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夏侯端,寿州寿春人,梁尚书左仆射详孙也。仕隋为大理司直。高祖微时与相友,大业中讨贼河东,表端为副。密语高祖曰:“上①性沈忌,内...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夏侯端,寿州寿春人,梁尚书左仆射详孙也。仕隋为大理司直。高祖微时与相友,大业中讨贼河东,表端为副。密语高祖曰:“上①性沈忌,内恶诸李,今金才已诛,次且取公,宜蚤为计。”帝感其言。义师兴,端在河东,吏捕送长安。帝入京师,释囚,引入卧内,擢秘书监。
李密之降,关东地未有所属,端请假节招谕,乃拜大将军,为河南道招慰使。即传檄州县,东薄海,南揵②淮,二十余州遣使顺附。次谯州,会亳、汴二州刺史已降王世充,道塞,无所归,计穷彷徨。麾下二千人粮尽不忍委端去,端乃***马宴大泽中,谓众曰:“我奉王命,义无屈。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吾丐若首,持与贼以取富贵。”众号泣不忍视,端亦泣,欲自刎,争持之,乃止。行五日,饿死十四三。遇贼,众溃,从者才三十余人,遂东走,撷雰豆③以食。端持节卧起,叹曰:“平生不知死地乃在此!”纵其下,令去,毋俱没。会李公逸守杞州,勒兵迎端。时河南地悉入世充,公逸感端之节,亦固守。世充遣人以淮南郡公、尚书少吏部印绶召端,解所服衣以赠。端曰:“吾,天子使,宁污贼官邪!非持首去不可见。”即焚书及衣,因解节毛怀之,间道走宜阳,历崖峭榛莽。比到,其下仅有在者,皆体发癯焦,人不堪视。端入谒,自谢无功,不及危困状。帝闵之,复拜秘书监。出为梓州刺史。散禄禀周孤穷,不为子孙计。贞观元年卒。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忠义》)
注 ①上:指隋炀帝。②揵:连接。③雰豆:豆名,又名野绿豆。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次谯州,会亳、汴二州刺史已降王世充   次:顺着
B.端持节卧起                           节:符节,古代用作凭证
C.会李公逸守杞州,勒兵迎端             勒:统率
D.端入谒,自谢无功,不及危困状         及:言及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今金才已诛,次且取公,宜蚤为计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道塞,无所归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C.平生不知死地乃在此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李密之降,关东地未有所属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9.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夏侯端“体恤麾下”和“不污贼官”的一组是  
A.吾丐若首,持与贼以取富贵       因解节毛怀之
B.遂东走,撷雰豆以食             吾,天子使,宁污贼官邪
C.纵其下,令去,毋俱没           非持首去不可见
D.端亦泣,欲自刎,争持之,乃止   端入谒,自谢无功,不及危困状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端是梁朝尚书夏侯详之孙,曾在隋朝为官。高祖未显贵时,和他是朋友。义军兴起,夏侯端被官吏捉住送往长安。高祖攻入长安后,把他释放出来,委以要职。
B.在亳、汴二州刺史降王世充后,夏侯端部走投无路,其麾下二千人粮尽,不忍抛弃夏侯端离去。夏侯端愿把头给他们换取富贵,被制止;又下令让部下离去,以保全他们的性命。
C.夏侯端坚持操守。王世充派人以官职相诱,夏侯端严辞拒绝,怀揣节毛,从小路逃出,历经千辛万苦回到朝廷。
D.夏侯端为官清廉,任梓州刺史时,禀告皇帝,把他的俸禄、口粮拿出救济孤儿和穷人,不为子孙留下财产。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我奉王命,义无屈。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
译文:                                                                                    
(2)公逸感端之节,亦固守。
译文:
(3)比到,其下仅有在者,皆体发癯焦,人不堪视。
译文:                                                                                    
答案
7.A 
8.D 
9.C
10.D
11.(1)我奉君王之命,按道义不能屈服。你们这些人有妻子、儿女,白白送死没有好处。(2)李公逸为夏侯端的气节而感动,也坚守(杞州)。(3)等到到达的时候,他部下中还活着的人全都身体瘦弱,毛发枯焦,人们不忍心看。
解析

7.A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的能力。A项“次”在文言文中的主要用法有:①次序,等次;②依次;③次一等;④止、停留。从句子结构来看,“次”后面是一个地名,那么“次”在这里是动词,结合句意,“次”有“驻扎”的意思。
8.D项.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A项两个“旦”都是副词,当“将要”讲。B项的“所”用在动词前面,和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短语,指代人或事物。C项两句中的“乃”都用作副词,当“竟然”讲。D项上句“李密之降”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下句的“之”是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9.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A组第一句表明他“体恤麾下”,第二句“因解节毛怀之”是写他不忘王命,不是表明他“不污贼官”。B组第一句写他们路上艰辛,C组第一句和第二句分别表明夏候端“体恤麾下”和“不污贼官”的特点。D项两句都不能表明题干所说的特点,第一句表明夏侯端怕拖累部下,第二句表明他的品格,不计功劳得失。
10.此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禀告皇帝“与原文“出为梓州制史…不为子孙计”不符,原文没有表明夏侯端“散禄禀周孤穷”的举动禀告了皇帝。
11.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1)句“妻子”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句是被动句,(3)句“比”“堪”两词分别为“等到”“和”“禁得住”。
(1)我奉君王之命,按道义不能屈服。你们这些人有妻子、儿女,白白送死没有好处。(2)李公逸为夏侯端的气节而感动,也坚守(杞州)。(3)等到到达的时候,他部下中还活着的人全都身体瘦弱,毛发枯焦,人们不忍心看。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夏侯端,寿州寿春人,梁尚书左仆射详孙也。仕隋为大理司直。高祖微时与相友,大业中讨贼河东,表端为副。密语高祖曰:“上①性沈忌,内】;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翻译上面文言文中的句子:(9分)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②愿足下更虑之!
