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牧斋记朱熹   余为是斋,居之三年矣。饥寒危迫之虑,未尝一日弛于其心。非有道路行李之劳,疾病之忧,则无一日不取“六经”“百氏”之...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牧斋记
朱熹
  余为是斋,居之三年矣。饥寒危迫之虑,未尝一日弛于其心。非有道路行李之劳,疾病之忧,则无一日不取“六经”“百氏”之文,以诵之于兹也。以其志之笃,事之勤如此,宜其智益加明,业益加进,而不知智益昏,而业益堕也。以是自咎,故尝间而思之。
  夫挟其饥寒危迫之虑,以从事于圣人之门,而又杂之以道路行李之劳,疾病之忧。有事物之累,无优游之乐。其于理之精微,索之有不得尽。其事之是非,古今之成败兴废之故,考之有不得其详矣。况古人之学,所以渐涵而持养之者,因未尝得施诸其心,而措施其躬也。
  如此,则凡所为,早夜孜孜,以冀事业之成,而诏道德之进者,亦可谓妄矣。然古之君子,一箪食瓢饮,而处之泰然,未尝有戚戚乎其心,而汲汲于其言者,彼其穷于当世,有甚于众矣。而有以自得于己者如此,必期所以用心者,或异于予矣。
  孔子曰:“贫而乐。”又曰:“古之学者为己。”其然也。岂以饥寒者动其志,岂以挟策读书者,而谓之学哉。予方务此,以自达于圣人也。因述其所以,而书其辞于壁以为记。
1.下列语句中,对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是自咎,故尝而思之            间:抽空。   
B.古人之学,所以渐涵而持养之者    况:比较。   
C.而道德之进者,亦可谓妄矣        诏:命令。   
D.予方此,以自达于圣人也          务:追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彼其穷当世,有甚于众矣 ②而有以自得己者如此
B.①不知智益昏 ②汲汲于其言者
C.①冀事业之成 ②自达于圣人也
D.①未尝一日弛于心 ②考之有不得详矣
3.下列句中加粗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事物之累,无优游之乐
B.因未尝得施诸其心,而措施其躬也
C.而有以自得于己者如此
D.必期所以用心者,或异于予矣
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题为“牧斋记”的短文,没有记叙自己书房的布局陈设,却写了自己读书的感悟,提出了关于读书的主张。   
B.朱熹认为,自己多年来一直担忧饥寒、感到紧迫.有尘世俗事的拖累,没有悠闲快乐,缺少对事物的精细研究。   
C.古人一箪食、一瓢饮,泰然处之,不伤悲也不牢***,因为他们心里有收获,朱熹认为这是古人勤勉读书的原因。   
D.在文章的结尾,朱熹引用孔子的“贫而乐”和“古之学者为己”以表达自己坚守困境、快乐读书、修养自己的志向。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志之笃,事之勤如此,宜其智益加明,业益加进,而不知智益昏,而业益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以饥寒者动其志,岂以挟策读书者,而谓之学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C
3.D
4.C
5.(1)以我这样志向坚定、勤于政事,按理应该是智慧增长,事业增进,却不知怎么的智慧昏昏,事业衰退。
   (2)他们怎么能因为饥寒而改变志向,怎么能因为挟着简策读书,就自称学问家呢。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牧斋记朱熹   余为是斋,居之三年矣。饥寒危迫之虑,未尝一日弛于其心。非有道路行李之劳,疾病之忧,则无一日不取“六经”“百氏”之】;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5题。     
  龙洞山农叙《西厢》,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含以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心之初,可失也            曷:如何,   
B.而务欲以之而童心失          扬:发扬。  
C.非实生辉光也                笃:忠诚。   
D.欲求一句有德之言,不可得    卒:最终。
2.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夫心之初,曷可失 ②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
B.①道理闻见日益多 ②所者何?以童心既障
C.①有道理从闻见入 ②于是发为言语
D.①而以为主其内而童心失 ②未有不出童心焉者也
3.下列四项中,是作者认为“童心”丢失的最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
A.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B.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C.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
D.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
4.下列有关文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篇被时人认为是离经叛道的论文里,李贽提出了“童心”说。最重要的观点是:“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B.李贽认为儿童之心还未受到“道理闻见”的污染,最自然,最真诚,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失去了真诚和自然。
C.而所谓“童心”,在李贽看来,不仅是一切创作的源泉,而且是评价一切文学创作的首要的价值标准。
D.李贽的“童心”,其实就是指未经理学思想戕害的人的真实本然的状态。他反对虚伪的世风,主张言行出于真性情。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知己说
刘  开
  韩子云:“非知之难,处知者实难。”悲夫!士以遇知己而名著,亦有得知己而遂至行亏名辱者,可不惧哉!    
