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陈公弼传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江西省月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戟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选自《苏轼文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县大        耸:震惊。    
B.以公少年之      易:更换。
C.甲不能士       戟:约束。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其役 蠲:免除。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   )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④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面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经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A
3.C
4.(1)(陈公弼)拆毁几百处惑乱人心的祠堂,强制巫师务农的人有七十多家。
      (2)(陈公弼)亲自处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把弓箭拉满但不要射出。
      (3)(陈公弼)饶恕了他并流放了他,把其余的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用他们来把守仓库。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陈公弼传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 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嘻,善哉!技至此乎?    盖:大概。
B、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击。
C、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地    委:卸落。
D、庖丁刀对曰    释:放下。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庖丁文惠君解牛    为之四顾,之踌躇满志
B、手所触,肩之所倚    始臣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
C、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立,为之四顾
D、臣神遇而不以目视    无厚入有间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庖丁解牛技巧发展的第二阶段:三年后,不再把牛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他 对牛的身体结构已完全了解,这反映了他技术的精湛。
B、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
C、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凡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D、庖丁解牛的故事启示我们,技艺的高超并非天生而来,而是长期反复实践的结果。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州旧取酒场钱给募衙,钱不足,赋诸乡户,期七年止;期尽,募者志于多入,犹责赋如初。巩立罢之。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拥资雄里中,子高横纵,贼良民,污妇女,服器上僭,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部,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河北发民浚河,调及他路,齐当给夫二万。县初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又弛无名渡钱,为桥以济往来。徙传舍,自长清抵博州,以达于魏,凡省六驿,人皆以为利。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遂留判三班院。上疏议经费,帝曰:“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理财者,未有及此。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②偃蹇:不顺利,困顿。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甫冠,名闻四方   甫冠:刚戴上帽子。
B.岁饥,度常平不足赡 岁饥:当年饥荒。
C.富人自实粟    讽:劝告。
D.良民       贼:残害。
2.下列句子中补充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霸王社”)力能动权豪               
B.(募者)犹责赋如初
C.巩配(百姓)三十一人                  
D.(巩)宦学昏嫁
3.给文中加粗句断句正确的是(    )
A.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B.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C.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D.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巩既有为官的才能又有文学盛名,但长时间在京城以外各地方官任上调来调去,他却不以为意,这表明他对名利地位的淡泊。
B.曾巩作越州通判时,曾废除到期还在收取的酒场钱并在灾荒之时全力筹集粮食,使百姓就近不过度花费就能购买,这些措施都是为老百姓谋利益的。
C.在齐州作知府时,豪强周氏之子仗恃财势侵害百姓,为非作歹,州县官吏无人敢过问,曾巩却果断将其绳之以法。
D.曾巩文采非凡,作文曾被文坛巨匠欧阳修称奇,成年后,文章让朝野上下都很震惊,越写越成功。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如恐不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遂留判三班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2)小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本章中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2)小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节选自《论语·里仁》)
(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选文谈到富贵与道义的关系,用自己的话说说孔子的观点和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的两则选文,完成(1)—(2)小题.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治长》)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注】①邑:村子。②子夏:孔子的学生。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1)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是一个坦率直爽的人,他承认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即使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
B.孔子在承认自己不具备忠信的优越性的同时,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好学”。
C.一个人虽然没有什么学问,但他却从实行重贤、忠孝和诚信等伦理道德中学习,子夏认为,这样的人就是一个知识高深的人。
D.在子夏看来,评价一个人重要的是看他的德行,而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时代儒家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2)孔子又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