                                                                             
③顾计不知所出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13.名句默写及文学常识填空(每空0.5分,共8分)
(***《沁园春•长沙》)
②她是有                ,             ,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戴望舒《雨巷》)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④又前而为歌曰:“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
⑤《小狗包弟》一文的作者是      ,他的“激流三部曲”包括《  》《春》《  》,《雾》《雨》《电》合称“          ”。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0题目,共22分。
愚 溪 对
柳宗元
  柳子名愚溪而居。五日,溪之神夜见梦曰:“子何辱予,使予为愚耶?有其实者,名固从之,今予固若是耶?予闻闽有水,生毒雾厉气,中之者,温屯呕泄;藏石走濑,连舻糜解;有鱼焉,锯齿锋尾而兽蹄,是食人,必断而跃之,乃仰噬焉。故其名曰恶溪。西海有水,散涣而无力,不能负芥,投之则委靡垫没,及底而后止,故其名曰弱水。秦有水,掎汩泥淖,挠混沙砾,视之分寸①,眙若睨壁,浅深险易,昧昧不觌,乃合泾渭,以自彰秽迹,故其名曰浊泾。雍之西有水,幽险若漆,不知其所出,故其名曰黑水。夫恶、弱,六极②也;浊、黑,贱名也。彼得之而不辞,穷万世而不变者,有其实也。今予甚清与美,为子所喜,而又功可以及圃畦,力可以载方舟,朝夕者济焉。子幸择而居予,而辱以无实之名以为愚,卒不见德而肆其诬,岂终不可革耶?”
  柳子对曰:“汝诚无其实。然以吾之愚而独好汝,汝恶避是名耶!且汝不见贪泉乎?有饮而南者,见交趾宝货之多,光溢于目,思以两手左右攫而怀之,岂泉之实耶?过而往贪焉犹以为名,今汝独招愚者居焉,久留而不去,虽欲革其名不可得矣。夫明王之时,智者用,愚者伏。用者宜迩,伏者宜远。今汝之托也,远王都三千余里,侧僻回隐,蒸郁③之与曹,螺蚌之与居,唯触罪摈辱、愚陋黜伏者,日侵侵以游汝,闯闯以守汝。汝欲为智乎?胡不呼今之聪明皎厉握天子有司之柄以生育天下者使一经于汝而唯我独处汝既不能得彼而见获于我是则汝之实也。当汝为愚而犹以为诬,宁有说耶?”
  曰:“是则然矣,敢问子之愚何如而可以及我?”
  柳子曰:“汝欲穷我之愚说耶?虽极汝之所往,不足以申吾喙;涸汝之所流,不足以濡吾翰④。姑示子其略:吾茫洋乎无知,冰雪之交,众裘我絺;溽暑之铄,众从之风,而我从之火。吾荡而趋,不知太行之异乎九衢,以败吾车;吾放而游,不知吕梁⑤之异乎安流,以没吾舟。吾足蹈坎井,头抵木石,冲冒榛棘,僵仆虺蜴,而不知怵惕。何丧何得?进不为盈,退不为抑,荒凉昏默,卒不自克。此其大凡者也,愿以是污汝可乎?”
