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期末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袍,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谬。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xiá,木笼]以予齐。(节选自《管子·小匡》)
  [注]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
1.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有惠于其臣——加:增加
B.治国不失——秉:同“柄”,权柄
C.君若而反之——宥:宽恕
D.是君与寡君之贼也——比:并列
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今用之,可乎——精思傅会,十年
B.为君亦犹是也——以故后名之曰“褒禅”
C.彼知其将反齐——赵尝五战
D.君何不杀授之其尸——卒廷见相如,毕礼归之
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④夷吾事君无二心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1.A
2.D
3.A
4.C
5.(1)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
  (2)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3)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阮孝绪,陈留尉氏人也。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馀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成叹异之。乳人怜其传重辛苦,辄窃玉羊金兽等物与之。孝绪见而骇愕,启彦之送还王氏。十五冠而见其父彦之,彦之诫曰:“三加弥尊,人伦之始,宜思自勖,以庇尔躬。”答曰:“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成为之惧。耋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梁武起兵围建邺,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墓樵以继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所居以一鹿床为精舍,以树环绕。天监初,御史中丞任防寻其兄履之,欲造而不敢,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其为名流所钦尚如此。自是钦慕风誉者,莫不怀刺敛衽,望尘而息。唯与比部郎裴子野交。子野荐之尚书徐勉,言其“年十馀岁随父为湘州行事,不书官纸,以成亲之清白,论其志行粗类管幼安,比以采章如似皇甫谧”。天监十二年,诏公卿举士,秘书监傅照上疏荐之,与吴郡范元琰俱征,并不到。陈郡袁峻谓曰:“往者天地闭,贤人隐。今世路已清,而子犹遁,可乎?”答曰:“昔周德虽兴,夷、齐不厌薇蕨。汉道方盛,黄、绮无闷山林。为仁由己,何关人世?”(选自《南史·隐逸传》)
  [注]①三加:古代男子行加冠礼,初加淄布冠,次加皮弁,再加爵弁,称为“三加”。②松子:神仙赤松子。③鹿床:古人坐卧具。④夷、齐:古代的隐士伯夷、叔齐二人。⑤黄、绮:汉代的隐士夏黄公、绮里季二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彦之送还王氏——启:告诉
B.宜思自——勖:勉励
C.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颠覆:倒台
D.欲而不敢——造:造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尽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②臣神遇而不以目视
B.①家人莫见面②既其出,则或咎欲出者
C.①追许由穹谷②其皆出此乎
D.①子犹遁②吞二周亡诸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阮孝绪把本应属于他的财产全部交给琅邪王晏的母亲,听到的人都感到惊讶;阮孝绪还把别人为他偷的东西归还给王晏的母亲。
B.当父亲教育刚成年的阮孝绪时,他表示不愿意受尘世牵累,而希望像许由等人那样去过与世无争的生活。
C.阮孝绪非常有孝心,在他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不穿用绵纩做的衣服,连有味道的蔬菜也不吃。
D.阮孝绪受人景仰,当皇帝叫臣下举荐人才时,他的好友裴子野和秘书监傅照都推荐了他,但他并没有接受。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晏诛,亲戚成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其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李商隐传
  商隐,字义山,怀州人也。令狐楚奇其才,使游门下,授以文法,遇之甚厚。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楚善于锴,奖誉甚力,遂擢进士。又中拔萃,楚又奏为集贤校理。
  楚出,王茂元镇兴元,素爱其才,表掌书记,以子妻之。除侍御史。茂元为李德裕党,士流嗤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摈之。来京都,久不调。更依桂林总管郑亚府为判官,后随亚谪循州,三年始回。
  归穷于宰相绚,绚恶其忘家恩,放利偷合,从小人之辟,谢绝殊不展分。重阳日,因诣厅事,留题云:“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又云:“郎君官重施行马,东阁无因许再窥。”绚见之恻然,乃补太学博士。
  商隐廉介可畏,出为广州都督,人或袖金以赠,商隐曰:“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未几,入拜检校吏部员外郎。罢,客荥阳,卒。
  每属缀,多检阅书册,左右鳞次,号“獭祭鱼”。而旨能感人,人谓其横绝前后。时白乐天老退,极喜商隐文章,曰:“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
  白死数年,生子,遂以“白老”名之。既长,殊鄙钝,温飞卿戏曰:“以尔为待郎后身,不亦忝乎?”后更生子,名衮师,聪俊。商隐诗云:“衮师我娇儿,英秀乃无匹。”此或其后身也。商隐文自成一格,后学者重之,谓“西昆体”也。(选自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
  [注释]①拔萃:唐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②李德裕党:“牛李党争”是中唐以后一段时期宫中的宗派斗争,牛党主要成员有牛僧儒、令狐绚等,李党以李吉甫、李德裕父子为首领。③宰相绚:即令狐绚,令狐楚之子。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     )
A.高锴贡举——知:主持。
B.从小人之——辟:邪僻。
C.士流嗤商隐——谪:谴责。
D.每属缀,多检阅书册——属缀:写文章。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组为(     )
A.①授文法②子妻之
B.①遇甚厚②共排摈
C.①擢进士②以“白老”名之
D.①补太学博士②衮师我娇儿,英秀无匹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李商隐才能的一组是(     )
①令狐楚奇其才
②奖誉甚力
③王茂元镇兴元,素爱其才
④楚又奏为集贤校理
⑤人谓其横绝前后
⑥多检阅书册,左右鳞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⑤⑥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为(     )