  余观穆生在楚,以未设醴而去,未尝不怪其恝然径行,负畴昔知遇之意;及见后世君子,处乡里之间,其才气学识卓然异乎众人.一旦受当事之知,遂心驰势利,变刚正之操,以事媚悦,所求未获,已为天下所非笑;然后知古人不屈道以徇私者,乃善处交游以全人己之美也。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是故天子有不召之臣,王侯有不屈之士,将军得揖客而身益重。如使受知者皆谗馅而谀,希迎意旨,图旦夕之安而忘其所有事,卒使世之论者谓下无可取之实,而上无知人之明,此岂遇合中之美事哉?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光武知严光之不能屈,而不绳以君臣之法;献子有友五人,皆无献子之家。故士之。自负也愈大,则其自待也愈重。抱杰出之才,逢破格之赏识,而即欲顺从求悦者,是不以道义自处,而又以世俗之心待君子也。    
  夫轻舍者必易离,故其始必有所甚难,而其终也至于久远而不废。信陵之客三千,其最难屈者,莫若侯生及毛、薛二公。然卒赖其力以建功人国,显名天下。嗟乎!非常特达之上,亦未必不终为人用也,夫固可以礼屈,而不可以势束也。持尺寸之丝,以系北溟之鹏,虽欲为之回翼,岂可得哉
  然而有子夏之贤,犹未免出见纷华而悦,吾诚为士之有志于立身者忧其继也。
注:①穆生:汉代楚元王的中大夫。②恝(jiá):淡漠,无动于衷。③光武:汉代光武帝刘秀。严光:字子陵,东汉初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他曾与刘秀同学,刘秀即位后,他改名隐居。刘秀召他到京师,想任他为谏议大夫,他不肯受,归隐富春山,刘秀也不再勉强,两人始终以同学相处。④献子:春秋时鲁国有贵卿孟献子。《孟子万章下》载,孟献子与乐正裘等五人交朋友,这五个人心里都没有把献子当做显贵的百乘之家(大夫)看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旦受当事之知            当事:主事者、当权者。   
B.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  渎:轻慢、不敬。   
C.而不以君臣之法        绳:束缚。   
D.夫固可以礼            屈:屈服。
2.下列各组语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未设醴而去 ②愿十五城请易璧
B.①其才气学识卓然异众人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C.①上无知人之明 ②使民重死不远徙
D.①亦未必不终人用也 ②会其怒,不敢献,公我献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明君王“得遇知己”而应持态度的一组是(    )   
①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②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③不绳以君臣之法
④士之自负也愈大,则其自待也愈重
⑤以世俗之心待君子也  
⑥可以礼屈,而不可以势束也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说的“知己”,实际指的是当权者与士人的“遇合”,论说当权者应如何对待贤士,贤士又应如何对待当权者的征召任用。
B.文章从当权者与贤士两方面去写,侧重点在贤士方面,告诫贤士出仕要保持刚正节操,不媚不谄,自负自尊。
C.对那些才智超越一般人,言行异乎寻常的贤士,当权者不能用威势去约束,而要用礼义招致,并真心以道义和他们交往。
D.文章多处用正反对比手法,使说理明白透彻。结尾作者点明当今之士已经像子夏那样“见纷华而悦”,从而使文章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知之难,处知者实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士之自负也愈大,则其自待也愈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持尺寸之丝,以系北溟之鹏,虽欲为之回翼,岂可得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5题。治铁
  凡治铁成器,取已炒熟铁为之。先铸铁成砧,以为受锤之地。谚云:“万器以钳为祖”,非无稽之说也。凡出炉熟铁,名曰毛铁。受锻之时,十耗其三为铁华、铁落。若已成废器未锈烂者,名曰劳铁,改造他器与本器,再经锤锻,十止耗去其一也。
  凡炉中炽铁用炭,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凡山林无煤之处,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俗名火矢,扬烧不闭穴火),其炎更烈于煤。即用煤炭,也别有铁炭一种。取其火性内攻、焰不虚腾者,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
  凡铁性逐节粘合,涂上黄泥于接口之上,入火挥槌,泥滓成枵而去,取其神气为媒合。胶结之后,非灼红、斧斩,永不可断也。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水火未济,其质未坚。乘其出火之时,入清水淬之,名曰健刚、健铁。言乎未健之时,为钢为铁,弱性犹存也。凡焊铁之法,西洋诸国别有奇药。中华小焊用白铜末,大焊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历岁之久,终不可坚。故大炮西番有锻成者,中国则惟事冶铸也。(《天工开物·卷上·锤锻第十》)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其三为铁华、铁落    耗:消耗。   
B.也有铁炭一种          别:特别。   
C.人清水之              淬:浸泡。   
D.中国则惟冶铸也        事:从事。
2.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非无稽之说 ②十止耗去其一
B.①其炎更烈煤 ②涂上黄泥接口之上
C.①泥滓成枵去 ②大焊则竭力挥锤强合之
D.①若已成废器未锈烂 ②故大炮西番有锻成
3.下列六句话编成四组,全部属于铁器“粘合”方法的一项是(    )
①涂上黄泥于接口之上,入火挥槌,泥滓成枵而去
②胶结之后,非灼红、斧斩,永不可断也
③乘其出火之时,入清水淬之
④西洋诸国别有奇药  
⑤中华小焊用白铜末,大焊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  
⑥大炮西番有锻成者
A.①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