  于是溪神深思而叹曰:“嘻!有余矣,其及我也。”因俯而羞,仰而吁,涕泣交流,举手而辞。一晦一明,觉而莫知所之,遂书其对。
  [注]①分寸:指很近。②六极:疾、忧、贫、恶、弱、凶六种不好的事情。③蒸郁:闷热的雾气。④翰:毛笔。⑤吕梁:水名。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浯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藏石走濑,连舻糜解    濑:湍急的流水
  B.有饮而南者               南:往南方
  C.汝欲穷我之愚说耶         穷:彻底弄清
  D.不足以申吾喙             喙:言论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且汝不见贪泉乎 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B.①汝既不能得彼而见获于我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
  C.①是则汝之实也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①因俯而羞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作者自嘲为“愚”的一组是(    )(3分)
  ①柳子名愚溪而居
  ②雍之西有水,幽险若漆,不知其所出,故其名曰黑水
  ③汝既不能得彼而见获于我,是则汝之实也
④涸汝之所流,不足以濡吾翰
⑤冰雪之交,众裘我絺
  ⑥吾足蹈坎井,头抵木石,冲冒榛棘,僵仆虺蜴,而不知怵惕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有关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篇与《愚溪诗序》一样,也借溪名为题,假托自述己愚以发泄政治上遭受打击后的
愤懑,对当时善恶颠倒、愚智莫辨的社会现实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猛烈的抨击。
  B.文章采用灵动变化的对话形式,通过一连串生动的比喻,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作者的种种“愚相”,表达了自己虽面对黑暗现实而坚持“不知怵惕”的决心。
  C.溪神自我表白的一段话,正是作者对自己的看法。作者笔下的自我,是一个反常背俗的形象,表面看来是自矜自负,实际上是自嘲自责。文章笔墨恣肆而条理井然,诙谐戏谑而寓意深长。
  D.作者通过对“溪神”的回答,隐晦曲折地说明:愚者是“诚无其实”的,只不过被那些称为“智者”的人看成“愚”罢了。自己被当作罪人贬到“远王都五千余里”的永州,只不过是因为触犯了那些自称“聪明皎厉、握天子有司之柄”的势力而已。
9.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卒不见德而肆其诬,岂终不可革耶?(3分)
 译文:                                                                   
 (2)何丧何得?进不为盈,退不为抑,荒凉昏默,卒不自克。(3分)
 译文:                                                                    
10.给文中一划线处断句:(4分)
胡 不 呼 今 之 聪 明 皎 厉 握 天 子 有 司 之 柄以 生 育 天 下 者 使 一 经于 汝 而 唯 我 独 处 汝既 不 能 得 彼 而 见 获 于 我 是 则 汝 之 实 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2)佩缤纷其繁饰兮,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离***》)
桑之未落,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氓》)
(3)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苏轼《赤壁赋》)
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2分)
八大山人①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不数年,竖拂称宗师。
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翛然无画家町畦②。人得之,争藏弆③以为重。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醉后墨渖淋漓,亦不甚爱惜。数往来城外僧舍,雏僧争嬲④之索画;至牵袂捉衿,山人不拒也。士友或馈遗之,亦不辞。然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或持绫绢至,直受之曰:“吾以作袜材。”以故贵显人求山人书画,乃反从贫士、山僧、屠沽儿购之。
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欷歔泣下。
予客南昌,雅慕山人,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顷之,澹公持寸札曰:“山人侵早已至。”予惊喜趣呼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夜宿寺中剪烛谈,山人痒不自禁,辄作手语势。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⑤不倦。
赞曰:世多知山人,然竟无知山人者。山人胸次汩浡郁结,别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如湿絮之遏火,无可如何,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而或者目之曰狂士、曰高人,浅之乎知山人也!哀哉!(邵长衡《八大山人传》)
[注]①八大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朱耷晚年的自号;朱耷是献王朱权九世孙。②翛(xiāo)然无画家町畦:自由自在不受画家规矩的约束。③弆(jǔ):收藏。④嬲(niǎo):纠缠。⑤跋:通“茇”,蜡烛根。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             延:邀请
B.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               屠沽:宰***牲畜买酒
C.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              期:约定
D.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                 隐约:潜藏、依稀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久之疾良已            士友或馈遗之,亦不辞
B.吾以作袜材             以故贵显人求山人书画
C. 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    裂其浮屠服
D.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     乃反从贫士、山僧、屠沽儿购之。
4.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八大山人内心愤激郁结的一组是(       )(3分)
①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
②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
③士友或馈遗之,亦不辞
④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
⑤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
⑥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不倦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通过描写人物言行来表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了八大山人这一明代遗民形象。B.文章重在写八大山人工书善画的才华和志不得伸的命运,来为天下不得志者发叹惋。
C.本文写到八大山人与作者在风雨之日相见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山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D.末段模仿太史公笔法,表达了作者对八大山人的同情和山人不被世人真正了解的慨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