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下列与“轩凡四遭火,得不焚”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其制稍异于前
C.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D.使不上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凭几学书/异二者之为 
B.何谓阁子也/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C.使人复葺南阁子/当立者公子扶苏  
D.久,能以足音辨人/顷,持一象笏至
3.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自己在项脊轩中闭门苦读和项脊轩遭火未焚的神奇,不仅深化了前文的悲情,也表现出对项脊轩的深情。
B.问古事、学写字、转述小妹们的问话等生活小事写出了温馨难忘的婚后生活,再现了二人相亲相爱的幸福情景。
C.最后一段写枇杷树,含蓄地用景语结束全文,把悠悠不尽的感情轻轻收住,引发读者凄婉惆怅的共鸣。
D.节选部分写项脊轩之神奇,婚后的生活回忆,情感主旋律是喜。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D
3.D
4.(1)项脊轩共遭受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缘故吧。
  (2)(她)时常来到项脊轩中,向我询问一些古代事情,有时就靠着书桌学写字。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战马记
[明]罗洪先
  王公桢,济阳公孙也。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是时同知苏州王公授碟捕贼,性柔怯而狡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勒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遣。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力气,肯慨然复行乎?“公即声应。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贼欲降之,公大奋骂。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
  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商秘与家人负箦往寻乱尸,见衣白纱丰臂者,公也。载箦上,令不深没。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扁,若告急状。守者纳之,血淋漓,毛发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以暑腐。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竞徒手得之。距殓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马哀鸣特异。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王疑秣者绐已,自起视枥。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翌日,呕血数升死。贼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诛。      
  呜呼!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世尝言至灵者人,畜之至贱宜莫犬马若也。衔辔所制,鞭策所驱,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呜呼!可不畏哉!可不戒哉!
  [注]①莝(cuò):铡碎的草。②绐(dài ):欺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代勒所民兵昼夜行 部:部署
B. 与王素结避祸 党:勾结
C. 商公,知贼不敌 稔:熟悉  
D. 王命秣者加莝豆 不止 为:因为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战马“义”的一组是( )   
①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②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
③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④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
⑤夜且半,马哀鸣特异                
⑥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
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③④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济阳公死于靖难,王桢死于贼寇之手,他们都获得朝廷的封赠,承担过很多重任,在吉水以忠义之家著称。
B.王桢任夔州府通判时,遇到荆襄的贼寇前来大肆劫掠,而夔州同知王公和军吏曹能、柴成却不敢出兵。危急时刻,王桢出于义愤犬吠之警兵击贼,壮烈牺牲。
C.王桢遇难后,朋胡及家人找到了他的遗体,准备送回家乡安葬,但因贫穷,只好卖行李和战马作路费。战马落入夔州同知王公手中。
D.王桢战死后,他的战马狂奔三百多里夔州府报讯;在同知王公的马槽旁,哀鸣不已,最后将仇人王公置于死地,替主人报了仇
4.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师乘风雪/自:自己
B.越长城之/限:界限,这里指城墙
C.余始以入/循:沿着
D.磴不可登/几:几乎
2.下列加粗的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回视日观以西峰,得日,
A.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凭几学书
B.曰:此东海也
C.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焉,或不焉
3.下列句子中与“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B.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今以钟磬置水中
4.下面对这段文字意思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记叙了登泰山的经过,着重记叙了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
B.作者先从北京到泰安,历以齐河、长清、泰山西北谷、长城。
C.作者登山的路线是:南麓、中谷、中岭、西谷、山巅。
D.“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描绘出一幅夕照美景,对雾的描写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新颖别致,风格独具。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游黄山记
(清)袁 枚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天雨寒甚,端午犹披重裘拥火。云走入夺舍,顷刻混沌,两人坐,辨声而已。散后,步至立雪台,有古松根生于东,身仆于西,头向于南,穿入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又似畏天,不敢上长,大十围,高无二尺也。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晚,云气更清,诸峰如儿孙俯伏。
