说车赠杨诲之
柳宗元
  杨诲之将行,柳子起而送之门,有车过焉,指焉而告之曰:“若知是之所以任重而行于世乎?材良而器攻,圆其外而方其中然也。材而不良,则速坏;工之为功也,不攻,则速败。中不方则不能以载,外不圆则窒拒而滞。方之所谓者箱也,圆之所谓者轮也。匪箱不居,匪轮不涂。吾子其务法焉者乎?”曰:“然。”
  曰:“是一车之说也,非众车之说也,吾将告子乎众车之说。祥而旷左,革而长毂以戟,巢焉而以望,安以爱老,辎以蔽内,垂绥而以畋,载十二旒,而以庙以郊以陈于庭,其类众也。然而其要,存乎材良而器攻,圆其外而方其中也。是故任而安之者箱,达而行之者轮,恒中者轴,挶而固者蚤,长而桡,进不罪乎马,退不罪乎人者辕,却暑与雨者盖,敬而可伏者轼,服而制者马若牛,然后众车之用具。
  今杨氏,仁义之林也,其产材良。诲之学古道,为古辞,冲然而有光,其为工也攻。果能恢其量若箱,周而通之若轮,守大中以动乎外而不变乎内若轴,摄之以刚健若蚤,引焉而宜御乎物若辕,高以远乎污若盖,下以成乎礼若轼,险而安,易而利,动而法,则庶乎车之全也。《诗》之言曰:“四牡騑騑,六辔如琴。”孔氏语日:“左为六官,右为执法。”此其以达于大政也。凡人之质不良,莫能方且恒;质良矣,用不周,莫能以圆遂。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遇阳虎必曰诺,而其在夹谷也,视叱齐侯类畜狗,不震乎其内。后之学孔子者,不志于是,则吾无望焉耳矣。”
  诲之吾戚也,长而益良,方其中矣。吾固欲其任重而行于世,惧圆其外者未至,故说车以赠。
  [注]①此文为作者被贬永州时所作。②祥:丧葬。③巢:代指嘹望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其,存乎材良而器攻——要:需要
B.果能其量若箱——恢:使……扩大
C.则乎车之全也——庶:差不多
D.不于是,则吾无望焉耳矣——志:立志
2.下列句子中,全都是车子得以“载负重物而在世上行走”的条件的一组是(     )
①材良而器攻
②工之为功也
③圆其外而方其中也
④达而行之者轮
⑤却署与雨者盖
⑥服而制者马若牛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车辆须外圆内方才能成为有用的车,外圆是为了滚动,内方是为了载重,没有了内方就失去了车的载重本质,人也必须如此才能成为君子。
B.车能“任重而行于世”,是由于材料好而且制造得牢固和制造工艺精巧,这暗示了杨诲之虽然材质良好,但仍然需要后天的教育和培养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C.文章对于孔子有一分为二的客观评价,一方面肯定了他在大政方面的准确认识,另一方面也批评了他唯唯诺诺,面对齐侯的无端叱骂,内心竟没有震动。
D.作者以车作比喻,是劝告对方既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又要在具体方法上注意策略,随时灵活变通,这是柳宗元经受政治挫折后对自身行事的经验总结。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进不罪乎马,退不罪乎人者辕,却暑与雨者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人之质不良,莫能方且恒;质良矣,用不周,莫能以圆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A
3.C
4.(1)前进时不干扰马,而后退时不干扰人的是车辕,遮蔽暑热与风雨的是车盖。
  (2)大凡人的品质不好,就不能持久地方正;品质良好,不能周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说车赠杨诲之①柳宗元  杨诲之将行,柳子起而送之门,有车过焉,指焉而告之曰:“若知是之所以任重而行于世乎?材良而器攻,圆其外而方】;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守望社题词
[明]陈宏绪
  予读东鲁王祯书,载所为河北锄社,心好之。其社以十家为率,先合治一家田,是家供其饮食毕,则以次合治诸家。不旬日,诸家悉遍。自相率领,乐事趋功。有疾病不任田者,又合众力助成之。秋纳禾稼毕,辄豚蹄壶酒,递相犒劳。已,予读宋杂记,又栽所为弓箭社,乃群集锰彼南亩之人,讲技击,角拳勇,习坐作进退,务使人自为战,家自为捍御,一时若振武、保捷、宣毅、义勇诸军,尽皆沿袭其制,众遂至七百余万。私谓世之攻文艺与诗与禅者,什伯为社,既无能裨补生民,他如酒社、梨园社,尤足靡财帛而败风俗。独此两社,实有益而可喜,欲举其遗法,试之州郡间。
  戊寅刺晋,仅百余日而罢。庚辰令舒,又仅四十日。其后护军皖上,复与职守不相涉,虽屡言之,而空无听。今幸徒居石贺,苧蒲祓袯襫[注],比闾狎处。适又风鹤屡惊,介马踵至。于是乃合父老子弟刑牲而盟,授以器,申以约,课以耰锄,齐以步伐,导以和睦,仿两社而并用之,更名日守望社。
  盟既已,复进而勖曰:“记有之:‘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其本则在于食与兵。今夫有一年之蓄,而无不饱之骨肉;有三年之蓄,而无不饱之戚党;有六年之蓄,而无不饱之朋友;有九年之蓄,而无不饱之犬马鸡豚。非其仁之异也,获所以敦仁之基也。今夫有镬锸,而无不以身卫其亲;有戈矛,而无不以身卫其家室;有甲胄,而无不以身卫其闾里;非其义之殊也,获所以崇义之源也。然则兹社也,而又岂徒食与兵之是务哉!予方将抱六经,荷诸史,任辇树艺医卜之书,与诸良氓共读于耕桑矢石之暇,尚其俟之。”
  [注]芋蒲袯襫:斗笠和粗布衣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载所为河北锄社,心之——好:喜欢
B.欲其遗法,试之州郡间——举:推荐
C.又风鹤屡惊,介马踵至——适:恰巧
D.非其义之也——殊:不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结社的具体做法”和“结社的积极意义”的一组是(     )
A.①以十家为率,先合治一家田②讲技击,角拳勇
B.①群集馈彼南亩之人②自相率领,乐事趋功
C.①什伯为社②尤足靡财帛而败风俗
D.①授以器,申以约②任辇树艺医卜之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锄社是对农业生产有促进意义的农民合作生产的组织,弓箭社是一种强化农人作战技能的组织,而守望社兼有两者的职能,同时还有教化的作用。
B.作者曾在多处任职,在每个地方他都积极组织农人社团,但由于任期短暂和职权无法达到等原因,最终他只在石贺一地成功地将守望社组织起来。
C.守望社产生于有敌人侵犯之际,它不只是一个农业生产协作组织,同时还具有保卫家园的作用。守望社成立时有结盟仪式,同时明确了规章制度。
