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子产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子产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四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子产,吾其与之!”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夫人朝夕退而游焉          夫人:丈夫的妻子
B.郑伯晋                           如:到……去
C.吾不救也                      克:能够
D.子产使都有章               鄙:边远的地方。
2.下列有关加粗词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所善者,吾则行
②子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
③德,国家基也
④孰***子产,吾其与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列八句话分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⑥德,国家之基也
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⑧②
B.⑥⑤
C.①③
D.⑦④
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     )
A.子产高度重视听取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的危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美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答:                                                                                          
(2)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B
3.C
4.A
5.(1)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
      (2)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的,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名声。
      (3)子产如果死了,谁来继位?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子产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题。朱竹君先生传姚  鼐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集之道甚备。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为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文襄大憾。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归数月,遂卒。
        先生为人,内友于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唯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知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余,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极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先生暮年,宾客转胜,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当其使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赋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崖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           人非生而之者
B. 上下诏求遗书                               迁客***人,多于此
C. 时文正在军机处,不喜               大行不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D. 所欲著书皆未                              自是指物作诗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与“以过降级,复为编修”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富国以农,距敌恃卒
B.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C.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D.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朱筠“宽厚待人”和“生性耿介”的一组是(     )
A. 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       而博学强识不衰
B. 与文正固争执                                   去而人爱思之
C. 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                       所欲言者无不尽                  
D. 与言论若同辈                                   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二十多岁时就认识了朱竹君,并在一起慷慨谈论。他认为朱竹君不幸早逝,一是过于喜欢喝酒,二是朋友众多,交往甚密而导致过度劳累。
B. 朱竹君年轻时就以善于写文章而闻名,考中进士后先后担任过编修、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安徽学政和福建学政等官职。
C. 朱竹君建议开局搜寻古籍,得到军机处大臣刘文正、于文襄的大力支持,朝廷因此开设四库全书馆,朱竹君也参加了四库全书的编撰。
D. 文末提到朱筠当年,但是题名虽在而先生已经不在的现实,令作者无限感伤惆怅!全文于此戛然而止,意韵无穷,充分体现出作者对朱筠的缅怀之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3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依烛之式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闻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晋函陵                        军:驻军
B.焉用亡郑以邻            陪:增加
C.朝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D.又欲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2.下列句中加粗“之”与例句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微夫人力不及此
A.臣壮也,犹不如人
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C.夫晋,何厌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过也
3.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
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
