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期末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 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勿。如是,又何以行之/已:停止
B.泽命不,信也/渝:坚持
C.公修公族,家家 族/修:治理
D.若大水有舟楫也/济:渡过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 )
①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 
②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 
③省刑罚,薄赋敛 
④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⑤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⑥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义。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A
3.C
4.(1)(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或“不要用刑罚恐吓百姓,不要用强力制止百姓”)。
  (2)(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或“百姓的秩序就正常了”)。
  (3)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或“根本的事情”)做起。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王烈通识达道,秉义不回。以颖川陈太丘为师,二子为友。时颖川荀慈明、贾伟节、李元礼、韩元长皆就陈君学,见烈器业过人,叹服所履,亦与相亲。由是英名著于海内。道成德立,还归旧庐,遂遭父丧,泣泪三年。遇岁饥馑,路有饿殍,烈乃分釜庚之储,以救邑里之命。是以宗族称孝,乡党归仁。以典籍娱心,育人为务,遂建学校,敦崇庠序。其诱人也,皆因其性气,诲之以道,使之从善远恶。益者不自觉,而大化隆行,皆成宝器。门人出入,容止可观,时在市井,行步有异,人皆别之。州闾成风,咸竞为善。
  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曰:“我邂逅迷惑,从今已后将为改过。子既已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或问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反与之布,何也,烈曰:“昔秦穆公,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今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间年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数十里,欲至家,置而去,问姓名,不以告。顷之,老父复行,失剑于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于是永失,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遂守之。至暮,剑主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老父揽其袂,问曰:“子前者代吾担,不得姓名,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请子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乃语之而去。老父以告烈,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见。”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人也。遂使国人表其闾而异之。
  时人或讼曲直,将质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皆相推以直,不敢使烈闻之。时国主皆亲骖乘适烈私馆,畴谘政令。察孝廉,三府并辟,皆不就。会董卓作乱,避地辽东,躬秉农器,编于四民。布衣蔬食,不改其乐,东域之人奉之若君。以建安二十三年寝疾,年七十八而终。(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一》有删改)
  【注】①国主:指当时割据辽东的公孙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道成德立,还归旧庐/旧庐:破旧的房子
B.遇饥馑,路有饿殍/岁:年末
C.子既已赦宥,无使王烈闻之/幸:幸亏
D.盗者不其死,以救穆公之难/爱:吝惜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烈“育人为务”的一组是 (  )
①诲之以道,使之从善远恶
②三府并辟,皆不就
③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
④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见。”
⑤遂使国人表其闾而异之
⑥或恐差错,遂守之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烈为父亲守丧三年,终日以泪洗面,遭遇荒年,王烈拿出自己的粮食分送给乡亲活命,所以本族人称赞他“孝”,乡亲们称赞他“仁”。
B.王烈非常重视道德教化,既兴办学校,也非常讲究教化方式方法,他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甚至能使盗贼改恶向善,最终成为道德榜样。
C.王烈德高望重,当时人闹纠纷打官司都找他评理或者断案,每遇这种情况,王烈都极力调解,从而使这些人的矛盾得到缓和或解决。
D.王烈名望极高,地方最高官员亲自乘坐马车到王烈家中咨询政事;王烈淡于名利,朝廷多次征召他去做官,他都没去就任。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诱人也,皆因其性气,诲之以道,使之从善远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人或讼曲直,将质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布衣蔬食,不改其乐,东域之人奉之若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文观止》说:“晋武帝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你认为原文段从哪四个角度感动了晋武帝司马炎之心?
(1)第一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字。)
(2)第二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2字。)
(3)第三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2字。)
(4)第四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
3.下列对这两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几段重在叙事中动以深情,这两段则重在陈情中晓之以大义。
B.在陈情中既表述了自己“愿乞终养”的决心,又表达了活着尽忠效死,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感情。
C.第一段融情于理,连用“凡在”“况臣”“且臣”“今臣”“但以”“是以”等词,曲折而有条理。
D.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孝比忠重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奔散。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悫自奋请行。乃除振武将军,随交州刺史檀和之围区粟城,林邑遣将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又遣悫,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讨破之,拔区粟,入象浦。林邑王倾国来拒,以具装(铠甲)被象,前后无际,士卒不能当。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后为随郡太守。南新郡蛮帅率部曲反叛,焚烧郡城,屯据白杨山。元景攻之未能下,悫率其所领先登,众军随之,群蛮由是畏服。孝建中,累迁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先是,乡人庾业,家甚豪富,方丈之膳以待宾客,而悫至,设以菜菹(腌菜)粟饭(糙米饭),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悫致饱而去。至是业为悫长史,悫待之甚厚,不以前事为嫌。(《宋书·宗悫传》)
1.下面五个句子中的“以”字按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士人并文义为业
具装被象
③方丈之膳待宾客
④设菜菹粟饭
⑤不前事为嫌
A.①⑤/②④/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⑤/②③④
D.①③⑤/②④
2.下列对宗悫行迹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宗悫在叔父问他志向时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叔父对他十分赞赏。
B.元嘉年间,征伐林邑,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加,在作战中英勇***敌,屡立战功,因而文帝对他非常欣赏。
C.宗悫当随郡太守时,南新郡蛮人叛乱,屯据白杨山,宗悫率领本部人马最先攻入,使群蛮畏服。
D.宗悫当豫州刺史时,他的同乡庾业家中豪富,对别的宾客用一大桌菜肴招待,对他却只用腌菜糙米饭招待,宗悫毫不计较。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 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苏子愀然(              )
(2)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
(3)酾酒临江(              )
(4)渔樵于江之上(              )
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今安在哉?
A.固一世之雄也      
B.渺渺兮予怀      
C.何为其然也      
D.凌万顷之茫然
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而今安在哉?”这几句表达的意思,作者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有所表达,是哪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引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诗,用它主要想说明的一项是(     )
A.明月当空,星辰稀疏,乌鸦和喜鹊都不见了,这是对当时环境的具体描绘,作者在此用它暗示环境。
B.写明月其实是在写人,作者借用它意在说明自己心境纯洁如明月,行事如明月,光明正大,襟怀坦荡。
C.诗的作者一生求贤若渴,“明月”即“贤才”,“贤才”若当空明月,可望而不可即。而乌鸦、喜鹊则似贤才择主,犹豫再三而选择良枝。作者从客的悲凉,抒写自己的达观。
D.乌鹊南飞是作者的失落,作 者追求的东西未得到,故伤感痛苦。这种士大夫失意后的落寞,让人读之心神俱悲,难以掩卷。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下列与“轩凡四遭火,得不焚”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其制稍异于前
C.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D.使不上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凭几学书/异二者之为 
B.何谓阁子也/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C.使人复葺南阁子/当立者公子扶苏  
D.久,能以足音辨人/顷,持一象笏至
3.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自己在项脊轩中闭门苦读和项脊轩遭火未焚的神奇,不仅深化了前文的悲情,也表现出对项脊轩的深情。
B.问古事、学写字、转述小妹们的问话等生活小事写出了温馨难忘的婚后生活,再现了二人相亲相爱的幸福情景。
C.最后一段写枇杷树,含蓄地用景语结束全文,把悠悠不尽的感情轻轻收住,引发读者凄婉惆怅的共鸣。
D.节选部分写项脊轩之神奇,婚后的生活回忆,情感主旋律是喜。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