  次日,从台左折而下,过百步云梯,路又绝矣。忽见一石如大鳌鱼,张其口。不得已走入鱼口中,穿腹出背,别是一天。登丹台,上光明顶,与莲花、天都二峰为三鼎足,高相峙。天风撼人,不可立。晚至狮林寺宿矣。趁日未落,登始信峰。峰有三,远望两峰尖峙,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峰高且险,下临无底之溪,余立其巅,垂趾二分在外。僧惧,挽之。余笑谓:“坠亦无妨。”问:“何也?”曰:“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飘飘然知泊何所?纵有底,亦须许久方到,尽可须臾求活。”僧人笑。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初蒙蒙然,熔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初九日,从天柱峰后转下,过白沙矼,至云谷,家人以肩舆相迎。计步行五十馀里,入山凡七日。(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萃》,有删节)
  注: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1.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此山径险,虽兜笼不能容/仄:狭窄
B.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记/胜:尽
C.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逼:急切
D.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幸有土人惯负客/夺项王天下必沛公也
B.路绝矣,蹑木梯上/吾尝终日思矣
C.溪无底,人坠当亦无底/于其身也,耻师焉
D.家人肩舆相迎/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章的开头简要交代游毕白岳峰进入黄山界,对黄山温泉的记游一笔带过。第二段以侧面描写为主表现黄山“山径”之“仄险”。
B.文章第三段写黄山云雾用了“走”“夺”两个动词,赋予了云雾鲜活的灵性,显示出云雾涌来时速度之快与雾气之浓。描写可谓生动传神。
C.僧人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安排。第四段中僧人的胆怯反衬出作者的豪放大胆,与僧人的对答体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情怀。
D.这篇游记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作者入黄山七日,步行五十余里的所见所感,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活脱传神地展现了黄山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周顗字伯仁,少有重名,神采透彻。司徒掾贲嵩有清操见 ,叹曰:“汝颍固多奇士!自顷雅道陵迟,今复见周伯仁,将振起旧风,清我邦族矣。”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顗,顗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弱冠,袭父爵武城侯。中兴建,位至吏部尚书。顷之,以醉酒,复坐门生斫伤人。免官。太兴初,更拜太子少傅,尚书如故。   上疏让曰:“臣退自循省,学不能一经,智不效一官,止足良难,未能守分;遂恭显任,名位过量。”固辞不受,帝诏不许。
  庾亮尝谓顗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对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帝宴群公,酒酣,从容曰:“今日名臣共集,何如尧舜时邪?”顗因醉厉声曰:“今虽同人主,何得复比圣世!”帝大怒,手诏付廷尉,将加戮,累日方赦之。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
  顗宽裕友,弟嵩尝酒谓顗曰:“君才不及弟,何乃横得重名!”以燃蜡烛投之。顗神色无忤,徐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王导甚重之,顗尝于导坐傲然啸咏,导云:“卿欲希嵇、阮邪?”顗曰:“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
  及王敦构逆,温峤谓顗曰:“大将军此举似有所在,当无滥邪?”曰:“君少未更事。人主非尧舜,何能无失,人臣岂可举兵胁主!共相推戴,未能数年,一旦如此,岂云非乱乎!彼狼抗无上,其意宁有限邪!”既而王师败绩,顗奉诏诣敦,敦曰:“卿负我!”顗曰:“公戎车犯顺,下官亲率六军,不能其事,使王旅奔败,以此负公。”敦惮其辞正,不知所答。帝召顗,谓之曰:“近日大事,二宫无恙,诸人平安,大将军故副所望邪?”顗曰:“二宫自如明诏,于臣等故未可知。”或劝其避敦,劝顗避敦,顗曰:“吾备位大臣,朝廷丧败,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俄而被收,经太庙,大言骂贼不绝,祈速***敦,语未终,人以戟伤其口,血流至踵,颜色不变,容止自若,观者皆为流涕。遂遇害,时年五十四。  (编自《晋书 列传第三十九》)
  【注】 ①顗:(yǐ) 多用于人名。        
     ②乐广:晋贤士,《晋书》云其“名重于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顷雅道陵迟 陵迟:衰落。     
B.复门生斫伤人 坐:因……犯罪。     
C.诸人咸以君乐广 方:比拟。     
D.何乃得重名 横:强行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周凯性格同一侧面的一组是( )
A.学不通一经,智不效一官 二宫自如明诏,于臣等故未可知 
B.何乃刻面无盐,唐突西施也 何敢近舍明公,远希稽、阮
C.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 不能其事,使王旅奔败
D.顗尝于导坐傲然啸咏 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顗在当时以雅望获海内盛名。文中贲嵩和庾亮的话都表现了这一点。其中,贲嵩认为周顗能够使国家风气清正。
B.文中周顗在不同场合中两次以尧舜比况皇帝,对皇帝进行批评,反映了周顗虽身处官场但不敢于直言的性格。
C.周顗奉诏去见王敦时,王敦认为周顗辜负了自己,这主要是因为王敦举兵犯上时,周顗曾亲自率军与他对抗。
D.王敦构逆,周顗审时度势,深知自己身处险境。周顗被捕后,在经过太庙时,痛骂奸逆,触怒王敦,招来***神之祸。
4.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第穆亦有美誉,欲陵折顗,顗陶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的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 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下列两句中的加粗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如泥沙?使负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后人哀之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A.(1)句的两个“之”相同,(2)句的两个“而”不同。
B.(1)句 的两个“之”不同,(2)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1)句的两个“之”相同,(2)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1)句的两个“之”不同,(2)句的两个“而”相同。
2.对文中加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
3.根据文意分析“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所指是(    )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唐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④是指唐以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 的人。
4.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1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2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 ,见解极为深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