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荆州刺史。彦光少岐嶷(幼年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陕西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荆州刺史。彦光少岐嶷(幼年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当兴吾宗。,父遇笃疾,医云”。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瘁,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
        魏大统末,入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忧去职,毁瘠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后为御正下大夫,从帝平齐,以功授开府、阳城县公。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进封华阴郡公,以阳城公转封一子。后拜柱国、青州刺史。属帝崩,不之官。
        隋文帝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宫监,甚有惠政,嘉禾连理,出于州境。上嘉其能,下诏褒美。后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政。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曰:,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吏人感悦,略无诤讼。卒官,赠冀定瀛青四州刺史,谥曰襄。
(节选自《隋史·循吏列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 .彦光忧                瘁:劳苦,憔悴
B .母去职                忧:父母的丧事
C .未几,起令视事          视事:治事,任职
D .彦光弗之罪,至州学    将:将要
2. 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梁彦光治政效果的一项是(     )
①嘉禾连理,出于州境     
②合境大安,奏课连最        
③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④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⑤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⑥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A .②⑤⑥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彦光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很看重他,认为他将来一定能使他们的家族兴盛起来。
B.梁彦光颇具治理才能,他的政绩深得皇上赞赏,曾不止一次受到封赏,历任秘书郎、舍人上士、小驭下大夫、华州刺史、青州刺史、岐州刺史、相州刺史等职。
C.梁彦光生性执著,不肯屈服。在相州时有人做歌谣说他没有治理才能,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自请再回相州任职,虽遭相州豪强地痞嗤笑,但却毫不退缩。
D.梁彦光在相州任上,自己出资聘请大儒,用圣哲之书教化百姓,使百姓都能够自励,风气大为改观。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2)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答案
1.D
2.C
3.B
4、(1)彦光一到任,就揭发奸邪之人及隐藏的罪行,如神明一般明察,从此狡诈之徒没有不潜逃的,一郡之内人们都非常惊骇(震惊) 。
      (2)有一个滏阳人叫焦通,喜欢酗酒,侍奉父母欠缺礼数,被堂弟告到公堂。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荆州刺史。彦光少岐嶷(幼年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颜真卿,字清臣。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事亲以孝闻。命为监察御史。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或谗于禄山,禄山亦密侦之,以为书生不足虞也。无几,禄山果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乃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玄宗初闻禄山之变,叹曰:“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得平来,大喜,顾左右曰:“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
