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劝学》中的一段,完成1~3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劝学》中的一段,完成1~3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吾尝终日思矣
B.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C.登高
D.顺风
2.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A.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比不上短时间内学习收获大。
B.我曾经整天地独立思考,却比不上短时间向他人学习收获大。
C.我曾经一天到晚不停地学习,却比不上短时间内学习收获大。
D.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不如一会儿向别人学,一会儿自己思考收获大。
3.对上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收获大,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利用外在的人或物。
B.文章很好地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来阐述“善假于物”的重要意义。
C.学习上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把个人独立思考和向他人请教结合起来,这也是上文重点论述的道理。
D.学习可以使人“善假于物”,从而培养起自己超越常人的智慧和品德。
答案
1、B
2、B
3、C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劝学》中的一段,完成1~3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主父偃者,齐临淄人也。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孝武元光元年中,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召。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
  朝奏,暮召入见;拜为郎中。偃数见,上疏言事。诏拜偃为谒者,迁为中大夫。一岁中四迁偃。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曰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元朔二年,上拜主父为齐相。至齐,遍召昆弟宾客,散五百金予之,数之曰:“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
  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
  主父始为布衣时,尝游燕、赵,及其贵,发燕事。赵王恐其为国患,欲上书言其阴事,为偃居中,不敢发。及为齐相,出关,即使人上书,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
  及齐王自***,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乃遂族主父偃。(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
  注:①五鼎食:牛、羊、豕、鱼、麋也。诸侯五,卿大夫三。②五鼎烹:被镬(一种大锅)烹煮的刑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贫,贷无所得——假:借。
B、古者诸侯不百里——过:经过。
C、身不得遂,不以为子——亲:父母。
D、我日久矣——厄:穷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诸公宾客多厌/强弱形易制
B、今法割削之/亲不为子
C、西入关见卫将军/王以为终不得脱罪,自***
D、急则阻其强合从以逆京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嫡嗣代立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武帝“族偃”原因的一组是(     )  
①及发燕王定国阴事
②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
③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
④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
⑤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父偃早年并不得志,在通过卫青向皇上推荐但“上不召”的情况下,上书汉武帝,才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任用。
B、主父偃向武帝进献了“推恩术”,表面上推恩皇族子孙,实际上是将诸侯国化整为零,削弱封国实力,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
C、主父偃揭发燕王犯罪的事情后,大臣们都畏惧主父偃的口,贿赂和赠送给他的钱,累计有千金之多。
D、主父偃当了大官后,就揭发了燕王和赵王犯罪的事情。这是他对自己未显达时所受侮辱的报复。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李一足传
王猷定
  李一足,名夔,未详其家世。有母及姊与弟。貌甚癯,方瞳,微髭。生平不近妇人。好读书,尤精于《易》,旁及星历医卜之术。出常驾牛车,车中置一柜,藏所著诸书,逍遥山水间。所至人争异之。
