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浙江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战国策》中的“苟无民,何以有君”思想相通的一句。
                                                      
2.有若希望哀公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请对此措施进行评析。
                                                     
答案
1.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写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2.施行“彻”制,减轻赋税。
  评析示例:体现了儒家的富民思想(或以民为本思想)。减轻赋税,让百姓增加收入,解决民困问题,缓解百姓和国君的矛盾,从而有利于国家稳定。这与孔子一贯提倡的薄赋敛、轻徭役的民本思想相一致,对后世极具借鉴意义。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父相,晋开运中,应辟为魏王府记室参军。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后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准与知院张逊数争事上前。他日,与温仲舒偕行,道逢狂人迎马呼万岁,判左金吾王宾与逊雅相善,逊嗾上其事。准引仲舒为证,逊令宾独奏,其辞颇厉,且互斥其短。帝怒,谪逊,准亦罢知青州。
  帝顾准厚,既行,念之,常不乐。语左右曰:“寇准在青州乐乎?”对曰:“准得善藩,当不苦也。”数日,辄复问。左右揣帝意且复召用准,因对曰:“陛下思准不少忘,闻准日纵酒,未知亦念陛下乎?”帝默然。明年,召拜参知政事。
  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贰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准辄帝衣/引:拽住
B.召准问所以不平/状:情形
C.判左金吾王宾与逊相善/雅:向来
D.自褰衣以准/示:看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应辟魏王府记室参军/若属皆且所虏
B.犹文皇得魏徵也/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C.吉赃少伏诛/今其智反不能及
D.左右揣帝意复召用准/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寇准“少英迈”,为官期间竭尽忠诚,屡进忠言,在许多重大问题上都能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皇上所倚重。
B.在太宗就大旱事“延近臣问时政得失”时,寇准认为大旱是由刑罚不公引起的,他这样讲,不单是为祖吉申屈,更是为了揭露朝中奸佞。
C.寇准被贬青州时,皇帝常常思念他,并且还多次向左右的人打听寇准在青州的情况,左右的人揣测皇帝将召寇准回来,也为寇准说好话。
D.在对待立储的问题上,寇准认为是为天下的百姓选择圣明的君主,不需要和后宫的嫔妃、太监以及大臣们商量,只要皇帝认为可以就可以定下来。
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至 道 元 年 加 给 事 中 时 太 宗 在 位 久 冯 拯 等 上 疏 乞 立 
储 贰 帝 怒 斥 之 岭 南 中 外 无 敢 言 者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
                                         
⑵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于。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篇下》)
1.相较后世“三纲五常”的思想,孔子和孟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2.对于君臣关系,孟子的主张比起孔子来有什么发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后随到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人修之归求救,遂遣之。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节选自《宋书·朱修之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谓不尔祖矣/忝:辱没
B.以宗室女/妻:妻子
C.累江夏内史/迁:升职
D.时竺超民义宣/执:捉拿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修之能守节的一组是(  )
①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    
②修之潜谋南归       
③复欲率南人窃发
④而遣使陈诚于帝            
⑤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⑥凡所赠贶,一无所受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不小的官职。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B.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方人而时时想着回去。后来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终于找机会逃走,最终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
C.在平定义宣的叛乱中,朱修之先是假装同意和义宣一起叛乱,然后又断了鲁秀的进攻道路,让他无功而返,最终杀了被竺超民抓住的义宣。
D.朱修之虽然非常节约,但对生活贫困的姐姐显得薄情少恩。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他,但他并没有为之所动。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人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译文:                                                                                           
(2)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 孟子》 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仇。寇仇,何服之有?”《离娄篇下》
[注]①国人:路人。②服:穿丧服,守丧。
(1)简要说明孟子理想中的君臣之间应有的关系。
                                                                                            
(2)结合以上文段,请回答孟子是怎样对“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进行分析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的题。
  张昭,字潜夫。自言汉常山王耳之后,世居濮州范县。祖楚平,寿张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初,楚平赴调长安,值巢寇乱,不知所终。直幼避地河朔,既寇,以父失所在,时盗贼蜂起,道路榛梗,乃自秦抵蜀,徒行丐食,求父所在,积十年不能得。乃发哀行服,躬耕海滨。青州王师范开学馆,延置儒士,再以书币招直,署宾职。师范降梁,直脱难北归,以《周易》、《春秋》教授,学者自远而至,时号逍遥先生。
  昭始十岁,能诵古乐府、咏史诗百余篇;未冠,遍读《九经》,尽通其义。处侪类中,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己若也。后至赞皇,遇程生者,专史学,以为专究经旨,不通今古,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若极谈王霸,经纬治乱,非史不可。因出班、范《汉书》十余义商榷,乃授昭《荀纪》、《国志》等,后又尽得十三史,五七年间,能驰骋上下数千百年事。又注《十代兴亡论》。处乱世,躬耕负米以养亲。
  后唐庄宗入魏,河朔游士,多自效军门,昭因至魏,携文数十轴谒兴唐尹张宪。宪家富文籍,每与昭燕语,讲论经史要事,恨相见之晚,即署府推官。同光初,奏授真秩,加监察御史里行。宪为北京留守,昭亦从至晋阳。庄宗及难,闻邺中兵士推戴明宗,宪部将符彦超合戍将应之。昭谓宪日:“得无奉表劝进为自安之计乎?”宪日:“我本书生,见知主上,位至保厘,乃布衣之极。苟靦颜求生,何面目见主于地下?”昭曰:“此古人之志也,公能行之,死且不朽矣。”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
  时有害昭者,昭曰:“明诚所至,期不再生,主辱臣亡,死而无悔。”众执以送彦超,彦超曰:“推官正人,无得害之。”……
  长兴二年,丁内艰,赙绢布五十匹,米麦五十石。昭性至孝,明宗闻其居丧哀毁,复赐以钱币。服除,改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充史馆修撰。上言乞复本朝故主,置观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谏官月给谏纸。并从之。又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
  宋初,拜吏部尚书。乾德元年郊祀,昭为卤簿使,奏复宫阙、庙门、郊坛夜警晨严之制。礼毕,进封郑国公,与翰林承旨陶谷同掌选。谷尝诬奏事,引昭为证,昭免冠抗论。太祖不说,遂三拜章告老,以本官致仕,改封陈国公。开宝五年,卒,年七十九。(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二》)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要领
B.多自军门/效:献,尽力
C.又奏请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劝:勉励
D.以本官致仕/致仕:登上仕途
2.文中“此古人之志也”中的“之”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B.窃怜爱,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C.夫晋,何厌有?
D.既泣三日,乃誓疗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昭的父亲在动乱的年代,共计十年,千里寻父,历尽艰辛,终究没有能够找到父亲,于是为父亲办丧事。王师范邀请儒生,连续几次用书籍和钱财来请张昭的父亲,他才去了。
B.张昭年少时就才华横溢,鹤立鸡群。后来更遇名师,得到程生的指点,于是学问得到极大的提高。
C.张宪也是一位饱学之士,对张昭有知遇之恩。后来张宪部下联合戍将准备兵变,张昭试探张宪的打算,他对张宪能成古人之义表示赞同。
D.宋朝初年,张昭官拜吏部尚书,又进封郑国公。因为同僚陶谷胡乱奏事,并且强拉着他作证,他坚持原则,结果太宗很不高兴。
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侪类中,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己若也。    
译:                                    
(2)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    
译:                                    
(3)上言乞复本朝故事,置观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    
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