  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朝廷失色,李勉闻之,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乃密表请留。又遣逆于路,不及。初见希烈,欲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慢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使观倡优斥黩朝政为戏,真卿怒曰:“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拂衣而起,希烈惭,亦呵止。希烈乃拘真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太坎于庭曰坑颜真卿怡然不介意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自为墓志祭文常指寝室西壁下云吾殡所也。”兴元元年,王师复振,逆贼乃遣其将辛景臻、安华至真卿所,积柴庭中,沃之以油,且传逆词曰:“不能屈节,当自烧。”真卿乃投身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复告希烈。兴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阉奴与景臻等杀真卿。先曰:“有敕。”真卿拜,奴曰:“宜赐卿死。”真卿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不知使人何日从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真卿骂曰:“乃逆贼耳,何敕耶!”遂缢杀之,年七十七。(选自《旧唐书·列传七十八》有删改)
1.下列各项加粗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不师旅/劳:使……劳顿
B.又遣于路/逆:送别
C.举刃以之/拟:比划
D.之以油/沃:浇淋
2.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郡人呼之“御史雨”/出平原太守
B.杨国忠怒不附己/将食
C.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逆贼耳
D.卢杞专权,忌/景臻等遽止
3.唐文宗评价颜真卿是“忠烈之臣”,下列能直接体现“忠烈”特点的一项是(    )
①真卿至,立辩之
②上从之,朝廷失色
③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
④不能屈节,当自烧
⑤真卿乃投身赴火
⑥乃逆贼耳,何敕耶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五原有积久不决的冤案,颜真卿到后马上辨清实际情况。案件判决后,当地原本大旱,竟然下起雨来。
B.在安禄山还没谋反前,颜真卿以下雨为借口修整城墙疏浚护城河,暗地里做好准备,最后果然发挥了作用。
C.卢杞专权,他与颜真卿不和,趁着李希烈谋反的机会派遣颜真卿前往敌军,故意要害死他,朝廷官员纷纷阻止。
D.李希烈派人去杀死颜真卿,颜真卿发现不是皇帝派遣而来的,临死前还痛骂叛贼,最后英勇就义。
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或谗于禄山,禄山亦密侦之,以为书生不足虞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希 烈 乃 拘 真 卿 令 甲 士 十 人 守 掘 方 丈 坎 于 庭 日 坑 颜 真 卿 怡然 不 介 意 真 卿 度 必 死 乃 作 遗 表 自 为 墓 志 祭 文 常 指 寝 室 西壁 下 云 吾 殡 所 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称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大宦官)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世宗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世宗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
  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及年七十,还蜀,巡抚遣四指挥逮之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起故官/阕:事情结束
B.或言进金银获/宥:宽恕、赦免
C.停俸有/差:差别
D.尽锦衣冒滥官/斥:斥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及/蔺相如固止
B.召翰林学士/皆陛下所成就
C.乃再杖七人廷/而君幸赵王
D.阁臣老病对/策抚老流憩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宗微服出行,杨慎直言劝谏;武宗认为杨慎讲得有道理,不久,就假称有病返京了。
B.杨慎因桂萼、张璁的建言被召为翰林学士,但他宁肯被罢斥也要反对桂萼、张璁的政治主张。这说明杨慎的原则性很强。
C.杨慎多次直言劝谏皇帝,为此他遭受了切责、廷杖、下狱、流放等刑罚,但矢志不改。 这是杨慎忠直刚强性格的表现。
D.杨慎二十四见报即中状元,因政见不同被流放多年,成无定所,七十岁得以回到家乡。这说明杨慎的一生坎坷,不得其志。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史弘肇,字化元,郑州荥泽人也。为人骁勇,走及奔马。梁末,调民七户出一兵,弘肇为兵,隶开道指挥,选为禁兵。汉高祖典禁兵,弘肇为军校。弘肇为将,严毅寡言,麾下尝少忤意,立楇杀之,军中为股慄。以故高祖起义之初,弘肇行兵所至,秋毫无犯,两京帖然。迁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领归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高祖疾大渐,与杨邠、苏逢吉等同授顾命。隐帝时,河中李守贞、凤翔王景崇、永兴赵思绾等皆反,关西用兵,人情恐惧,京师之民,流言以相惊恐。弘肇出兵警察,务行杀戮,罪无大小皆死。是时太白昼见,民有仰观者,辄腰斩于市。市有醉者忤一军卒,诬其讹言,坐弃市。凡民抵罪,吏以白弘肇,但以三指示之,吏即腰斩之。侍卫孔目官解晖狡酷,民抵罪者,莫敢告诉。燕人何福进有玉枕,直钱十四万,遣僮卖之淮南以鬻茶。僮隐其钱,福进笞责之,僮乃诬告福进得赵延寿玉枕,以遗吴人。弘肇捕治,福进弃市,帐下分取其妻子,而籍其家财。