  天启丁卯至大梁,与鄢陵韩叔夜智度交。自言其父为诸生,贫甚,称贷于里豪;及期,无以偿,致被殴死。时一足尚幼,其母衔冤十余年。姊适人,一足亦婚,母召其兄弟告之。一足长号,以头抢柱大呼。母急掩其口。不顾,奋身而出,断一梃为二,与弟各持,伺仇于市,不得;往其家,又不得;走郭外,得之。兄弟奋击,碎其首。仇眇一目,抉其一,祭父墓前。归告其母,母曰“仇报,祸将及!”乃命弟奉母他徙,遂别去。
  时姊夫为令干兗,往从之。会姊夫出,姊见之,惊曰:“闻汝击仇,仇复活,今遍迹汝,其远避之。”为治装,赠以马。一足益恚恨,乃镌其梃曰:“没棱难砍仇人头。”遂单骑走青齐。海上见渔舟数百,泊米市,一足求载以济。遂舍骑登舟,渡海至一岛,名高家沟。其地延袤数十里,五谷鲜少,居民数百户,皆蛋籍,风土淳朴,喜文字,无从得师。见一足至,各率其子弟往学焉。其地不立塾,晨令童子持一钱诣师,师书一字于掌以教之,则童子揖而退。明日,复来。居数年,积钱盈室。辞去,附舟还青州,上狭邪。不数日,钱尽散,终不及私。
  甲申后,闻一足化去。先一日,遍辞戚友,告以远行。是日,鼻垂玉筋尺许,端坐而逝。袖中有《周易全书》一部。
  论曰:古今传神仙事多怪诞。一足为报父仇遂仙去,然则神仙必由于忠孝哉!吾独怪其以击仇不死,悲愤穷蹙,竟窜身海外,复极幽遐辽远之游。夫岂专避祸亦其之所存终不能一息安也卒之既化而持梃观水得道之后此心不忘不亦悲乎然事之济否则天也子房博浪之恨千载而下可胜道哉!(节选自《清代散文名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称贷于里豪——举债
B.以头柱大呼——碰、撞
C.一足益恨——恼怒
D.竟身海外——流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好读书,尤精《易》——称贷里豪                          
B.所至人争异——时姊夫为令干兗,往从
C.自言其父诸生——治装,赠以马                     
D.则童子揖退——端坐
3.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李一足“有仇必报”性格的一组是(     )
(1)时一足尚幼,其母衔冤十余年           
(2)不顾,奋身而出
(3)兄弟奋击,碎其首                     
(4)乃命弟奉母他徙,遂别去
(5)乃镌其梃曰:“没棱难砍仇人头。” 
(6)遂单骑走青齐
A.(1)(3)(5)         
B.(2)(3)(5)        
C.(2)(4)(5)       
D.(1)(4)(6)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一足家世不详,家人除了母亲外,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容貌清瘦,眼球是方形的,没有胡须。
B.李一足在高家沟做了几年老师,积攒了很多的钱财,后来回到青州,不几天的工夫,就把钱尽散,没有留下一点给自己。
C.李一足父仇已报,让弟弟带着母亲徙居他地,自己也相继到达干兗、青齐、高家沟等地。
D.虽然李一足有寻仇报仇的经历,但从他一生的历程来看,他其实是一位喜欢读书写作、有道家风范的读书人。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夫岂专避祸亦其之所存终不能一息安也卒之既化而持梃观水得道之后此心不忘不亦悲乎然事之济否则天也子房博浪之恨千载而下可胜道哉!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今遍迹汝,其远避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童子持一钱诣师,师书一字于掌以教之,则童子揖而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也。弼少笃学,聚徒数百。仕州郡,辟公府,迁北军中候。是时,桓帝弟渤海王悝素行险辟,僭傲多不法。弼惧其骄悖为乱,乃上封事曰:“窃闻勃海王悝,凭至亲之属,恃偏私之爱,失奉上之节,有僭慢之心。州司不敢弹纠,傅相不能匡辅。陛下不忍遏绝,恐遂滋蔓,为害弥大。臣妄知藩国,干犯至戚,罪不容诛。不胜愤懑,谨冒死以闻。”帝以至亲,不忍下其事。后悝竞坐逆谋,贬为瘿陶王。
  弼迁尚书,出为平原相。时诏书下举钩党,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唯弼独无所上。从事坐传责曰:“诏书疾恶党人,旨意恳恻。平原何理而得独无?”弼曰:“水土异齐,风俗不同,它郡自有,平原自无,胡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诬陷良善,淫刑滥罚,则平原之人,户可为党。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从事大怒,即收郡僚职送狱,遂举奏弼。会党禁中解,弼以俸赎罪得免,济活者千余人。
  弼为政特挫抑强豪,其小民有罪,多所容贷。迁河东太守,诏书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并求假盐税,积日不得通。生乃说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楚捶数百,付安邑狱,即日考***之。侯览大怨,遂诈作飞章下司隶,诬弼诽谤,槛车征,吏人莫敢近者。及下廷尉诏狱,平原吏人奔走诣阙讼之。弼遂受诬,事当弃市。郡人卖郡邸,行赂于侯览,得减死罪一等,论输左校。
  刑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数为公卿所荐,征拜议郎。光和中,出为彭城相,会病卒。
  论曰:夫刚烈表性,鲜能优宽;仁柔用情,多乏负直。史弼颉颃严吏,终全平原之党,斯亦未可论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妄知藩国,犯至戚——干:干扰
B.诬陷良善,刑滥罚——淫:过度
C.其小民有罪,多所容——贷:宽恕
D.为公卿所荐,征拜议郎——数:多次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史弼“刚烈”的一组是 (     )
①弼少笃学,聚徒数百                    
②妄知藩国,干犯至戚
③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                  
