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河北省月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
[注]①生口:指俘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 考:考察
B.安到郡,不入府,先往狱 按:查办
C.帝感悟,即许      报:报告
D.公于京师使客道夺人财物 遮:遮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州里  ②遂见用小邑
B.①奉檄诣从事,从事安致书于令 ②不如而厚遇之,使归赵
C.①理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②自视也,亦若此矣
D.①众皆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②奚以九万里而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英阴谋叛乱,朝廷严加查处,受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认为他们都是因酷刑而屈招的,就不顾风险上书要求释放他们,最终使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B.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力谏,尽管奏章都被搁置,但他毫不动摇。
D.袁安平素行为高尚,起初任县功曹时,就拒绝了从事的私请。后来弹劾窦景,尽管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但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A
3.A
4.(1)此时刘英供辞所牵连并被逮捕的有数千人,显宗十分愤怒,官吏追查十分急迫。 
      (2)不应该对戎狄失信,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中原的优待和宽容,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确实是有利的。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B.臣微志 听:准许
C.具以表 闻:听说
D.形影相 吊:安慰
2.下列各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臣具以表闻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④优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⑦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⑧谨拜表以闻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⑤⑦  
D.②④⑥
3.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密的《陈情表》中的“情“可以作如下注解:情况(事实);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B.在文中,李密表达了自己对祖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并没有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
C.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李密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谢辞。
D.《陈情表》本于宗法人伦之至常,措辞委婉,无一字虚言藻饰,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向为人所传诵。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商鞅变法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疆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闇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
  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良久    语:交谈
B.景监以卫鞅  让:谦虚
C.而循礼者不足 多:赞扬
D.法而治者   缘:沿袭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从侧面表现商鞅很有才能的一组是(    )
①鞅少好刑名之学                  
②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③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④语数日不厌
⑤吾君之欢甚也                    
⑥功不十,不易器
A.①③④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鞅从小就表现出浓厚的治理国家的兴趣,喜欢钻研那些刑罚和吏治的学说,深得魏国国相公叔座的赏识,并且在其府上做了中庶子,荣耀一时。后来商鞅投奔秦国不久,公叔座就去世了。
B.商鞅在秦国东扩领土时到了秦国。为了将自己的才学有所施展,他毛遂自荐勇敢地直接去面见秦孝公。然而秦孝公起初并不认可他。
C.一而再,再而三地面见秦孝公,商鞅终于明白之前不被秦孝公重用的原因是,没有提出合乎孝公想法的施政方略。在好友景监的帮助下,他提出了切合秦孝公想法的变法策略。
D.商鞅的变法之举并非所有人都赞同,秦国的老臣子甘龙和杜挚就反对变法革新的典型代表。但是商鞅并没有被困难吓倒,据理力争,陈述变法图强的意义。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最终确立了变法改革的国策。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戟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县大        耸:震惊。    
B.以公少年之      易:更换。
C.甲不能士       戟:约束。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其役 蠲:免除。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   )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④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面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经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 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嘻,善哉!技至此乎?    盖:大概。
B、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击。
C、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地    委:卸落。
D、庖丁刀对曰    释:放下。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庖丁文惠君解牛    为之四顾,之踌躇满志
B、手所触,肩之所倚    始臣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
C、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立,为之四顾
D、臣神遇而不以目视    无厚入有间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庖丁解牛技巧发展的第二阶段:三年后,不再把牛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他 对牛的身体结构已完全了解,这反映了他技术的精湛。
B、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
C、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凡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D、庖丁解牛的故事启示我们,技艺的高超并非天生而来,而是长期反复实践的结果。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州旧取酒场钱给募衙,钱不足,赋诸乡户,期七年止;期尽,募者志于多入,犹责赋如初。巩立罢之。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拥资雄里中,子高横纵,贼良民,污妇女,服器上僭,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部,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河北发民浚河,调及他路,齐当给夫二万。县初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又弛无名渡钱,为桥以济往来。徙传舍,自长清抵博州,以达于魏,凡省六驿,人皆以为利。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遂留判三班院。上疏议经费,帝曰:“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理财者,未有及此。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②偃蹇:不顺利,困顿。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甫冠,名闻四方   甫冠:刚戴上帽子。
B.岁饥,度常平不足赡 岁饥:当年饥荒。
C.富人自实粟    讽:劝告。
D.良民       贼:残害。
2.下列句子中补充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霸王社”)力能动权豪               
B.(募者)犹责赋如初
C.巩配(百姓)三十一人                  
D.(巩)宦学昏嫁
3.给文中加粗句断句正确的是(    )
A.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B.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C.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D.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巩既有为官的才能又有文学盛名,但长时间在京城以外各地方官任上调来调去,他却不以为意,这表明他对名利地位的淡泊。
B.曾巩作越州通判时,曾废除到期还在收取的酒场钱并在灾荒之时全力筹集粮食,使百姓就近不过度花费就能购买,这些措施都是为老百姓谋利益的。
C.在齐州作知府时,豪强周氏之子仗恃财势侵害百姓,为非作歹,州县官吏无人敢过问,曾巩却果断将其绳之以法。
D.曾巩文采非凡,作文曾被文坛巨匠欧阳修称奇,成年后,文章让朝野上下都很震惊,越写越成功。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如恐不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遂留判三班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