A.李商隐被选拔为进士,与令狐楚对他在主考官面前的极力赞赏是分不开的。后来令狐楚又奏请让李商隐任集贤校理。可见令狐楚十分赏识李商隐。
B.令狐绚为牛僧儒派成员,王茂元为李德裕派成员。牛、李斗争十分激烈。后来李商隐得到了王茂元的赏识,这样自然也就为令狐绚所憎恨。
C.为了让宰相令狐绚谅解自己,李商隐发挥了自己作为一个诗人的长处,这就是用诗歌来做令狐绚的思想工作,结果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D.作为官员的李商隐,他刚直廉洁,遗憾的是由于官场险恶,他一时不慎站错了队,这样,纵使他有天大的本领,也难以做出让人认可的政绩来。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或袖金以赠,商隐曰:“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白乐天老退,极喜商隐文章,曰:“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长,殊鄙钝,温飞卿戏曰:“以尔为待郎后身,不亦忝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万章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以割烹也。”(《孟子·万章上》)
  注:①割烹:切割、烹调,指当厨师。要:设法取得某人的信任和重用。汤:商汤。②嚣嚣:自得其乐的样子。③内:通“纳”。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使往聘之——三:虚指,表示多次。
B.使先知后知——觉:感觉到,认识到。
C.其自以天下之重如此——任:承担。
D.一不以与人——介:通“芥”,草芥,比喻极其轻微的东西。
2.下列各句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系马千驷,(伊尹)弗视也
B.若己推而内(民)之沟中
C.非予觉之而谁(觉之)也
D.未闻以割烹(要汤)也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伊尹隐居有莘之野时,以尧舜之道为乐,辞受取予,无论大小,都完全按照道义行事,一度对商汤的聘请不屑一顾。
B.伊尹后来出仕辅佐商汤,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是天下的“先觉者”,肩负着“觉斯民”的时代责任。
C.对伊尹的隐居和出仕,孟子明确赞同他的隐居,而委婉地否定了他的出仕,因为隐居才能“洁其身”,出仕必然会“辱己”。
D.所谓“以尧、舜之道要汤”,是孟子针对“以割烹要汤”而提出的一个对应的说法,实际意识是因尧舜之道在身而汤自来聘求,伊尹并没去“要”。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粱,粱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盂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淳于髡,齐人也。博闻强记,学无所主。其谏说,慕晏婴之为人也,然而承意观色为务。客有见髡于梁惠王,惠王屏左右,独坐而再见之,终无言也。惠王怪之,以让客曰:“子之称淳于先生,管、晏不及,及见寡人,寡人未有得也。岂寡人不足为言邪?何故哉?”客以谓髡。髡曰:“固也,吾前见王,王志在驱逐;后复见王,王志在音声:吾是以默然。”客具以报王,王大骇,曰:“嗟乎,淳于先生诚圣人也!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后淳于髡见,壹语连三日三夜无倦。惠王欲以卿相位待之,髡因谢去。于是送以安车驾驷,束帛加璧,黄金百镒。终身不仕。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浊世之政,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选自《史记》,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业子思之门人——受业:跟随老师学习。
B.天下方于合从连衡——务:致力。
C.退而与万章之徒《诗》、《书》——序:依次排列。
D.语连三日三夜无倦——壹:专一。
2.下列各组句子,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客有见髡梁惠王②年五十始来游学
B.①独坐而再见②子称淳于先生
C.①客谓髡②惠王欲卿相位待之
D.①寡人屏人,然私心在彼②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的学说在当时没有被国君采纳实行,不是孟子的学说不好,是因为当时的诸侯争霸,不重视武力,就会被吞并,也就是说,没有条件实行。
B.淳于髡一言不发,是因为梁惠王心在骏马和歌伎身上却没有在自己身上,对自己不够尊重,很有意见。
C.淳于髡才华横溢,彻底折服了梁惠王,但他并不想以此求得个一官半职,这一点,就是今天看来,也是难能可贵的。
D.作者对于荀卿,谈到了他总结儒、墨、道三家得失从而改造儒学的功绩,并说明他同样遭遇坎坷而坚守正道。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人或谗苟卿,苟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通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鹗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鹗日“服”。贾生既以通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拳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下列各句中对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为(     )
A.闻其秀才——秀才:指才能优异。
B.又以去——逋:被贬职。
C.可削之——稍:稍微。
D.乃为赋以自广——自广:自我安慰。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为(     )
A.①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②愿十五城请易璧
B.①征为廷尉②悉草具其事仪法
C.①悉更秦法②举贾生孙二人至郡守
D.①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议②贾嘉最好学,世
3.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贾谊才能的一项为(     )
①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②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③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④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⑤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⑥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①⑦④
D.③⑤⑥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错误的一项为(     )
A.贾谊本是治世之良才,但孝文帝召他去,却不问如何造福苍生,只问虚无缥缈的鬼神之事,岂不悲哉!
B.贾谊渡湘水时写作《吊屈原赋》,表面上是凭吊屈原,实质是凭吊自己,因为自己和屈原一样都是才高气盛,又都是因忠被贬,在政治上不得志。
C.贾谊在梁怀王骑马摔死后,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做太傅的责任,并且长时期难以从自责中走出来,结果伤害了身体,不幸去世。
D.如果没有绛、灌、东阳侯、冯敬等人的嫉贤妒能,贾谊的仕途自然会一帆风顺,从而为汉朝的兴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鹗飞人贾生舍,止于坐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