④乃豫敕断绝书属
⑤付安邑狱,即日考***之                  
⑥平原吏人奔走诣阙讼之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史弼看到渤海王悝平时行为险恶怪僻,放纵傲慢,不守法制,就担心渤海王骄横为乱,于是冒着很大的风险,向桓帝上了秘密奏章,希望皇帝出手干预。
B.史弼任平原相时,皇帝要求各地举报与党人有关连的人,只有史弼没有举报一人。想要借此公报私仇的从事对史弼很是不满,甚至以史弼违抗圣旨相要挟。
C.史弼为国选拔孝廉,中常侍候览让一个儒生带着他的信请史弼帮忙。那个儒生使用欺骗的手段见到了史弼。史弼大怒,竟将那儒生关进监狱,拷打致死。
D.史弼被侯览诬陷,被押入了廷尉的监狱,且被判弃市。河东郡卖了设在京师的府邸,用卖得的钱向侯览行贿后,吏弼才得以免去死罪,被送至左校改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不忍遏绝,恐遂滋蔓,为害弥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事大怒,即收郡僚职送狱,遂举奏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太宗遂迁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卒,时五十九。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  (删节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岁因大——稔:庄稼成熟。
B.大亮献之——讽:嘲讽。
C.深昔旨——乖:违背。
D.而多弼不自也——伐:夸耀。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大亮“忠谨”的一组是(     ) 
① 以惠政闻                 
② 大亮密表曰 
③ 必通宵假寐
④ 我便通夜安卧
⑤ 而居处卑陋               
⑥ 哭之甚恸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弼对李大亮有不***和赏识之恩。隋末时李大亮战败,与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
B.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和勇敢建功。胡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面对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的情况,他独闯敌营,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
C.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
D.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他抚养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追封他爵位,赐予他美谥,允许他陪葬昭陵。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公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伐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交往
B.管仲贫困,常鲍叔——欺:这里指占便宜
C.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习惯
D.天下不管仲之贤——多:称赞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鲍叔终善遇——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
B.管仲既用,任政齐——齐国遵其政,常强诸侯
C.区区之齐在海滨——鲍叔不我为贪
D.及小白立桓公——吾尝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管仲之贤的一组是(     )
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③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④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⑤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⑥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借管仲之口,列举了鲍叔对他的知遇之恩。他的一系列不容易被人原谅,得不到人理解的行为,鲍叔都能原谅,都能理解,丝毫也没有动摇对他的信赖,足见鲍叔的见事之明,知人之深。
B.因为管仲在齐国功业卓著,所以他的子孙们世世代代在齐国享受俸禄,有封邑的人经过了好几代,常常有人成为有名的大夫。
C.因为管仲在齐国功业卓著,所以他的财富虽然多的可以和国君相比,拥有三归台和反坫台,但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
D.文章叙写管仲言论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表彰管仲一人,也是为了在列传中附现实性鲍叔,抒发重视友谊、重视患难相助的感情,并且为后人提供带有普遍意义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经验。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时与臣游,项伯***人,臣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