  弘肇不喜宾客,尝言:“文人难耐,呼我为卒。”周太祖出镇魏州,弘肇议带枢密行,苏逢吉、杨邠以为不可,弘肇恨之。明日,会饮窦贞固第,弘肇厉声举爵属太祖曰:“昨日廷论,何为异同?今日与公饮此。”逢吉与邠亦举大爵曰:“此国家事也,何必介意乎!”遂俱饮爵。弘肇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无‘毛锥子’,军赋何从集乎?”弘肇默然。隐帝自关西罢兵,渐近小人,与后赞、李业等嬉游无度,而太后亲族颇行干托,弘肇与杨邠稍裁抑之。太后有故人子求补军职,弘肇辄斩之。帝始听乐,赐教坊使等玉带、锦袍,往谢弘肇,弘肇怒曰:“健儿为国征行者未有偏赐,尔曹何功,敢当此乎!”悉取所赐还官。隐帝春秋渐长,为大臣所制,数有忿言,业等乘间谮之,以谓弘肇威震人主,不除必为乱。隐帝颇欲除之。夜闻作坊锻甲声,以为兵至,达旦不寐。由是与业等密谋禁中。
  乾祜三年冬十月十三日,弘肇与杨邠、王章等入朝,坐广政殿东庑,甲士数十人自内出,擒弘肇、邠、章斩之,并族其三家。周太祖即位,追封弘肇郑王,以礼归葬。(节选自《新五代史·汉臣传第十八》,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高祖禁兵/典:掌管
B.高祖疾大/渐:转好
C.弃市/坐:定罪
D.遣僮卖之淮南以茶/鬻:买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史弘肇武断专行的一组是(    )
①麾下尝少忤意,立楇杀之
②弘肇行兵所至,秋毫无犯,两京帖然
③弘肇出兵警察,务行杀戮,罪无大小皆死
④但以三指示之,吏即腰斩之
⑤文人难耐,呼我为卒
⑥太后有故人子求补军职,弘肇辄斩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弘肇少言寡语,但治军相当严厉。他的一个手下由于不听从命令,被史弘肇当场乱棍打死,将士们见状都吓得腿直发抖,因此,他的军队纪律十分严明。
B.史弘肇辅政后只知道严厉治理,但不知明辨是非。燕人福进被诬告并被处死,他的妻子儿女被史弘肇的手下人分别霸占,财物也被瓜分。
C.史弘肇重武轻文,不喜欢和文人来往。在窦贞固家的宴会上,史弘肇力陈安朝廷,定祸乱,有武将就足够了,至于文臣没有什么用处,因此他受到了三司使王章的反诘。
D.史弘肇凶暴无端,树敌很多。隐帝亲近小人,又想摆脱大臣的控制,自己主政,于是与李业在宫中密谋,诛杀了弘肇与杨邠、王章三人,并族其三家。
4.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侍卫孔目官解晖狡酷,民抵罪者,莫敢告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健儿为国征行者未有偏赐,尔曹何功,敢当此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王鼎字鼎臣,以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时天子患吏治多弛,监司不举职,而范仲淹等方执政,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以鼎提点江东刑狱。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于是所部官吏怨之,目为“三虎”。仁宗闻之,不说,后傅惟几奉使江东,戒以毋效“三虎”为也。仲淹等罢,鼎与纮、绰皆为人所言,时鼎提点两浙刑狱,降知深州。
  明年,河北大饥,人相食,鼎经营赈救,颇尽力。徙建州,其俗生子多不举,鼎为条教禁止。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徙提点河北刑狱,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召为开封府判官,改盐铁判官,累迁司封员外郎、淮南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内侍杨永德奏请沿汴置铺挽漕舟,岁可省卒六万,鼎议以为不可。永德横猾,执政重违其奏,乃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发八难,永德不能复。鼎因疏言:“陛下幸察用臣,不宜过听小人,妄有所改,以误国计。”于是永德言不用。
  居二年,遂以为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鼎一无所市,独悉意精吏事,事无大小,必出于己。凡调发纲吏,度漕路远近,定先后为成法,于是劳逸均,吏不能为重轻。官舟禁私载,舟兵无以自给,则尽盗官米为奸。有能居贩自赡者,市人持以法,不肯偿所逋。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
  鼎性廉不欺,尝任其子,族人欲增年以图速仕,鼎不可。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尝知临邛县,转运使选摄新繁,新繁多职田,斗粟不以自入。奉使契丹,得千缣,散之族人,一日尽。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士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择诸路使者令举不法/按:追究,查办
B.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之/遣:发配
C.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偿还