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锻造铁器,是用炒过的熟铁为原料,先用铸铁做成砧,作为承受锤打的底座。   
B.炼铁炉中的燃料,要用十分之七的煤炭和十分之三的木炭混合而成。   
C.把要锻造的铁逐节粘合起来,在接口处涂上黄泥,再放在火中烧红后捶打。   
D.熟铁、钢铁经烧红锻打后,其质地不坚。还需要乘出炉时将物料放入清水中淬火。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取其火性内攻、焰不虚腾者,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言乎未健之时,为钢为铁,弱性犹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
  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为十二蹑。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此轮扁之对,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
  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又不可以言者也,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傅予谓裴子曰:“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必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所以不对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词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    蹑:踏板。   
B.于是二子遂以明帝      白:禀奏、告诉。   
C.夫巧者,天下之事也    微:细小。   
D.必于内,口屈于外      乖:不同意。
2.下列各句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犹自然之成形
B.阴阳之无穷
C.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
D.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从正面突出表现马钧技巧高超的一组是(    )
①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
②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为十二蹑
③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
④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
⑤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⑥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几段文字从“不自知其为巧”“不言而世人知其巧”到“从是,天下服其巧”,逐层递进,展现了著名科学家马钧的形象。
B.马钧强调思考,勤于探索,重视实践,具有钻研的热情和毅力,显示出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C.选文明显流露出作者对马钧及其创造发明的颂赞心情和对扼***科学的人与事的不满之情。
D.选文历叙了马钧改进织绫机、制造指南车、发明龙骨水车和能言善辩等事,记叙中时时参以议论,文笔简净朴素,层次分明。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必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所以不对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几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使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经营:筹办谋划。
B.此我产业之花息也/花息:利息,利润。
C.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寇雠:强盗,仇敌。
D.非导源于小儒乎/导源:引导出来。
2.下列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我天下之利尽归于己②今也君为主,天下为客
B.①后之为人君不然②古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C.①以博我一人产业②欲以如父如天空名禁人之窥伺者
D.①视天下莫大之产业②我固子孙创业也
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是黄宗羲得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观点的依据一项是(    )
①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②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③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④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⑤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⑥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正是由于后世的君主“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结果使得天下因为君主的原因出现了种种不安宁的情况。
B.后世的君主,在争夺天下时,“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丝毫不感到内疚,反而用“创业”来掩饰。
C.黄宗羲拨开了笼罩在帝王头上的光环,指出了后世君主的贪婪和罪恶,直斥“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D.作者把批判的矛头不仅指向封建帝王,还指向那些墨守忠君腐朽观念的浅陋的小儒们,表现了对儒家思想的批判。
5.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