D.作者认为施行王道并不困难,其根本是食和兵,而让百姓有积蓄是敦厚“仁”的基础,有武装是崇尚“义”的源头,作者也因此而作了积极准备。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秋纳禾稼毕,辄豚蹄壶酒,递相犒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后护军皖上,复与职守不相涉,虽屡言之,而卒无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尊经阁记
[明]王守仁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是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犹之富家者之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于窭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
  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淫辞,竞诡辩,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知所以为尊经也乎
  越城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岗,荒废久矣。郡守渭南南君大吉,使山阴令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又为尊经之阁于其后。阁成,请予一言,以谂多士。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选自《四部丛刊》本《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①硁硁(kēng):浅陋而固执的样子。②窭(jù):贫寒。③嚣嚣:众口喧哗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也,性也,命也,一——一:相同
B.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之——贻:赠送
C.不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务:致力
D.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得:掌握
2.下列句子中,全都说明不知尊经的一组是(     )
①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
②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忧后世而述六经也
③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
④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
⑤侈淫辞,竞诡辩,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
⑥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表现在人的情感和事理上,分别是恻隐心、羞恶心、谦让心、是非心和亲、义、序、别、信,它们表现不同,但实质相同。
B.富家的父祖辈将他们的财富记录成账本传给子孙,将财富藏在家里。六经就是我们内心的账本,而六经的实际内容,则要完备地存在我们内心。
C.越城卧龙西岗有一所荒废已久的稽山书院,后被修葺一新,并在其内建造了尊经阁。尊经阁落成后,郡守邀作者写一篇记文,作者爽快地答应了。
D.文章指出经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分析了经的特点,用富家的财产作比喻,批评了种种不尊经的行为,期望后人读了文章后懂得尊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知所以为尊经也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华元曰:“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杀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乃杀之。秋九月,楚子围宋。
  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日:‘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
  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毂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君子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无陨,又可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
  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先父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微。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①犀:申犀,申舟之子。②不毂: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辞。③考死:意为完成使命而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亡也——鄙:以……为边境
B.遂其君命——致:传达
C.筑室,耕者——反:造反
D.敝邑子而食——易:交换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最能体现讲信义的一组是(     )
①杀女,我伐之
②秋九月,楚子围宋
③晋师悉起,将至矣
④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
⑤受命以出,有死无陨
⑥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舟出访齐国,担心自己路过宋国会被杀是因为他曾在孟诸战役中得罪了宋国。
B.宋被围,求救于晋,晋景公听从伯宗的劝告没有出兵,而是派解扬通知宋国投降。
C.解扬认为“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尽管他违背了诺言,楚庄王还是放了他。