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国之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D.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弋谦,代州人。永乐九年进士。除监察御史。出按江西,言事忤旨,贬峡山知县。复坐事免归
  仁宗在东宫,素知谦骨鲠。及嗣位,召为大理少卿。直陈时政,言官吏贪残,政事多非洪武之旧,及有司诛求无艺。帝多采纳。既复言五事,词太激,帝乃不怿。尚书吕震、吴中,侍郎吴廷用,大理卿虞谦等因劾谦诬罔,都御史刘观令众御史合纠谦。帝召杨士奇等言之,士奇对曰:“谦不谙大体,然心感超擢恩,欲图报耳。主圣则臣直,惟陛下优容之。”帝乃不罪谦。然每见谦,词色甚厉。士奇从容言:“陛下诏求直言,谦言不当,触怒。外廷悚惕,以言为戒。今四方朝觐之臣皆集阙下,见谦如此,将谓陛下不能容直言。”帝惕然曰:“此固朕不能容,亦吕震辈迎合以益朕过,自今当置之。”遂免谦朝参。
  未几,帝以言事者益少,复召士奇曰:“朕怒谦矫激过实耳,朝臣遂月余无言。尔语诸臣,白朕心。”士奇曰:“臣空言不足信,乞亲降玺书。”遂令就榻前书敕引过曰:“朕自即位以来,臣民上章以数百计,未尝不欣然听纳。苟有不当,不加谴诃,群臣所共知也。间者,大理少卿弋谦所言,多非实事,群臣迎合朕意,交章奏其卖直,请置诸法。朕皆拒而不听,但免谦朝参。而自是以来,言者益少。今自去冬无雪,春亦少雨,阴阳愆和,必有其咎,岂无可言?而为臣者,怀自全之计,退而默默,何以为忠?朕于谦一时不能含容,未尝不自愧咎。尔群臣勿以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谦朝参如故。”时中官采木四川,贪横。帝以谦清直,命往治之。擢谦副都御史,遂罢采木之役。
  宣德初,交阯右布政戚逊以贪淫黜,命谦往代。王通弃交阯,谦亦论死。正统初,释为民。土木之变,谦布衣走阙下,荐通及甯懋、阮迁等十三人,皆奇才可用。众议以通副石亨,谦请专任通,事遂寝。廷臣以谦负重名,奏留之,亦不报。景泰二年复至京,疏荐通等,不纳。罢归,未几卒。仁宗性宽大,容直言,谦以故得无罪,反责吕震等。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二》,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乃不谦——罪:惩罚
B、朕心——白:表明
C、免谦朝参——但:因为
D、事遂——寝:搁置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不能直接表明弋谦“骨鲠”的一组是(     )
①直陈时政,言官吏贪残   
②谦不谙大体   
③遂免谦朝参   
④复言五事,词太激       
⑤帝以谦清直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士奇与明仁宗有三次交谈,第一次他劝仁宗宽容弋谦,第二次他劝仁宗不要言语神态严厉地对待弋谦,第三次他建议仁宗亲自降旨表明纳谏的心意。
B、王通放弃了交阯,弋谦也受牵连被判死罪。但弋谦在被赦免为平民后,仍向朝廷举荐王通为官,这体现了弋谦的大度。
C、仁宗不让弋谦上朝参拜后,进言的人越来越少,仁宗心中自觉愧疚,希望大臣们不要受此事的影响而积极进言。
D、交阯右布政戚逊因为贪财好色被罢免,朝廷命弋谦去代替他。后来,朝廷又提拔弋谦为副都御史,派他去四川治理采木事宜。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按江西,言事忤旨,贬峡山知县。复坐事免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固朕不能容,亦吕震辈迎合以益朕过,自今当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廷臣以谦负重名,奏留之,亦不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 题。
        本始三年,是岁,颍川太守赵广汉为京兆尹。颍川俗,豪杰相朋党。郡大姓原、褚宗族横恣,宾客犯为盗贼,前二千石莫能禽制。广汉既至数月,诛原、褚首恶,郡中震栗。先是颍川豪杰大姓相与为婚姻,吏俗朋党。广汉患之,厉使其中可用者受记,出有案问,既得罪名,行法罚之。广汉为筩,受吏民投书,使相告讦。于是更相怨咎,奸党散落,盗贼不敢发。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闻广汉名,由是入为京兆尹。广汉遇吏殷勤甚备,事推功善,归之于下,行之发于至诚,吏咸愿为用,僵仆无所避。广汉聪明,皆知其能之所宜,尽力与否;其或负者,辄收捕之,无所逃;案之,罪立具,即时伏辜。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闾里铢两之奸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其发奸伏如神。京兆政清,吏民称之不容口。长老传,以为自汉兴,治京兆者莫能及。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本始:汉宣帝刘询年号。②二千石:汉代对郡守的通称。③筩:通“桶”瓦器;筩,竹筒,即检举箱。④僵仆:死亡。⑤伏辜:服罪。⑥钩距:辗转推问,追查真相。⑦铢两:二十四铢为一两,比喻轻微。⑧伏:揭发隐秘的坏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二千石莫能制             禽:通“擒”,捉拿。
B.盗贼不敢发                         发:说话。
C.使其中可用者受记         厉:勉励。
D.之,罪立具                     案:查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吏咸愿用                                  慎勿妇死
B.皆知能之所宜                          出人也远矣
C.行之发至诚                              青,取之
D.尤善为钩距,得事情              孤违蹇叔,辱二三子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广汉治理京兆的一组是(     )
①广汉为筩,受吏民投书。
②事推功善,归之于下。
③诛原、褚首恶,郡中震栗。
④其或负者,辄收捕之,无所逃。
⑤其发奸伏如神。
⑥厉使其中可用者受记。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宣帝时,颍川豪族大姓互相勾结,横行乡里,百姓深受其害,前任太守没有一个敢于制裁他们。
B.赵广汉任颍川郡太守,上任伊始,就将原、褚两大豪族的首恶分子逮捕处决,震撼了全郡。颍川治安好转,政治清明,赵广汉也因此调任京兆尹。
C.赵广汉任京兆尹后,对待下属官吏热情而周到,把功劳都归于他们。赵广汉审讯奸人,揭露阴私,很有本事,百姓认为他得到了神灵的帮助。
D.赵广汉担任京兆尹,将长安治理得政治清平,得到官吏和百姓的称赞,认为他是汉朝建立以来最好的京兆尹。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郡大姓原、褚宗族横恣,宾客犯为盗贼,前二千石莫能禽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阿旁宫赋》文段,完成1-3小题。
        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下列划线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B.秦纷奢,人亦念其家         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奈何之尽锱铢                    不稼不穑,胡禾三百囷兮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 .下列划线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盘盘,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                
B.骊山北构西折          谁得族灭也
C.独之心日益骄固      嗟,使六国各爱其人               
D.多九土之城郭         青取之于蓝而青
3. 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 .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 .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