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孟子将朝王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孟子将朝王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盂仲子(孟子堂兄弟,跟孟子学习)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谓有病不能打柴,是生病的托词),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吾不识(a)能至否乎?”(b)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c)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1.对下面两句中的“是”字指代的内容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心曰‘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
②则不敬莫大乎
A.①指代“王”,②指代“齐人”。
B.①指代“齐王”,②指代“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
C.①指代“齐人”,②指代“王”。
D.①指代“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②指代“齐人”。
2.文中a、b、c三处都有省略,下列对省略的内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a:无省略 b:孟仲子    c:孟子
B.a:孟子  b:孟仲子    c:孟子
C.a:孟子  b:齐王派来的人 c:孟子
D.a:孟子  b:齐王派来的人 c:孟仲子
3.根据上文,以下四句表达了说话人的真实心意的一项是(     )
A.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
B.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C.今病小愈,趋造于朝。
D.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4.“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一句正确的意思是(     )
A.所以想要有大作为的君主,必然有他召唤不来的臣子。
B.所以想要大有作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被召见的臣子。
C.所以想要大有作为的君主,一定有他不愿召见的臣子。
D.所以想要大有作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能随意召见的臣子。
5.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B
3.D
4.D
5.(1)(孟仲子)派遣几个人分别在孟子回家的路上拦截孟子,说道:“您无论如何不要回家,一定得上朝去!”
  (2)我看见齐王对您很尊敬,却没有看见您对齐王怎么恭敬。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孟子将朝王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
  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惽惽,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诚善邪,诚不善邪?若以为善矣,不足活身;以为不善矣,足以活人。故曰:“忠谏不听,蹲循勿争。”故夫子胥争之以残其形,不争,名亦不成。诚有善无有哉?
  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誙誙然如将不得已,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亦未之不乐也。果有乐无有哉?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虽然,无为可以定是非。至乐活身,唯无为几存。请尝试言之。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芒乎芴乎,而无从出乎!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万物职职,皆从无为殖。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人也孰能得无为哉!(节选自《庄子》)
  [注]①今奚为奚据……奚乐奚恶:应该做些什么又依据什么?回避什么又安心什么?靠近什么又舍弃什么?喜欢什么又讨厌什么?②惛惛(hūn):糊涂的样子。③誙誙(kēng):一定要取得的样子。④芒乎芴乎:芴wù,恍惚。⑤象:迹象。⑥职职:繁多的样子。⑦殖: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为也亦愚哉——形:外貌
B.所者,贫贱夭恶也——下:认为……低下
C.烈士为天下见善矣——烈士:为正义事业牺牲的人
D.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好色:喜欢美女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久忧不死,苦也/然则时而乐耶
B.不得者,则大忧以惧/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C.吾无为诚乐矣/夫夷近,则游者众
D.人之生也,忧俱生/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什么是最大的快乐?作者认为“至乐无乐”。生老病死都是人们不可躲避的苦恼,既然不可避免,那就顺其自然,就可以得到最大的快乐。
B.人们生活于世间,忧愁也就跟着一道产生,长寿的人整日里糊里糊涂,长久地处于忧患之中而不死去,这是快活的事,没有必要痛苦!
C.世上果真有快乐还是没有呢?庄子认为“无为”就是真正的快乐,但这又是世俗的人所感到最痛苦的烦恼,因而是无法接受的。
D.作者开篇连续五句提问后,列举并逐一批评了世人对苦和乐的看法,指出从来就没有什么真正的快乐,所谓“至乐”也就是“无乐”。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中“焉”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且置土石
B.积土成山,风雨兴
C.积水成渊,蚊龙生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2.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学不可
②无成江海
③锲舍之
④蟹六跪二螯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还是“舍”。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2.从画线部分找出三个词,说明杜牧认为好文章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所举的汉代作家中,哪一位是《说苑》《新序》的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下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估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衔怪于数目,以召闹取怒乎?
  [注]①抗颜:犹言正色,谓态度严正不屈。②挈挈:急迫的样子。③庸蜀:指四川。④苍黄:通“仓皇”,慌张。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者矣(多次)
B.南越中数州(通“披”,覆盖)
C.然后信前所闻者(才)
D.今天下不吠者几人(估计,揣测)
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吾从而
B.甚不自
C.世果群聚骂
D.指牵引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对韦中立的“欲相师”直接谢绝。
B.第二段写韩愈因反对不事师的坏风气,抗颜为师,而遭到笑骂攻击,以致被逼得不能安其位。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深切的同情。以此说明师道之衰,及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
C.第三段不仅赞美了韩愈提倡师道的勇敢精神,斥责了那些群怪聚骂反对从师的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敢为师的苦衷和怕连累后学的心情。
D.在第三段中作者一连用了三个反问句,表达了对士大夫之流压抑“从师”正确意见的愤慨与沉痛之情。
4.翻译文中的句子。
(1)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问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成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振长而御宇内——策:马鞭子
B.名城,***豪杰——隳:毁坏
C.然后华为城——践:依仗
D.因为池——河:河流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在用法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序八州而同列
B.焚百家之言,以黔首
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天下之民
D.胡人不敢下而牧马
3.下面是对四个句子中的“以为”的分类,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③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④自以为关中之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各句已补出被省略的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B.(百越之君)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D.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
5.对这段文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写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
B.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讽刺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其帝业传之万世以至无穷。
C.这段文字刻意渲染“攻”时的秦是何等强大,意在与后来秦灭亡之迅速形成对比,突出文章的中心。
D.作者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刑罚、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陈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在正面的铺叙中现出暴政的魔影,意在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
6.翻译文中的句子。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