D.宋国人害怕楚国长期围城,派华元连夜潜入楚营与子反谈判,签订盟约,宋楚讲和。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天启二年,辽东西尽失,廷议急边才,擢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事就理而民不病。累转副吏、参政,仍故官。七年,哈刺慎部长汪烧饼者,拥众窥桃林口,春督守将擒三人。烧饼叩关愿受罚,春等责数之,誓不敢叛。
  崇祯元年,兵部尚书王在晋惑浮言,劾春嗜杀。春具揭辩,关内民亦为讼冤。在晋复劾其通奄克饷,遂削籍,下法司治。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
  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春永平兵备参议。春言:“臣身已许此城,不敢少规避。但必求实济封疆,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因言兵事不可预泄,乞赐陛见,面陈方略,帝许之。既入对,帝数称善,进春参政。已而偕诸将收复永平诸城,论功加太仆少卿,仍莅兵备事,候巡抚缺推用,以无援于朝也。永平当兵燹之余,闾阎困敝,春尽心抚恤,人益怀之。
  四年八月,大清兵围大凌河新城,命春监总兵吴襄、宋伟军驰救。九月二十四日渡小凌河。越三日次长山,距城十五里,大清兵以二万骑来逆战。春营被冲,诸军遂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时风起,春命纵火,风顺,火甚炽,天忽雨反风,士卒焚死甚众。少顷雨霁,两军复鏖战,伟力不支亦走。春及参将张洪谟、杨华征,游击薛大湖等三十三人俱被执。诸人见我太宗文皇帝皆行臣礼,春独植立不跪。春曰:“忠臣不事二君,礼也。我若贪生,亦安用我。”令蕹发,不从。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选自《明史·张春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就理而民不——病:困苦
B.春等责之——数:屡次
C.春揭辩——具:拟写
D.大清兵以二万骑来战——逆:迎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春守职尽忠的一组是(     )
①春运筹有方,事就理而民不病
②臣身已许此城,不敢少规避
③既入对,帝数称善
④仍莅兵备事,候巡抚缺推用
⑤闾阎困敝,春尽心抚恤
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春才能出众,常常临危受命。永平失守,他被起用为兵备参议,曾向皇帝面陈方略;大凌河之战,他奉命监军奔驰救援,竭忠尽智。
B.张春体恤百姓,深受百姓爱戴。关外难民云集,他治理筹划有方;兵火之后永平街巷破败,他尽心安抚百姓,所以被弹劾勾结宦官克扣粮饷时,关内百姓都为他诉冤。
C.张春报效国家,不计荣辱。担任山东佥事时,他政绩很好但无大的升迁,曾被诬下狱又获释起用,无论境遇如何,都对国事尽心尽力。
D.张春忠于国家,守志不屈。大凌河之战中,军营被冲破,诸军溃败,张春率领剩余兵众立营再战;被俘后不下跪不剃发,最终守节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必求实济封疆,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属县捕得杀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曰:“岂有刃盈尺而伤不及寸乎?”白府请自捕逮,未几,果获真杀人者。民有失财物逾十万,逮平民数十人,方暑,榜掠号呼闻于外;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阴县。县逋米数千石,岁责里胥代输,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通判杭州,江潮善溢,漂官民庐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为害。时王陶为属官,常以气犯府帅,吏或诉陶,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曰:“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帅遂已。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知虔州,士大夫死岭外者,丧车自虔出,多弱子寡妇。良肱悉力振护,孤女无所依者;出俸钱嫁之。以母老,得知南康军。丁母忧,服除,为三司使判官。
  方关、陕用兵,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内府出腐币售三司,三司吏将受之,良肱独曰:“若赋诸军,军且怨;不则货诸民,民且病。请付文思。”
  改知明州。朝廷方治汴渠,留提举汴河司。汴水淀淤,流且缓,执政主狭河议。良肱谓:“善治水者不与水争地。方冬水涸,宜自京左浚治,以及畿右,三年,可使水复行地中。”弗听。又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喝,藉荫以休。又其根盘错,与堤为固,伐之不便。”屡争不能得,乃请不与其事。执政虽怒,竟不为屈。改太常少卿、知润州,迁光禄卿、知宣州,治为江东最。请老,提举洪州玉隆观,卒,年八十一。(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县米数千石——逋:拖欠
B.岁责里胥代——输:运送
C.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闻名
D.不则货诸民,民且——病:困苦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余良肱执政为民的一组是(     )
①良肱沦列之,遂蠲其籍
②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
③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
④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
⑤又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良肱擅长断案。虽然被属县捉到的杀人疑凶已经认罪,但余良肱通过查验尸体和(行凶的)刀刃,怀疑另有真凶,于是要求亲自逮捕凶手,不久,果然捕获真凶。
B.余良肱为人正直,坚持正义。属官王陶常常因为耿直触犯府帅,府帅趁有人控告王陶的机会,想要挟私恨查办他,余良肱反对这样做,使得府帅不再追究。
C.余良肱体恤弱小。在任虔州知州期间,对于护送士大夫丧车经过虔州的弱子寡妇,他尽力救济,还拿出俸钱帮没有依靠的孤女出嫁。
D.余良肱敢于直言。在朝廷治理汴渠时,作为提举汴河司,他多次对执政大臣的主张提出异议,执政大臣虽然生气,却始终不能使他屈服,最后只好采纳了他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