D.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周到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王鼎做官“强直不可挠”的一项是(    )
①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②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
③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
④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
⑤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
⑥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
A.① ② ③
B.② ③ ⑤
C.④ ⑤ ⑥
D.① ④ 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惟几奉命出使江东,仁宗就拿“三虎”的做法告诫他,要他像王鼎等人那样检举不法,坚持原则,刚正不阿。
B.河北地区发生大灾荒,人吃人,王鼎想方设法救济灾民。调为建州知州,那里的风俗是生了孩子多不抚养,王鼎就制定条例教育州民,禁止他们这样做。
C.杨永德横暴狡猾,执政难于违背他的奏请,就让三司判官中的一个人带永德来和王鼎辩论,王鼎连发八问,杨永德回答不出。
D.王鼎担任临邛县知县时,在新繁办公,新繁有很多官田,但王鼎一斗粟也不拿回家。他奉命出使契丹,得到一千匹缣,就把他分给了族人。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幸察用臣,不宜过听小人,妄有所改,以误国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僧 侠
  唐建中初,士人韦生移家汝州,中路逢一僧,因与连镳,言论颇洽。日将夕,僧指路歧曰:“此数里是贫道兰若(寺庙),郎君能垂顾乎?”士人许之,因令家口先行。僧即处分从者供帐具食。行十余里,不至。韦生问之,即指一处林烟曰:“此是矣。”及至,又前进。日已昏夜,韦生疑之,素善弹,乃密于靴中取张卸弹,怀铜丸十余,方责僧曰:“弟子有程期,适偶贪上人清论,勉副相邀。今已行二十里不至,何也?”僧但言且行。僧前行百余步,韦生知其盗也,乃弹之僧,正中其脑。僧初若不觉。凡五发中之,僧始扪中处,徐曰:“郎君莫恶作剧。”韦生知无可奈何,亦不复弹。良久,至一庄墅,数十人列火炬出迎。僧延韦生坐一厅中,笑云:“郎君勿忧。”因问左右:“夫人下处如法无?”复曰:“郎君且自慰安之,即就此也。”韦生见妻女别在一处,供帐甚盛,相顾涕泣。即就僧,僧前执韦生手曰:“贫道盗也,本无好意。不知郎君艺若此,非贫道亦不支也。今日固无他,幸不疑耳。适来贫道所中郎君弹悉在。”乃举手搦脑后,五丸坠焉。有顷布筵,具蒸犊,犊上割刀子十余,以齑饼环之。揖韦生就座,复曰:“贫道有义弟数人,欲令谒见。”言已,朱衣巨带者五六辈,列于阶下。僧呼曰:“拜即君!汝等向遇郎君,即咸齑粉矣。”食毕,僧曰:“贫道久为此业,今向迟暮,欲改前非。不幸有一子技过老僧,欲请郎君为老僧断之。”乃呼飞飞出参郎君。飞飞年才十六七,碧衣长袖,皮肉如蜡。僧曰:“向后堂侍郎君。”僧乃授韦一剑及五丸,且曰:“乞郎君尽艺杀之,无为老僧累也。”引韦入一堂中,乃反锁之。堂中四隅,明灯而已。飞飞当堂执一短鞭,韦引弹,意必中。丸已敲落,不觉跃在梁上,循壁虚蹑,捷若猱玃。弹丸尽,不复中。韦乃运剑逐之,飞飞倏忽逗闪,去韦身不尺。韦断其鞭数节,竟不能伤。僧久乃开门,问韦:“与老僧除得害乎?”韦具言之。僧怅然,顾飞飞曰:“郎君证成汝为贼也,知复如何?”僧终夕与韦论剑及弧矢之事。天将晓,僧送韦路口,赠绢百匹,垂泣而别。(选自《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九十四豪侠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与连镳——连镳:同路,一起走
B.有顷布筵,蒸犊——具:完完整整地
C.韦弹,意必中——引:发射
D.飞飞倏忽闪——逗:挑逗,戏耍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僧言且行  ②以刘日薄西山
B.①僧授韦一剑及五丸  ②项王复引兵而东
C.①老僧除得害乎  ②生三人,公之母
D.①赠绢百匹,垂泣别  ②呼中丞之而詈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最能体现僧“侠”的特点的一组是|(     )
①因与连镳,言论颇洽。
②(僧)笑云:“郎君勿忧。”
③今日固无他,幸不疑耳。
④今向迟暮,欲改前非。
⑤僧乃授韦一剑及五丸。
⑥问韦:“与老僧除得害乎?”
⑦僧终夕与韦论剑及弧矢之事。
A.④⑤⑥   
B.①②⑦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僧与韦生言谈“本无好意”,只是后来由于韦生技艺高超,僧才改变主意,善待韦生。
B.韦生五次弹射僧,僧却说“郎君莫恶作剧”,说明僧从善之心已定,并没有意识到韦生弹射自己是先下手为强。
C.僧让自己的义弟出来见韦生,既是对韦生的尊重,又可表明自己“欲改前非”的心意。
D.僧不忍杀子除害,寄希望于韦生,然而韦生也敌不过飞飞,僧不由得怅然认命。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弟子有程期,适偶贪上人清论,勉副相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郎君艺若此,非贫道亦不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乞郎君尽艺杀之,无为老僧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